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其创作理念有意出新,要赋予人物更多的情感。传统的三国戏本着《三国演义》将蜀汉作为正统的思想倾向,不管是曹魏的曹操、吴国的孙权,还是少数民族统帅孟获,在舞台上多以反面形象出现。越调《七擒孟获》既不刻意褒扬蜀汉,也不有意贬低异族。剧作者陈延龄、高文澜根据《三国演义》的部分情节,删去其中宗教与怪异色彩的内容,用“一种大民族文化”的目光,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以和为贵的主题思想,把诸葛亮作为一个“具有现实性的理想人物”加以刻画。戏从孟获第四次被擒切入,集中刻画“兵战擒龙岭”“智破诈降计”“火烧藤甲兵”三次交锋,诸葛亮的目的主要是“以德服人和彝王”。其中,“祭江结盟”是全剧的重点,诸葛亮面对战争死去的英灵,通过“一杯酒悼亡灵青春丧命”的大段抒情,表达了诸葛亮对普通人民的深刻感情和对战争的反思,此时的诸葛亮不仅是一个有些仙风道骨的智谋军师,更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邻家老汉。孟获一再作战的目的是出于对汉军的误解,他认为他们全如雍闿横征暴敛、欺压彝家。他热爱彝家的山山水水,不忍拱手相让。也正是因为这片情,主创改变了传统舞台上孟获的碎脸勾勒形象,孟获的饰演者何全志回忆说这个人物的扮相他费了很多心血,孟获本来是红脸,但他总感觉不能很好地表达出人物性格,后来采用了架子花与武生结合的方法,但不揉脸。表演上以红生打底,又融入了武生的身段。戏中还加入了孟获与夫人祝融的感情戏,他们恩爱有加,祝融是女中豪杰,也是孟获的得力助手和疗伤港湾,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全剧过于刚烈的色彩。全剧突出了情,这是对历史的全新解读,也是对人物的全新阐释,打破了模式化的创作理念,使得人物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性,增加了历史的厚度和情感温度,从而使它的精神和时代打通。(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