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在电影里见过这样的场景:许多印第安人身涂油彩,头戴羽毛,手持铃铛,围着火堆,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在富有特色的音乐中举行仪式。酋长永远坐在棚屋里,决定着部落的一切大小事务。
在1607年英国人定居詹姆斯河畔之前,印第安人一直默默地在北美大陆上耕作、狩猎、繁衍,没有来自其他“世界”的打扰和侵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造棚屋、种植粮食,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这份宁静在欧洲人到来之后被打破了。其实对于这些“不速之客”来说,印第安人的生活也让他们大吃一惊。在欧洲人的固有观念里,北美一直都是“不毛之地”的代名词,他们没有想到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竟然会有人类的足迹。
其实,印第安人之所以与世无争是由于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政治主权实体,生产技术的粗糙则是其文明闭塞的根本原因,所以当欧洲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北美大陆的一切还处在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
虽说印第安人在北美大陆生活了上万年,但他们和后来的欧洲人一样,都属于移民。至于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放弃原有的家园长途迁徙于此,直到现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对于漫长的美洲历史来说,印第安人的起源之谜并不是关键,我们只需要知道,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印第安人已经在那里生活,并且散布在美洲的各个角落。据美国学者詹姆斯·穆尼1928年的估算,当时北美大陆存有的印第安人的数量应该是110万,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当时的印第安人口接近1000万。
无论如何,这在当时来说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由于生产技术和交流手段的局限性,他们只能组成零散的小部落,盘踞在一小块地方,所以每个部落的战斗力都很有限。即使是最强大的部落,也只拥有700名武士和4000多人口,占有的地方仅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镇。
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如同一盘散沙,分散了印第安人的民族力量。各部落间保持着原始的氏族联系,以血缘作为纽带,重视亲情和友爱,对自己的父母和子女呵护备至。在部落中,男尊女卑是一种普遍的观念,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平日里干农活,生养子女,伺候丈夫。
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很原始也很简单,他们从使用石片木棍等简单工具发展到使用骨头、木材,然后又慢慢地掌握了生存需要的狩猎和采集技术,学会了使用火、驯养动物、种植作物、储藏食物的方法。而这些能力,比他们早几千年的山顶洞人早就会了。
他们的生产力之落后十分明显——没有驯养大型家畜,没有发明和利用铁器。生产力难以提高,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也对社会文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北美印第安人只有东部和西南部的部落有固定的居所,他们开垦土地,种植玉米、豆类、瓜类等作物。为了避免当地其他部落的袭击,这些印第安人会经常开辟新的土地,遗弃原先的村落,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生产力。(www.xing528.com)
当印第安人的桃源生活被外部世界打破的时候,他们仍然完全依靠北美丰富的自然资源生存。那片肥沃的土地上大面积地生长着可以食用的野生稻米和玉米,并且生活着野牛等动物,沿海还有丰富的鱼类。
靠天而生的印第安人对大自然又畏又敬,淳朴的他们和古代中国人一样信奉万物有灵论,把大自然看成世间万物的家园,人和动植物一样,在自然世界中地位平等,都有生存的权利。他们信奉各种上神,对自然感激、膜拜。现在看来,他们这种原始的信念正是我们如今遗失的最宝贵财产——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印第安人的每个部落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过这些文化因为部落的分散性、语言不通等的影响无法形成一个整体,造成了印第安内部的文化分异。其实印第安人的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类似,都是广博汇总而来的,是众多亚文化的集合体。这种文化在部落化时期并不会显示出多少共性,只有遭到外来文化入侵时,它们的共性才会凸显出来。
对农耕时代后期的旧世界来说,处于石器时代的新大陆就是一个巨大的真空,等待着人们去填满。当欧洲的帆船出现在美洲时,印第安人这种单纯的文明对于来自发达文明的侵袭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当印第安人受到殖民者无情剥削的时候,当一个个鲜活而有个性的文明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的时候,这不仅是种族的灭顶灾难,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悲剧。
【相关链接】
玉米神
玉米是印第安人最宝贵的作物,为避免它受到伤害,他们创造了玉米神专门保护玉米的生长。玉米神名叫尤姆·卡克斯,后来成为南美洲玛雅神话中的九联神之一,负责掌管五谷和森林。在许多出土的玛雅文物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玉米神的雕塑,通常他以玉米为头饰,手持玉米,代表着富饶与丰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