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盟军在北非战场上痛击德国,给予法西斯势力沉重打击。1943年,英美盟军一鼓作气,意图攻下西西里岛,逼退意大利。
此时的德国正忙于同苏军决战,大量兵力都集中在库尔斯会战之中,由于苏联的牵制,德国无法分出多余的兵力,更无暇顾及地中海战局,英美联军瞄准时机,趁德军在西西里岛东南部空虚之际,投入大量兵力于此登陆。
这次战役,盟军势在必得,为此投入的战斗力空前绝后,其中包括3000艘舰艇、1800门大炮、600辆坦克和1400辆车辆,数量之多、战斗力之强让德军闻风丧胆。为了不让战斗出现丝毫意外,经过商议,盟军还特意调遣了装备精良,战斗力十足的后续部队。
德军投入的兵力本来就相对薄弱,在强大的盟军面前自然不堪一击,仅仅一天,盟军便占据了许多军事要地,7月12日,英美盟军投入的部队已经全部成功登陆,很快便占领了西西里岛南部。
光凭德国的阻击,已经无法逆转战局,意大利急忙抽出部分兵力,支援西西里岛战役,但是意大利的加入并没能挽回德军在战场上的失利,德国、意大利节节败退,被迫退回意大利本土,英美盟军大获全胜,成功拿下西西里岛。
意大利国内动荡不安,在1943年7月25日,人们再也无法忍受墨索里尼的军事行动,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下令解除墨索里尼的全部职务,将他软禁。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群龙无首,名存实亡。在清理完法西斯势力之后,国王还派出使者与英、美谈判,并将墨索里尼被软禁的消息告诉盟军,以表同盟军合作之意。
虽然意大利对先前的行为做出了忏悔,并表示愿意与同盟军合作,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但就是否接受意大利的投降及投降后的政体问题,罗斯福和丘吉尔的看法不尽相同。
双方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为了得到统一的结果,两国于1943年8月举行了第一次魁北克会议。会议上,丘吉尔首先提出声明,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包括法西斯分子在内的意大利政府的合法地位,毕竟在意大利人民的心目中,政府的地位不可动摇,而且在打击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同时,还要依靠意大利政府的号召,此刻如果重新改革政府,势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政府一旦垮台,遭到强行改革,极有可能再次将意大利逼向德军一方,导致不必要的战争。虽然罗斯福仍心存疑虑,但考虑利害关系后,他最后还是同意了丘吉尔的看法。
1943年9月3日,英美盟军正式接受巴多格里奥政府的投降,并就停战一事签订协议,意大利政府宣布停战之后,除了少部分的法西斯部队仍坚持抵抗,其余部队原地待命。与此同时,英军强渡墨西哥海峡,攻下了意大利半岛南端,胜利在望。(www.xing528.com)
紧接着,艾森豪威尔将军发出通告,宣布盟军与意大利停战协议,消息传出后,抵抗的意大利军队先后投降,被收编的意大利军队很快便进行了调整,加入到盟军的作战计划当中。10月13日,英、美、苏等国承认意大利为其盟军的地位,意大利正式宣布对德开战。
墨索里尼的垮台严重削弱了法西斯势力,德、意、日轴心国本呈三角畸势,如今只剩下德、日苦苦奋战,胜利对于盟军来说只是时间问题。
昔日的盟友成为如今的敌人,投降后的意大利几乎拱手献出了掌控的德军情报,在地中海区域,庞大的意大利舰队成为盟军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整个地中海完全在盟军的掌控之中,为英美两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进攻条件。盟军在地中海区域成立了前哨空军基地,中欧和巴尔干在盟军的猛烈攻击下,很快变成废墟。
1943年,反法西斯同盟先后在北非、西西里岛、地中海区域取得重大胜利,战斗的主动权已经完全落在盟军的手中,尤其是在意大利战场上取得的辉煌战果,直接为整个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关链接】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4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了一次历史性会议——雅尔塔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此次会议为期7天,时间从4日到11日。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德黑兰会议后,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美国很多人认为罗斯福的雅尔塔政策是“美国外交上的一大错误”。对于雅尔塔会议的争论,即使到今天也没有停止。会前其他国家并不知情,故有“雅尔塔密约”之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