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萧条时期的悲惨景象: 失业人口与经济困境

美国萧条时期的悲惨景象: 失业人口与经济困境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口超过15%,国家工业委员会估算是1250万人,而美国劳工同盟估计是1300万人,这些数字充分说明经济大萧条的阴影笼罩着美国。其他方面的事情似乎跟平常没有多大的区别,大萧条的主要表现一般都隐藏在更深层面,不容易从表象上发觉。如果想要看到大萧条所带来的影响,那么许多现象便会触目惊心地展露在你面前。这一次的工业大萧条给人们最致命的伤害就是时间的持久性。

美国萧条时期的悲惨景象: 失业人口与经济困境

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口超过15%,国家工业委员会估算是1250万人,而美国劳工同盟估计是1300万人,这些数字充分说明经济大萧条的阴影笼罩着美国。许多失业者整日奔走于各个公司之间,他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有合适的工作我会通知你的”。谁都知道这是善意的谎言,但是人们别无选择。

许多人因为生活窘迫,住在四处漏风的廉租房内,忍受着饥饿与寒冷。报纸和街头的招聘广告成为他们全部的希望,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职业介绍所前成天都是过来找工作的人,他们明知道希望非常渺茫,但是还抱着一丝侥幸,在介绍所前虚度时光。

人们没有存款,只能用人寿保险作为担保去借,或者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人们品尝着贫穷带来的辛酸,到了最后走投无路只能去申请失业救济金,可是现在哪里还有足够多的失业救济金让人来领取呢?

此时,如果漫步在美国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头,你会发现等待出租的店铺比比皆是,招牌和玻璃橱窗都落满了灰尘,这说明这些店已经很久没有开门迎客。远处的烟筒冒烟的也很少,没有几家工厂正常开工;街道上也不再像繁荣时期那样塞满了运货的车,喧嚣声早已不知所踪。街上的乞丐和流浪汉明显增多了。

如果乘坐火车出行,火车车厢的数量也比以前减少了,车厢里的乘客更是寥寥无几。此时人们的温饱都已经成了难题,谁还有心情出门去欣赏风景。其他方面的事情似乎跟平常没有多大的区别,大萧条的主要表现一般都隐藏在更深层面,不容易从表象上发觉。

如果想要看到大萧条所带来的影响,那么许多现象便会触目惊心地展露在你面前。首先,贫民区等待领失业救济金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城市边缘的空地上也都是一排一排的简陋小木屋,住在那里的居民被有钱人冷嘲热讽地称作“胡佛村村民”。构成这些“简易民居”的材料有包装盒废铁以及垃圾场里能够捡到的任何能用的东西。住这些房子的人甚至还会被无情的房东赶出来,他们有的人就睡在从废车场里抬出来的汽车垫子上面,靠着烧垃圾的油桶取暖。

那些真正无家可归的人只能常年睡在公园的长凳上面,感觉饿了便去餐馆门前溜达,搜寻人家吃剩下的半块饼或者任何能够维持生命的东西。在公路旁或者火车站,经常能够看到搭便车流浪者,他们是一批四处漂泊的饥饿大军,流浪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但是从目前的形势看,这已经变成一种奢望。根据乔纳森·诺顿·伦纳德的记述,密苏里太平洋地铁公司1929年“正式承认”的流动工人为13745个,到了1931年的时候,这一数字上涨到186028个。据不完全统计,到了1933年,会有100万人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在这些人当中,有一大部分是妇女、老人或者青少年,美国儿童局证实,有20万名儿童每天在全国各地漂泊。

那么,这一时期,美国的富人又是怎样生活的呢?经济危机让有钱人也不得不过起节衣缩食的生活。1931年之后,降薪已经变成普遍的事情。于是,那些有钱人家纷纷打发自己的仆人,即使没有辞退仆人,薪水也已经降到最低。

不过,和那些揭不开锅的穷人相比,这些富人顶多是在财富上有所损失,还不至于流落街头,而那些穷人的财富才是彻底地烟消云散了。(www.xing528.com)

城市的窘迫让大量的居民搬到乡下去住,但是这些人过惯了城市的生活,只有很小一部分人会开垦农田,种点庄稼

这一次的工业大萧条给人们最致命的伤害就是时间的持久性。那些自尊勤劳的劳动者在失去工作之后,只能看着家人一天一天跟着自己受苦。也许几个礼拜、几个月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一年、两年的煎熬让生活看不到任何希望,更无自尊可言。当你在1932年的纽约公园中看到蜷缩在长凳上的人,或者在施舍粥饭的地方排队的阴郁人群,他们中的一些有可能在1929年的时候就已经加入其中。

这一时期对即将毕业的中学生或大学生来说是一段艰难的日子。中学的入学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在高年级,能够让学生离开学校出去工作的岗位实在是少之又少。同样,一些支付得起研究生学费的家庭,也不会让孩子过早进入社会,而是继续供孩子深造。他们认为,在求职无望的情况下,上学总比在家待着强。

经济混乱的影响无处不在,秩序失控的不仅仅是工商企业,博物馆、学校、慈善组织、医院、影视厅等地方无一幸免。捐款比以前少了,看电影的人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俱乐部的会员纷纷退出,人人都感觉到了萧条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洪潮”也让一些丑闻露出了冰山一角。当银行倒闭的时候,当公司濒临破产的时候,会计师们才发现那些仪表堂堂、道貌岸然的人原来和歹徒恶棍为伍。这样的事情几乎在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城镇都有发生,这无疑让人们心中一丝新的希望再一次破灭。

【相关链接】

道威斯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订了德国赔款支付计划。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1924年4月9日,美国银行家C.G.道威斯拟订了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在同年7月16日~8月16日的伦敦会议上讨论并通过,同年9月1日生效。1930年,该计划被杨格计划所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