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殿》是越调在这次会演中的最大赢家。全国的不少剧种都有这个戏,主要讲李世民的外孙秦英打死了西宫詹妃的父亲詹太师,李世民要处理皇后、女儿、外孙与爱妃间的矛盾纠葛,难断的家务事让皇帝也苦不堪言。很多剧种将詹太师描写为投靠外邦的奸臣,而秦英是忠臣秦怀玉之后,如此文臣与武将间的矛盾便画上了“忠奸斗争”的色彩。越调整理的《哭殿》没有把詹太师描画为奸臣,秦英只是因年轻气盛失手打死了他。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戏剧冲突的中心是李世民怎样处理这场家务事。这种设置虽少了“忠奸斗争”的激烈性和庄严性,但它的矛盾的处理方式和作为帝王的李世民形象反倒多了几分民间趣味。195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越调整理本《哭殿》,但该剧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可以借助这些点滴文字去想象当年的演出场景:
唐王:嗨嗨!这皇府金殿乃是议论国家大事的地方,看起来由我由不得你!
…… 后:如今嘛……乃是个家务之事,嗨嗨!由我就由不得你!
……
唐王:你能反了?
后:你能乱了?
唐王:你不讲理了?
后:你是昏了。(击桌案后立起)
……
唐王:……王有心传圣旨放了少将(提笔又止)
詹妃:万岁爷坐江山……你怎拿不稳主张?
公主:国母娘居正宫你怎不如我那姨娘?(www.xing528.com)
后:公主儿呀!娘老了,你父王心中爱她,我没她长得…… 咳!她动起本来比娘我强!
唐王:王我也拿不稳主张……唉!这便怎样?
……
唐王:妻哭父女哭子叫王痛丧,有寡人作难到皇府殿上!
庄严的皇宫和皇族呈现一派民间气象,河南籍著名作家李准撰文《台上的“哭”和台下的“笑”》谈论观看越调《哭殿》后的感受,他认为此剧之所以好,首先是“它的情节安排得好”,巧妙地把人物关系安排在一起“就不愁不出戏”;二是“演员们演得好”,这次演出可谓“强强联合”,商丘专区代表团领导为求得演出整体效果,大胆调用不同剧团的演员组成“实力集团”,申凤梅当时还只是项城县越调剧团的一名演员,她因出色的演唱技艺也被调入专区越调实验剧团参与《哭殿》会演,在剧中饰演长孙皇后一角。李准认为申凤梅的唱和眼神表情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而扮演唐王的张秀卿因其出色的表演和唱腔,“使人看到越调戏的广阔发展前途”。
申凤梅在《哭殿》饰演皇后
《哭殿》的主题一直都有争议,但商丘专区越调团的整理本却被公认为是会演宝贵的收获之一。面对有人说它因为没有表现忠奸矛盾而爱憎不明,不如京剧《金水桥》的矛盾尖锐的质疑,会刊立刻登文反驳说商丘代表团演出的《哭殿》“最突出”,但愿“唯忠奸对立才是矛盾的论点就此而住”。可以看出此时政府与戏曲界打破清规戒律的决心及这次会演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说,越调《哭殿》之所以得到普遍认可,除了专区主管领导和剧团演职员的集体努力外,该剧的整理也正符合了“同一题材可以有不同处理和不同演出”的“百花齐放”精神。
《哭殿》广受好评,在给越调带来巨大声誉和自信时,自然也引起了其他剧种注意。豫剧便在自己传统本的基础上借鉴越调本整理成《三哭殿》,“把《哭殿》所揭示的宫廷内部一场‘喜剧性’的小局与大局之争的纠纷,变成了忠与奸的‘严肃的’敌我性质的矛盾”,此举引来不少争议。李翎是其时河南省戏曲改进会的负责人之一,他专门拜访越调演员,发现他们普遍对豫剧的改编心存意见,张桂兰说:“《哭殿》又叫《三顶冠》,它跟别的戏比,最不一样的地方,一是戏中的人物都是好人;二是这出戏有‘三贤’,即国母贤,西宫贤,公主贤;三是这出戏重点是在歌颂唐王,唐王是主角。没有了这三条,就没有了《哭殿》那场热闹的戏。”越调之所以名《哭殿》,而不叫《三哭殿》,正是因为戏里不止于“三哭”。更重要的是,越调《哭殿》的主演张秀卿英年早逝,在她离世之后,此版本的《哭殿》也就不常演出了。虽然豫剧把唐王哭先王这一哭给删去了,矛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因其演员阵容强大,整个演出是相当好的,好就可以遮“丑”,对于没有看过越调《哭殿》的人更是如此。豫剧《三哭殿》的唐王由著名的“二本嗓”(假嗓)须生唐喜成饰演,他以圆润、响亮而悠扬婉转的“二本腔”和真实、细腻的表演塑造了潇洒和略显狡黠的唐王形象,他演唱的“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和“下位去劝一劝贵妃娘娘”十分精彩,带有典型的唐派气质,广为传唱。《三哭殿》日后成了豫剧的传统保留剧目,越调《哭殿》反而不太为人所知了。
越调《哭殿》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创造的神话,离不开本子的基础,更得力于演员的出色表演,它集合了张秀卿、申凤梅、李玉华等越调界的当红女演员。田汉在当年看了这场演出后,赞扬坤伶张秀卿是“河南的周信芳”。同时,1956的戏曲工作方针正是要打破清规戒律对传统戏挖掘与整理、改编的阻碍,颇有政治眼光和艺术天赋的越调编导们将一出晦暗不明的宫廷斗争戏巧妙地整理为一出嬉笑怒骂的人情戏,巧妙地迎合了时代语境。而豫剧《三哭殿》的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戏的矛盾性质和思想倾向有所改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大保国》和《送灯》,前者与京剧、汉剧等类同,是越调传统剧目中以生、净为主的唱功戏,至今仍是上路调、下路调的常演剧目。《送灯》属于越调外装戏的类型,是“公子落难、小姐搭救”类的传统情节模式,在参会前被整理为一出只有30分钟的小戏,集中去展示主演毛爱莲的唱表功夫,成了毛派的保留剧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