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产权制度的生态化优化措施

知识产权制度的生态化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上述生态化分析,知识产权制度的生态化,是指将环境保护与知识产权联系起来,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全部知识产权制度中,使知识产权制度朝着有利于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本书所论述的为广义的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但以狭义的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为主。

知识产权制度的生态化优化措施

生态化概念肇始于生态科学领域,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1834—1919)在他的《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正式提出“生态”一词,以摆脱传统的从生物个体出发的、孤立的思考方式,认识到一切生物都是环境的一部分。1869年,他又明确提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全部关系的科学。”从此,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得到人们的承认和广泛重视。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稳定生态系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从语义和词源上看,生态学一词是由希腊字Oikos派生而来,它是房子和家的意思。生态学的“家”是指自然界。的确,生态学是在人类自己造成的悲惨处境中诞生的。“现代生态学是作为问题学出现的。”生态学的哲学思考是一种问题学式的理论反思,是人类主体的一种自我批判,是人类对今天自己主体能力滥化的一种批判性的内省。[40]

定义生态化,首先涉及对“化”的理解。提起“化”,人们耳熟能详,如:工业化、民主化、标准化、市场化、集团化、法制化、产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化、数字化、多样化、虚拟化、沙漠化等。根据《辞海》的解释,“化”有改变和转移人心风俗之意;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化”的解释之一是:教化,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变人心风俗;“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41]“变则化。”[42]可见,“化”的本意有“变化,改变”之意。至于“生态化”一词,中外的辞书上尚无。

“任何社会都会出现新的,先前的知识体系和范式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真正丰富的,可能增加人们知识和感悟的生活总是‘主流’之外的生活。”[43]的确,生态化(Ecologicalization)概念的提出,与生态时代的到来密不可分,它已从游离于“主流”之外,渐渐参与到“主流”的生态化重构之中。生态化的概念目前已为全社会广泛接受,[44]各行各业都以生态化为时尚,以致对生态化的定义繁多,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www.xing528.com)

一般而言,所谓“✕✕化”,是指某种方式超出原来的界限向其他领域的延伸并因此形成某种趋势或发展模式。如,“信息化”即指信息技术超出原有的科学计算、数据传输领域而应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同样,“生态化”是生态学范式的泛化,也就是生态学方法及其价值观念向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扩展。[45]生态化亦称为“绿化”,徐国栋教授在解释《绿色民法典草案》时提及:“当初把我们的民法典草案命名为‘绿色’时,并未想得很深,只做了一个‘绿色’就是人与资源的平衡的意思,是对人类与其他生灵的和平共处关系的描述,是对人的谦卑地位的表达的说明。”[46]“它以悲观主义的人类未来论为基础,承认资源耗尽的必然性和一定的可避免性,基于此种确信禁止和限制人类对资源的浪费性使用,从而维持人类的可持续生存。”[47]有学者在解释“技术生态化”时,认为其中“化”的本意是指事物的形变、转化。一事物被另一事物所“化”,则意味着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的融合、渗透,朝着另一事物的转变,转化。因此,技术生态化可以理解为是技术同生态学的接近、融合,是生态学向技术的渗透的过程。[48]本书认为生态化是指将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概念和方法移植和延伸到其他领域,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社会诸现象。

在生态化趋势下,各学科为寻求生态问题的解决,以生态学观点丰富本学科理论。本书便是这种尝试。基于上述生态化分析,知识产权制度的生态化(或称绿化),是指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联系起来,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全部知识产权制度(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中,使知识产权制度朝着有利于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狭义的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仅指知识产权制度本身的“生态化”,而广义的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除了狭义外,还包括围绕着知识产权取得制度、应用制度、限制制度和保护制度各环节的其他相关制度(如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技术成果转化制度、消费制度等)的生态化。本书所论述的为广义的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但以狭义的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