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边境的危机及其重要性

云南边境的危机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光倬一云南边境,西南与英属缅甸,南与法属越南接壤,在国防上形势至为重要。南段未定界,就资源及国防之观点观之,甚属重要,则其前途之危机为何如乎?吾国西南边疆之地位,其重要性质不亚东北与西北。英法对西南边疆,表面上似疲于欧陆之多事,未露领土野心;然暗争甚烈,特其态度不若日本露骨尔。清光绪二十五六年,中英双方正式划界,澜沧江西迤萨尔温江支流南卡江边;尖高山南迤科干之两段,均顺利勘划,立定界碑。

云南边境的危机及其重要性

周光倬

云南边境,西南与英属缅甸,南与法属越南接壤,在国防上形势至为重要。外人之侵略,自1910年法筑通滇越铁路,其交通经济势力愈为稳固。滇缅间现尚有未确定之国界两段,英人即乘隙而入,除以实力侵占片马并经营江心坡外,对于丰富矿产之南段未定界,久已垂涎欲滴。历时数十年之不能如愿以偿者,因戒于佧佤之仇视而已。然帝国主义者用心至毒,手段高明,竟于民国廿二年冬,勾结边民,诱惑永邦土酋,实际占据班洪所辖最有价值而负世界盛名之炉房银厂。以致引起次年(1934)滇边土民抵抗英人之暴动,风潮几至不可收拾。终因我方国难当前,息事宁人,予以让步,于廿四年合组中英双方勘界委员会,前往南段未定界实际勘查。但此事由交涉经过各方面观察,已启示吾人必不免趋于丧权与割地之二途。此次丧地,比之东北四省之面积因少数十百倍,故未引起国人之注意。惟西南与东北环境不同,英法互相牵制,故不敢冒昧直接行动。况有条约之束缚与环境之逼迫,英人处于无理之地位,苟能运用外交,南段未定界实有挽救之希望。吾人纵顾及邦交,牵就事实,亦只能为有条件的让步;最低限度,亦应双方立于共同的利益上谈判。基此要求与立场,英方之态度,或不致完全抹杀事实一意孤行也。奈事实殊出意外,竟有放弃自己分内最低限度应得权利而不提,而以对方之要求为绳准。则吾人所受之损失,自不言而喻。南段未定界,就资源及国防之观点观之,甚属重要,则其前途之危机为何如乎?国人对滇省情形,素极隔膜,至滇缅间数千里之界务纠纷,则更茫然莫辨矣。

吾国西南边疆之地位,其重要性质不亚东北与西北。东北自“九一八”后,已成特殊之局面;西北亦叛乱时闻。英法对西南边疆,表面上似疲于欧陆之多事,未露领土野心;然暗争甚烈,特其态度不若日本露骨尔。法人握中越交通之门户,我方颇感受制之苦。英人侵略滇边,在北段未定界江心坡及片马二处树其雄厚之根基;南段未定界,近以缅境木邦土司(今缅属掸部 Shan state)班海银厂(即缅甸可卜恩银公司)之矿藏告竭,进向北夺取炉房银坑,谋向滇边西南之进展,均如愿以偿。吾望国人顾及滇边资源之开发及国防之保障,予以深切之注意与认识,俾知滇边问题之严重与夫关系之钜,则幸甚矣。

中英边界之纠纷,至为复杂,自康边以迤澜沧江,当腾冲之西北隅,北纬二十五度三十五分尖高山西北之地,完全为条约中未规定之界线,称曰北段未定界者是也。其土地包括伊勒佤底江上流全部,即我国旧里麻长官司,孟养猛拱土司之地。面积东西占经度三度,南北占纬度亦约可三度,其地辽阔,人烟稠密,因地势山脉纵谷之低下,气候近于热带,物产殷富。水利不似滇西之湍急,可资利用。此等广大区域,四十年来,英人蔑视条约,背弃信义,积极向北经营进展,使印属阿萨迷坎底陇迤东至高黎贡山,联络一气,据为己有,匪特利用含混的条约为巧辩,且见中国官吏之庸懦,变本加厉,向内进逼,以遂其得寸进尺之野心,而北段未定界遂无法挽回矣。如1910年英人侵略野人山,逐渐伸张势力,蚕食江心坡与坎底陇一带,致滇省西北边疆日陷于绝境。

清光绪二十五六年,中英双方正式划界,澜沧江西迤萨尔温江(即怒江,一称潞江)支流南卡江边;尖高山南迤科干之两段,均顺利勘划,立定界碑。惟中间自南汀河南昆仑渡(约文作工隆渡)起,至南卡江边之第一号界桩间,因争执葫芦王地,后又因猛董事变,英人对于公明山与孔明山,纠缠不清,按公明山本在云南之西,而中英界务条约所载,反谓该山在云南之东,殊属荒谬,致此段界未经划清,是即所谓南段未定界。

查南段未定界,其位置约起于北纬二十二度十分,东经九十九度八分之邦桑地方,至西北北纬约二十三度三十分,东经九十八度五十四分南怕河流入南汀河之九十七号界桩处止,当云南孟定、耿马、猛角董三土司之南,澜沧县(即旧镇边厅)之西面,概属怒江支流大南滚河南马河南卡江之流域。住民完全为佧佤,英人称为佤部(Wa State),称其民曰杀头族(Cutting Head tribe),可见其野性之难驯。此种民族,分为两类,一曰纯佧佤,邻接我国边境,受汉人之同化,已习染汉人风俗,并受摆夷之影响,穿衣熟食,造缅寺,信仰佛教,间有谙汉语与汉人来往者。一曰野佧佤,生活与野人无异,不着衣裤,仅以粗布一幅遮下身,体格魁伟,处于山林间,有杀头之风,尚知耕种畜牧,然性情粗野,登山越岭,视若坦途,故在数百里外杀头,能于一夜间即得奔回其巢穴,沿边居民受其害,亦无可如何;惟于每逢旧历二八两月播种收获时间,特别防范之。至赴边地购买食盐或其他日常用具者,为数极少。汉人之经介绍保证入其境者,亦并不加害。近二三年来,汉人之冒险深入,或经商,或行医于该处,颇受欢迎,故在该区之汉人,陆续由缅境或内地边界以去者,已不能谓为绝域矣。惜去者多抱个人主义,无国家民族思想,未能予以智识与产业之开发,又不能予以指示组织,使成为强有力之团结。是以及英人以武力霸占,即无法抗御,斯亦边地失败之一原因也。

南段未定界之最大富源,除森林果实谷物外,则以矿产为富。矿业中最负盛名者,为吴尚贤所开之班洪银矿。当清乾隆盛时,四方来集者,号称数十万,称霸一隅。吴氏并有经营缅甸之雄志,乾隆年间,缅酋亦为之戒备。此段史实,一般人以为滇人之夸大及文人之故弄笔墨(师范滇系记此段史实最详);然征之近年美国矿业专家卓柏氏亲往班洪勘验之结果,已证实无疑。当时吴尚贤经营挖出提炼堆积之矿渣,犹如山积,计五十余万吨,现时平均每吨尚可提纯银约七十四盎司,以今日银价之标准算之,即每吨矿渣,犹可得银值国币百元左右;是五十余万吨之矿渣,可以再提生银约在五千数百万元之多。至于未经开采之银矿,其数更难确计。银矿中之铅未估计在内。以吴氏当时所用旧法熔化提取之矿渣而推测,则原银矿成分之高,产量之富,亦可想而知。吾国拥有此世界罕有之银矿,淹没二百余年,竟坐让帝国主义享受,不徒丧权辱国,为国家财源莫大之损失,即先贤吴氏草创之功,亦扫地以尽矣。至于募乃老厂西北近大蛮海之永广新厂及大蛮海银矿(皆在澜沧县境),皆藏量甚富,非经专门考察,殊难估其价值。然吾人由地层之构造与生成之时代推断,必与班洪一带之地层相同,则其矿藏之富,亦从而可知矣。

自民国廿四年冬始,中英双方委员与国联所派中立委员,正式组织勘界委员会,在南卡江南岸山寨户算开始会商界务,各委员皆未深入未定界内,仅在边界行走,测量员亦未敢深入内部,概在我沿边测勘,则其结果亦可以推想。因野佧佤仇视外人之心甚深,不容外国人入境,故英人藉口假道内地,而我方处处退让,亦并不作假道缅甸边界之企图,是以不论如何测勘,皆属我之土地。而所谓勘划界务者,无非多划或少划出我之领土耳。所谓委员会亦不过仅据纸上具文,英人成竹在胸,抱定侵占领土之野心,我方则事事迁就,只求宁人息事,关于国家资源与国防大计者,盖茫茫然。

当去年秋后五阅月之勘界,闻班洪属炉屋银厂,已无条件判归英有,公明山更不成问题。猛董之南,大蛮海、永广新厂、西盟,或将听从英人割取以去,是以南段勘界委员会,无异一割地委员会,将滇边之资源与有关国防要区,一律让渡与人。滇人每以为界定可以免除纷扰,小有损失,无关大体,并可戢英人向内侵略野心;政府亦抱息事宁人、敦睦邦交之态度,则国土拱手让人,自理所必然矣。

滇边情形,并不如国人一般想像之恶劣。其土质肥沃,气候已近热带,物产丰饶,较之滇省东部贫瘠之高原,实不可同日语。以地位论,滇缅南部边境,据澜怒两江下流,河广谷宽,有广大之平原,或谷地错列其间,如陇川、芒市、遮放、猛卯,位于怒江之西,孟定,猛猛、上下猛允、孟连及十二版纳之车五佛一带地方,皆大平坝,位于澜怒两江下流。夏秋播种水稻一次,不必施肥,而收获较内地为丰。除供本地之食用外,尚可供给外地,其价低廉,每担只值内地十分之一。而夷人以供过于求,每年只种一次;若交通便利,则年可产米二次以上,运往各地。其地气候炎热,雨水充足,故不患谷物之不能成熟也。冬春为干季,田畴任其荒芜,绿草如茵,牛马成群,放牧其间,举目纵瞩,诚天然之一良好牧场。夷人无一家不畜牛马,若在冬春之间,游历其境,每见千百成群,放牧漫野,故畜牧业可谓滇边土人之副业。土人生活优裕,每五日一市,无论远近,皆以其所有,肩负来集交易,集者多至一二万人,少亦二三千人,丝棉衣料,粮食特产,应有尽有,倍形热烈。衣不褴褛,面无愁容,亦足见富庶之景象。(www.xing528.com)

过去滇人大都不敢往边地,凡去者皆曰“走夷方”,往者必不能返而死于此。因边地在南方,纬度较低,地势亦低,气候炎热,为滇人所不惯居住者,行者裹足,视为瘴疠之区。纵有去者,尽为马帮,亦只在冬春二季;过清明后,即作归计。惟两粤商贾,寓居此地而成家立业者,实不在少数,以其惯居热带之地也。但近来滇人之经营茶商者,已渐移向边地直接采购,遂亦终年徙家居住,而并不以为苦。故佛海之商业,蒸蒸日上,现竟成为滇省南部商业之重心

沿边民族(指澜怒二江下游),极为复杂。论其数量较多而显著者,有摆夷(即掸人)、裸黑、佧佤及开钦、蒲满等族。摆夷又分为水摆夷与汉摆夷二种;然均居于平原上。水摆夷之名,非以其居于水滨,以其所居之地多溪谷河流耳。汉摆夷(一作旱摆夷)亦居于多水之地。一说汉摆夷因受汉化之程度较深故名。水汉摆夷之区别,在其女子服饰上甚显著:水摆夷之头巾,皆以白色或鲜丽色之布或毛巾包于头上,上衣短而窄袖,摺裙镶花条纹,肤色洁白,殊形健美。汉摆夷则其所着之头巾衣服裙子等,一律黑色,且又宽大,其装束不似水摆夷之修整,而肤色亦较粗糙。但该族之文化甚高,有文字,能翻译佛经,建筑壮丽之缅寺,成为民族精神之所寄托。至其文字,近于暹缅系,横书,拼音字母。裸黑佧佤为山居之民族,性质比较粗野,大部以澜沧县为中心,故县属西北之群山,有佧佤山之称;东北之峻岭,有裸黑山之称。以前此两族顽强反抗,恃险为乱,自经清末两次征剿后,已较就范矣。该区以侨居之湖南人最占势力,最初前往经商,后渐成为大地主,今澜沧县北部各大山岭间多有高楼大厦之建筑,尽属湘籍移民,或其客子客孙,而多半娶土人为妻,其同化之势力甚强,因此亦成为地方上之豪绅。澜沧全县小学教育之比较发达而有成绩者,亦以该区为首。不过地方上豪族之暗潮争斗之风甚烈,各有其部属与党羽,互不相容。县政府管辖范围太大,力量薄弱,实难兼顾,殊非边区之良好现象也。

边区除上述富于农矿外,茶叶之栽培,面积甚广,所谓普洱茶者,尽产于澜沧江下游,尤以十二版纳为最著。茶商麇集于此,由土人购买原茶,在佛海县设庄自制,分与各种庄口。销西藏者多团形,每斤约二团,以笋叶包扎,外再用大方竹篓衬笋叶装置,用马运往缅属景冻,自景冻以汽车输至仰光,由仰光装轮运至印度加尔各答,起岸经铁路运至大吉岭西藏边界,交与藏商,转运至拉萨。每年销数至巨,不下数千驮,以供藏民之需要。国人往往漠然于此,以为云南茶之销路日窄,其实不然,因运茶之路线已变更矣。至运销香港之茶,每年亦不在少数,直接由暹缅海道运输。其由思普北上,以销省城或四川或康边者为主,大都以思茅为一大中枢。驮茶之马帮实伙,尤以康边西番人,每逢冬春二季,成群结队,每帮约有马数百匹,自大理循云岭山脉而南下,至思茅直接采办普茶,以供各大寺及一般之需要。此种番人马帮,并不绕走大路,因自阿燉子南来,取纵谷山脉之直线而即到思茅城,路短而省时。茶为滇边大宗出口贸易,近年自关税出口税取消茶税后,于普茶之繁荣实多裨助。边地除产茶外,因热带气候,林木葱郁,樟脑、紫梗(一名紫胶),产量至丰。初无经营樟脑事业者,不知精制;近则佛海县城商人集股招川人来境制造。然草创伊始,产量甚微,不足以言出口。紫梗为制漆或造船必需之原料,欧战时曾发达一时,中经一度衰落,无人贩运,同时亦无人放虫生产,产量锐减,近年又稍有转机。自滇省提倡植棉事业后,边地棉花产额,已年有进展,尤以自暹罗传入之木本草棉种子,在车里一带从事推广,颇有成效。其棉枝干粗壮,高丈余,放苞开花,各色竞妍,一树可以摘棉花百余朵,年可采两次,此为中国产棉区如江浙两湖豫陕冀之所无,而为滇边所特有者;且花苞甚大,洁白柔软,纤维舒长,可纺细纱,尤具特色。现正大量推广,将来滇边棉花之产量,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也。

今者国人往往昧于滇边实情,即滇人亦多误解,仍以夷方目之,推其误解之由,实因交通阻远,凡去边地者,需时月余,不堪长途奔波,视为畏途。且国人习于安土重迁,去者少,知者亦少,而能加以精密之考察者更不可得矣。职是滇边大好河山,拱手让人;无穷宝藏,尽弃于地,良可慨也!

吾人惩于东北之覆辙,对于西南不能不急起挽救。挽救之策,惟有实现总理实业计划中通车里及腾冲之支线,并速完成湘滇线,以利交通血脉,此为唯一要举。否则以滇省金融恐慌之甚,受制于法国之滇越铁路及军事政治势力,其危险程度并不亚于东北也。

吾尝云:凡国人足履滇省者,方知滇省之可爱,其居民朴实勤恳,实非他省所能及也。且滇省在国防上之重要性,滇边之危急,亦一一自经历中可知。自“九一八”以后,国难日趋严重,以地位论,今日之西北,实更重于西南;然以地利而论,经济而论,滇省可谓国防上最后坚固之防线。西北气候太冷,物产稀少,民族复杂,不及滇省甚远;而滇省之利,适得西北之反也。

滇省环境优良,物资充裕,民情淳朴,关系西南边防,又极重要,即不能不佩念前人经营拓殖滇省眼光之远大。缅怀前贤百折不回、前仆后继创业之精神,诚令人感奋交集也。凡游历大理者,无不盛赞苍山洱海之雄秀,然同时对于埋骨下关之万人冢,而又引起崇仰无名英雄艰巨创业精神之伟大。彼等之牺牲,实为整个中华民族争光荣,争生存。吾侪后继者,当有以发扬维护之。今者山河破碎,为中央,为地方,为全民族着想,宜以全副精神整理云南,开发云南,方不负前人壮烈牺牲之精神,边患日深,国事日急,我同胞,盖兴起乎!

周汉章先生(光倬),云南昆明人,民国十三年东南大学地理系毕业。曾任南京中学、南京女子中学史地教员,现任中央军官学校地理教官。学历并富,于边疆问题尤多心得。民国二十三年曾受外交部特派为云南边地调查专员,返命时成《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书》一册,于滇边问题之症结及其因果叙述甚详。并著有《日本地理》(南京书店出版)及单篇论文多种。本篇为先生于廿五年五月应本会在树范中学演讲之讲稿。际此察绥多事,边陲殆危之秋,为未雨绸缪计,对于西南边地,幸勿漠然视之成东北之续也。

本会附识。

浙江中华史地学会 二卷二期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日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