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为了先于德国掌握原子弹这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实施了名为“曼哈顿”的原子弹研发计划。这一计划集中了世界各国的核科学领域的精英,历时3年,耗资近20亿美元,终于成功地制造了两枚原子弹。“胖子”和“小男孩”正是这两枚原子弹的名字。
从欧洲战场撤出之后,美国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逐渐转移到太平洋战场,矛头直指日本。美军在战斗中连战连捷,日本法西斯不甘心就此失败,仅在1945年2月到5月期间就进行了3次大规模动员,拼凑了近240万的海陆兵力,企图在日本本土与反法西斯同盟一决胜负。
美国对此制订了严密的军事计划:在1945年11月和1946年春天两次派兵前往日本,迫使日军在1946年深秋全面投降。据估量,这一计划一旦实施,美军将遭受至少100万士兵伤亡的损失。1945年4月25日,接替罗斯福的杜鲁门总统听取了关于“曼哈顿计划”进展进度的汇报。为了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减少美国伤亡,杜鲁门政府决定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武器,爆炸时的威力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影响将在被袭击的地点持续多年。鉴于原子弹的毁灭性力量,罗斯福总统在位期间,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曾上书请求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所以杜鲁门总统的提议在美国国内引发了热议。
以莱利斯·格罗大斯少将为代表的高级军官和一部分科学家极力赞成杜鲁门的决定,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快地结束战争,减少美国的伤亡,也将使“曼哈顿计划”的前期人力资金投入变得有意义;以艾伯特·爱因斯坦和利奥·西拉德等为代表的科学家们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和对未来世界发展的种种考量,反对对日使用原子弹;还有一小部分人提出了两者兼得的意见,向日本无人区投放原子弹,威慑对方,迫使对方投降。1945年6月,近百名物理学家联名上书,指责杜鲁门,并认为他的决定只会让美国失去世界公众的支持,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面对质疑,杜鲁门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1945年7月16日,在波茨坦出席会议的杜鲁门获悉原子弹试验成功,大为欣喜,他认为这一武器能够加速战争的结束,还能够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接下来几天,在听完史汀生的仔细汇报后,杜鲁门与美国的高级军官们确认了对日投放原子弹的细节。
1945年7月24日,杜鲁门命令空军司令卡尔·斯波茨于8月3日(天气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派遣第20航空队的第5和第9混合大队向日本长崎、广岛、小仓、新潟4处中的任一地点投放原子弹。与此同时,杜鲁门开始对日本政府施加政治压力。(www.xing528.com)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国联合发出《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接下来的一周,美国空军向日本的4个目标城市投放了大量印有《波茨坦公告》和空袭警告的传单。对于三国的联合宣言和武力威胁,日本政府无动于衷,并发表声明,誓言要将战争进行到底。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嚣张态度迅速地做出了回应。7月29日,苏联发出倡议,希望以英、美为首的其他盟国发表允许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声明,握有原子弹的杜鲁门以外交辞令婉拒了这一提议。
1945年8月6日,在杜鲁门的暗许下,美军向日本广岛投放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这也是核武器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之上。在腾空而起的蘑菇云下,广岛生灵涂炭,几秒钟后,城市沦为废墟。据统计,当日日本的伤亡人数就已超过12万人,这对于仅有34.3万人口的广岛来说,近乎灭顶之灾。投放原子弹的当天,杜鲁门警告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内容,无条件投降,否则日本将再一次迎来毁灭性的打击。面对原子弹的威胁,日军仍不肯投降。
接下来的几日,苏联对日宣战,在中国活动的日军遭到来自苏联军队的攻击。1945年8月9日,美国空军在日本长崎上空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弹“胖子”。来自苏军的压力和美、英等国的联合夹击,迫使日本统治集团妥协。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直至今日,对日投放原子弹的决议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争议的军事命令。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行为凸显了美国的军事实力,奠定了美国在世界的霸主地位,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