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本身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才逐渐加剧的,所以当我们把环境问题推广到现代性问题和将其放到整个社会生态中考虑时,关于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才具有了某种真实性。自然、技术、经济、消费、社会、文化、宗教、哲学、制度等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大生态系统。社会问题之间往往互相关联,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环境问题与其他现代性问题密不可分,它们只有一并消解和克服,环境问题才能彻底解决。这恰恰体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系统)思想。故,环境问题的解决非单纯的某种方案所能解决。与上述生态(系统)思想相一致,知识产权制度影响所及已非单纯是技术和创新活动,它还涉及了农业、健康、环境、文化、竞争、贸易、民主、人权等诸多领域。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并愈加复杂的体系,只有用生态的(系统的)方法去审视、改进之,才能处理好其与其他社会诸领域的关系。一个结构完整的法律文本、一套可以与国际最新、最高标准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并不足以成为衡量一国知识产权制度有效实施的标准,只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促进了知识信息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3]
欧洲专利局在其《未来知识产权制度的愿景》一书中勾勒了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愿景。基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技术的和历史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欧洲专利局提出了2025年知识产权制度和体制演变的四个方案:第一个是灰色方案,由市场主导者决定体制的命运。第二个是红色方案,由发展中大国主导建立的体制。由于地缘政治和竞争方式的改变,发达国家将不再独霸天下,新参与者(即发展中大国)的奋起直追,将在推动体制演变、现行规则的调整和变革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第三个是绿色方案,由社会作为主驾驭者形成的新体制。社会对知识创造、信息传播、公众健康和环保等公共利益问题的高度关注,使知识产权制度的设置更加合理地关注公共利益。第四个是蓝色方案,以技术为主导形成的新体制。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必须顺应新技术的变化速度、跨学科的特点和复杂的技术本质,采取新的举措,并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率,真正起到激励创新的保障作用。[4]
因此,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的生态化路径只是其中可能的一种方向。面对环境危机与挑战,构建和营造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实属必要。但是否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宏观层面,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维角度思考。(www.xing528.com)
我们很难设计一个知识产权制度满足不同主体的多方面的需求。制度的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理想只能是不断接近而无法达到。但不能因为如此,人类就停止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追求,人类正是在这种无限接近中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