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滇缅南段边界调查报告书研究优化措施

滇缅南段边界调查报告书研究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以自清光绪二十五年会勘南段未定界以后,即成为悬案,已三十余年,边地情形,异常隔膜,应付殊感困难,惟有查明实情,再向英提出正式交涉。乃本此旨上第一次意见书,预定时间至短一年,经费需四万元,则南段未定界整个区域内之地形资源及其他各方面,可以负责得完满之成绩报告。于七月一日抵昆明,知英方已提出抗议,谓在两国未派人会勘以前,单方不能派员调查。

滇缅南段边界调查报告书研究优化措施

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书目次

绪言

一、 调查班洪与班弄间情形

二、 调查南怕河流入南汀河附近一带接麻栗坝已定界未定界之情形

三、 孟定概况及对国外交通路线

四、 班洪区域概况

(一) 沿革组织

(二) 土地面积人口

(三) 班老永邦

(四) 地形

(五) 经济状况和民族生活

(六) 矿区与炉房

(七) 班洪事件之远因与近因

甲. 远因

(1) 薛公使福成订约前之错误

(2) 订约时之疏忽与修约时之再误

(3) 光绪廿五至廿六年(1899—1900)会勘时图约之争执

(4) 会勘无结果后我国未实际经营之误

乙. 近因

(1) 民国以来滇省当局屡欲经营班洪矿厂迟疑未决之影响

(2) 民国十八年美国矿师卓柏氏调查之关系

(3) 最近《云南边地问题研究》一书发刊之影响

(4) 英人侵略之步骤

(八) 班洪班老对英抗争之经过与现状 附西南义勇军参加经过

(九) 英军之布置及现状

(十) 班洪对政府之请求与希望

(十一) 班洪总管以下各头目分析

(十二) 班洪与班老永邦之关系

(十三) 班洪与佧佤山各部之关系

五、 猛角猛董概况

(一) 位置与地势

(二) 民族生活

(三) 传教势力

(四) 猛角董所得各方报告

(1) 绍兴情形

(2) 永和情形

(3) 公明山情形

六、 澜沧县辖境

(一) 位置面积与地势

(二) 沿革

(三) 双江改县与沧源设治

(四) 民族与人口

(五) 澜沧县县政与自治区之划分

(六) 资源

(七) 上下猛允方面情形

(八) 募乃老厂与永广新厂

(九) 西盟方面情形

(十) 孟连境内状况

(1) 孟连平坝

(2) 南马河流域谷地

(3) 南卡江

(4) 山岳区

七、 会勘南段未定界意见

(一) 依据条约会勘之关系

(二) 推翻条约之可能

(三) 班洪纠纷之争点与会勘问题

(四) 琐麦之解释

(五) 公明山本不可争然不能不争

(六) 西盟不可放弃之理由

(七) 小分水岭与大分水岭实界务纠纷所在

(八) 孔明山英人之抵制实无充分理由

(九) 南卡江干支流域应特加注意

(十) 我方委员应设法避免由滇省内地会勘

(十一) 班洪境金厂坝英军应撤退营垒应销除

(十二) 会勘由内地行走路线

(十三) 会勘由缅方行走路线

(十四) 测量问题

(1) 天文测量分组路线

(2) 地形测量分组路线

(十五) 佧佤山之民意与新建议

(十六) 会勘时间问题

(十七) 会勘时期边地防守事宜

(十八) 澜沧县政府火灾之关系

八、 滇缅南段未定界之边防与国防意见

(一) 滇省边防与国防之解释

(二) 孟定在国防方面地位之重要

(三) 猛角董方面

(四) 岩帅方面

(五) 西盟方面

(六) 孟连方面

结论

附录

(一) 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英续议滇缅条约二十款

(二)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十九款

(三)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月九日中英签换照会各二件

附地图

(一) 调查滇缅南段未定界经过路线图

(二) 班洪附近形势图

(三) 薛公使福成滇缅界务汉文图

(四) 滇缅南段未定界五色线图

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书

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云南边地调查专员周光倬

绪  言

民国二十四年春,自英人侵占班洪之消息传播后,颇引起全国人士之注意。而旅京云南同乡,以桑梓关系,利害切身,尤一致奔走呼号,向中央党部及国府请愿,请求对英政府提出抗议。但英人之外交立场,素以圆滑著,复称并未侵入班洪,尤未占中国尺疆寸土。英兵所到之炉房,系在中国所谓黄色线界外四英里半地方,并不在界内云云。当时班洪战争消息,仍频频传来,英方且提出中国有正式军队参加其中,有边地县长入班洪境内,警告中国政府暗助班洪为不合法,为抗英之举。同时滇省政府亦密陈中央,确有英兵进界,请对英严重交涉,遏止英人暴行,免事态扩大。中央接到各方面报告,并电询驻缅甸仰光领事,就近探察真象,乃又各执一辞。然处置事变,负应筹帷幄之责者为外交部。觉此问题之发生,并不单纯,据当时情况,第一:应明了此事变之主动方面;第二:因界务之不清,应明了班洪炉房地方之位置何在?系在界内抑在界外;第三:应明了班洪之现状,俟此三方面情况明确后,办理始有头绪。结果以自清光绪二十五年会勘南段未定界以后,即成为悬案,已三十余年,边地情形,异常隔膜,应付殊感困难,惟有查明实情,再向英提出正式交涉。中央对边疆,素极重视,自班洪事件发生后,政治会议即曾提出讨论,乃议决令参外两部派员驰赴边地切实调查,籍供国防外交之参考,倬本滇人,平日关怀桑梓之心甚切,又以所研习者为地理一科,重实际之研究。外部以物色无相当之人选,且滇省僻处西南隅,纵有能去者,亦以人地两疏,有烟瘴之患,众生戒心,遂由乡人荐举于外部,蒙录用以任斯职,倬自愧驽材,识见寡浅,焉能负此重任,惟以桑梓关系,分所应尽,义不容辞,乃毅然担负此种关系重大任务,此二十三年四月间事也。外部以外交立场,嘱一切行动,应守秘密,不能对外发表任何言论,倬谨守斯训,待正式发表后,惩于过去之失败,即申请外部,应宽以期限,实筹的款,物色科学人才,作整个有科学有价值有系统之慎密调查,方足以符中央政府整顿边疆之至意。倬尤认为此去实地测量,所关甚大,以为最低限度应将南段未定界之基点测出,如镇康孟定、耿马、猛角、猛董、澜沧、孟连等处均须确定其经纬度分,而后南段未定界之位置,方可确定而无疑。乃本此旨上第一次意见书,预定时间至短一年,经费需四万元,则南段未定界整个区域内之地形资源及其他各方面,可以负责得完满之成绩报告。否则惟有由参部派员负责,外部可不必参加。无如政府既定之经费四万元,须供两部派员之用,不能独异,时间限定半年,事关外交范围,外部亦不能不派员调查。倬以事件已定,既难如望,亦知政府办理之苦心,又变更原意,迁就事实,以符原案。但争持之功,不无影响,天文测量得实现,由参谋本部令陆地测量局遴派专门技士随同前往。经费则提出四千元,作为专供测量用费,筹划殊为圆满。各种手续办妥,于六月十日离京出发赴昆明,身边所携带者,气象测候简单仪器及照相仪器等。天文测量仪器,则归参部所辖陆地测量局派遣之技士携带同行。此外中央大学农学院与科学社合组之植物采集团陈谋、吴中伦二君亦同偕赴边地,采集标本。于七月一日抵昆明,知英方已提出抗议,谓在两国未派人会勘以前,单方不能派员调查。参外两部命令暂停昆明,不能前进。八月参部允准李专员元凯赴保山,随带测量技士往,而置测量仪器于昆明,屡争无效,倬则留守昆明,以待后命。调查中阻,各方疑窦滋多,一人首当其冲,扪心自问,矢志为国奔劳,既不能前进,需糜官费,于实无补,乃电京请示,准予销差回京。参外两部磋商办法,电滇省府云:“此间为便利界务,整饬边防,令调查专员等由永腾大道,前往腾冲澜沧一带,调查与界务边防有关事项及英人侵略实情,并由澜沧镇康新平取道返昆,以省途程。”又另电“该员等请示回京一节,应请转饬遵照部省命令,毋稍视避为要”等语。倬自接到此项命令,知路线又已确定,遂向省府龙主席及民厅接洽,请求沿途保护事,又以滇省各县汇兑困难,并无汇兑机关,边地邮局不普遍,概属代办性质,乃商请财政厅代为汇款,以便行抵边地取用,幸均蒙龙主席暨各方特别指导赞助,予以种种便利,此实为倬所应特别申谢者也。于十月二十日诸事办妥,即率领工作人员离昆明向迤西大路前进。抵边地后,旅费超过预算,承第一殖边李督办子鬯先生、第二殖边杨督办竹君先生、腾越张县长、镇康纳县长、澜沧旃县长、玉溪刘县长慨然贷以资斧,一切费用,不致告竭,调查工作,不致中辍,均倬所应感激者也。沿途以到大理受霪雨阻,保山因事耽延半月,腾越镇康接近边地,孟定更密迩已定界及未定界间,与调查有关。为切实明了边地真相起见,不能不停留。班洪为红线界(司格德所划线)内,参外两部为免除纠纷计,曾电令不许越界。倬因抵孟定,鉴于边民请求之殷,终冒险秘密而入界,斯行也,事先曾多方慎重考虑,将行李及工作人员直接赴耿马,倬则换乘马秘密而入班洪,籍避免外面之注意。至今回忆,幸冒险有此一行,方得明了该地之真相,否则一般对于班洪之观感,仍疑惑未解。英人单方之宣传,无以证其谬,界务之症结,无以定其是非。倬对此行,亦方可以达到任务,而实际明了班洪事件发生之远因与近因,及英人对该地之侵占与经营情形,得以大白。于入班洪之前一晚,奉部电限期四月底以前回京复命,倬此后之旅程,只有加紧,对于所指定之路线,又不能不遵循,决无即行回转昆明之理由。然自离班洪以后,已属佧佤山地界,野佧杀头之风,至今未止,岩帅纯佧抢劫之风,并未少减。故倬之由班洪入猛角董,无异置身绝域,未得解衣而卧者两昼夜,到耿马境略为镇定,然边界接岩帅方面,居民仍不得安乐度生活,故耿马双江凡邻近岩帅之地,而为倬所必须取道赴澜沧者,皆栗栗危惧,深恐事变之莅临。此一带地方,特别加增保护团兵,以壮行色。然边地团兵能力单薄,实不能抵御意外之事变。幸托中央威福,得平安通过佧佤山边境,而未遇任何事端,斯不能不为之庆幸也。不过山地跋涉,尽极辛苦,加之顾虑太多,寝食难安,抵澜沧佛房(县政府所在地)后,本拟赴西盟一行,籍侦查实情,以限期迫切,徒自望洋兴叹,仅调募乃土司前来询问边情。转变方针,赴孟连调查,直抵南卡江边。又以糯佛为美国人永伟理父子传教根据地,沿边各县,为之骚扰不堪,惊惶失措,有特往暗中顺便视察之必要,故循南峤、佛海、车里十二版纳地方转思普,此一带地露宿数次。然得亲历目睹,身经重境,认识滇省之富,不在内地各县,而实在沿边土司地方,不特地面之生产,衣食原料等充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地下宝藏,更不可限量,正待开发。国人往往轻视边地,等云南于化外,以为尽系蛮荒无用之区,即滇人亦多认边地为夷方,误于蛮烟瘴雨之传说,听其自生自灭,殊可慨也。夫以滇省在资源之价值上论,固为黔桂所不及,而仅次于蜀。在国防上论,则属山河破碎之今日,为恢复民族生存最后生命线之内壁。此或为现在贤明之领袖与眼光远大之政治家所默许而不能否认之事实。第更有进者,滇省之富,尤以边地为全省精华所寄。衣食原料,取精用宏,如粮食、棉花、茶、樟脑、紫胶、山货、药材、森林、竹材、畜牧,充斥其间。米谷生产过剩,饲牲畜以此,如车五福一带,国币一元,可得三石,售价之廉,为全世界所无,其不能售出者,则烧弃之。苦于交通之艰难,使分配不均。自蒋委员长剿匪莅滇后,特提出云南工业化之主张后,省政当局,积极谋建通江通海之铁道,此为国家整个交通国防计划,应由中央主持,速筹筑京滇路线,但对于开发云南之交通问题,尚漠然无关。是以欲开发滇省,应速联络迤西迤南之路政。刻滇省正欲延长公路以达边地,而为载重致远计,为经济计,为燃料计,似应建筑铁路,方可以谈到滇省之开发也,因此滇省应谋解决通车里孟连及通腾越之二大干铁道不为功。倬此次奉中央之命,循指定之路线,足迹遍迤西迤南边境,除实际详查各地方天然环境民生状况外,摄取影片,博访周咨,特别注意于滇省之建设与开发,觉山陵之雄伟,流域之奔放险阻,平原之妩媚,错综点缀其间,极地形地质之大观,气候之优良,冠于全国,适于民族之发展。物产之复杂,因维度地形而呈变化,极其丰饶。深慨平人事未尽,所以至今仍不能地尽其用而封闭之,殊属可惜。再者,滇民世居山间,与环境奋斗,生活朴实,性情挚直而富冒险独立牺牲精神,果中央欲开辟西南,认云南为有关国势,速定国策,导一切入正轨,逐步实现蒋委员长所谓工业化,助之以中央之经济力,委诸实用科学之领导人材,以云南千数百万之勤苦耐劳民众而群起建树,则不出十年,欧洲之捷克,亦将无以过之。此非夸言,非饰辞,地理上各种之条件已具备,能决定投资苦心经营,必然之结果也。倬一介书生,所知如此,不能不言,甚望中央政府,急起而力图之,则滇省幸甚,国家前途幸甚。

一、 调查班洪与班弄间情形

倬行抵腾冲以后,即与第一殖边李督办商量,拟派员赴缅方腊戌调查,李督办极表赞同,路线为到龙陵后,取道芒遮板汽车路,两日可达,而由工隆渡循南汀河至孟定会合。然人地生疏,在此英人防备注意之时,为妥洽计,特向腾越商家之于腊戌设分店者请为介绍。查近年因世界不景气之影响,腊戌在三四年前,开设支店者甚多,近则收缩范围,存者无几。各家畏首畏尾,皆不敢信任,经督办署之疏通,并激以国家观念,乡土观念,而愿介绍者数家。及抵龙陵,因邱县长天培之介绍,认识适由腊戌回国之商人,倾谈之下,得明了腊戌一带至滚弄江边实情,经慎重考虑后,以不派员去为妥,故腊戌之行,竟作罢论。抵镇康前,计议若预备入未定界,则边境之动静虚实,有参考之必要。是以事先有托纳县长汝珍令孟定土司遴选干练土人派赴班弄班洪间调查之举。后抵孟定,知所派者为孟定糯莪大寨人周润生,因其平日经营小本生意,常往来其间,曾购零星什物,于二月一日自糯莪担运而往,七日回转孟定司署当面报告。此人年近四十,尚忠厚可靠,惜其不识字,普通常识欠缺。据询问当时之情形列举如左:

(一) 英缅方面驻兵地点及兵额兵种

大营  (金厂坝)二百名左右士兵种族多为老亢人(山头人)印度戛拉兵占少数

怕令  (户板南汀河上流)三百余名

户算  百余名

南丘  (跨南汀河两岸)约百余名

户板  七八十名

(二) 各重要地方情况

(1) 金厂坝住汉人十余家,怕令距金厂坝三里,分上下两寨,住民共百四五十户,系佧佤人。内中有与汉人来往懂汉话者。

(2) 马厂位于金厂坝之东面一山头上。昔为吴尚贤牧马处故名。此地无人户,仅有火山种烟。西距炉房二十五六里。

(3) 黄草坝位于马厂之北一山头,其东斜坡极近炉房,当军事时期,英兵始来驻扎。

(4) 炉房位于金厂坝山坡上,其形势顺山分层而降,原建竹房四五十间,现已移往金厂,去年五六月间曾由此运去矿渣约千驮,近来则多在夜间搬运,故外人少知者。

(5) 怕令亦位于南汀河边山梁上,住民老亢廿余户,本人约三十户,纯佧约廿家,现已成为英人重视地点。按此处距户板八十里,为防孟定方面之侵袭。

(6) 户算共五寨,七十余家,皆数小寨零星分布,其中纯佧一寨,汉人四寨,距怕令四十里。

(7) 户板今为宋忠福所管辖,而隶属于邦弄。当杜文秀之乱,人民多逃亡流徙他处。自宋忠福来后(按宋忠福为今耿马土司之属官,在耿马颇具势力,因为耿马土司所不容而迁此,今耿马土城,犹有其私第田庄),始广为招纳,现其辖境内,共有十一寨。

公红寨有一小街子,每五天一街,但市场甚形冷淡。

(8) 南丘跨南汀河两岸,南岸寨子约十余家,北岸寨约两三家,概为摆夷。距户板十五六里。

(三) 关于界务重要之怕唱山形势

怕唱山为明显界山,附近土人均能认识,位于班弄东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起于潞江边,而止于大南滚河边。山上归班弄所辖之村寨有四:成洪寨廿余户,茨把寨廿余户,小荳寨廿余户,以上皆汉人,佧佤寨廿余户。

(四) 班弄之概况

班弄占地势之险,周围皆被山包围。其北边有一垭口,关山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当之势,守易攻难,惟从东怕唱山茨把寨方面入内,则班弄亦不可守。有土城一座,城外筑有濠沟,城内共有四百余户,概为回民,为云南杜乱逃来之后裔,秩序森严。城外惟茨把寨山脚,有汉人十余家而已。该地头人为马美廷,其所辖大小不下数十寨,今将其寨名列后:

猛弄、小邦洪、拿鱼(系一平坝,村寨甚多,今不能详)、裸黑寨、老亢寨、拿雨、猛谷、路凯、公共、来佧、邦猺二寨、邦东、蛮弄、拱别四寨、南本、拱撇、蛮佤、蛮无、小虎纳、呼怕山四寨、干坝子、邦乃坝、扎木寨、班弄坝与干坝子分为上下两坝、陈洪寨三寨(汉人一寨佧佤两寨)、茨把寨上下二寨、裸黑寨、平河、南散、邦过(汉家寨裸黑寨佧佤寨老亢寨)、怕令三寨(英人住兵三百余人)、怕注、怕哈、怕哈林、猛板、南锡佧(怒江渡口)、莫回、很那、弄线、户板(街子)、南亮、大很、南秋、公汞、麻望、糯募(英人住兵于此)、公阁、蛮冒二寨、坝散、苏达、南大、恭猛、云性、拮坎二寨、大沟、蛮岗、户算三寨(英兵住此)、妈婐。

(五) 英人侵略进兵路线

(1) 对班洪侵略用兵路线

滚弄渡……35……哈撇……20……南湖……20……户板……40……怕令……40……金厂坝……3……炉房

(2) 对班洪侵略退兵路线

金厂坝……15……怕谷……40……邦弄……70……南锡佧 滚弄渡口下流往班弄之渡口

(3) 滚弄或南锡佧至腊戌之路线

滚弄渡口(上流)……80……干猛

南锡佧渡口(下流)……70……干猛……70……猛姐……70……猛由……70……猛永……70……南丁……70……腊戌

英人对滚弄江趋腊戌之汽车道,刻已完成。渡口则准备工料已齐全,不久亦即兴工建造。夫英人对此方面交通政策,原为英国军人潭维新(H.R.Davies)所旅行测定,经此至昆明而达叙府之一铁路线。盖欲谋打通印度与扬子江间之直接交通,其意义颇深远也。今汽车道已通,自腊戌入孟定或班洪,朝发夕至,不论从军事及经济方面观之,于我均系威胁。因自昆明出发,无论从保山转镇康,或由顺宁转耿马而赴孟定,至快亦须一月左右,两相比数,利害得失,已彰彰明矣。

二、 调查南怕河流入南汀河附近一带接麻栗坝已定界未定界之情形

倬于二月四日率全队工作人员,自耿马土司属木厂出发,以一日之力,奔驰约近百里之路程,深夜始抵孟定土司。日落以前,经行孟定平坝中,夕阳西逝处,呈现一大谷口,地形特殊,问之从者,始知为南汀河下流入滚弄江处(按滚弄江即怒江,一称潞江,木邦以下缅人称为萨尔温江,沿滇边自麻栗坝以下迄木邦土司境,概称之为滚弄江。夷语滚为黑,弄即大,盖形容江流深黑而广,即大黑江之意云耳)。相连而忆及南怕河已定界址,其下即未定界址。以界务论国防论,实调查南段未定界着手之起点,抵孟定土城后,乃决定派经验较多之王测量员玺率带土人前往察看,指示要点如下:(1) 南怕河流入南汀河处未定界重要地点之位置及英方之布置;(2) 南汀河西南方面山脉河流之趋势,尤须察明恭猛,猛林,帕唱,诸山之方位;(3) 已定界与英属麻栗坝(果敢县)间之交界情形,均须绘具详图。此次成绩甚佳,据其报告云:

廿四年二月八日午前十时半,由孟定司署起程,率该署所派之新爷及土司亲属及土团四名,荷明火枪四支,又马寨之火头一名为向导,共骑马三匹,一行九人,向西北行,至弄养,距司署约四里许,该寨位于孟定坝心,由此再行五里,抵南汀河南岸。河宽约四十公尺,深可二公尺,水流甚缓。对岸有草屋一间,供水手休息之所。予等到时,有水手三名,由屋内行至河干,荡相连之独木舟二只,舟长丈余,宽尺余,为粗木凿空而成,约可容十余人。骑马则须牵往上游徒涉费时半小时,整理一切,即行抵孟定坝北山山麓之摆夷村曰怕秋,住民八九家,村民即负渡口过渡之义务,故该渡亦名曰怕秋渡口。继沿山麓向正西行,路颇平坦,可通行二轮车,系本年新修者,路傍南汀河,行五里抵一缅寺,寺后有八九户居民。又行五里,至南捧,于头人杨姓家做午膳。头人为驯佧,娶摆夷妇,现已与摆夷同化矣。在此休息约两点半钟,始续行,五里至回片,昔时本小街市,今已冷落,仅余居民五户。由此渡南朋河,河宽约三十余公尺,水流甚急,人以舟渡,马则涉水,予因时间已迟,恐不能达目的地,故未经回片,即逆流沿河而上,约四里余,始达西岸,又行二里,始入正道。更行五里,至大岔路。自此向西行约卅里,始抵南怕河。由北登大山坡,行十里,路西有平掌,系崩弄人村寨,更上十余里至千家寨,约卅户。汉人占十分之一,余均崩弄人。至此时已五点,偕行者均欲宿,予坚持非达墙树坝不止。此一带山路,多起伏不平,幸经修理,亦觉不苦。再行十五里,即抵投宿地。墙树坝约四十余户,纯为汉人,属孟定土司管辖,全寨每年上纳门户费,银币五百余元(每国币一元等于滇银币一元八角),烟亩捐五百余元,其余摊派之临时费兵费尚不在内。村中设公立学校一所,学生十余人,往年教旧学,至本年始改为新学,学生每人约需十数元至三十元不等。九日天气晴,因昨夜投宿过迟,晚餐后又与头人接谈一切,夜半始就寝,故本日起床稍迟。十时出发,向西经营盘山麓,路平坦,但未经修葺,约十里至岔路寨,汉人三十余家,成鼎足形。向北行一里,为英人私立之九十五号界桩,位一山坡上,桩出土面约半公尺,成正方形,上面为平斜式,顶宽约一公尺二,桩之北面微凹,用三合土成一碑形,上书95号字样。桩之东北一山顶,有汉人村曰红岩头,约七八户,属孟定司辖,桩之北于两山之麓,有小路八里通豹子阱95号中英合立界桩,该地位于垭口处。桩之北,又有一小路约半里,至小干塘,汉人七八户,为英属。小干塘之北,有一山顶,再上三里,为三堆山,旧时国界在焉。向西沿山脊约十余里,为皮匠水,汉人五六十户,旧时国界分处,原系中英各管一半,今已全为英属矣。由皮匠水向西沿山脊下至大包包山,再向正西上石门坎后山,向东转大红毛地山脊,至猴子洞北山顶之马鞍山处,为中英合立之96号界桩,此旧日之国界也。由英人私立95号界桩,向西南隅约行半里石山之后垭口处,路之南,有英人私立界桩,形式与95号同,惟高出地面约八公寸,北面书95A号字样,因受风雨剥蚀,糊涂不清,颇难辨识,再由此行二里,至石门坎垭口下方马鞍处,又立有95B号桩,其顶已被土民破坏,尚高出地面四公寸,字迹显然。桩之西,为大黄堆山,山之西即石门坎寨,汉人十一户。由石门坎之南沿山凹行,约五里至大水桑树,树高数丈,围三四公尺,树旁私立95C号桩,位于路之西面。由此桩向南一里许,即于路西垭口处,为中英合立96号界桩。桩身为土所掩埋,惟顶露地面而已,其字迹无从查看,惟各头人皆知其为96号界桩,桩之西南约半里山顶旁,即猴子洞寨,汉人五十余户。由桩向南下坡约一里许,路之南为大狼皮树寨,汉人十六户。附近有水塘一,面积约二亩,水作绿色,为该村饮料之源泉,其不洁也可想。由水塘沿路向东行二里至老象塘,汉人十四家,该寨头人李实中极表欢迎。即宿于此。本日同行增添墙树坝火头李应流、红岩头火头李宝、大岔路火头毕兴有及少年数人。

英人对于已定界是如此蚕食,其对于未定界更无孔不入。如此段经营片马及江心坡,事实上我国对之无可如何。至于南段,则以佧佤山之不易征服,英人至今对于其所应管理之区域如南卡江以西之糯坎乌等地,极接近下蛮冷区域,并未将其收服,盖佧佤山之山民,蛰居山岭,有天然之巢穴为保障,英人治理缅甸,既无德可怀,而佧民更不畏英人之威。始终保持其倔强独立之态度,我国以历史上之关系,孔明老爹(边民之称诸葛)之印象,则深入于其脑海,永永不致磨灭也。此南段未定界之不似北段,除在经济上之利益着想,得占班洪炉房之矿山后,并不积极谋土地之扩张者以此。由此次之侵略主动者为班海缅甸银公司,而并非英缅政府。不过英缅政府系从旁作后盾耳。吾人应彻底明了此意,而后处置解决界务问题,思过半矣。王调查员玺在南汀河下游一带之工作成绩颇实在,而将重要之地站概行绘出,请参看地图便知其详。

三、 孟定概况及对国内国外交通路线

(一) 位置和地势

孟定为一土知府地,其成立历史最早,今属于镇康县所辖,然并不与镇康境相连,中间尚隔耿马土司所属之木厂小猛撒一带山地。其地东北二方接耿马,南接班洪及户板,西界麻栗坝(英属果敢县,系清光绪二十年因江洪让法,而将此潞江以东之地割给英国者)。地形东西为南汀河流域所冲积之小平原,长凡八十里,南汀河源于顺宁,吸取耿马镇康一带之山水,而汇之滚弄江,长凡四百里,剥蚀携带上游之泥沙,大部沉积于孟定平原之上,南汀河流在孟定平原境,河道迂回,水流缓慢,夹沙沉积之量殊大,几成洪涵平原之状,河深二公尺左右,宽四十公尺,河谷在此一带,已成暮年期。两岸平沙漫衍,芦苇丛生,高大而厚密,闻至夏秋两季,山洪暴发,倾倒俱来,则两岸一二里内之低地,尽成泽国,故大部肥沃土壤,不能耕种,且成水灾,此种情形,由于泥沙壅塞之患,果能开辟河身使洪水有所归宿,则水田可增一倍以上之生产。无如目前在此平原之居民,村寨寥落,人口稀少,即无水患较高之田,亦半数以上荒芜,实由于该地土人繁殖力弱,加之孟定地势太低,约离海平面四百公尺左右,南部峙立耿马梁子(即耿马大山)所分出之高山及糯莪山,北部为仙人山山脉,皆为离海二千公尺之峻岭,中隔宽十五里至三四十里之平坝,逼处其间,每当夏季,气候炎热,不适于居,而汉人尤不敢来,除干季前来经商者外,定居者仅少数两粤小商人而已。因孟定自来为滇人视为烟瘴最大之地方,是以人口之增加不易,而土地生产,尤不易有望也,现孟定坝子,东部一半属耿马,人烟较多,西部一半,属孟定,人烟稀少,论全部尚不满千户,可见人口之少。孟定土府则位于坝之西南高阜上。

(二) 物产

孟定出产以米为大宗,除供本地及四山居民之用外,多半运供麻栗坝及镇康县,为出口之大宗,孟定经济财源维持所寄,甘蔗产量亦多,质干均优。四山之出产,则以棉花及鸦片为主,果实如橘、梨、香蕉、菠萝皆产,孟定有一街市,每五日一集,四方来者平时不下一二千人,坝中之水汉摆夷,山间之崩弄人纯佧汉人,远处之野佧,内地之小贩,皆来贸易。尤以冬季更为繁茂。滇省腾越海关设分卡于此,驻有少数之缉私队。因其五方杂处,匪徒时常潜伏,兼接近麻栗坝,边民时有纷争,镇康县团队亦有分驻于此,以资镇压者。

(三) 交通

孟定为云南迤西极边之一土司,一方西南既接英属麻栗坝,而直通工隆渡口;一方向东北,而与耿马及镇康县相通属,一方向南为南段未定界,故地位之在今日,极形重要,兹将其主要路线列后。

甲、 孟定镇康间三日或四日程,有二线:

(1) 孟定……100……木厂……16……明朗……60……镇康

(2) 孟定……60……小猛撒……50……木厂……60……明朗……60……镇康

乙、 孟定耿马间三日程,有四线:

(1) 孟定……50……四方井……60……板洪……55……耿马

(2) 孟定……50……四方井……60……老抗寨……50……耿马

(3) 孟定……50……四方井……80……猛简……80……耿马

(4) 孟定……50……四方井……60……班汪……80……耿马

丙、 孟定班洪间三日程,有三线:

(1) 孟定……45……蛮撒……40……班模……48……班洪

(2) 孟定……60……南间……70……南腊……70……班洪

(3) 孟定……50……糯莪……60……蛮就……50……岗猛……50……班洪

丁、 孟定麻栗坝间二日程,有一线:

孟定……80……大水井……70……麻栗坝

戊、 孟定工隆渡间三日程,有二线:

(1) 孟定……50……蛮佧……60……户板……5……滚弄

(2) 孟定……80……大水井……22……长街……70……滚弄

自工隆渡往邦弄,仅相距一百二十里,亦不过二日程,是以就交通而言,孟定在边地实占极重要之地位,前已言之,最近一年来,因班洪问题之紧张,镇康县政府已令孟定将通蛮佧通班洪内地之大路开辟平坦,至通耿马之路,闻不久亦须兴筑,此由于边地土司极感修汽车路之便利,耿马欲打通往腊戌之路故也,惟镇康赴孟定中隔木厂一段,路尚难行,倬认此路为内地交通大道,抵耿马后,曾命耿马土司,应于短期内,将此一段路,设法兴修,以便连接,究不识已动工否?

惟孟定平坝上之交通,因河港交错,夏秋水涨,即将断绝来往,在干季亦以渡口之不便,异常迟缓,设该地一旦有警,实无法以资应付,现在边地如保山、镇康等县之商人往腊戌者,多经麻栗坝。顺宁云县,缅宁等县之商人,则多绕道耿马猛角,出班洪邦弄,均避免走孟定坝,由于交通之阻窒耳。将来为殖边开发资源计,孟定坝之大路,有整理之必要。

(四) 土司与人民

孟定土知府现任为罕中兴,年四十余,与耿马、猛角董两司同属一宗支。人极萎弱,对于统治力太差,往往遇边界事件发生,或当地匪警,殊无法应付,因接近班洪,边界村寨之管领问题,时起隙端,不甚相洽,幸有镇康县长纳汝珍,边情熟悉,颇能震压一方,故一切乱源得以消泯于无形,所辖人民,平坝中约五百户,山地亦相等,然实际恐不止此数,因边地户口调查,并不精密,且有隐避之情。但就一般情形论,人民每年收入,究属有限,而所负担者太重,逃亡流徙之事,已司空见惯。教育则更谈不上,全境不过小学一二所,且师资缺乏,故一般知识极低下,即四山居住之汉民,亦十分愚鲁,生活甚苦,此由于边地交通之不便,有以形成此种环境也。

四、 班洪区域概况

(一) 沿革组织

班洪最早与中国通,始于何时,究难得一精确考证,然有历史可据,事实可证者,莫若清乾隆时云南石屏州人吴尚贤之开茂隆银厂,此盖有官书可考,及遗留于班洪境内之事迹可资证明也。现在班洪所启用“世袭班洪王”铜质印一颗,相传为清末光绪年间永昌府颁发。又光绪十七年,耿马土司内部之争乱,因班洪胡玉山出力有功,上谕曾颁给土都司衔。总之班洪之服属于我,实无疑问,惟因我国政府,向来对边地属土,并不采取积极经营态度,完全放任,政治上以其境土小,又属于佧佤山范围内,故并未直接统治,似居于半独立性质之地位。然其与连界之孟定、猛角董、耿马等土司仍关系密切,信使往还,络绎不绝。且对于汉民汉官之往者,无不竭诚欢迎,优礼招待。至于外人,则拒之唯恐不及,此亦可见班洪之心理也。

班洪现在之组织系统,非常单纯,各村寨均设有火头,为负责传达命令,征派钱粮,管理该村之领袖。此外则以其人之能力及地位,有所谓大头人,可以参预重要事件之解决者。凡遇紧急重大事件,则召集所有火头会议,宣布意旨,令各执行。或不能召集者,则用摆夷文或其他信号,以发布于各火头。使全体周知,而有所准备。

(二) 土地面积人口

班洪所领土地面积,不过数十寨,尽为山岳地带,面积并不为大。其北以小南滚河为界,与孟定接;西为金厂坝山脉与永邦接而界邦弄,西南为班老山,而与班老接;南以大南滚河之上源发拨河为界,而接猛角属拱弄山;东逾篱巴闸,即为猛角猛董之信阿翁定。计东西直径约五十公里,南北不上四十公里,大于南京城约四倍。人口佧民占三分之二,汉民占三分之一,共计七十五寨一千八百户,以每户平均四人计之,约合全人口七千余。列表于后:

1. 班洪辖寨

火拱——三十余户

班半——三十余户

班洪——约百户

南板——上寨十余户、中寨卅户、下寨四十余户

蛮老——四十户

安坎——二十户

南拉——二十余户

营盘——四十户

岗猛——四十户、小寨十余户

玉龙——十五六户

蛮哈——二十户

南木——二十余户

金河——三十余户

岔沟——上寨三十户,下寨十五六户

老厂——四十户

老羊寨——七户

岩脚——二十五户

小寨——十五六户

湖广寨——十户

那底——大寨三十余户,小寨十户,中寨八户

南腊——上寨三十户,下寨二十五户

猛汞——二十五户

海牙六寨——(1) 头猛——三十户

(2) 金猛——二十户

(3) 拱弄——七十户

(4) 者考——二十户

(5) 小寨——十五户

(6) 新寨——二十户

干河坳——十余户

焦山四寨——(1) 猛汞——三十户

(2) 老寨——二十户

(3) 小寨——十五户

(4) 小户算——十五六户

水塘——上寨十五户,下寨三十户

蛮信——十户

蛮多——十余户

扣猛——上寨十余户,下寨十余户

蛮腊——共约二十寨,总数约三百户,均汉人。

拱别——三十户

2. 班洪孟定共管地

邦佧——二十户

南简——三十户

邦中——二十户

怕令——十余户

矢撇——十户

班介——大寨三十户,小寨十户

3. 英人所占之寨

怕谷——一百户

南木——四十户

判洪——二十户

金厂坝——约五六户

(三) 班老永邦

班老位于班洪西南境,为自猛冷箐向西南分支之一支山脉,曰班老山。山为大南滚河水及其支流清水河所分流,逾清水河之西,即为永邦之山脉,而为金厂坝山,向西南接怕唱山及来明山。班老辖境,次于班洪而大于永邦,兹将两部村寨列后:

班老辖寨——岗猛二寨、新寨、八门寨、空桑寨、红门寨、永统、诺坎寨、仙人寨、空俄寨、空若寨。

永邦辖寨——金厂坝、炉房、虎拉、蛮相(麻哈官住此)、永迈、小南木、怕谷(共有)、岩脚、永邦大小寨、老羊地、丫口、允代沟、独南板。以上共十三寨,独南板、允代沟纯为汉人,其余金厂坝、炉房、虎拉各有汉人数家。

班老土地面积,约有班洪三分之一,永邦则只及五分之一。然班老全境,已被英方烧毁,所余无几。现在班老王已六十三岁,不屈不挠,零丁孤苦,逃居于班洪境内之岗猛寨居住。永邦王之子曰麻哈,年三十余岁,曾与班弄头目马美廷之子同学,而为英方所麻醉者,今主持其事。

(四) 地形

班洪附近一带地方,完全为崇山峻岭所盘结。其主峰应数尖山,高度离海平面约千七百公尺,为特起之山,趋势西北走东南,分布于班洪境,而东出与耿马梁子相接。当岗猛之北,主峰之西南出者,为猛冷箐,金厂坝山;山势亦峥嵘,高度亦约略与尖山相等。其北出则接南汀河南岸之蛮佧大山。此外之山虽错综断续,然均与此主干山脉相连锁。盖此山脉亦即北流孟定入南汀河及南流班洪班老、永邦及猛角境内大小,南滚河之分水岭(夷语南乃水之称,滚乃黑之意,以两河水均深黑故名)。照五色线图,此分水岭东迄信阿为止,依实地观察,并未大误。而班洪土寨则适位于主山脉中段之一小支岭上,海拔一千一百公尺,南正对大南滚河。此一带山地,丛林茂密,幽谷深邃,象、虎、豹等野物繁殖其中,惟主峰尖山及金厂坝山峰,则岩石高耸,童山濯濯,云雾隐现其间,故土人迷信至深,视为宝山灵岩,神话至多。

(五) 经济状况和民族生活

班洪为经济自给自足之区域,因其山深箐密,占天然形势之胜,无异世外桃源,设无边患,班洪确可永久保持其半独立自主之状态,清乾隆以降,虽有吴尚贤入内开矿,号称数十万众,始终未受外侮之侵入。故土民安居乐业,优然度其山民生活。数百年来,边地因地方之纷扰,汉人之举家迁至班洪境内者不少,尤以镇康籍最多,皆成家立业,大有乐不思蜀之概。现焦山南腊、糯莪一带,汉人聚族而居者,约数百家,且矿区附近,至今仍遗留有吴尚贤时开矿之后裔。汉人既入班洪者众,流风遗泽,影响于班洪土人之开化者甚大。经英人利诱威逼之不愿降英者,其心理之建树,即根源于此。所谓已故之班洪老王胡玉山即懂汉话,其兄弟及子辈均通汉语,可想汉化之深入。土人及汉人约为三与一之比,皆惯居于此山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日常生活,极其朴素简单。山地之生产,旱谷、棉花、杂粮、茶叶、鸦片、果实之属为主,山坡草料极丰,牛羊之饲蓄殊肥壮,衣料多为自种之棉花所手纺,妇女任之,日夜手不停息,并用单纯之木机织布,自染为青色,线坚密而布质粗实,最适于山民衣料之用,经久耐穿。男子衣式汉化,女子则近乎汉摆夷装。包巾短袄长裙无裤,夏季则不着短袄,仅着裙露乳。惟未嫁女子,则通常不能露乳,有此分别耳。鞋袜男女均不用,女子下腿则裹腿布,此或为保护之用。

饮食非常简单,每日三餐,冬春多食旱谷,夏秋多食杂粮,以其该地所能生产者为限。无蔬菜,仅食肉类,更不知调味,平常则多摘山上之野菜曝干以供餐耳。住屋以木架楼铺竹板上盖茅草。分两斜披,作三角形,其上居人,其下圈猪牛马等,每一寨中,头人之屋较大,如班洪总管之住宅,间架较大,楼外则更有眺台,此所以表示为官房,平民所不能比拟也。每草房一座,均有生火之处,往往在楼之中部,火昼夜四季不断,凡烧水煮饭冬天取暖均利用之。似此种住室,所最怕者,为火灾,偶一不慎,全室空虚,闻班洪王所有金银财宝及历代所赐之物皆埋藏于地下,以保存之。

山地生产有限,故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均各能勤苦耐劳,亲加耕作,如以班洪总管而论,其地位为一方之首领,然全家子女,均须操作耕织,并不闲居也,故一般人民,大都寒苦,肤色焦枯,体质瘦弱。尤其医药缺乏,闻最忌痘症,若发现一人患此,即须活埋,以绝其根。班洪人民,无交易之所,近年来则在南腊辟一小市集,日常生活所必需,取给稍便,否则一切须到孟定或猛角以求交易也。现在之出售者,以鸦片为大宗,班洪之待人民,并不似沿边土司之苛征暴敛,非有所需,不向人民摊派。按例每两年始由各村上纳一次,且数额亦微,故人民极爱戴之。

班洪民族为纯佧佤种,自称“腊家”。此其或为避免佧佤不名誉之徽号,而特立此名,以自尊耳。信仰佛教,模仿摆夷,设立缅寺,读夷文经典,供养僧徒,故其性情恳挚,态度真诚。但因其处境艰难,心存疑虑,倬之得入班洪,亦经召集各大小头目,共同商议决定,始派人来孟定欢迎也。

(六) 矿区和炉房

班洪一带矿产,以西部之尖山及金厂坝山两处为最著名,皆曾经我国明末清初时开采者。据当地人士之传说,尖山一带称老厂,皆开矿洞无数,金厂坝山一带亦然。而就一般之观察,谓尖山方面之矿质不佳,以金厂坝山方面最有价值。炉房即金厂坝山之一部分,当民国十八年(西历1929年)云南所聘请之美国工程师卓柏氏曾亲往其地实际调查一次,此人为著名之矿学专家,由孟定土司派土官岳相引导入班洪境,其时班洪拒绝、不愿让外国人看,惟由永邦王麻哈欢迎招待,始得入该地,而班洪以有政府公文,未曾十分阻挡,不过不招待。炉房被英人侵占,班洪人民皆痛恶由于引外国人来看厂之关系,观其呈文,可以明了。据岳相面称:卓柏氏在小寨地方,观察两洞,炉房附近吴尚贤家一洞,东南角(炉房脚)一洞,西南一洞,卓柏氏认此三洞质量最佳,即云不必再看。入洞深达数十丈,用大绳一,岳相在前引导,卓柏在其后面,洞外堆积之矿渣,则用尺量其面积大小,矿洞高深,洞口满布杂草蛛网,内部高低不一,极为阴森,偶一不慎,即将坠入深底,探测殊危险万分。岳相有武功,胆壮而勇,卓柏亦冒险不畏缩,卒达目的。卓柏当日庆其成功,极为高兴,盛称岳相不置。依向导人如是云云,则卓柏氏之调查,最为可靠。兹将卓柏调查报告书关于矿者列后:

(1) 矿质与矿床

佧佤山矿产,以班洪,永邦,班老三王管地辖之炉房厂为最富饶。其地位佧佤山北部,西距萨尔温江约十五英里,原系华人吴尚贤宫里雁等所开办之银矿。至今旧洞存者二百余洞,内皆石灰质构成。矿渣则堆积如山,约计之,不下五十万吨,中含铅质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矿质则分头、二两种:头等者每吨含银八十六盎司,二等者每吨含银六十二盎司,较之缅甸可卜恩公司所办波顿良矿(即滇人所称之邦海银厂在缅境腊戌西南)上等每吨含银三十二盎司、中等二十四盎司、下等十二盎司约高出三倍之多。矿床倾斜角度约三十五度,厚一百英尺,其间每三英尺为厚一二英尺之石灰石间隔,虽不及波顿矿床四十英尺之雄大,然与明光大洞厂(在今腾越县北)矿脉相较,则超过不止百倍,诚有开采之价值。又由炉房厂东行十五英里为老厂村名湖广寨亦有矿渣约二万五千吨,中含铅质约百分之二十,亦吴尚贤等昔日开办所遗者,矿洞为沙岩,但矿脉仅厚二英寸,似不足开采。

(2) 位置及河流

炉房居金厂坝之南,面积一方英里,高出海面约六千尺,气候温和,东界小南米江,西界大南米江,南临大黑河(即大南滚河),河水合两南米江水,西流入萨尔温江,水势湍急,高岩多水溜,形同瀑布,可安设动力机械,对于淘沙洗矿,应用水量,亦能充分供给。

(3) 燃料

班洪、永邦、班老尚未发现煤矿,一般工人皆取用材木以作燃料,炉房厂周围三里外,森林颇富,就中以栗木为多,昔日炼矿,皆用松栗炭,今计算附近森林,约可供十年之用,倘将来于探矿制炼之外,再注意培植森林,燃料当不致匮乏。

似此种有历史性藏量丰富之矿产,殊值得注意,数十年来因界务未定,致中英双方均搁置未提。然有此宝藏,势必引起纠纷,此班洪问题之所由发生,从界务方面观察,应就条约及红黄线而解释之:条约所规定之线及司格德所划之红线,大致无甚出入,皆以小南滚河及大南滚河之分水岭为界,此分水岭乃尖山及干猛梁子之绵延山岭为界,班洪划入英界,而金厂坝山更不成问题矣。兹将卓柏与王君建极函之意见如左:

关于滇缅界务,按照中英条约文义,当日司格德提议之分水岭,当作为两国界线。卓未离腊戌之前,将此项约文,详细翻阅所有界线位置,除小部分或不甚明了外,其余当不致有误会。该约订立年份,想在1886年,南定河之南,已有数处按照界线部位竖立界桩,其河之北,谅亦立有数处。其所以建立桩者,盖因该处河水流入石灰石窟,分水岭不甚明显故也。河北界线,系在两河之间,并无混淆。又河之南据云:有桩三颗安置石灰石地方,由此再南界线,系确切表明,即南汀及其支流与潞江中间之分水岭是也。更向南行,两国界线,系湄潞二江中间之分水岭,业经订定者也。由以上各节解之,此项所考虑之矿区,即老厂与炉房,显然不在中土,而在英属。至此项矿产性质,外间所云,实属大为误传。盖以老厂论,完全无关紧要,其炉房矿区,尚有价值,惟须俟英人决计管理该地,并由腊戌建设铁道接通矿地之后,始足以表现。此项事宜,一时必难施行。盖尝考查过去事实,知英人对于管理野佧地方一节,已历二十年迄未决定。自如以往,或者再阅二十年方能确定办法(十八年十月二十日自腊戌)。

若依陈灿、刘万胜所绘之黄线,及司格德之减让线而言,或更依据司格德与陈、刘在户板会议之节略而言,上葫芦王地班洪归中,下葫芦王地班况归英,则炉房厂仍可划归我方也。因猛陵山及金厂坝山,以山脊为界,山东归中,山西归英,以迄于怕唱山为止,矿区仍可保全,此事英人利必所在,捷足先得,将来要视中英双方会勘时,如何争辩以定之耳。

(七) 班洪事件之远因与近因

班洪问题之酝酿,为时已久,而英人之用武力侵略,则始于民国二十二年冬及二十三年春,今班洪厂地,事实上已被英人完全占领,推源穷委,实含有远因与近因,演变而至此也。

甲、 远因

(1) 薛公使福成订约前之错误。吾人今依据清光绪十七年(西1891年)薛使所奏滇缅分界通商事宜疏:“当时英外部侍郎克蕾曾称英廷愿将潞江以东之地,自云南南界之外起,南抵暹罗北界,西滨潞江即详图所谓萨尔温江,东抵澜沧江下游。其中北有南掌国,南有掸人各种,或留为属国,或收为属地,悉听中国之便。”似此展拓边地不少。然以曾纪泽未深悉边情,持论游移,其后又未能断然处置,事遂停顿。薛使任内,对于展界之说,英人已否认。然以薛使争持之功,英对北段不稍轻予,对南段则愿让步,据光绪二十年薛使伦敦所绘汉文图之虚线,确与光绪二十五年陈、刘会勘所争之黄线无大出入。然以之与伦敦签字图相较,则出入甚大,是薛使疏于检较之失策也(将先呈汉文图,及后呈之签字图比对知之)。

(2) 订约时之疏忽与修约时之再误。查光绪二十年(1894)薛使在伦敦与英商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第三款内载:“自北纬二十三度十一分起边界线,循萨尔温江至工隆北首之边界,即循此工隆边界,向东留出工隆全地及工隆渡归英国,科干归中国。由此循英国所属之琐麦与中国所属之孟定分界处之江而行,仍随此两地土人所熟识之界线,至界线离此江登山处,以萨尔温江及湄江(即澜沧江)之支江水分流处为界线。约自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北京西经十七度三十分,北纬二十三度二十分,约至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四十分,北京西经十六度五十分,北纬二十三度,将耿马猛董猛角归中国。在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四十分,北京西经十六度五十分,北纬二十三度处边界线,即上一高山岭,此山名公明山。循山岭向南而行,约至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三十分,北京西经十七度,北纬二十二度三十分,以镇边厅地方归中国。然后其线由山之西斜坡而下至南卡江,即顺南卡江而行,约过纬度十分之路,以孟连归中国,孟仑归英国。然援循孟连与康东之界线,此界线亦为土人所熟悉。”按照条约内容,经纬度与地名部位,镇边厅(今澜沧县)当在猛角猛董公明山以西,而实际位置,镇边厅反在猛角董公明山以东,是约文经纬度,亦属不合图约经纬度,是图约经纬度均错,此在前人已言之。然光绪二十三年(1897)李鸿章与英公使在北京续议滇缅条约对于此段错误,并未加以修正,实属一误再误。或则订约时英方有意蒙混,欲藉此以图内侵,亦未可知。

(3) 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899—1900)合勘时图约之争执。订约后之五年,滇督派云南迤南道陈灿与腾越镇刘万胜会合英员司格德于户板,勘办此段界务,当时总理衙门所发下者,为薛使汉文图,而英方所执者为签字图,前已言之,两图出入甚大,最初会议即不偕,辩论结果,仅议定上葫芦班洪归中,下葫芦班况归英,界桩虽立三颗,然始终未得英方正式承认。兹据清光绪二十五年陈、刘自猛角之报告云:“查上下葫芦界,在蛮佧(孟定境)时,仅划至猛林,猛林以下,尚未勘划,遂约司格德于初三日(按系十二月)同登猛佧后山,据土人指证班况班洪分界山路以明图线,英员虽有争执,尚无关出入。惟土司指及公明山,司则大为不然。”其后至猛角,同登高山,土人又指证公明山,司为之色变。指摘薛氏汉文图者伪造假冒,而陈、刘亦坚持薛图与之辨难。竟至猛马会晤以后,无结果而散。然度当时情势,总理衙门所发下者,果为伦敦真签字图,则遇土人指出公明山,亦无法解决界务。此其症结所在,因于图约之错误也。

(4) 会勘无结果后我国未实际经营之误。英人对于滇缅界务,自亡缅后,即积极经营,因此进展甚速,而我则因循自误。所谓“彼从容而我仓促,彼谙练而我生疏;彼措注已周,而我进退失据;临时竭蹶,成算未操,断无不受亏损之理”是也。清末以还,英人对南北两段未定界,认北方野人山一带,关系重大,故不肯丝毫让步。惟对南段,则以佧佤山野佧之障碍,并未从事实际经营。苟于会勘成为悬案以后,由滇省派干员殖边经营,以历史上之关系,佧佤山之佧佤不难感化归服。班洪、班老永邦纯佧区之政治经济关系,使格外密切;班洪、大蛮海、西盟新厂之银矿,鼓励人民组织公司开采,则以四十年来之进行成绩,不徒今日边疆无忧患,且国防早已充实矣。坐失事机,则不能不责满清以来,疆吏之无能,致贻隐患于现在,殊堪痛心也。

乙、 近因

(1) 民国以来滇省当局屡欲经营班洪矿产迟疑未决之影响。滇省自经护国护法两役,出兵蜀黔桂粤,粮秣饷械,供给耗费极巨,均由滇省自筹。于是全省金融枯竭,无法维持。即实行通货膨胀,印发多数纸币,以济燃眉。因之财政紊乱,纸币充斥,物价高涨,公私交受其困。省政当局,以为云南富于矿产,乃计议实行开发。于民国十一二年间,曾与美商合组明兴公司,一度大规模开发腾越明光厂。而各县绅商探矿,呈请开发者日众。班洪之矿厂,亦发轫于其时。驻滇英总领事曾因此而提起交谈。民国十五年以后,曾正式派顺宁、澜沧、镇康三县长先后调查班洪厂地情形,当时之困难即如何疏通班洪与佧佤山之各头目,如何应付外交,并须明了矿量与矿质之三点,然后进行始无妨碍而有把握。然终以顾虑太多,开发之目的,未曾达到。坐是而引起英方之注意无疑也。

(2) 民国十八年美国矿师卓柏氏调查之关系。民国十八年以前之调查滇省府关于班洪之资料,大都间接得来,或往往传闻失实,不明真相。尤其关于矿地情形,完全为商人或投机者之宣传,过甚其言。自经民国十八年美国矿业专家卓柏氏前往实地查勘,班洪矿之价值,得一新估计。闻氏曾作详细报告,发表于美国矿学杂志,其对云南省府之报告,不过其中之概略。自此颇引起世界之注目,而英缅银公司(Burma Cor Poration Ltd)尤为羡慕不值。故去年侵略班洪之主动者,实属之该公司。据孟定新爷岳相之报告,是年随卓柏氏进班洪境内者,尚有英国工程司巴尔都,自孟定往,沿途测量,一山一水,一村一寨,以及路线,无不精细问明,加以绘图注释。其用心之深,盖可想见。据孟定及班洪之报告,谓去年英人运兵侵占炉房,即由此人率领,因此英人得更了然于该地之地势及界务,无怪其采取断然之处置,必占领矿地而后止。

(3) 最近《云南边地问题研究》一书发刊之影响。《云南边地问题研究》一书,大部系搜罗关于云南边地私人之发表文字编辑而成。内有关于班洪实地调查之报告,并记载政府开发之利益计划等,此种未见诸实行之宣传文字,为二十二年五月出版,更促起英人之注意,此英人之濯足先鞭,必占为己有而后可。

(4) 英人侵略之步骤。英国殖民地政策,自来商人实为其前锋,政治军事作后盾。此次侵略班洪之主动者为班海缅甸银公司美国总工程师伍波兰。论该厂当明末清初亦为明朝后裔宫里雁所开办者,缅亡后,由三四资本家先试炼而大著成效,工人十余万。但经数十年来之采取,已渐见涸竭,为维持其机器资本利益计,久欲另谋新厂,以图发展。班海地方位于腊戌西南,接近班洪,又闻其矿藏之丰富,更适于其发展之条件,故谋之甚切。曾派人来采查一次,观美矿师卓柏之报告即知:“查缅甸银公司所办波顿矿产,俗呼老银厂,原为中国明时华人所开办,后因缅甸为英占领,中国外交官吏,不谙地形,误将伊洛佤底江南岸及萨尔温江西岸之地划归英国,损失领土,不下十万方英里。英人即于波顿地方,安设机械,炼我昔时原有之银渣。其初意不过以炼渣补助波顿矿产开办基金,乃二十余年竟称世界第一富矿,一得一失,言之殊为中国可惜。殊英人贪得无厌,犹复觊觎佧佤山矿产。当民国十年,银公司英人伍波兰曾私至佧佤山查探,并呈请该国政府准其至炉房厂开采。幸英政府深明大体,以佧佤山为中缅未定之界,未之允许,否则佧佤山一带矿产,亦为英商所有矣”。据此英人早已存心侵占,不过英政府尚不以为然耳。自经民国十八年以后,又得卓柏氏与巴尔都氏二人实地考查之参考,兴趣愈浓。既而知滇省亦图得该厂,谋之愈急。滇省之经营,顾虑太多,未曾尝试。英方则锐意进取,不顾一切。所采步骤诚令人惊叹。英人深知佧佤山之佧佤,对英仇视,乃第一步用联络手段。邦弄与佧佤山密接,商民多来往其间,故命邦弄头目马美廷户板宋忠福及汉奸段子光笼络勾结永邦入手。永邦小王麻哈即与马美廷之子为同学,感情融洽,加以各方面之包围而永邦首先入其彀中。然厂地虽在永邦班老境,而主权系共管,尤须得班洪之同意,开办方无阻碍。此外并须征求佧佤山之总头目绍辛王。英人均欲以利诱惑之,一律购赠礼物,班洪班老皆拒绝不纳,继而送金钱,并许以种种利益,班洪等皆不为动。盖两三年以前,英人所惯用之伎俩也。至廿二年冬,由邦弄出头交涉,声言已得中国政府之许可,以无公事证据,又为班洪所不信。英人见班洪之不可以利诱,不可以欺骗,乃实行以威力压迫。盖认为不成问题,可使班洪软化,并未想到班洪即起而与之抵抗也。

由上观之,班洪问题之伏机,已非一朝一夕,不过延至最近始爆发耳。刻会勘双方已商妥,虽原则根据条约,班洪位于大小南滚河分水岭之南,应划归英方,我方无置嘴余地。然遵照国际公法“议在立约之后,不可不遵;议在立约以前,不能共守”之例。则光绪廿五年(1899)之户板会议,已议定上葫芦班洪归中,下葫芦邦况归英之案,仍不能推翻,而有挽回之余地,何况班洪誓死不愿归英乎?是在今后会勘委员如何以折冲之。

(八) 班洪班老对英抗争之经过和现状附西南义勇军李占贤参加经过

英方对班洪军事行动之准备,实在民国廿二年冬季,分调兵驻扎邦弄麻栗坝南汀河边一带地方。命马美廷向班洪疏通,拟开办炉房厂。因见欺蒙与利诱之无效,乃决然于廿三年一月廿二日开兵往炉房厂地,约三百余人,携有山炮及机枪等,粮秣器械均极预备充足。到后鸣枪演炮,施行示威,目的在恐吓。又以班洪班老态度坚强,乃于二月二十一日攻击班老村寨,双方激战甚烈。兹据班洪王胡玉山派头目刘国用文牍宋受周到孟定向镇康县长报告当时情况如次:

该方驻扎炉房英兵于本月十二日,忽来攻打班老下城,竟将该处民城烧毁(查所有被毁民房器具银物等项,约共损失滇银币廿余万元)后继续前进,轰击班老上城,于十三十四两日,又将该上城全寨民房官舍及寨外田坝积谷悉数烧毁(查所有被毁民房官舍器具银物等项及田坝积谷,约计损失滇银币四十余万元),刻下班老王率带头目百姓人等逃至班洪属境蛮孟寨寄住。该永邦叛逆麻哈及宋忠福等乘间分派党羽,潜赴班洪属各寨,鼓吹利诱各该寨百姓归顺英人。而所属百姓等因见情况紧迫,且为汉兵屡请未能前来救援,故纷纷向敝王要求归顺英人,以保地方。但敝王虽受内外交迫,仍抱定宗旨,归附中国,故坚持不允该百姓等所请。现督饬其一致团结,抵抗英人到底,静候汉兵援助,以保领土,决不能做亡国奴隶。惟现在人心动摇,情况危急,恐非空言所能维持,故特派头目等星夜赶赴孟定,恳请县长维持,迅予赏准速派镇孟团队数百名,先行开往班洪城,暂代维持现状,以安人心,藉保我班洪未失土地矿厂。(www.xing528.com)

后一度停战,英兵且退出炉房,撤驻户板。事隔月余,仍行进攻。据镇康县报告(五月六日):

顷据县属孟定土司罕中兴报称接班洪总管胡玉山万急报告:于阴历三月初十日黑夜,有驻炉房英军,正式协助永邦酋麻哈第三次用武力攻打班老所属各大寨。民房一概烧完,班老人民,多数投降,惟班老酋及其眷属,不知逃往何方避匿。现该英军攻击至十四日方止。现协同麻哈前来招降班洪所属老厂金河营盘等处人民,勒令从速投降,否则率领大军,再行前进,继续攻击,男女老幼,一概不留等语,人民异常惶恐。现班洪所属之南木上下各寨,已投降英军。该英军势力日渐强大,得寸进尺,所到之处,烧杀抢劫。班洪机械窳劣,寡不敌众,兼以汉朝之兵,屡请援兵不到,民众失望。其余附近各寨,俱有多数投降英军之心。敝总管处此时机,危迫万状,实难维持,只得劝慰民众,再抗拒十日之期,俟专丁恳求各土司派团救援。若各土司坚视不理,彼时又再投降,以救生灵,免英军残害人民,特专函报恳,将此情形转报镇康县政府火速酌议,设法补助兵力数百名,救班洪万民,保全未失焦山等处矿产等语。

又据镇康县政府五月十三日之报告,则英缅政府之积极政策:

兹探获英缅政府已委邦弄头目马美廷为葫芦王地大坐把(中国之土司),并委永邦小酋麻哈、户板头目宋忠福及马美廷之内兄,拱别二酋长等三人为矛扎(一地方头目),分管英兵所占据葫芦王地各地方。其委状闻已分别发给。该马美廷等于上星期同在炉房正式就职,各率带土兵协助驻炉房英兵招降各地人民,积极扩充领土。故有第三次攻击班老所属各村寨之举动。竟将第一二两次烧余之村寨,于阴历三月初十起至十四日止,继续烧毁净尽。现班洪唇亡齿寒,异常危迫,所属人民,纷纷迁移,有朝不保夕之势。

处此境况,班洪四处告急,而景谷县李占贤所组织之西南民众义勇军于阴历四月十二日率领千余人,分五大队,到达班洪。惟时英军已侵占炉房丫口等处,正节节进逼,袭我踏田班老蛮贵等处。四月十七日佛晓至十八日午后二时,为丫口之接触。是役英方伤亡五六十人,李军阵亡官长一员,士兵四名,负伤三名。李军夺回丫口等处。第二次李军进攻炉房,系四月卅日,因第一次之锐气,英方仅撑持约一小时,遂纷然退金厂坝,而放弃炉房。第三次接触为阴历五月初七日黎明至初八薄暮,双方混战,未分胜负。

义勇军正在进行中,奉滇省电令制止撤退。适值省府所派窦家璘、花琪等调查抵班洪认为当时情势,电请省府挽留义勇军暂驻边地维持。旋英军自称大英佧佤山知府兰纳照会:愿“各遵政府正式解决”。义勇军遂约期退回班洪待命。八月初三日,义勇军全部离开班洪退驻猛角董,冬月廿三日撤退澜沧,赴西盟开办永广新厂,现其所部,只留二三百人尽驻新厂,其余俱已遣散回籍。

班洪境内,并未驻有正式一兵一卒,惟土兵则仍存在。分驻于西距班洪土城六十里之营盘寨及猛冷阱,金厂坝山方面双方均放步哨,互相警戒。故班洪至今仍时时危惧,深恐战事之复燃。

(九) 英军之布置设施及现状

英人之目的,原在占据矿区,而矿区即位于班洪、班老、永邦之交界地。永邦既已降英,引狼入室,而首当其冲者为班老,故班老全部已被蹂躏,处于铁蹄之下。而班洪所失去者为南木上中下三寨,怕谷、金厂坝、判洪等共六寨,皆为矿区。其势力范围,自南汀河边蛮佧起,沿南大户算,下迄金河边,以接大南滚河。然其所以不再前进者而占领全部班洪者,其因有三:第一,以目的已达,只要全部重要矿区在控制之下,又何必再起纷争,于实际无补。第二,以边民不服,且有李占贤义勇军为后援,战事延长,恐不见有利。第三,地势险阻,如此山深阱密,森林密布,道途不熟。恐引起全佧佤山之袭击,更不易应付。此英人之所以愿意告一段落,徐图政治外交之解决,将来班洪虽不易就范,而矿权总在掌握之中。

现英人在军事方面,积极谋巩固防务,金厂坝实为其侵略之大本营。此地位于金厂坝山顶平地上,东南距炉房约六里,山高出众山之上,远近目标,了若指掌。军事上形势重地也,故坚固之炮垒已筑成,围铁丝网以防侵袭,架无线电台以通消息。设电光报以便白昼之传达,并闻有探照灯为夜间之警戒,兵营皆求永久计,用石建,不似去年在炉房之搭盖芦篷暂时之性质。常驻兵二百名,随时更番流守,皆戛拉兵。西北以南大户算为犄角,所以防尖山方面之来攻。常驻兵四五十或百名,亦有军事上防御之工事。

英方除军事上准备外,对于堆积各山之矿渣则于夜间偷运,马脚概为邦弄及麻栗坝人,所以避免外边之耳目而已。然英人此种卑劣行为,实自认为文明国家所不应有也。

(十) 班洪对政府之请求与希望

班洪自与英发生恶感冲突后,至今未解除战争恐慌状态。故希望中央与政府之援助为迫切。其请求事项,概言之:(1) 速向英人交涉收回被侵占之土地,保障边圉。(2) 英兵应速撤退,维持过去之和平生活。(3) 收回矿山,从速自己开办。(4) 愿划归滇省直接统治,因为免除间接之征调,不愿隶属于何县。此均班洪合理的请求。上列前三项,不久会勘,当可迎刃解决。后一项则属内政问题,勘定以后,滇省自易妥筹善后也。

(十一) 班洪总管以下各头目分析

班洪当去年胡玉山未死以前,因其多年总理,爱民惜民,众均归附之,故当事变抗英人人用命。自其死后,长子胡忠汉继承,年近卅,貌尚和蔼。秉性亦坚决,能继其父之志。惟其族中有胡玉山之弟胡玉禄,年近五十,自以为老辈,颇足以右左之。心存怀贰,见无援助,时谏其侄胡忠汉降英。倬入班洪后,观其态度亦不甚可靠。将来会勘之先,应设治由孟定或耿马两土司切实笼络之,防其意外之变。至于最有力之头目即汉人刘国用、高耀恒,犹为班洪辅弼元勋。二人为亲谊,镇康猛汞籍,举家迁居班洪境南腊街。一言一行,皆足以取信于班洪。去年使班洪之不降英而坚苦以抗英者,实属二人之力,否则班洪之土地,无法以挽回之。即倬之奉命调查,得安然无恙,深入使其不疑心者,亦二人从中开导之。今后政府利用此等人材,以为内助之处甚多,务请中央予以文字上之褒奖,班洪总管之名,亦由中央正式委任,并褒扬之。由会勘委员亲自带往,此坚其内向之心并慰藉其劳苦奋发之精神,不能不有之举也,且同时更鼓励边民之信仰。

(十二) 班洪与班老永邦之关系

班洪为葫芦王地方之一部。然所以称葫芦王者,则传说不一。各部均尊绍辛为葫芦王之总,例须按年纳贡。至于班洪、班老、永邦则统称为上葫芦王地,一说三部皆一脉所出,班洪为长房,班老为二房,永邦为三房,各领有土地,而另有共有之土地。然照班洪呈文,则称永邦原无土地,后始分给若干与之。第按之当地情形而言,各部并无严整的此疆彼界,不过其人民分散至何地,则该地即属其所有矣。上葫芦王地各部,为纯佧佤,与其西南之野佧有别,与其西部新兴之邦弄信仰种族不同,与其北之孟定摆夷不同,故遂团结为一气,彼此关系较为密切耳。至于实际,照其惯例,对内大事互相聚议而后定度,一切应彼此遵守,对外则班洪代表一切,行使职权,其他二部应该服从。此班洪之在过去之所以使外人知之,而对于班老、永邦则知之者寡。盖班洪实上葫芦王地之代表也。

(十三) 班洪与佧佤山各部的关系

班洪因民族的关系,与佧佤山各部落俱有来往。所谓佧佤山系通称之词,凡佧佤所繁殖之区域,班洪猛角董以南,上下困马、大蛮海及南卡江以西之地皆包括在内。而佧佤例分两派,凡接近我国沿边,受汉化之洗礼,而尤深受摆夷各土司之感化者,已知礼仪,有衣服居室之较进步兼用摆夷文者为纯佧佤。如班洪班老永邦岩帅皆是,其中要以班洪之盖有缅寺,更为进化。此外之野佧,则度其山野原始人类生活,赤身露体,惟以布一幅遮其下身而已。山野间大都聚族而居,耕猎为业。杀头之风甚盛。形成各部落,彼此斗争,故其村寨,大者数百户,小者亦不下百户,盖所以谋团结而抵御外部之侵袭,现在佧佤山共有十六酋长统治之,当去年班洪事件发生后,即一致团结,作为班洪之后援,曾联合到昆明向滇省府请愿,其呈文录后:

呈为强邻横野,蹂躏边陲,特推派代表,赴省晋谒,面呈苦况,恳祈援助,以安边圉事。窃土目等世居滚弄江傍,本为中国属民。自明万历时,本邦与缅王互杀媾怨,缅王率兵来侵,土目等地,屡受波及。幸有本朝派遣刘将军统兵援救,得以相安无事,并受赐封,颁有牒印。只以山深路遥,交通阻滞,遂与我政府隔绝往还,日久形成化外。但土目等世守王化,从未有反叛行为。至光绪十一年,缅甸被英人侵占后,常有外人入内传教,土目等以彼乃宗教侵略,而非善意,是以力加反对。至二十六年中英划界,英人又来游说,冀感人心。土目等以彼心存不善,驱逐出境。是时甚盼我方官员刘陈两公入内保护,卒以瘴雨蛮烟,山河险阻,未能莅临。数年以来,未有若何事件发生,英人亦未敢再来侵略。讵料前岁邦弄回民马美廷、宋忠福等卖国求荣,勾结英人,进占班洪及踏田湖广等各矿厂,并派英兵回民,用武力威逼各地土目投降。而土目等曾受封赠,乃汉朝子孙,何能出事外人,贻羞后世。遂由蛮冷王女婿赵子福四出宣传祖国德泽,并纠合佧民数千,一面保卫各地,一面由蛮贵管事布信,率兵抗拒英军。历时数月,正激战中,适得义军星驰援救,方将丫口、炉房等地,相继夺回。并得主席特派大员,不避蛮荒,入班洪宣慰。土目等得闻之下,相庆此后政府关心边陲,边氓赖以保障,决不致为英人之奴隶。查班洪乃葫芦地一小区域,此外尚有十六区地域,纵约二千里,横约一千数百里,户口约四十余万众。嗣由各土目于七月廿六日就猛茅地方,联合十七家土目开一大会,经众议决,推赵子福为十七王总代表,率同甘塞护印困散及其管事康扃、蛮贵管事布信、搭亭土目贺猛、班洪代表朱朝、猛角董土司罕华相等,赴省叩谒主座,面呈边区苦况。恳祈体恤边氓,宣示机宜,以固国防。并祈指定日时,准予赐见,不胜盼祷。谨呈。

五、 猛角猛董概况

(一) 位置与地势

猛董、猛角系两土城名,因同属于一土司所辖,故概称曰猛角董。其南接永和绍兴,北界班洪耿马,东联岩帅区,西部属大南滚河流域,东部属小黑江上流南董河流域。其所管区域,且伸入西南公明山(夷名来母山)之猛茅(新地方)。故所辖区域,并不为小,堪与耿马相埒。清光绪十五年因上改心裸黑之乱事后,耿马土司兄弟斗争,徐军门始将猛角董划归镇边厅而另立土千总以治理之,此实其或立之经过。地当野佧及班洪入内地北面之冲,故为一边防要地;为滇省迤西顺云缅等入缅必经之道,扼交通咽喉。其地势有两小平原,一为猛角平原,错列于各山岳间,面积较小,然纵横各在十里以上,有南董河支流之水,灌溉其间,水源不缺,猛董为南董河流域冲积平原,南北凡二十里,东西七八里至十里不等,面积较大。两平原土质肥沃,米产特丰,除此之外,尚有山间之谷地,零碎不整,各处皆是。此等土地,土壤带黑色,更为肥饶。四山林木密布,概多为有价值之松杉与杂木。

(二) 民族生活

沿边民族之分布,有一天然界限。大都平原均为摆夷所居,山岳则为其他民族之所据。此地平原为汉摆夷,与耿马孟定同。山岭则为裸黑与驯佧两种分布。论一般情形,居平原者,应该生活舒适,山居者应比较谋生艰苦,猛角董一带则适相反。山地人民,皆能勤苦耕种,自卫力强,能御外侮。平原人民极懦弱,以其附近佧佤区域,时受佧佤之残害,此种灾害,为两重的,南方之野佧,每于夜间来侵害,啸聚杀头,时有所闻,尤以猛董附近为甚。有时杀劫全家,有时则洗灭全寨。猛角则又以岩帅附近之驯佧,每于街期则往往抢劫,而所受害者,多数为平原之摆夷。故近年来,人口之减少殊甚,人民因无自卫力,即土司亦无力,坐视不理,据最近之调查,因受佧佤之害,村寨毁灭者共十一,其村名及户口如次:

完令——五六十户,

完晒——四十余户,

伐伦——二十四五户,

完蒲——二十余户,

尖牙——百四五十户,

邦啓——六十户,

完龙——二十四五户,

完岭——二十余户,

完能——二十余户,

景坎——二十余户,

满多——二十余户。

以猛董城而言,十年前尚有三百余户,近只余二百户左右。佧佤杀头随时而来,居民惊慌失措,几成一死城。猛角土城,昔最繁荣,官舍建筑伟大,户口五百余家,今则残败不堪,人民只余百四五十家。其衰落可想。现每年迁移耿马孟定或国外居住者,不在少数,去年滇省府因鉴于班洪问题之发生,曾议定于猛董城创立沧源设治局,划澜沧县属之猛角董全区,岩帅、大蛮海为其治区。然据倬所知,该区域深入佧佤山,情形特殊,环境恶劣,险象丛生,且关系国防外交殊钜,滇省又困于经济力,应由中央拟定根本方案,补助滇省,慎选人材,切实殖边,始足以挽回风气而震慑边民也。

(三) 传教势力

美教士传教于澜沧县境,并不属于云南教区,系由缅甸景冻而分设者,已有二三十年之悠久历史,根深蒂固,势焰逼人,以澜沧全县而论,入教者占人口四分之一,总计三万余人。依据1920年教士永伟理之报告,云南境内约七千五百人,相隔十五年,已增加五倍,达三万余,其进展殊可惊人。以猛角董论,除摆夷外,山上居民约半数以上均已入教。兹将其教堂分布地段列后:

(1) 大教堂所在地

东区——帕泊,头人李哲考,系纯佧佤,年约六十岁,信教已十四五年,势力最大,丁来、货岭、腊猛、户腊、满佧五寨共约五百余户,皆全部入教,不听猛角董之指挥。

西区——允航,信教者约百余家,属裸黑,尚纳粮草。

南区——永和,有千余家信教。

(2) 小教堂所在地

东区——货岭,拱波,腊猛,蛮旧,户腊,满佧,丁来,蛮回。

北区——翁孩,海东,满掌,隆掌,空尖,坝欠,板芬。

澜沧区传教事,原为永伟理父子主持,永伟理原住糯佛,其子常住双江县猛猛坝,间时始入猛角董。一切交由李哲考办理。故李氏之名,在猛角董无人不知也。盖外人欲藉此地为根据,渐渐传布深入南面之佧佤山。吾人所虑者,佧佤原无宗教信仰,脑筋单纯,生活又极枯燥,受人小惠,终身不忘。帝国主义者文化之侵略手段,无微不至,信教日增,妄事宣传,恐成尾大不掉之势,对于政治国防影响殊大。

(四) 猛角董所得各方报告

(1) 绍兴情形。绍兴为佧佤山全部之领袖,位于永和之南,接近大蛮海及上下困马野佧区。自称为长,其他为弟。每年向佧佤山各头目收牛一头,三年收马一匹为贡例。现任酋长名甲忠,年三十余岁,所管寨并不多,然对于佧佤山全部之信仰力特大,酋长所在地为门弄,位于南马河上流,约百余户,与猛角董土司来往尚密,感情融洽。政府果欲启发佧佤山,应予以相当之注意而利用之。此次会勘,应特别安抚之。

(2) 永和情形。永和位于猛董坝之南方山地,在猛董土城远望,则大小村寨,可以了然。所辖土地,共分五户,每户辖寨多寡不等,人民尽属驯佧,信教势力甚大,然与猛角董之感情极融合,对于我国政府亦知尊崇,将来亦大可利用之。且已划入我境内,理宜整理之。

(3) 公明山情形。公明山夷人称来明山,在猛董土城,为山所遮不能见,须登山始能见之。山东有摆夷寨曰猛茅,一名新地方,约三四十户,属猛角董土司所辖,每年纳粮款银一次二十两。近曾向土司要求因在佧佤中居住,请减免,作为赏赐佧佤之用。但土司尚未允许。该地火头名盖阿云,年五十余岁,时来猛董城。由猛董往该地,人走二日,马驮须三日,其经过之地方列后:

新地方系位于公明山东部山麓,独大即接其北面,有一小市集,定期交易。是公明山之属猛角董,历史悠久,至今关系尚未断绝。双方会勘时,所应值得注意之事。

六、 澜沧县辖境

(一) 位置面积与地势

澜沧位于滇省西南极边,东阻澜沧江西接佧佤山,北以小黑江(南允河)而接双江县,南以孟连而界缅属大猛养。地跨约北纬二十二度五分至北纬二十三度十五分,东经九十九度至一百度零,经纬各占一度有零,今西界尚未确定,然其面积之大,可以推想,而在全滇各县中,实首屈一指。地势属横断山脉怒山山脉之分支,大体为山岳蟠结,零乱不整,故怒江澜沧江之支流,交互其间,极为混淆,至今滇缅界务之难清理,亦莫非因地形复杂之所关。大体西北公明山脉为主峰,中以西盟山脉为主峰。至于湄潞二江之大分水岭为何山脉,则因未经地形测量,不能断定其名称位置。诸山岭间皆有平坝。西北有猛角董平坝,北有上下猛允坝,中有猛朗坝,西南有孟连坝及猛马谷地。其中以孟连坝面积最大,人烟稠密,为最富庶之区。至于山地如裸黑山一带(由圈糯至田坝)虽属山岭,然高山水源不缺,仍到处可以耕种,人烟并不为稀少也。

(二) 沿革

澜沧县辖境本大,原有猛角董、猛猛、上下允、岩帅、裸黑山全部、孟连全部,并西隅之中缅未定界。查元以前沿革无可考,明宣德五年置猛缅长官司,后改猛猛土巡检孟连宣抚司,辖今缅宁、双江、澜沧全部地,清乾隆十二年始设流官,置缅宁厅,光绪十三年,平定裸黑,添设镇边厅,分猛猛、孟连两土司地,隶于两厅,民国十七年,后增设双江县,划缅宁隶之猛库、猛猛、四排山与澜沧县小黑江(南允河)以北之上改心地属之。民国廿三年,划猛角董、上下困马、大蛮海、岩帅,增设沧源设治局。故澜沧县境,已照旧时为狭,但照目前之辖境言,旅行其地,南北须行十日以上,西至东须六七日,区域亦不可谓不辽旷矣。

(三) 双江改县与沧源设治

按《镇边厅图说》:“猛勇耿马地,猛准、猛库均猛猛地;猛角、猛董、猛赛,旧为耿马地,谓之三猛。光绪十六年土族争地,乃将三处归入镇边。”镇边辖境已广,所增土地,概在北方,统治已属困难。故清宣统二年,将猛猛地改立四排山县佐,划属于缅宁。至民十七,以四排山方面生计渐紧,而澜沧属之上改心县佐,离县域过远,乃合并而以小黑山北之地,至猛库,成立双江县。该县成立,对于边地,可以增加政治上之效率,然以各属之两县佐合并,人民习惯有别,士绅感情不洽,对于县治地点,至今仍未能解决纠纷。原来四排山方面,则主张设于那赛,而上改心之士绅,则以为太偏于西北,且属山坡地,位置不适中,而交通又不便,夏秋猛猛河暴涨,往往阻隔。而主张设于猛猛域,以其地位适中,且属平坝,地势开展,供给生产,移民垦殖均便,易于发达。然四排山之人则以为猛猛瘴疠为害甚大,夏秋汉人绝迹,即县长亦不敢居,势不宜建县,立于反对方面。平情而言,双江县治,似以猛猛土城位置为最佳,那赛局促一隅,因陋就简,水源又缺,粮食不济,诚无设县之价值。此种纠纷应由滇省府决定解决之。其次为西南一面,接近岩帅,佧匪出没骚扰,接界人民,寝处不安。沿边各地,如猛角董、耿马皆处于同一情况,岩帅问题,为澜沧隐患,不能不设法及早预防之。沧源设治,仅二十三年班洪问题发生后,双江县绅彭肇纲上云南民政厅陈述班洪矿务交涉意见书所建议而设立者。彭云:

吾滇西南边界,山势绵亘,矿产极盛,不独班洪以银厂者也。查猛角董土司所属之猛角(距班洪一站)与猛角董土司西南之大蛮海(此系野佧自成一部落,距沧源县属之岩帅二站)均盛产银矿,并已发现。又澜沧县属之募乃老厂新厂等区域,亦盛产银之区,为吾滇无限之宝藏。此时英人或未调查及之,诚恐将来因办理班洪矿产之机会,不难发现大蛮海之银矿,得寸进尺,英人惯技。以前失邦海老银厂,即现在班洪之殷鉴,不能不预防于机先也。又查猛角董系合猛角猛董两坝而言;地居上游,为野人山之咽喉。距班洪二站,距澜沧县治八站,双江县治三站。大蛮海距澜沧县治七站,距双江县治四站。岩帅距澜沧县治五站,距双江县治二站,均属道途最远地方,又复辽阔,附属澜沧,殊难节制。为保护矿产及启发边地起见,应请将猛角董,大蛮海岩帅地方,筹设为设治局,委任省中干员为设治专员,董率其事。局址以设于猛董为适中,以便随时抚绥野佧,使之渐渐感化,巩固边圉。较之民国初年政府公报载中央电令省署于公明山建设县治,以防外人垂涎案,更属便利。因公明山深入野佧腹地,不易设施,猛董则地势适中,并多汉人;又无烟瘴,行政较便,此亦于边务最关紧要,不能不附为陈明者也。

沧源设治区之问题,以岩帅为最关键,该区东连小黑江,西接猛角董,南接南栅,北接耿马,四周住民,皆比较进化,独其冥顽不灵,有如野佧,现任首人,即系佧匪出身,自光绪二十余年以来,即任粮长,横征暴敛,无恶不作,多数人民恨之刺骨,其对于县府已多年不纳粮赋,不认地方摊款,任何公事,概置不理,近则十余年来对其属民,无力约束,听其四出抢劫,边民时受其害。溯前清曾于各要隘处所,驻有重兵。民国十五年以前,亦常派殖边队驻防南栅等处,因之迭次变乱,皆不旋踵即便扑灭,未曾扩大。自民十五后,防军完全撤退,责成地方保卫防御。因械窳人少,能力薄弱,遂不足以防范之。此驯佧气焰日张之所致。沧源设治,责任消极在维持治安,保卫境地,积极在改革积习,抚绥岩帅驯佧,收服未归化之野佧。

(四) 民族和人口

澜沧全县,可称全省各民族荟萃之所。汉人之居此者,以湖南籍为多,石屏次之。此辈皆清乾隆时募九银厂最发达时冒险前来开矿,或清光绪以来从军之戍卒,娶夷妇,旋停厂或退伍而流落于此之客子客孙,繁衍散布甚广。合之普思各县及两粤籍之移来经商者,约占全县人口十分之一,其十分之九,悉为摆夷、裸黑、佧佤、老亢、阿卡、濮满等夷族,据民廿一之调查,全县共二万七千余户,十五万六千余人。各夷族中摆夷为优秀民族,人数亦最多,裸黑在半开化之间,驯佧在渐开化状态,阿卡、濮满虽无文化可言,而颇安分勤苦,各自成部落,互不相下。野佧一种,则披发裸身,茹毛饮血,杀头之风甚盛,尚与原人无别。其中惟摆夷惯居平坝,不畏炎热瘴毒。余族均居山地上。

(五) 澜沧县政与自治区之划分

澜沧县政,情形最为特殊,组织有三种,权责并未规定明白。情势最涣散,斯立总四十余年以来,丝毫无进步可言,且仍保持其封建恶习,今昔环境,犹有更退化恶劣无比者。今将其治理情形概言之。

(1) 县长与县佐。澜沧县设县长一人,县治在佛房(下改心),外表上县长之权力应大,威严应尊,实际上县长之能力异常薄弱,远不逮一乡镇长或区长,不过为省政府之传递人而已。公事来往,对各方鞭长莫及,少生效力,形同具文。全县又于西盟与上下允分设两县佐,县佐之地位,本已不及县长,对地方之信仰,根本受人轻视,施政能力更谈不到矣。

(2) 土司。据前任县长熊光琦云:“澜沧未设治以前,全部土地人民,皆归孟连土司所有。俟因该司复人,不自振作,势力日渐减削,所属夷人叛变无常。每经一次变乱,底定之后,恢复地方,即以之另设若干大小土司分治之,日复一日,至极盛时,澜沧一县,计有十八土司之多。迄设治以后,各该土司或乏嗣承袭,或因案取销;又各视其地方大小,改设为里目粮目。截至今日,仅余孟连宣抚司、蛮海土守备、猛角董土千总、下猛允土千总、上猛允土把总、东河土把总,六正式土司。又大山土守备、圈糯土千总、募乃土把总、西盟土目、猛滨土目五代办土司,此外皆已改为里目或粮目。查该大小十一土司,以摆夷为多,裸黑次之,代办中间有一二汉人,然不问何族,皆因袭旧日封建思想,视所属土地人民为子孙帝王万世基业。而夷民之对各土司亦俨然奉之若帝若王,听其牛马而奴隶之。尤可怪者,由土司消灭后改设之里目粮目与数处所谓直辖保董(即直辖于县府而不归任何土司里粮目所管之保董)对于所辖土地人民,亦仍如各土司之可以视为私有,向之征收门户,摊派夫役。故澜沧全境,可谓已为各土司与里粮目等准土司所分割盘踞。县政府大小政事,皆须经由其手承转,县府不能直接及于人民,勉强为之,亦不生效。盖全体夷民,其心目中皆只知有土司里粮目,而不知有汉官也。”

澜沧县自民国十八年遵行地方自治,曾将全县划为十区。划区方法,不以山川形势及行政便利为准,而系牵就各土司里粮目旧有属地而归并。往往利用区乡镇长之名称,分给各土司里粮目等,以此层层剥削,积习甚深。最近感觉不妥,复改为八自治区。然绅民安知自治为何物,无非换上一新式牌号而已。总之澜沧一县之中,官治自治土司治纷纭杂乱,矛盾冲突,何以竟能存在于今日,结果官绅左右于上,土司封建势力助长于下,夷民受尽层层之剥削与压迫,度穷困挣扎生活,逃亡流徙之事,时有所闻,无怪教会势力愈扩张,而澜沧县之伏机愈危也。

推澜沧县之不能整理有条,循序以上正轨者,原因本甚复杂,今概括言之:县境范围太广,非县长一人之力所能及也;每任县长,任期短浅,历届未有任上二年者,官存五日京兆之心,不能彻底改革二也;澜沧夷多汉少,汉人又全系客籍,均唯利是视,并无爱乡土观念,绝不愿县政进步,使多数夷民觉悟三也;大小土司里粮目为维持其封建势力,务求达到其阻碍之企图四也;全县无公正之士绅,为主持领导人五也;全县摆夷、裸黑、佧佤三大族之生活性情交通环境各异,散漫无组织,进行亦感困难六也。

(六) 资源

澜沧全县物产,因地势环境民族生活而各有不同。大抵分为平原与山地二部。前已言之,摆夷分布于平原上,农耕为主要职业,饲畜为副业,米乃大宗出产,稻种十分之八九为糯米,十分之一二为粳米,因摆夷日常概食糯米,颗粒长大而质带粘性甚强,粳米之种植,全为供汉人客商之消用。年播一次,产量极丰,以余供附近山地人民之需求。而摆夷所恃以维持其经济上之活动者即米之转换耳。家畜之饲养,黄牛最多,平原不患水草,滋生最易,且消耗亦有限,又可以供力役,几每家均养牛。其次为猪之饲养,实摆夷生利之所赖。上下允、猛角董、孟连等平坝皆如此。其余山地,鸦片之出产为大宗,杂粮次之。山地水源不充,旱稻虽生产,然极有限,故大宗粮食,皆远往南部之平坝搬运,以资接济。棉花则平原山地皆产,土民自纺自织,以为衣料,一小部分销往外地。热带果实,如甘蔗,香蕉,凤梨之属,孟连上下允均产,橘以佧佤山最多,盛销于边地,质味殊佳,不亚于美国所产者。因销路受交通之阻,价最贱。

山地森林遍布,惟以山民之砍伐烧毁,殊为可惜。矿产之开采者,以募乃厂所炼之铅,每年尚销售于缅,永广新厂之银已由澜沧全县士绅集股开发,将来亦一大富源也。

(七) 上下猛允方面情形

上猛允、下猛允为澜沧县北部之一平坝,面积本小,直径不到十里,且接连高山,丘陵起伏其中,并不平整,此必为山岳陷落而形成之凹地,非冲积地,甚显著也。但此陷落之小盆地,与其四周之峻岭,相差约在一千公尺之间,山以西部及南部尤高峻雄厚,西部山脉,更显其险峭而荒瘠之状。附近居民,往往称西面之山为佧佤山,以其概为佧佤山巢穴。南面之山,称曰裸黑山,以其为裸黑之根据地。该地上下两城相距约六里,上猛允在南,下猛允在北,沿南允河之上下流故也。土司驻于下城,县佐驻于上城,两地住民各约三百户,故人口稠密。市集即在上城,每五日一集,四方来者约二三千人,冬季可到万人,与孟连街同为澜沧最繁盛地方。因位置适居于佧佤山、裸黑山间,扼猛角董、岩帅、双江、澜沧县交通之中点,汉人与佧佤、裸黑之交易,多集中于此。此地北距双江四站,南距澜沧县城四站,西北距岩帅一站,距猛董四站,实北部一重心所在。满清晚叶为经营佧佤山,特由镇边厅管带驻于西面之南栅,因其位于西部之形势险要地,可以控制西隅全部佧佤山之驯佧与野佧也。现在澜沧正式防边军队自民国十五年撤退后,仅有地方团队二十名,驻扎于西南距离五十里远之木戛,然势力单薄,器械窳劣,殊难以镇压该区顽强之佧佤,故边地接壤地方,偷牛盗马,拦路抢劫之风,为十年以前所未有之现象。

(八) 募乃老厂与永广新厂

募乃厂距澜沧县治佛房一日,归募乃土把总所管,现任土司石玉卿,年四十余岁,为澜沧各土司中脑筋比较清楚者,对于澜沧情形,极为熟悉而有求改进之精神。厂地近其土城,称募乃老厂,产银,清乾隆年间极旺,嗣后土司不知经理,废置已久。近年以来,商民张鼎新在该厂将旧时之矿渣熔化为铅块及铅佤,铅块专运销缅甸,自孟连出口,年约百吨左右,铅瓦长一尺五寸,宽一尺,厚二分,专供本县建筑之用。

永广新厂系在募乃老厂之后而开者,故名。位于上下困马之南,距佛房县城四站,由佛房往六十五里至募乃,六十里至南本,六十里至拉石龙,六十里即抵新厂。按刘春霖《滇省西南边界图说》:

莫养、永广、永平等地,均在孟连旧界之内,向隶孟连宣抚司管辖。其地环绕莫养金河,人烟稠密,周围约计万户,沿河产有金沙,淘取甚旺。嗣于嘉庆年间,野佧佤背叛孟连,占据其地,遂属佧佤……而新厂一处,产有银矿,在孟连司旧界之内。向隶孟连司管辖,现在不归稽束,无人经理。

又接迤南道石鸿韶之报告:

库杏南项二河分水岭西之永广山下新厂银矿,在咸丰同治间,初次开办,厥利已厚。至光绪八年尤旺,工作集至万余人。后因孟连劣目刀和盛抽租过重,光绪初年未设西盟猛梭土目,此一带均属孟连 每日须纳百余金。商人苦于征求,报缴稍迟,刀和盛即嗾附近野佧戕杀厂丁,死者千计,后因此封禁,路亦阻塞。此已见成效之矿产也。

照现在情形而言,野佧仍度其浑浑朴朴之生活,山寨密布,人数众多。清末光绪年间,思茅人张树屏(现居募乃)曾重开新厂,亦因佧佤之乱而停顿。去年冬李希哲自班洪撤队返澜沧后,因与该地佧民头目有联络,深得野佧信仰,遂邀集全县士绅集股重办新厂。昔时所拖之矿,抛弃于此者不在少数,李率其部下约二三百人入内,现正设法提炼,不久当见成效。

(九) 西盟方面情形

西盟为澜沧县正西之主要大山脉。据《镇边厅图说》:

西盟山即孟佧,原系孟连属地。前为三佛主夷目李同明占据。光绪十七年剿平五佛房夷匪之时,该夷目率众投诚,赏给土目,仍管西盟地方,历年上纳镇边厅钱粮在案。该处东至镇边厅城二百九十五里,猛梭一百二十里,在南卡江内,西至江边五十里。

今自佛房(县城)出发,其路程计六日,第一日田坝,第二日蛮东,第三日喇叭,第四日猛梭,第五日经江坡头至蛮波罗,第六日渡南项河即可至西盟。查土目李同明死于光绪二十五年,其子民国七年死,无后,现由代办李宝、副代办李长共负责维持地方。县佐因管理便利,驻于喇叭,市场在此故也。

(十) 孟连境内状况

孟连距县城二日,其位置在县之西南,西以南卡江与上下莽冷交界,南与猛养交界,东接南峤县。论其旧界,除领有现在全县土地外,南卡江外之野佧地皆属之,清嘉庆年间之乱,野佧与裸黑分占据其北边之地,界址始较前褊小,然疆域犹扩,兹分述之。

1. 孟连平坝。孟连为澜沧县属面积最大之坝子,南北直径约四十里,东西约二十里,一片平野,土质沃饶,村落密布,南垒江由东北而来,贯穿境内,水利极便。孟连土城位于坝之西隅山麓,南垒江潆绕如带,环境优越,为土司署所在地。全城人口约四五百家,市廛临江边,冬季防火灾,赶街则移于镇外之广场上,街期各色人民,熙来攘往,殊形繁盛,来集者最多时可到万人以上。货品形形色色,杂陈于帐篷之下。裸黑所制之刀,摆夷之银器银饰,为土人手工业之特别者。行商则贩卖瓦器,丝绸布类,本地之蔬菜果实杂粮鸡鸭等应有尽有,竟日始散。按滇省思茅海关自整顿以来,于孟连设分卡,在六分卡中,孟连岁收,仅次于佛海之打洛分佧,将来交通渐便,孟连商务之推进,必大有希望。

孟连宣抚司衙门,为两进两厢,有楼相通连。前楼为议事厅,金碧辉煌,画栋雕梁,备极富丽,有宝座一,为宣抚所坐,其下即供人朝贺者。孟连土司历代皆懦弱,往往为属下所播弄操纵,故孟连乱机潜伏,难以统驭,现任宣抚刀派洪(泽民)年近二十岁,聪明有余,能力较差。现由其族兄刀派文(字安廷)为代办。而直属于澜沧县政府。故孟连情况之变迁,视县长之良否为转移也。

2. 南马河流域谷地。南马河为南卡江之支流,自东向西流,至猛阿流入南卡江,其分水岭为红班母山(东部)相连锁以迄红班莫皮光山(西部)。自孟连向西南行,须越过此等拔海千三四百公尺之山,而后入于南马河流域谷地区。南马河东于南北两山脉之间,汇十数小支流,曲折奔驰西流,长约百里,两岸居民约三四十寨,尽属水摆夷,地形以猛马及猛阿较开展,而猛马(蛮弄)尤广。猛马、猛阿设两土目,直辖于孟连土司,而不归县政府委叙,自成一局。每一土目,所辖约三四十寨不等,民颇殷实,性情浑厚。

猛马位于河之南岸高阜上,有一小水南安河流来,划分为大小二寨,住民大寨约六十余户,小寨约三十余,另有一小市场,约十余户,概系流寓之粤省小商人。现任土目夷名召底,汉名刀正文,年六十余岁,尚知忠于守土爱民之责。孟连分卡设办事员于此,以稽查来往商帮马驮。并设有小学校一所,男女小学生约十余名,校舍新建草屋,虽形简陋,然为开通风气,边民知子弟应受教育,亦殊属难能可贵。猛马地势,拔海八百公尺以上,又跨热带,热带风光,已极显著,森林葱郁,四季常绿。谷米最丰,无水旱之虞,热带果实,出产亦盛。

猛阿位于南马河汇入南卡江处,隔南卡江与邦桑(亦译作广颡)遥遥相望。相距约四五里,两地均位于山岗上,中间为江与河之开旷地段,特别明显也。猛阿地势更低,离海平面约五百公尺,故气候郁闷,自来认为孟连境内烟瘴最大之地,冬春气候较凉爽,汉人马帮始敢来往。然粤人则处之如常,是滇人相传所谓瘴气者,殊不足信。猛阿人口计五十五家,土目步法,年约五十,颇有精神,近于山地种茶千株,颇见成效,闻拟继续推广,将来为有大利之一种副产,该地手工业以造纸著。土目之住宅,布置甚美观,门外新辟小市场一区,以便土民之交易有无。

3. 南卡江。南卡江实地所考察者,为猛阿附近之一段。猛阿寨之西南两面,皆南卡江环绕其下,南卡江自东北山后流来,距寨向西约二里,有一渡口,木舟一只,专供来往客货载渡。江在渡口处宽约十丈,河中部较深约二公尺,近岸则甚浅,流急水清。土人往往涉水而过,并无需渡。闻雨季水量增加甚高,而流愈急。查南卡江既为一大河流,实南段未定界南部最妥善之天然国界,若以分水岭为界,则因山脉地势关系,民族分布关系,绝难觅一适当之界线,以杜绝永久之纠纷也。

4. 山岳区。孟连除平坝外,周围管辖之山地,面积极广,东自东岗以迄景迈茶山,北起西盟以南,西止南卡江,南达已定界,皆山岭绵亘不断,人烟比较稀少。但论人口数量,当数倍于原野。其中五分之三为裸黑,五分之一为驯佧,五分之一为摆夷。摆夷大都散处于山中之河谷地,地势炎热区而为他族所不能居者,如景迈附近,摆夷以植茶故,村聚不小,驯佧裸黑,俱垦山地,坚苦耐劳,信教者多此辈人,对于耶稣之信仰甚深,颇知礼貌。无轨外之行动,与孟连无何等冲突,并不似猛角董与岩帅方面,彼此仇怨。美教士永伟理父子所经营之糯佛教会,距孟连一日,距佛房二日,系位于一崇高之山巅,面积约占五百亩,建有可以容纳五百人之礼拜堂一,后建教士住宅,五大间,西隅划为动植物园,东面则为教堂,及教职员学生宿舍,零星环绕之,概为木料,工程坚固而美观。山拔海近二千公尺,尽为苍松所掩护,空气清新,地址僻静,四季温和,不啻桃源境界。闻雨季则各教区送来之学生,多至二三百人,裸黑佧佤,男女兼收,用裸黑佧佤语以英文字母拼成之《圣经》教之。现在永伟理归国,则由其次子永文生夫妇担任指导,因受县政府之干涉,另聘中文教师一名。照目前情形而言,糯佛之传教事业,经永氏父子二十年之苦心经营,诚有惊人之进展。其双江猛猛之支部,现无人主持,则派一裸黑人李永明者驻该处为代表,以联络佧佤山方面传教事业之消息。沿南段未定界之一切情形,恐无有不明了者。

永氏父子,能讲沿边各民族之方言,佧佤话、裸黑话、摆夷话、汉话,无不通晓。凡遇任何一种人,即以其方言与之周旋,皆能了解自如,边民知识简单,焉得而不奉之为神明欤。永文生现年不满三十,生长于糯佛,回美国数年,就学于教会学校,精明强干。其妻亦美国大学生,研究文学者,以其信仰而从事于传教事业,外人精神,不能不令人钦佩。教会空气,盖已弥漫全澜沧县区域矣。

七、 会勘滇缅南段未定界意见

(一) 依据条约会勘之关系

查中英滇缅条约第一次由薛公使与英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订于伦敦。第二次因割让江洪与法,询英之请,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李鸿章与英公使修订于北京,然关于南段未定界之条文,丝毫未加修正,一仍其旧,今据本年四月九日英使来往照会,经双方磋商设立勘界委员会,其首要职责是:

应将1897年条约第三四两节中与未定界有关部分所规定之界线,实地查明,并绘于地图之上。委员会于解释各关系政府尚未获得同一解释之约文之际,对于上述约文各段所规定指明之各点,即关于交点,分水岭及文中所载之各处地名,应予以相当之考虑。

是决定依约而勘。又第二照会申明将来在条约以外,应妥协互让的磋商:

依照委员会之报告书,或依照与本问题似有关联之地形的,历史的,或政治的因素,关于任何修改问题将来应由双方以妥协互让之精神,进行磋商……仍各保其原有之立场。

此乃补充委员会之任务大纲而已,总之此次会勘依约,纵有修改,亦不过局部的,绝不能有超越条约范围以外之企图,照约会勘,当然图约必相符,则光绪二十六年(1899)司格德所拟绘之线,与约无大出入,界线(五色线图中之红线)即以此划分,绝无问题,我方所争之公明山固然划去,即班洪猛角董辖地,西盟山一带,上下困马,大蛮海整个南卡江上游之地及孟连辖地,亦须一并放弃,是滇边损失之领土太大。

条约既重新估定,则前清光绪二十五六年,陈刘二员与英员司格德之一切辩论照会,根本推翻而无存在之可能,五色线图中所谓之黄线与铁道减让线,难于提出讨论矣。我方尚欲谋保全领土,寻一线之希望,亦不可得。

(二) 推翻条约之可能

由前言之,依据条约勘界,我方之损失,实不可以挽回,故不能不设法使条约不能立足,然后再谋一新局势,以图补救,若能达到不遵约文之羁束,于会勘时双方占在妥协互让之真正精神上,另觅一合理之界线,方为公允。此事当然为英方所不肯,然果能设法从种种方面引证,指出条约之错误点,则英方亦难以自圆其说,而我方之理由,可以充足表现矣。至于图约之错误,可以推翻之理由如次:

(1) 图约经纬度与实地部位不符。按照约文经纬度,镇边厅(今澜沧县)之位置应在猛角董公明山以西,而实际镇边厅乃在猛角董公明山之东,为其谬误者一。又约中所指东经九十九度四十分,北纬二十三度处边界线即上一高山岭,此山名公明山。签字图中载之公明山,均与土人所指之公明山部位完全不合,其谬误者二。

(2) 图约所载与事实不符。按图约中均载明将“耿马猛董猛角镇边孟连均划归中国”。是凡各该土司土目所管各村寨地方,即应全归中国,且谓土人所熟识之界线一语,两见于条文,是勘划界务,必以土人熟识之界为凭。然同时因受图约之错误,划出上列所属地方不少。此图约与事实不符者极显著也。

(3) 签字图所载地名之错误。按伦敦1894年之签字图,琐麦注于工隆渡口之东南,照实际部位,应指现今之邦弄、班况、永邦、班老西接班洪一带地方。但实际边界线上并无此面积广袤之琐麦地方,其错误者一。又猛董之位置,列于猛角之北,而实际部位,猛董系在猛角之正南方,两地相距约三十里,此其颠倒错乱者二。是此等重要显著之地名,均有错误,则其他之错误,势所不免。

(4) 分水岭之错误。按照条约“由此循英国所属之琐麦与中国所属之孟定分界处之江而行,仍随此两地土人所熟识之界线,至界线离此江登山处,以萨尔温江及湄江(即澜沧江)之支江大分流处为界线”一段文义而言,似应以两大江之支江分水岭为界。然此一段内实际以在班洪境内之地形论,只有向北流往孟定坝南汀河支流之小南滚河与向西南流出汇入怒江(萨尔温江)之大南滚河,其分水岭为自班洪西部尖山岗猛大梁子向东走之山,但两河皆为怒江支流之分水岭,并非怒湄两大江支河之分水岭,其谬误如此。

(5) 图约对于南卡江定界之错误。按约文载“然后由山之西斜坡而下至南卡江,即顺南卡江而行,约过维度十分之路,以孟连归中国,孟仑归英国”。夫大江流域之为天然国界,可以免除彼此纠纷,最为适当。且图约上均叙明孟连归中国,孟仑归英国之语。而孟仑实即蟒冷之异译,蟒冷分上下两部,下蟒冷在南,上蟒冷在北,下蟒冷于缅亡后为英诱降,被上蟒冷所不满,结为仇怨(按《镇边厅图说》,十二家召华地方除下蟒冷一家已投英人外,此外十一家概系佧佤绷子野夷地,居不滇不缅之间。因下蟒冷投英,为十一家所不服,屡构兵衅。投英事在光绪十七年)。上蟒冷正位于南卡江之西,为野佧佤境,最近亦欲准备抗英者。而孟连所管理之境,亦当南卡江东西,是南卡江实真正之界线。然受图约经纬度之限制,致与实际情形相背驰,而陷于最大之错误。

图约既均有错误,吾人权衡本国利害,惟有驳斥其非,使图约失其价值,而望于此双方成立之勘界委员会另求一合理之界线,以供两国最后之决定,此之所谓合理的界线者,并非空泛无所指,乃依据历史的、政治的、地理的关系,而本诸“妥协互让”之真精神以决定之。

(三) 班洪界务纠纷之争点与会勘问题

查班洪界务,为此次勘界委员会勘划南段未定界第一步困难问题。按图约必执分水岭为言,则班洪当划归英无疑,何况英方现在实力,已深入以武力占领永邦班老全部及班洪之一部分,无形分割上葫芦地,破坏光绪廿五年旧历十二月户板会议及蛮佧会议所议定上葫芦班洪归中,下葫芦班况归英之定案,而作事实上之压迫占据,诚无可如何。然站在整个国家立场而言,班洪班老归向我之心甚切,永邦不过一时受邦弄诱惑而降英,最近因英方既占领该地后,一切不容邦弄永邦过问,闻颇怀怨望之心。加之马美廷受青年回民之反对,以为马氏不应助英侵略祖国。是永邦土酋麻哈今既不得利益,未必真心降英。则政府为保全领土,取信边民,抚慰边民,不能不争回上葫芦之地者一也。又该地既富于矿,尤以炉房厂为最有价值,为保障富源计,不能不争者二也。班洪世受汉恩,声称为汉家守土,且最近当光绪十七年因耿马之乱在事出力,曾由刘春霖奏请督抚王文韶颁给土都司衔有木质钤记一颗,不啻滇省土司,维持主权,不可不争者三也。即以局外人观察,亦以英人之欲得班洪,实别有作用。兹查卓柏氏报告书提到界务一层:

佧佤山一带,中英两国皆认为中缅未定界。惟光绪初年,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于伦敦与英国所订条约,将佧佤山划归英国。至今英人即恃此为根据,谓佧佤山全境皆属缅甸范围。然该地土人因历史关系,皆仇视英人,亲拊华人,英人因此未能入境。第以矿产蕴藏甚富,不免时时垂涎。倘不及早设法收拾,至相当时期,英人必另设法侵略。彼时中国虽提出抗议,亦不过如片马江心坡悬案而已。及今收拾之法,惟有根据昔日华人开办矿硐遗迹及班洪受职中国等事为之确证。至该处土人,则谓腾越镇刘万胜与英使划界时原定公明山东之上葫芦归中国,其西之下葫芦归英国。今查重要矿产,皆在上葫芦内,是以英人垂涎上葫芦矿产之富,竟讳言刘万胜所订新界,而根据薛福成之含混条约也。

外人之观察,殊为公允,而更得种种之反证。滇省久欲经营班洪,以英方之抗议而终止,谋待外交正式解决。英人侵略班洪,则惟为武力压迫,不顾一切公理,果不出外人之所料。再者当日卓柏氏入炉房一带,并非英人引导,而系得我滇省之正式公文,由孟定属官岳相率领始得深入,则该区域之属我无疑矣。即以条约论,外人亦批评其含混也。

挽回班洪之铁证,除上述理由外,一为民意之表现,根据现代国际领土之争执,双方均不得解决,惟有以该地民意之表示为转移,该区人民所不愿而且立于敌对行为者,绝无归英之理。一为光绪廿五年户板蛮佧会议之定案万不能推翻。兹据陈刘之呈报与滇督院者:

连日与英员会议,彼坚欲将上下葫芦全地约英,决意不作瓯脱。职(镇道)抱定图约指证瓯脱,与之磋磨辩驳数次,始允将下葫芦班况归英,上葫芦班洪归中,随与英员约会由户板开赴蛮佧驻扎督办。

于初八初九初十会议三日,上下葫芦地彼此均不进界。惟传问熟悉班洪班况地界土人,带同附近高山测量,划定界线,由孟定与班洪班况之交界区恭猛起,至班洪班况交界之蟒冷箐,即猛林山之东属华,山之西属英。自猛林山以下,俟至猛角猛董查明后再定界线。现在绘图划线,今日派员立桩。第一号立在南汀河南东佧山西(土人云刻在河边岩石上),第二号立在由蛮佧至南达大路边(土人云刻于树上周以石团)。此二号系孟定与班况分界之处。第三号立在蛮佧尖山(土人云刻于岩石上),系孟定、班况、班洪三交界之处。桩立毕,大约十五十六可开赴猛角猛董,言明由我内地行走。

是会议之后,又见诸立桩事实,英员司格德并在场参与,现在各桩虽被英销毁,然不能将事实推翻。清光绪廿六年四月陈、刘在猛马又有照会送交司格德,均有案可稽。按国际公法“议在立约之后,不可不遵,议在立约以前,不能共守”之原则,英方势难翻议也。

(四) 琐麦的解释

照约文“由此顺潞江上行,直到科干西北界,顺该科干东界,直抵工隆渡上,将工隆全地划归英国,由此循英国所属之琐麦,与中国之孟定分界处之江而行”之意义,琐麦应紧接工隆渡(即滚弄渡),而同时北面为与孟定分界。据在孟定之调查,其属官罕定国之报告,谓“当清道光年间,孟定土府按例每年冬至,即派兵五百名守工隆渡,至翌年清明始撤回。后因滇省杜文秀之乱(杜氏于同治十二年失败),始废弛”。是孟定之老界,确抵工隆渡无疑。则判断所谓之琐麦虽系地名,范围必不见大。

又据罕定国云:南汀河之支流,在南怕河以下,至工隆渡口间,尚有小支流五,即南岛河、南丘河、南虎河、南垒河、南崩河等是也。

而南崩河即为琐麦河,距南汀河汇入怒江口仅三四里之远。是琐麦所指之地方,更为小矣。兹据光绪廿五年勘界之初,户板会议两方之争执情形

:

会晤时,面订二十二日开议,司格德云:附款载琐麦属英,琐麦即葫芦译音,凡上下葫芦王之地,概应归英。当答以琐麦确系工隆属地,在南汀河北,土人咸知,何得误为葫芦译音。总之葫芦野佧佤,原系不滇不缅之瓯脱,如谓彼此堂堂之大国,不屑与较,则仍以瓯脱置之,如谓必要管辖,则近滇归滇,近缅归缅,方昭公允。且上葫芦王胡玉山曾受中国土都司职衔,尤应划归中界。

可见陈、刘当日亦知琐麦不过为南汀河北之地,与葫芦王地无干,所占地步甚稳。因此之故,对于琐麦问题,司格德始终未敢辩驳,仅用图约争持为难而已。按伦敦签字图琐麦之范围,已概括上下葫芦王地,此系英方当时有意蒙混薛使,而薛使因不明边地实况,竟亦不加察而堕其术中。然从上述观之,盖图与约又全不相符合,约文所指地方范围甚小,图上公然显著标明,实属乖谬。琐麦之解释,与班洪谁属问题,关系甚大。会勘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五) 公明山本不可争然不能不争

公明山为佧佤山之主要大山,纵峙于西隅,自猛角董可以了然一览无遗。据边民之传说,公明山为边地各山之主峰,其东北分出至绍兴岗糯境为绍兴山脉;至猛角董境为佤脸山;在耿马境为猛宋山脉。西面分出班况者为磨龙山脉。西南分出至蟒冷地为那老山脉。东南分在南卡江间者为西盟山脉。西支至放马敢舍为放马山,北至蛮贵塔亭为孙岳山,共有八支脉。依约中经纬度位置,该山当然划出,不过按照约载山名水名地名土人所熟识之界,则应归我。此为英人所必得,势亦难争回。然抱定照约由公明山直下南卡江保全领土为上策,不能不争,以为交换条件。

(六) 西盟山不可放弃之理由

查西盟英人称曰孟佧(Mong⁃hka),照图约已在界外,司格德又于光绪十九年曾亲履其境,深知该区形势险要,矿产丰富,必欲得之而甘心。然我因历史政治国防资源之关系,其地位之重要当较班洪而上之。前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至三十二年三月,迤南道石鸿韶曾上界,北自南怕河汇入南汀河处起,至南马河流入南卡江止,周历查勘,有详细禀呈,所绘界图及清摺等所见均极切要。而关于应争西盟,言之最详,实此次会勘时足资佐证者也。今简摘其观察西盟之处:

详考西盟形势,由黑河头处离开湄潞二江分水岭,顺南马大河南卡江(南卡江,英人作南项河)分水岭至弄球山,顺南锡河南卡江南下,实为天然界线。西北二面,均外接野佧佤,其山岭之佛房,可以控扼西北野佧。南段之怕柯山,可以控扼江外野佧。不独为镇边门户,抑且为迤南屏蔽。复有南锡南项二河金矿,果角马上银矿之饶。且设立土目,有奏案上谕可查,历年征粮应役,视同内地。又自设镇边同知后,即分扎防营土练,以资守御。倘竟划归缅,不独失边疆门户矿产,菁华难保,彼不籍毋得逾越之照会以为口实,并札罕(即札法罕炳昭)二逆之案,亦虑重起波澜。是西盟虽不可争,而实不得不争也。

石道于清摺内,重复申述西盟之重要,此皆有案可稽,不得不郑重提出以资警策也。

(七) 小分水岭与大分水岭实界务纠纷所在

查缅约载潞湄两江之支江分水岭为界,系专指孟定界外离江登山处计之。按实际该处之分水岭,亦系潞江支大小南滚河之分水岭,并非两大江支流之分水岭,前已言之,乃约文之误。约文既误,当然失所依据,亦即不能以分水岭为界,此事理之至明者。至猛角董以下,约文并未载明依分水岭为界。且论此一带山脉,错综复杂,起伏不一,大山小岭,犬牙相列,若依分水岭而为界,胶葛必多,恐非短时间或凭数人之口辩可以解决。兼之民族聚落散漫,佧佤性情凶暴,势必引起纷扰而不止。征之过去会勘,猛角董所引起之蠢动,今昔未变。英方每欲籍口分水岭为界,应予以辨正之。

(八) 孔明山英人之抵制实无充分理由

查约图所载之公明山,中英文均注明。其部位应接近猛角董,而公明山实际不在此,远在其西,边地土人无不熟识。此种铁案,英人无论如何,万难推翻。至谓公明山即孔明山,系靠近镇边厅,夫滇省诸葛孔明之历史,对于边民印象极深,庙祀孔明,地方以孔明名之处甚多。无论公明山视为镇边厅之孔明山,其部位固属相差太远,何以约文不叙明为孔明山,而称以猛董猛角归中国,边界线上即上一高山岭,此山名公明山。是公明山地位应与猛角董相连接,万不能离开猛角董另寻一公明山。且土人对公明山指证已明,又有何词强辩。更有进者,图约均明定为公明山,并无孔明山之名,是孔明山绝不能混淆为公明山之音译,以图掩饰。

(九) 南卡江干流支流应特加注意

南卡江为孟连、孟仑天然界河,在约文中占重要地位,当陈刘与司格德会勘时,曾因此而有争执。陈之答辩如次:

贵总办云西盟在南卡江西岸者,系贵总办误认南项河为南卡江,反将真正之南卡江,误认为南惜河耳。

盖南卡江上流因山脉地形关系,其源流支派必多,而干流与支流之分别,除地形测量以外,应就各上源河流之年龄,长度及地层剥蚀之原理以考证之,即不难次定。且民族之分布,亦必受地形天然之限制,大有区别也。故关于此问题,当为将来委员会讨论之点,应深切注意,以免堕英人之彀中。

(十) 我方委员应设法避免由滇省内地会勘

论会勘事,本待双方集议后,临机应变,斟酌当时环境,始可决定。然就过去会勘之教训及此次实地调查之经验,不能不顾虑及之。清光绪二十五年,陈刘与司格德会勘,在户板蛮佧会议后,司本催促进界,因探班况路被阻,被佧佤杀死六人,怏怏不乐,顿失所恃,乃议定彼此均不进界,遂假内地耿马之路而至猛角董,以致引起猛角董佧佤之激变,杀英医官曹大林,领事烈敦带重伤,并迁怒于汉官及土司之包庇洋人,佧佤啸聚围攻猛董,烧毁村庄,大小十四寨,居民六七百家,牛马谷米,焚掳一空,夷民惨被屠毒,总计损失资财,不下十数万金。后调兵围剿,始得暂告平息。而政府为此事靡费亦属不赀。勘界事因之大受影响,司格德软化迁就态度,骤然推翻,概不承认。故惩于过去之失败与教训,吾人应防再蹈前辙。现在虽事隔近卅年,南段未定界沿边佧佤恶化之情形,恐尤有甚焉。今更非昔比,设一旦保护不周,佧佤仇英之态度依然,试问将如何以善其后,英人更必籍口开兵作实行之侵占,沿边岂不因勘界而引起极大之危险乎?古语云“防患于未然”,此次勘界,时移景迁,应设法避免走内地为上策。又有进一步不能不防备者,可参看陈灿廿六年四月送与英员司格德之照会甚明:

本总办仍申前说,电请添兵,贵总办犹度外置之,护界之兵,较去年而更少,本总办茫然莫测是何用心。迄至今日,始恍然贵总办之不厚兵力者,非不知佧佤之凶悍,实籍兵少以遂假道内地之计。假道之计既遂,则违约进占之谋,可为所欲为矣。

观此可以窥测英人外交之狡猾阴险处,陈氏事后始痛恨言之。设当时不走内地,而毅然进界,则界务想早已易于解决,亦何致停顿至今,坐使英人着着进逼乎!

(十一) 班洪境金厂坝英军应撤退营垒应销除

查约文第七款有“除保护边界各地安静必应有之兵寨外,两国答允各不在边界十英里之内,修建新旧营寨。英里量法,系从最近之边界作一直线量之”。查金厂坝系上葫芦王地,从前户板会议,曾划归中,属我国境。纵使户板会议定案可以推翻,然属未定界,实不能驻兵及有军事准备(照约保护边地安静而设兵寨),同时英方本可籍口保护边地安静为饰词。然在过去三十余年间,英方不侵班洪,而非常安静,此事实由英方侵略而引起。何况载明各不在十英里之内,修建新旧炮台营寨,将如何以解释之。现在边界既正式由双方从外交谋解决一切争端,英方在金厂坝之军事根据地,殊违背条约,会勘之先,理宜取消。

(十二) 会勘由内地行走路线

假使会勘必由内地行走,外人通过上葫芦,必遭土人之反对无疑,因班洪固执之态度,至今未变,又兼以去年之抗英,更加视英人为不共戴天之仇。故班洪境内汉人须预先说明,可以通过,外人势所不能。因此由户板往勘恭猛山猛林山后,然后转孟定取道耿马而往猛角董。猛角董附近三面包围佧佤,皆时常出没之区,自猛董往澜沧,取道岩帅为捷径,可以省程约一星期。但近十年来,岩帅以无兵镇压之故,驯佧野性复作,屡抗政府命令,当猛角董岩帅间,非有多数兵难以安全通过。离上下允以后接近澜沧县城比较平静,可以不成问题。然若再向西往西盟山西南卡江流域,向北往永广及上下困马境,皆属纯粹野佧佤区,欲深入恐不能矣。故最大限度,只能沿永广及西盟山边地在孟连境,则无阻碍。

(十三) 会勘由缅方行走路线

若籍口交通便利,以走缅方为最妥,其路线又由户板下班弄,至班况,直驱猛茅公明山,在地形上之观察,眼界更广。继下山通(HsanHtung)经佤渗(Yawng⁃Sang)、帕糯(Pa⁃Nang),出糯坎乌各上蟒冷地,然后循南卡江而下,则此一段界,亦可勘毕。而一切保护通过问题,英缅方面当负其责,而佧佤山所发生之临时变化,与我方可无关也。若中外委员抱着冒险牺牲精神,不顾一切,勇往深入,则可由中途山通岩城转东南渡南卡江而赴西盟也。以上所假定之路线,系对勘界委员会之委员而定,至于测量及其他工作人员属另一问题。若全体委员均须亲历其境,深入不毛之区,则须临时决定矣。

(十四) 测量问题

(1) 天文测量分组路线。天文测量,此次势在必测。闻决定携带仪器两具,似此办法最妥,予意每一具除附带收报机外,应添带轻便之发报机,以备收发均灵便。且两具不必同在一处,以一具随勘界委员同行,当然由北端勘起,逐步向南移。其一具应从南头测起,先到猛阿测度,渐向北移,与北头之仪器,用发报机通报,所测得之恒星时,可以交互校正,如斯比较正确,时间亦经济,且分工合作,可以多测基点数点,于界务便利甚大。除与界务有关之经纬度应测定外,凡边区重要地方,如镇康、孟定、耿马、双江、岩帅、猛朗坝孟连等地,亦应顺便测出,籍可知边地之真正位置。

(2) 地形测量分组路线。该区地形测量,以山势复杂与森林掩蔽之障碍及野佧佤凶悍之难防,山路深僻,给养困难,殊无十分把握,而得一具体计划。若不顾实际情况,尽由测量理论方面设计,终归失败。此次勘界,得有天文测量确定基点后,地形测量即可根据各点以谋联络之法。我方之地形测量队应分组配合到达目的地后,一律化装,与土人所着衣服无大分别,土人引导入内,应备土人所喜悦必需之零星物品,以备赠送土人。此项零碎物件,无妨多备,但不必视土人眼光过高,因佧佤终属未开化之民族,而又好奇,赠与一物,终身戴德不忘。如土布衣服、图画、内地风景小照片、食盐、糖果、点心、烟草、茶叶、小刀、价廉之小表、儿童玩具、孔明像、总理像、党国旗之类,各村寨头人,或小孩沿途分别赠送之,以结其欢心,则可得工作之便利,不致阻碍而生事变。然此外所觅之向导,须熟习各该村寨之头人,常川来往而感情融洽者,始可以担任向导之职。其组数以南段未定界而论,至少六组,而人数不宜多,籍免注目。每组测量员二人至三人,向导一二人,供接洽、翻译、差遣之役。各组组员对此等佧佤,态度真诚,而表示亲爱之意以感化之。盖佧民虽蛮,对于汉人尚知敬畏也。今年佧佤山各部头目均到昆明请愿,内向之心甚切,将来到边地后,应先与之联络,使其出来接洽,然后随之深入,格外有把握矣。兹将各组担任地区及出发地点列后:

  (十五) 佧佤山之民意与新建议

佧佤山各头目,自去年班洪问题发生后,一致兴奋,群起团结,联络非常密切,曾在班洪土城开会数次,推代表到昆明请愿,此为过去在历史上开未有之风气,亦足证各部落因鉴于归英亡土之不愿意,而有民族自觉心,相率欲托庇于我政府势力之下,认汉族为一家,为宗祖之邦。是成历史上之影响于佧民族者非常深刻,始克致此。而我政府对此等民族之请求,不能不予以相当之考虑及精神上之援助。而此次除双方国家派遣委员外,尚聘有国联中立委员,将来能否由我政府正式通知英政府,使明了该区少数民族之迫切期望,同时并使中立委员亦应了解该区之状况,提出于委员会,作供讨论解决问题之参考。若将来彼此均表同情,我国除自己领土范围以外,绝无争夺土地之野心。最好由中英双方真正妥协互让,划出佧佤山为一共管之区域,通告宣示于该区佧民,和平解决,由双方组织一委员会以治理之。从教育交通实业着手,一切进行事宜,统归委员会负责切实进行。此种和平处置,于双方均有利益,而对于该区之佧民前途,亦获光明。否则照该区环境民性,尤其对于英国之态度,始终反抗,纵用兵征服,恐亦非短时间可以成功。且必须牺牲兵力与物质上之损失,而界务之争,使两国蒙其害。为沉默之英国政治家,与领土庞大之不列颠帝国计,实不在乎增加此区区数万方里之土地,足以自豪。我国亦然,亦并不以收回边地,即有若干利益之弥补。是以为双方国家前途着想,为维持中英两国之国交,为谋世界少数民族之福泽,应由中英两大国携手,做一世界之创举,在世界各国间立一模范,而共同管理,共谋开发,则如拨云雾而见青天,数十年之恩怨,可以毅然一旦解决,而中英两国之邦交,将因此事而宜愈增进。吾极盼我政府速将此项有价值不朽之功业断然决定,提出作商讨之余地。苟不采此方式,试问界务之前途,有何良好之结果,使中英双方均满意者。倬敢断言曰:无之,只有纷扰,只有破裂。否则惟有我方完全让步,然必遭滇人之反对。因此顾到前途之暗礁与困难解决,不问此建议生效与否,俟机缘成熟,可一尝试之。

(十六) 会勘时间问题

滇缅南段未定界,因地跨热带,兼属横断山脉区,受印度洋季风之影响,非常显著。雨季旅行,以气温高而郁淫,旅行不相宜;雨量甚多,山地跋涉甚苦,故以在干季适宜,干季自十一月起至翌年三四月止,气候良好,一切无阻碍。查陈、刘与司格德过去勘界,自户板会议,时在冬月;至猛马会议止,时在四月;前后六阅月。倬此次调查界务,自孟定以后至孟连止,沿途未多耽延,几费时两月。此次实际必深入勘查,测量费时,路线多曲折,至少须五六个月,故最好于十月终即到达孟定,以备双方会商后开始入界,则一切布置进行,可以从容不迫矣。

(十七) 会勘时期边地防守事宜

查猛角董与岩帅上下猛允为佧佤山出入要隘,边地骚动,亦多在上列诸地,故应于各地配置相当防守队伍,以资震摄,而弭乱源。倬意孟定方面应由镇康纳县长调集镇康县与耿马团队,开赴孟定驻扎;猛角董应有正式军队驻扎;岩帅与上下猛允方面,可由第二殖边营及景谷双江缅宁各县团队择要口分地驻扎;西盟一带,应集中澜沧全县各区区团,以一部分开往助防。且本地方团队,可免英方之籍口。此为防沿边之临时事变,不能不预为布置也。

(十八) 澜沧县政府火灾之关系

查澜沧县政府所在地佛房,于今年四月五日午后二时,由市坊起火,适值南风猛烈,助桀为虐,波及县政府,县城全部惨遭回禄,十室九墟,公私损失财务达数十万元。其中存储于县署自镇边厅成立以来四十余年之历史案据,概行销灭。会勘在即,需用历史证据之处必多,请由滇省府应饬澜沧县政府速谋补救,通令所属各土司土目呈报证据,以备会勘时之用,实急切不容缓也。

八、 滇缅南段未定界之边防与国防意见

(一) 滇省边防与国防之解释

此所谓边防与国防者,因边防所以对内,国防所以对外。滇省南段未定界,自孟定迄孟连,沿边夷族复杂,往往滋生事变,应有边防军以为防范之准备。如镇康在民元以前,屡经变乱。澜沧县当清嘉庆年间,光绪十三年十七年,民国七年,夷民屡次叛变,均用兵剿抚,始告平息。其中尤以光绪十年札法罕炳昭二逆之乱,漫延区域甚广,时间较长,英人又在后操纵指使,当时颇费心力,耗去国帑不少,始平定之。故为镇压边民之反侧与内地流氓之勾结,不能不屯置相当边防兵力。此种兵额,应按边地情形,以能维持平时之治安者为主。至于对外之边防,在此区域内,西部隔佧佤山为天然屏藩,防英侵略,应以北端之孟定及南端之孟连为着眼处。兹分别言之。

(二) 孟定在国防方面地位之重要

查英人由缅甸包围云南之重心有三:一为密支那,乃经营滇缅北段未定界之要地;一为八莫,乃英人经济侵略滇西之要道;一为腊戍,乃经营滇缅南段未定界之要地。以上三地,皆占水陆交通之便,而总汇于佤城(即蛮得来)。今仅言南段未定界,按潞江工隆渡铁桥,早在英人计划之中。闻所需架桥钢材,已预备于佤城,或不久即行建筑。而孟定适首当其冲,且孟定地势平衍,物产甚丰,附近数百里内山地人民之粮食,皆以此地为给养之源泉。故在防务与富源之关系上而言,非常重要。欲保护孟定,须以潞江为天然之险而固守之,则孟定可安如磐石。然照第一次订约工隆渡周围放弃与英;第二次修约,将麻栗坝割让与英,大江与渡口之险尽失。为今计,除西防麻栗坝,而以山岭为屏障,麻栗坝北与东介镇康耿马,尚足以防之。而重大关键,不能不争上葫芦地,以巩固东南方面之天然屏蔽,因大南滚河之南,尖山与猛林山为最高之山,接怕唱山,实形势之地,可以控制邦弄,兼笼罩工隆渡口,英人虽占交通要津,而我守此等山势,可以高屋建瓴,得地利也。会勘界务,上葫芦地不能不争者,除有富庶之矿区不能不争外,对于国防,更不能不争。因尖山猛林山不特与孟定班洪有关,且足以掩护猛角董。自去年班洪事件发生后,英人已在金厂坝山顶筑军事要塞,我方应于勘界前提出使撤毁之。

(三) 猛角董方面

猛角董三面临佧佤境,皆有险要之路径通达。现在该地无一兵一卒,故佧佤随时啸聚。南方之野佧,西方之岩帅驯佧,出没无常,如入无人之境,劫杀之风甚盛,道途艰苦,土民不得安居,商旅裹足,险象环生。此处地方治安,着着堪虑。故今后为地方治安计,震摄佧佤计,开导边民计,发展边地事业计,应有一连以上之兵力,分驻猛角董而固边圉。

(四) 岩帅方面

岩帅为佧佤入内地之总门户。清朝末叶,自改隶镇边厅后,曾驻一殖边管带于南栅,所以防岩帅大蛮海上下困马一带之总门户。因此沿边佧民,见有大兵驻扎,归心帖服,不敢怀异,数十年安静无事,管带彭昆恩威并用,佧民亦且向化,曾接洽经营大蛮海之银矿,已有端倪,因辛亥革命而中止。民国以来,对此方面之防务,渐渐松懈,然尚驻有少数队伍,佧民未敢放肆也。自民十五年后,边防军撤去,由地方团队担任,兵少械窳,难以应付。遂为佧民所轻视,野性渐作,劫杀之事,随时发生,且竟深入波及于上下猛允区域。岩帅即其巢穴,公然结党横行,兼以参有内地游匪勾结,其胆愈壮,横行无忌。将来边地之隐患,日久恐不堪设想。故应恢复清末制度,以军事为推进政治之先锋,收效反著。该区之兵额亦至少一连,分驻于南栅与木戛,南栅介于岩帅上猛允之间,可以控扼岩帅,木戛位于战马坡之西,所以防止大蛮海及上下困马之侵入。此一带山形高险,不防患未然,一旦爆发,殊不易也。

(五) 西盟方面

西盟在澜沧县境内,形势天成,为西面壁垒,前人言之綦详。迤南道石鸿韶查界清摺内有云:

西盟为镇边最高之山,西北二面,均接化外野佧。其佛房(山名)一带,尤西盟之最高者。所扎防营土练,西拒山通岩成,北拒上下困马。近年西盟一带得保无事者,非恃兵力也,恃地势也。而怕柯山(即西盟之南段)之高,亦类佛房,远望百余里,江外野佧,稍有蠢动,足以弹压。前王参将伯成曾于此处修筑炮台,布置最为得法。又南项河以南,南卡江以东之龙坎完弄冷坎诸山脉,均发于二江分水岭,巉岩陡峭,天险难越。如此地利,是不可不争者二也。

现在西盟亦未驻兵,为土代办主持,原设县佐于此,后亦因民七之乱而迁往喇叭,今政府之势力所能达于该区者亦属有限矣。然则会勘在即,夷民难免不蠢动,而为平日治安,推进政治,亦应有相当兵力以补助之也。

(六) 孟连方面

孟连毗连十二版纳地车里南峤佛海诸县,而与缅属景冻(Kangtung)一名孟艮(Meng⁃Ken)接壤而成崎觕之势。此一带地形,虽有山岭间隔,而平坝亦不少。英人于孟艮以下至仰光佤城均开汽车路通连,运输甚便。英人对孟连之军事重心,亦在于孟艮。其北面之猛养(Mong Yang)最近已新筑成,可供一营驻扎之兵营。而此方面更近孟连,是英人对于孟连方面军事上之布置,亦已有准备矣。

查由孟连而南至那垒一站,至孟垒二站,至猛养三站,至孟艮六站,与孟连之河岛接界,系顺南垒河流而入孟连。此为孟艮进内一路。又查孟连车里与孟艮形同鼎足,由车里西南一站至猛宋,二站至南峤(即猛遮),三站至猛板,六站至孟艮,与佛海之打洛接界,又为孟艮进内一路。故凡与孟艮毗连,在孟连则以南垒河为界。在南峤佛海,则以南朗河,一名打饼江为界。二流皆合流于澜沧江。此大概形势也。至孟连向西南,经猛马猛阿四站,过南卡江入下蟒冷地邦桑,再西至蛮楼(Ma⁃ug Lan)为通锡薄(Hsipaw)之大路。由上言之,孟连受英缅西面及南面之威胁。现在孟连常驻有殖边营一连,而实际人数不满百,且常服差遣,来往于佛海澜沧县城间,未经严格训练。土团约三十名,枪械参差,更不足以言用。谈到国防,实属四门洞开,敌人可以随时深入。夫孟连实澜沧全县最繁富之区,养兵先筹饷需,果能从财政整理入手,扫除积弊,并非难事。而孟连天然利源,训练国防军,作为工兵屯垦制度,实行殖移民殖边,政府可以节省军费,而士兵亦可以生利,不患其流为游民也。

结 论

倬抵京以还,期届两月,边疆实情,急待呈报。兼之勘界期近,需用更迫。只以搜得材料,内容繁复,整理编排,动需时日。适值溽暑,夜以继日,不敢停笔,从事纂稿。短促之间,草成斯篇。而谫裁疏略,词意乖违,盖所不免。至于此次调查滇缅南段未定界,由昆明起程赴边地,复返昆明,综计先后八阅月,为期二百有三日,实际行程九十九站,里数五千八百九十二。滇省山地,跋涉艰难,虽有乘舆,然上下坡坂,必须步行,饮食起居,每感困苦。所幸羁旅深山穷谷中,精神反可奋发,得以贯彻始终而未懈。惟就观感所及,滇缅南段未定界,虽属中英局部问题,而关系实钜,未可漠视,尤于滇省有切肤之痛。倬谨抱真实恳挚之态度,将调查心得,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意,择要呈报,俾政府知该区现状,而筹对策。其关界务争执各点,国防根本大计,概依爱乡爱国之旨,分别陈述,俾政府有所依据,力谋补苴。至于佧佤山民意运动,影响至深,若将来能向机提新建议,扫除纷纭,亦两国之幸福。倬返躬自省,觉中央委斯重任,糜耗钜款,区区效忠愚忱。认定使命,始终小心翼翼以从事调查工作,而未能按部就班,遵训令计划大纲,故调查所得殊鲜,无时不引以自疚。至于此次参加赴边地采集植物标本之陈谋、吴中伦二君,生长江浙,而有勤苦耐劳之精神,为科学之贡献,步行滇省山国采集标本约在三千种以上,成绩蔚然大观。不幸长途远征,陈君自大理以后,因胃病以致引起肾脏炎之痼疾,延至墨江县途中即不救,实最可悲哀之一幕。然陈君为科学界以牺牲,为开发云南科学之曙光以牺牲,其精神殊值吾人追想,而为此行之一大纪念也。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外交部特派云南边地调查专员周光倬报告

附 录

中英续议滇缅条约二十款光绪二十年

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国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现因两国如此和好,极愿固结邻交,益加亲睦,订立条约,俾光绪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北京所定缅约第三款之事,得以办妥,大清国大皇帝特派钦差驻扎英京大臣二品顶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大英国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特派钦差管理外部事务大臣勋赐极尊鞸带宝星世袭伯爵劳,各将钦奉全权文凭,互相较阅,均属妥协,议定条款如左:

第一款 今议定两国边界,自北纬三十五度三十五分起,由格林尼址东经九十八度十四分,即北京西经十八度十六分之尖高山起,随山脊而行,向西南过高仑坪反瓦仑山尖,由此过华昌村与高仑村之中间,以华昌村归缅甸,高仑村归中国,直至萨伯坪,自萨伯坪起,其线向西而行稍向南,过式脱仑坪,利纳门格坪。由此仍向西南随山脊而行,至大萨尔河,自此河源至此河与南太白江相会处分尤克村在东,列捧村在西。自大萨尔河与南太白江相会处起,界线溯南太白江而行,至此江与雷格拉江相会,循雷格拉江上至其源,在尼格兰相近,自雷格拉江发源处,分尼克兰古庚升格拉在西;昔马及美利在东。其线自来色江之西源起,至此江与美利江相会处,复溯美利江上至其源在赫畚辣希冈相近,再向西南顺列塞江而行,自列塞江源至该江流入穆雷江处。在克同相近,分克同村在西,列塞村在东,界线即循穆雷江向东南而行,至与既阳江相会处,然后溯既阳江上至其源,在爱路坪,然后由南奔江(即红蚌河)西支源起,顺南奔江而行,至流入太平江(即大盈江之名槟郎江)之处。以上系首段之边界线。

第二款 第二段之边界由库弄河(一译作葛龙江)与太平江相会处起,循库弄河经过其西边一条之支江,至其根源,自此向南而行,与洗泊河(即下南太白江)相会,适在汉董之西南,以麻汤归英国,垒弄格东铁壁关汉董归中国,至此溯洗帕河之支江而上,此江有根源,最近孟定格江之根源,即循山脊而行,向东南方至南碗河边,靠南之克沱,以克沱归中国,配仑归英国。循南碗河向西南方面行,下至该河,转向东南处,约在北纬二十三度五十五分,其线由此往南稍向西,至南莫江以南,尽归英国。循南莫江而行,至南莫江分开处,约在北纬二十三度四十七分,溯南边一条之支江而行,至蛮秀南边高岭之脊,约在北纬二十三度四十五分,即循此岭脊而行,此岭脊系向东行稍向北,至瑞丽江(即龙川江)与南莫江相会处,以蛮秀地方及天马关、欣隆、拱卯各村归中国。此数处在以上高岭之北首,即溯瑞丽江而上,至此江分流处,再溯南边一条之支江而上,以江中大洲归中国,至此江与孟卯相对东边合流相近之处,如第三条所开,中国答允由八募至南坎各路中之最捷一条大路,经南碗河之南,中国一小段地内,除中国商民与土人仍旧任意行走外,亦可听英国办事官员及商民游历之人行走,并不阻止。英国如欲修理此路,或设法改筑,可臻平稳,告知中国官后,便可动工办理。又有须保护商贾或防偷漏等事,英国亦可筹备办理。又议定英国之兵,可以随便经过此路,但如兵数过二百名者,若未经中国官答允,即不准过此路。所有带军器之兵,如在二十名以上,即须预先行文知照中国。

第三款 第三段之边界,自瑞丽江与孟卯相对东边合流相近之处起,照天然界限及本地情形,东南向麻栗坝而行,约到格林尼址东经九十八度零七分,北京西经十八度二十三分;北纬二十三度五十二分地方,有一大山岭,自此循岭脊而行,过来邦及来本陇至萨尔温江(即潞江)约北纬二十三度四十一分,此段由瑞丽江至萨尔温江之边界,应照第六条所开,由勘界官划定。所有归与中国之地,极少须与孟卯至麻栗坝作一直线,为边界所包括之地相等。傥查得合式可为边界之处,尚须加添少许之地归中国,则中国应将别处边界之地,给还少许与英国,此事俟日后酌办可也。自北纬二十三度四十一分起,边界线循萨尔温江至工隆北首之边界,即循此工隆边界,向东留出工隆全地及工隆渡归英国,科干归中国。由此循英国所属之琐麦与中国所属之孟定分界处之江而行,仍随此两地土人所熟识之界线,至界线离此江登山处,以萨尔温江及湄江(即澜沧江)之支江水分流处为界线,约自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北京西经十七度三十分,北纬二十三度二十分,约至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四十分,北京西经十六度五十分,北纬二十三度,将耿马、猛董猛角归中国。在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四十分,北京西经十六度五十分,北纬十三度处边界线,即上一高山岭,此山名公明山,循山岭向南而行,约至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三十分,北京西经十七度,北纬二十二度三十分,以镇边厅地方归中国。然后其线由山之西斜坡而下,至南卡江,即顺南卡江而行,约过纬度十分之路,以孟连归中国,孟仑归英国。然后循孟连与康东之界线,此界线亦皆土人所熟悉。至北纬二十二度稍北处,即离开南卡江向东略南,循山脊而行,至南垒江。约在北纬二十一度四十五分,格林尼址东经一百度,北京西经十六度三十分,由此循康东及江洪之界线。此界线大半系顺南垒江而行。惟除属江洪一小带之地,系在南垒江之西北,北纬二十一度四十五分稍南,界线行至江场边界后,约在北纬二十一度二十七分,格林尼址东经一百度十二分,北京西经十六度十八分,即循江场与江洪之界线而至湄江。

第四款 今议定北纬二十五度三十分之北一段边界,俟将来查明该处情形稍详,两国再定界线。

第五款 现因中国不再索问永昌腾越边界外之隙地,英国大君主于北丹尼(即木邦)地及科干照以上所划边界让与中国之外,又允将从前属中国兼属缅甸之孟连江洪所有缅甸上邦之权,均归中国大皇帝永远管理。英国大君后于该地所有权利,一切退让。惟订明一事,若未经大皇帝与大君后预先议定,中国必不将孟连峻江洪不全地或片土让与别国。

第六款 约内所开边界各线及所附之地图绘明详细,应由两国所派勘界官比较划定,以免地方官民争论。如查得何处有未甚妥协者,应行更正。两国勘界官应于交换批准条约之后十二个月之内,在两国届时所定之地相会。勘界官自首次相会之日起,应限定不出三年之外,将两国界线一律勘定。傥两国勘界官查出所定界线,必须改易,其互易之地,不应仅视其地面之大小,须论其地土之肥瘠及紧要与否。傥勘界官不能商妥,应速将未妥情形各报明本国国家核办。勘界又须设法查勘中国旧边界各为汉龙关者,傥查得在英国境内,英国当审量可否归还中国(如查系在孟卯东南,即系在孟卯至麻栗坝直线之北边则已归中国矣)。

第七款 划界之事,经两国勘界官勘定后,两国如有越界之兵寨等,于八个月之内,一概退出。彼国兵退,此国立即派兵接驻。两国应将退兵驻兵日期豫相知照。自驻兵之日起,应各担保界内所居之各种野人安静无事。除保护边界各地安静必应有之兵寨外,两国答允各不在边界十英里之内,建修新旧炮台营寨。英里量法,系从最近之线界,作一直线量之。

第八款 英国极欲振兴中缅陆路商务,答自条约批准之日起,以六年为期。中国所出之货及制造之物,由旱道运入缅甸,除盐之外,概不收税。英国制造之物及缅甸土产运出缅甸,由旱道赴中国,除米之外,概不收税。其余悉照第十条、第十一条办理。以上盐米之税,不得多于出入海口所收之税。

第九款 凡货由缅甸入中国,或由中国赴缅甸,过边界之处,准其由蛮允盏西两路行走,俟将来贸易兴旺,可以设立别处边关时,再当酌量添设。中国欲令中缅商务兴旺,答允自批准条约后,以六年为期,凡货经以上所开之路运入中国者,完税照海关税则减十分之三,若货由中国过此路运往缅甸者,完税照海关税则减十分之四。凡有陆路出入货物,应给发三联单(即子口税单),照通商口岸章程一律办理。运货经过中国地段,如在此约所准之路及有偷漏等弊,傥中国官愿行查办,即可将该货充公。

第十款 凡以下所开军器,非经国家准购,不得由缅甸运入中国,亦不得由中国运往缅甸。此等货物,仅准售与奉国家明喻购办之人,不得售与他人。如各种枪炮及实心弹、开花弹、大小弹子、各种军械军火、硝磺、火药、炸药、棉花火药及别种轰发之药。

第十一款 食盐不准由缅甸运入中国,中国铜钱、米豆五谷不准运往缅甸。鸦片及酒,不准由两国边界贩运出入,惟行路之人,准其酌带若干,以备自用,每人准带之数,应照关章定夺。若犯此条及前一条,即将所有之货充公。

第十二款 英国欲令两国边界商务兴旺,并使云南及约内中国新得各地之矿务一律兴旺,答允中国运货及运矿产之船只,由中国来或往中国去,任意在厄勒佤谛江(即大金沙江)行走,英国待中国之船,如税钞及一切事例,均与待英国船一律。

第十三款 中国大皇帝可派领事官一员,驻扎缅甸仰光,英国大君主可派领事官一员驻扎蛮允。中国领事官在缅宁,英国领事官在中国,彼此各享权利,应与相待最优之国领事官所享权利相同。如将来中缅商务兴旺,两国尚须添设领事官,应由两国互相商准派设。其领事官驻扎滇缅之地,须视贸易为定。中英两国领事官,在所驻之地与其地方大员往来,均系平行。

第十四款 英国商民等欲由缅甸赴中国,应向合宜之英员,请中国派驻仰光之领事官或边界上之中国官给发护照,方能前往。其护照式样,一边英文,一边华文,与通商口岸所给护照无异。华民欲由中国赴缅甸如愿领护照者,可向华官请英国驻扎蛮允之领事官发给护照。傥遇中国别地有一英国领事官,亦可就近请给护照。

第十五款 英国之民,有犯罪逃至中国地界者,或中国之民有犯罪逃至英国地界者,一经行文请交逃犯,两国即应设法搜拿,查有可信其为罪犯之据,交与索犯之官。行文请交逃犯之意,系言无论两国何官,只要有官印,便可行文请交。此种请交逃犯之文书,亦可行于罪犯逃往之地最近之边界官。

第十六款 今欲令两国交涉与贸易日臻蕃盛,并欲中国派驻仰光之领事官与中国大宪往来通电。两国答允俟可设法通电之时,应将两国电线接连,此线创办之始,专寄滇缅官商等往来电报。

第十七款 两国人民,无论英民在中国地界,或华民在英国地界,凡有一切应享权利,现在所有或日后所添,均与相待最优之国一律,不得有异。

第十八款 约内所开通商各节,俱非寻常款例,此由两国察看地方情形及中缅陆路通商应办之事,互相允让而立。所有互给权利,两国之民,除有同样情形外,不得在别处接壤之地,照样索问。即使有同样情形,亦必须有同样之让允方可。

第十九款 以上通商章程系暂行试办。俟两国察看得详细情形如何,去碍获益,可于交换批准条约六年后,或中国愿行修改或英国愿行修改均可商议。傥两国俱愿略早修改亦可。

第二十款 此约由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国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批准,自画押之日起,准六个月在伦敦互换,或能略早亦可。此条约应于交换后立即开办。现在大清国大英国各大臣先盖用关防,以昭信用。

此约共四分,华文二分,英方二分。

光绪二十年正月二十四日,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四年三月初一日在伦敦立。

附件

今因照办(光绪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西历一千八百八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北京所定缅国条约第三款之事,中英两国现定条约,今日签名。于签名之前,两国签名大臣,俱认现订条约,既系专办,约内首段所言之事而立,约内各款,仅可用于条约所指两国所属之地,不能用于别处。

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十九款光绪二十三年

大清国大英国国家为续议附款事,今因英国不再索问中国于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与法国订立条约所让江洪界内之地,致与二十年正月二十四日与英国订立之中缅条约相违。彼此和商,于原订条约或增或改,拟立附款如左:

第一款 今议定两国边界,自北纬二十五度三十五分起,由格林尼址东经九十八度十四分,即北京西经十八度十六分之尖高山起,随山脊而行,向西南至瓦仑山尖,(即高良)由此接至萨伯坪。自萨伯坪起,其线顺分水山向西而行稍向南,过式脱仑坪,到纳门格坪。其线由此分西衣罔木萨两处,而画直至大巴江。然须俟就近查考后再定。自大巴江至南太白江;自南太白江至巴克乃江;自此顺巴克乃江到该江源头大郎坪相近处,由此顺大郎坪岭至畚辣希罔;自畚辣希罔线顺西南而行,至列塞江顺列塞江至穆雷江,分克同村及列塞村于两处,线自中画。自此顺穆雷江至该江与既阳江相会处,再顺既阳江至爱路江,顺南奔江(即红蚌河)至太平江。

第二款 自太平江及南奔江相会处,此线顺太平江到瓦兰岭相近处,由此顺瓦兰岭及瓦兰江至南碗河,顺南碗河至该河与瑞丽江(即龙川江)相会处。南碗河之南,那木喀相近有三角地一段,而濒南莫江之支河,及蛮秀岭之垒周尖高山,从此尖高山遵岭东北至瑞丽江,此段地英国认为中国之地,惟是地乃中国永租与英国管辖,其地之权咸归中国,中国不用过问。其每年租价若干,嗣后再议。

第三款 自南碗河瑞丽江相会处,线顺今之新威部落北界,至萨尔温江(即潞江),将瑞丽江合流之处及万定、孟戈、孟戛等处将及全地划归中国。自瑞丽江于南算相转北之处(即瑞丽江与南阳江相会处),线顺南阳江上行至该江源头孟哥山,约在北纬二十四度七分,东经九十八度十五分。自此顺丛树山岭,至潞江与南迈江相会处。由此顺潞江上行,直到科干西北界。顺接科干东界,直抵工隆界上。将工隆全地划归英国。由此循英国所属之琐麦,与中国所属之孟定分界处之江而行,仍随此两地土人所熟识之界线,至界线离此江登山处,以萨尔温江及湄江(即澜沧江)之支江水分流处为界线,约自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北京西经十七度三十分,北纬二十三度二十分,约至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四十分,北京西经十六度五十分,北纬二十三度,将耿马、猛董、猛角归中国。在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四十分,北京西经十六度五十分,北纬二十三度处边界线,即上一高山岭,此山名公明山。循山岭向南而行,约至格林尼址东经九十九度三十分,北京西经十七度,北纬二十二度三十分,以镇边厅地方归中国。然后其线由山之西斜坡而下至南卡江,即顺南卡江而行,约过纬度十分之路,以孟连归中国,孟仑归英国。然后循孟连与康东之界线,此界线亦皆土人所熟悉,由南卡江分开至北纬二十二度稍北处,即离开南卡江向东略南,循山脊而行,至南垒江。约在北纬二十一度四十五分,格林尼址东经一百度,北京西经十六度三十分,由此循康东及江洪之界线,此界线大半系顺南垒江而行,惟除属江洪一小带之地,系在南垒江之西,北纬二十一度四十五分,稍南界线,行至江场边界后,约在北纬二十一度二十七分,格林尼址东经一百度十二分,北京西经十六度十八分,即循江场与江洪之界线而至湄江。

第四款 与原约无所增改。

第五款 今彼此言明,日后中国未经先与英国议定,不能将现在仍归中国在湄江左岸之江洪土地,以及孟连与所有在湄江右岸之江洪土地或全地或片土,让与他国。

第六款 今彼此议定,将原约第六条拟改如左。现在所定边界各线,应由两国所派勘界官比较划定,以免地方官民争论。如查得无论何处检未甚妥协者应行更正,两国勘界官应于此附款画押后十二个月之内,在两国届时所定之地相会。勘界官自首次相会之日起,应限定不出三年之外,将两国界线一律勘定。如确守附款所定界地,必有骑线之乡村部落地段,勘界官员可量为迁改互易。傥勘界官有不能商妥之处,应速将未妥情形,各报明本国国家核办。

第七款 与原约无所增改。

第八款 与原约无所增改。

第九款 凡货由缅甸入中国,或由中国赴缅甸过边界之处,按照原约准其由蛮允盏西两路行走。兹彼此言定,如将来两国勘界官员,查明另辟他路,与懋迁有益,所有查明之路,皆准照原约所载一律开通行走。

第十款 与原约无所增改。

第十一款 与原约无所增改。

第十二款 英国欲令两国边界商务兴旺,并使云南及约内中国新得各地之矿务一律兴旺,答允中国运货及运矿产之船只,由中国来,或往中国去,任意在厄勒瓦谛江(即大金沙江)行走。英国待中国之船,如税钞及一切事例,均与待英国船一律。中国答允将来审量在云南修建铁路与贸易有无裨益,如果修建,即允与缅甸铁路相接。

第十三款 按照原约,中国可派领事官一员驻扎缅甸仰光。英国可派领事官一员驻扎蛮允。中国领事官在缅甸,英国领事官在中国,彼此各享权利应与相待最优之国领事官所享权利相同。如将来中缅商务兴旺,两国尚须添设领事官,应由两国互相商准派设,其领事官驻扎滇缅之地,须视贸易为定。今言明准将驻扎蛮允之领事官改驻或腾越或顺宁府,一任英国之便择定一处,并准在思茅设立英国领事官驻扎。所有英国人民及英国所保护之人民,准在以上各处居住贸易,与在中国通商各口无异。英国领事官在以上各处驻扎,与中国官员会晤文移及往来酬应,亦与通商各口领事官无异。

第十四款 原约内载华民欲赴缅甸,可向华官请英国驻扎蛮允之领事官给发护照云云。今既言明将驻扎蛮允之领事官改驻,或腾越或顺宁,自应将此条内驻扎蛮允之领事字样,改为驻扎或腾越或顺宁领事官。

第十五款 与原约无所增改。

第十六款 与原约无所增改。

第十七款 与原约无所增改。

第十八款 与原约无所增改。

第十九款 原约后加增通商章程,如未能议妥如何修改,则仍应遵守原约所载之章。

附件

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经总理衙门照会大英署理钦差大臣,以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五日本衙门具奏西江口岸通商一摺,奉旨知道了钦此。相应恭录谕旨照会,查照等因,今彼此言明,将广西梧州府、广东三水县城江根墟开为通商口岸,作为领事官驻扎处所。轮船由香港至三水梧州,由广州至三水梧州往来,由海关各酌定一路,先期示知。并将江门、甘竹滩、肇庆府及德庆州城外四处,同日开为停泊上下客商货物之口。按照长江停泊口岸章程,一律办理。

现在议定以上所定中缅条约附款及专条各节,应于画押后四个月之内,开办施行,其批准文据,应在中国京城速行互换。为此两国大臣,将此附款专条画押盖印,以昭信守。

此附款专条,在中国京城缮立汉文三分,英文三分,共六分。

光绪二十三年正月 日

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七年二月 日

解决滇缅南段未定界线

中英合组滇缅勘界委员会

已于四月九日签换照会各二件

国联派中立委员一人为委员长

  关于解决滇缅未定界线事,迭经我外交部与驻华英国公使商议,现已同意设立一共同勘界委员会,重勘旧界。业由中英双方签换照会。外交部并于四月十七日下午正式公布(见另条)。至该委员会之组织,共有委员五人,由中英两方各派二人,国联会行院主席选派中立委员一人,即以该中立委员为共同勘界委员会委员长。

溯自去春班洪案件发生以来,中英两方争执各殊,外交部以该案症结所在,仍由于滇缅南段界线未定,爰与英公使商议,合组委员会,重勘旧界,几经磋议,始于四月九日签换照会各二件。兹将原文公布于下:

英使来照第一件

(照译)为照会事,关于一八九七年二月四日中英两国在北京签订之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第三、第四两节所指之滇缅边境南段未定界问题,近经双方磋商解决办法在案。本使现特声明,关于奉命调查该段未定界之勘界委员会之设立及其职权一节,英国政府与印度政府接受下列之任务大纲:

(一)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方面与英国政府及印度政府方面,现因咸欲解决久悬之滇缅南段边界问题,并为妥协互让之真正精神所激励,兹同意设立一共同勘界委员会,以委员五人组成之。由每方各派二人,并由国际联合会行政院主席选派中立委员一人,该中立委员即为该委员会之委员长。如遇其他委员意见歧异,其数相等时,该中立委员有最后票决权。

(二) 委员会之首项职责,应将一八九七年条约第三条第三、第四两节中与未定界有关部分所规定之界线,实地查明,并绘于地图之上。委员会于解释各关系政府向未获得同一解释之约文之际,对于上述约文各段所规定及指明之各点,即关于交点、分水岭及文中所载之各处地名,应予以相当之考虑。

(三) 委员会之第二职责如下:如发生彼等认为基于互让对于约定界线应作局部修改之各项问题,如原约第六条所指明者,委员会应根据彼等实地视察之情形,报告各关系政府,留待考量。

(四) 中英两方之委员,如认为必要时,得将彼等个人之见解,提供各关系政府之考量。本公使现请贵部长证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亦可接受上述之任务大纲。相应照请贵部长查照见复为荷。须至照会者。西历一九三五年四月九日

外部复照第一件

为照复事。接准本日贵公使照会内开(照录来照原文)等因准此。关于奉命调查滇缅边境南段未定界之勘界委员会,本部长声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对于有关该委员会之设立及其职权,如上述之任务大纲,亦可接受。相应照复贵公使查照为荷,须至照会者。

大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九日

英使来照第二件

(照译)为照会事。关于调查滇缅南段未定界勘界委员会之设立与职权,本日贵我两方所互换之文件,兹本公使代表英国政府及印度政府证实贵我各政府对于建议解决该段未定界之谈判,另有下开之附加谅解。依照委员会之报告书,或依照与本问题似有关联之地形的、历史的或政治的因素,关于任何修改问题,将来应由双方以妥协互让之精神进行磋商。为进行此项将来之谈判起见,于必要时,即在南京召集各关系政府代表,连同滇缅代表在内,开一会议。委员会报告书之结论及嗣后任何谈判之结果,俱将规定于一新协定中。在此项新协定订立之前,各关系政府对于本段界务案,仍各保留其原有之立场。本公使现请贵部长代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证实关系此项谈判如上述之附加谅解。相应照请贵部长查照见复为荷,须至照会者。西历一九三五年四月九日。

外部复照第二件

为照复事。案准本日贵公使照会内开(照录来照原文)等因,准此。查上述谅解,本部长代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予以证实,相应照复贵公使查照为荷,须至照会者。

大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九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