首页 理论教育 重复砸戏的双重唱

重复砸戏的双重唱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申凤梅会戏不少,但梁良云却对申凤梅演出《天水关》十分感兴趣,于是便鼓励申凤梅上演这出戏。申凤梅在光明舞台的打炮戏《天水关》演砸了,不少观众在戏后提出了批评。申凤梅第二次唱扒戏是在淮阳。传统越调演唱慢板时,一句三拉弦子,特别讲究“讴”,就是尾音用假声翻高,又称“越调讴”。前后两次唱扒三国戏的经历,极大地触动了申凤梅的神经。

重复砸戏的双重唱

申凤梅等人来到叶县水牛垛,被刘邓大军一纵队接纳,后来又被命名为人民胜利剧团,江湖艺人们加入到了革命队伍的行列。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后,部队要奔赴前线,因为时局不允许,人民胜利剧团被送到独树军分区(许昌军分区前身) ,在当地演出。1949年初,剧团被转交给地方,改成漯河市越调剧团。

虽然申凤梅入伍时间不长,但已经初步了解到革命的意义,他们曾随团演出过《三打祝家庄》《王贵与李香香》《送军粮》《打渔杀家》《九件衣》等新戏。申凤梅活动的地区是以演出外装戏为主的越调“上头”,她入科班学的是旦角,又是以演旦角唱红。因为多数地方戏曲艺人都能兼演生、旦甚至净、丑行,所以申凤梅也能临时演小生、须生,三国戏《天水关》就是她在大新店戏班向南阳籍老艺人李明德学来的。

在解放区的那段时间,公子小姐戏已经不适合战时环境,申凤梅对须生行当产生了更多兴趣,曾饰演过《战洛阳》里的李世民,《战长沙》的韩云,《战北国》的小神仙等。军分区司令员梁良云被任命为漯河市市长,他把人民胜利剧团带到了漯河,所以非常重视越调剧团进驻漯河的打炮戏。虽然申凤梅会戏不少,但梁良云却对申凤梅演出《天水关》(后改名《收姜维》)十分感兴趣,于是便鼓励申凤梅上演这出戏。

漯河是京汉铁路沿线城市,经贸繁荣,有很多文化人。申凤梅在光明舞台的打炮戏《天水关》演砸了,不少观众在戏后提出了批评。原来是申凤梅唱了不少白字,像是把“鄱阳湖”唱成“潘阳湖”,把“张昭”唱成“张照”,将水镜和元直认作是一个人。申凤梅很吃惊,这个戏在农村演出那么多场都没人提过意见,难道是漯河市观众欺生排外?虽然早年在戏班向师傅学习《天水关》时,遭到过一些人的嘲笑,他们不相信一个农村的小土妮能把这位才智超群的老年诸葛亮演好,但倔强的申凤梅最终还是把这出戏学到了手。在漯河唱扒戏给了申凤梅一个刺激。

申凤梅第二次唱扒戏是在淮阳。淮阳是座古城,还建有师范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行政建制为地区专署,知识分子比较多。传统越调演唱慢板时,一句三拉弦子,特别讲究“讴”,就是尾音用假声翻高,又称“越调讴”。申凤梅按照传统唱法演唱《收姜维》“探马报(讴)四千岁(讴)打了败仗(讴)……”,观众哈哈大笑,“没有听说诸葛亮还会讴讴叫哩!”(www.xing528.com)

前后两次唱扒三国戏的经历,极大地触动了申凤梅的神经。申凤梅出身于贫苦家庭,她没上过学,在戏班学戏都是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唱,一些历史戏的情理她不明白,也谈不上精准地塑造人物。

在漯河市抓过戏改工作的张福祥先生曾撰文回忆当年开办演员文化学习班的经过,他担任文化课老师,说申凤梅学习“最刻苦、最勤奋、最积极”。除了参加扫盲班,申凤梅还积极向文化人请教学习三国,她曾在漯河向当地中药铺一位闻名的“三国通”田老先生学《三国演义》,听他讲三国故事和人物,请他到剧场看戏并提出意见。日后无论上哪演出,只要有关于三国的,不论是小说,还是小儿书、画片,她都要买,然后自己去琢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年,漯河京剧团曾邀请马洪良(马连良的堂弟)先生前来演出,申凤梅多次观摩学习,她发现京剧中的诸葛亮穿戴严整,扮相英俊,举止潇洒,特别是那双粉底靴让她醉心不已,因为早年越调里的诸葛亮是穿拖鞋上场的。老艺人中流传着有关越调演出诸葛亮从穿靴子到改穿拖鞋的逸闻趣事,但更有可能的是民间戏班经济困难,买不起靴子就改穿了拖鞋。申凤梅下定决心要改革越调演员的服饰,首先就从诸葛亮的拖鞋改起,有人说“一双靴子的改革,振作了一台戏”。除了服饰,她又从去掉“越调讴”开启了关于越调唱腔的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