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文件共分为六部分25条,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要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指导。2015年8月,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修订后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从“取消地域,全面兼顾”“增加额度,惠及大众”“鼓励优秀,重点扶持”等几个方面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15年8月,重庆市发布《关于扶持重庆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重点扶持、技术创新、重视乡镇、公共服务、奖励优惠等几个方面入手,助力重庆电影产业的发展。2015年11月,上海市发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对电影全产业链进行扶持引导。
除此之外,电影产业的法制化进程也明显提速。2015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以下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11月6日,全国人大网站发布了《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更加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正式出台。[7]
2.“两会”代表委员建言中国电影,群策群力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
2016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作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早在2009年曾经提交了“在全国中小城市建设数字影院”的提案,并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次会议,郭建华带来了“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建设乡镇和农村电影院”的建议。她表示应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逐步改善基层观影条件,实现从室外到室内、从站着到坐着、从看到到看好电影的过渡。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广电总局原副局长张丕民谈到,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势头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坚定不移地走电影产业化的道路。张丕民透露,《中国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就特别强调电影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对国产影片发展的进一步支持。两会代表郭建民提出了“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建设乡镇和农村电影院”的建议,认为“十一五”应该让农民重新看上电影,“十二五”让县城居民在现代化影院里看上电影,“十三五”期间,国家有能力也应该让全国乡镇和条件较好的农村的观众与大城市的观众一样,第一时间享受到最新、最时尚的电影大餐。此外,郭建华还建议有关部门创新司法理念,注重通过电影手段,增强农村普法宣传的效力,让法制宣传教育摆脱枯燥的说教,让广大农村群众在愉快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知识。[8]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重点要做的工作之一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近两年,影视文化产业强劲的增长势头渐成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亮点,取得了可喜成就——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中最强劲的增长引擎和最巨大的增量空间,2015年电影年产近700部,总票房达到440.69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
庞大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兴盛,但同时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考验。有代表指出,我国是影视大国,但还不是影视强国。在稳定需求侧,进一步扩大、培育新消费增长点的同时,从供给侧发力,给市场提供更多有创新价值的高品质产品,加速释放市场活力,将是影视文化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
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在提高产品创新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增加业态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看法和解决方法。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兴东就强调原创性对产业的核心作用,建议将相关内容纳入《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表示,腾讯将以创新为驱动力,凭借自己在IP方面的优势,继续在内容产业(游戏、影视、音乐、文学、动漫等)进行泛娱乐化开发。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则表示,小米在音乐、视频、阅读、影视等方面做了全方位部署。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也表示将投拍励志类电影。
2015年,正值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在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上通过了。2016年“两会”期间,这部电影法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电影行业和各界人士关注的重要议题。《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施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措施,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作了诸多规定,对于深入推进电影产业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电影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营造更为公平有序的电影市场竞争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对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和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把电影产业发展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意味着作为文化产业一极的电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
1.中国电影从产业经营到资本运营的转型
通常,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反经济周期”特征,在经济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整个经济周期在时间上常常是不同步的,有时甚至出现逆势上扬的情况。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低迷并没有影响到电影产业的发展,反而带来了这个产业的极大繁荣。美国经济学家将这种因经济萧条而导致低价产品(口红)热卖的经济现象称为“口红效应”。事实上,经济不景气会使人们的消费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电影就是类似于口红的一种廉价商品,它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心理慰藉。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行周期的转型过程中,中国的电影产业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相应的,传统实体经济的利润降低使得大量闲置资本从那些领域游离出来形成金融资本,并迅速流向价值被低估的电影产业等新兴领域。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成长之后,虽然与国外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但中国的电影产业毕竟在内容生产方面已经基本有了模式,无论是在内容创作、拍摄手段、特效制作还是在演员阵容、营销发行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电影作品的能力。也就是说,电影产品在市场方面存在着同质化激烈竞争的事实和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性。而就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不同类型的电影企业而言,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它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一定的产业资本,产业竞争已经从成长期的电影作品竞争进入到产业整合的转型阶段。电影产业的整合沿着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方向展开,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整合路径。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电影集团的整合普遍趋向于大资本、大融合的集团化模式,资本运营是国际大型电影集团的常规战略手段。“总的来看,电影产业的集团化是多元资本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分别展开并互相渗透的”[10],而在集团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才能将电影企业做大做强,仅凭借产业资本的缓慢积累是难以快速实现这一目标的。电影领域的产业资本也恰恰需要借助更强大的金融资本才能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说,当电影产业和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内在的扩张动机自然会导致产业对金融资本需求的不断加大。
因此,通过资本运营扩大规模、整合资源便成为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传媒资本运营,就是将传媒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都视为有经营价值的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传媒资源配置,扩张传媒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11]电影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可以利用资本运营进行融资、兼并和结构调整,实现自身的几何级数增长。而资本运营模式与产业经营模式最关键的差异就在于金融资本的介入,金融资本的介入使得电影产业或企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12-1)。图12-1中,A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在第二阶段取得了快速发展,而B企业没有采取资本运营,仍然按照产业经营的思维缓慢地进行资本积累。对于电影产业而言,处于产业经营阶段的电影企业往往将经营重心放在电影作品本身上面,而电影产业的资本运营则突破了单纯的电影作品生产销售的范畴,其运营的中心不是电影产品本身,而是资本,这就使得电影企业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电影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本和资源的集聚与整合,并通过规模化、多元化、一体化等多种方式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发展以及资本的保值增值。这无疑对我国的电影产业和企业具有重大的变革意义。
图12-1 从产业经营到资本运营模式的变化
电影产业中部分较有实力的企业除了继续通过电影制作发行等产业经营方式进行资本积累外,还开始通过资本运营的手段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例如2009年华谊兄弟的上市以及2013年开始的电影产业并购潮等,企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更多地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关于这一点,鲁道夫·希法亭(Rudolf Hilferding)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地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的特点是集中过程,这些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由于卡特尔和托拉斯的形成而扬弃自由竞争,另一方面表现为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由于这种关系,资本便采取自己最高和最抽象的表现形式,即金融资本形式。”[12]由此,电影产业的发展对金融资本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依赖性,电影产业资本创造的利润越来越多地被金融资本所占有。当然,电影产业也在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下显现了其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13]
2.金融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主要表现
2015年的中国电影票房首先用了不到100天的时间就站上了百亿元大关,之后在暑期档的整个7月就高达54.9亿元,而《捉妖记》则创下了国产单片电影22亿元的票房神话……中国电影市场快速扩容的一系列表现,背后都与金融资本对电影产业的支持密不可分。金融资本能够推动产业资本运动更快更好地发展,能够提高产业资本的利用率,能够促使大量的闲散资金集中在一起,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产业资本规模的扩张。随着经济的金融化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闲置资金集中到了金融机构,形成了金融资本,然后被再分配给电影产业中的产业资本家使用。无论是银行贷款、基金投资还是电影众筹,实际上它们都是金融资本的重要形式。具体而言,金融资本对电影作品的投资、电影企业的资本运作和电影产业的并购整合,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影项目投资
2014年,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提出要鼓励银行金融机构为电影信贷提供支持,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创投基金投资电影产业。事实上,在电影生产方面,除了电影产业自身积累的产业资本之外,包括银行(债权)、投资基金、民间资本、互联网金融等在内的多层次金融资本也已经全面介入中国电影产业的生产和宣发环节,与产业资本结合在一起,共同创造了当前中国电影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双双极大提升的奇迹。在银行贷款方面,随着文化产业被确立为国家战略新兴支柱产业,随着传统制造产业和房地产业近两年的持续走低,银行加大了对电影产业的贷款扶持力度。早在2006年,招商银行就曾经向《集结号》投入5000万元的无担保贷款,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和徐克导演的《龙门飞甲》也曾分别获得民生银行1.5亿元和北京银行1亿元的贷款,以银行贷款支持电影的案例越来越多。在电影产业投资基金方面,近几年来几乎每一部票房较高的国产电影背后都活跃着电影产业投资基金的身影。2013年8月,在博纳影业联手诺亚控股、红杉资本发起的博纳诺亚影视基金(第一期)投资的影片中,共有5部上映,分别是《澳门风云》《窃听风云3》《盗马记》《白发魔女》《智取威虎山》,累计票房17.36亿元,电影项目层面的平均收益率在30%以上,基金所代表的金融资本的收益率也超过了20%。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娱乐宝。网民出资100元(1000元封顶)即可投资热门电影作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首期募集资金大约7300万元,投资于阿里巴巴参与的4部电影《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非法操作》和1个游戏《魔范学院》。此外,《大圣归来》则尝试了电影众筹的方式,获得了89位投资人共计780万元的金融资本的支持。
电影企业上市
中国的电影产业以前对金融资本和资本市场并没有深刻的认识,更少有人懂得上市对一个企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的影响。直到华谊兄弟在创业板挂牌成为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影视企业之后,很多电影产业从业者才开始意识到,上市为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首次公开发行的融资机会,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上市可以将电影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通道打通,进而获得持续资本运营的能力。因此,如何以产业经营为基础,有效地运用资本运营的手段,使企业获得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发动机,便成为很多电影企业开始重点思考的问题。借助资本市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融合、互相转化,资本市场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渗透提供了更加直接和便利的场所。2009年上市之前的华谊兄弟仅仅拥有6家全资公司或控股公司,但上市之后通过短短5年的资本运营,借助更强大的金融资本的力量,华谊兄弟在电影作品产量和规模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以电影为核心逐渐向多元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成长为拥有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电影公社、文化城、主题乐园、游戏、新媒体等集影视娱乐、实景娱乐、主题公园、品牌授权、电商平台于一体的大型传媒集团。可以说,上市为电影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便于获得金融资本的融资平台或资本工具,上市之后的电影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本用于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在华谊兄弟之后,华策影视、保利博纳、光线传媒、华录百纳、新文化、中影集团、上影集团、万达院线、保利文化、唐德影视、天马影视、幸福蓝海影视、金逸影视等电影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陆续在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随着新三板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影视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搭上行业大发展的“资本快车”。
电影产业整合
产业整合是电影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产生的内在要求,在产业加速发展和快速整合的过程中,金融资本为电影产业提供大量的货币资金,实现电影产业的集中与整合;而电影产业则通过自身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利润,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分配给金融资本,从而实现金融资本的增值。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电影产业,并购都是产业整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电影产业的并购主要有横向兼并、垂直整合及跨界收购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为横向并购。当电影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面对“互联网+”带来新的技术冲击和转型机遇的时候,电影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并购扩张、加固主业等手段来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华策影视收购克顿传媒、华谊兄弟收购浙江常升影视、光线传媒入股新丽传媒等并购案,就是通过横向并购的方式来提升产业集中度的。第二种为纵向并购。打通电影产业的上下游进而形成完整的电影产业链是很多影视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尤其是一些影视类的上市公司,它们希望通过纵向并购整合电影上下游的产业链,确立并巩固自身在电影产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虽然阿里影业在2015年上半年净亏高达1.5亿元,但公司仍计划在未来一年投入至少20亿元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如此充足的资金主要是来自阿里巴巴集团注入的大量金融资本,从而使得阿里影业有机会在内容创新、投资、研发、制作和发行等环节不断探索互联网元素与传统影视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融合了互联网基因的全产业链影视娱乐巨头。第三种为跨界并购。很多传统领域的上市公司出于经济下行带来的经营压力以及自身转型的内在需求,会选择跨界并购一些新兴的高成长性产业中表现良好的企业,例如电影公司等,以期获得更大的资本效应和媒体效应,进而迎合金融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盈利的需求。例如,中南重工以10亿元收购大唐辉煌100%的股权,皇氏乳业以7.8亿元收购盛世骄阳100%的股权,喜临门作价7.2亿元收购绿城传媒100%的股权等,这些都是典型的跨界并购案。但是也有人质疑,这些传统产业上市公司的跨界并购之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寻求转型和重生,而在于借助影视的概念助推其二级市场的股价飙升,进而达到管理市值的目的。这无疑也是金融资本逐利本性的重要体现。[14]
中国电影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2016年,我国电影行业再次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12月3日,国内全年累计电影票房收入达400.5亿元,历史上首次迈入“400亿时代”。对比进口电影与国产电影的票房占比,2015年1-11月,国产电影的内地票房收入为237.2亿元,进口电影的票房收入为163.3亿元,国产片票房的占比达到59.2%,票房同比增长高达73.1%。2015年2月,内地单月票房破40亿元,单月票房首次超过北美同期票房;7月,单月票房首次超过50亿元,刷新了国内月度票房纪录。
中国电影市场在结构上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影院建设热潮向二级以下城市辐射。数据显示,2016年,在一到五线城市票房占比中,一线城市票房占比25%,二线城市票房占比为40%,三线及以下城市票房占全国总票房比进一步提升至35%。
2016年我国全年共生产故事影片772部(图12-2),同比增长86部,电影产量名列世界前茅。与数量增长同步,电影产业也更加注重电影质量的提高。
图12-22003-2016年国产故事片生产情况
此外,2016年还生产了动画影片49部、纪录影片32部、科教影片67部、特种电影24部(表12-2)。
表12-22008-2016年故事片以外的国产影片生产情况
2016年,电影内容更加丰富。票房收入前10位的电影中(表12-3)包罗了奇幻商业大片、喜剧片、青春片、高质量动画片等多种形式的影片。多元化的电影满足了市场不同的观赏需求。
表12-3 国产片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www.xing528.com)
2016年全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超过457亿元,中国电影票房占全球总票房的18%,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版图上的位置越来越凸显(图12-3)。
图12-32008—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2016年电影票房总收入中,国产电影票房为266.63亿元,占总票房的58.33%,进口片票房收入约190.49亿元(表12-4)。国产电影占总票房比例比上一年略有下降。
表12-42008-2016年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市场份额情况(单位:亿元)
2015年电影票房过亿元的影片共有81部,其中国产电影有47部(表12-4)。全年城市影院观影人次达到12.6亿,同比增长51.08%。年度票房收入前10位的影片中,国产片占了7席,国产电影的份额以较大的优势压倒进口片。国产电影《捉妖记》单片票房产出量高达24.38亿元,观影人次达6542.56万,一举打破了好莱坞电影《速度与激情7》在内地创下的票房纪录和观影人次纪录。而2016年,票房过亿的影片共有85部,其中国产影片48部(表12-5)。国产电影《美人鱼》更是以33.9亿元票房、观影人次9247万的超高纪录,摘得2016年度电影票房及观影人次桂冠(表12-6)。
表12-52008-2016年中国内地票房过亿元影片数量(单位:部)
表12-6 2016年度票房收入前10位的影片
2016年,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票房收入超过5亿元,比2015年减少了1个。其中,票房超过20亿元的7个,票房合计251.403亿元,占城市院线总票房的55.21%;票房超过10亿元的16个,票房合计377.549亿元,占城市总院线总票房的82.92%(表12-7)。广东省依旧位居票房榜首,总票房约66.6亿元,同比增长约4亿元;江苏省位居次席,为41.9亿元;浙江省排名第三位,票房收入约为34.6亿元,同比下跌0.93%。年票房成绩前三名省份城市的观影人次、影院数量、银幕数量也均排名全国前三。
表12-7 票房收入排名前10位省份情况概览
2016年全国电影院线依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各院线均取得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年共有15条电影院线的收入超过10亿元,排在前10名的院线票房收入均在14亿元以上(表12-8)。排在首位的依然是万达院线,总票房占全国13.45%的份额。其余9条院线分别是广东大地院线、上海联合院线、中影星美院线等。
表12-8 票房排名前10位院线的市场信息
续表
2016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院中(表12-9),北京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五棵松店)连续第六次蝉联冠军宝座,也是唯一一家观影人次突破200万的影院。
表12-9 排名前10位影院的票房信息
2016年影院市场继续保持快速扩容的态势,在银幕数量和技术指数继续提高的同时,也为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全年新增影院1056家,新增银幕9915块,平均每天增加银幕27块,全国银幕总数高达41542块,同比增长了31.35%,影院建设再创新高(图12-4)。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IMAX银幕384块,另有中国巨幕银幕总计185块。全球有5家可以放映120帧/3D/4K影像的电影,中国就占了2家,北京、上海各1家。
县级城市影院全覆盖已基本实现。2015年全国共有县级城市影院3241家,拥有银幕达12777块,一些以前没有影院的城市已经有多家影院开始竞争了。以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市为例,这个人口26万的城市已有5家影院在运营。一些省(区、市)的乡镇影院发展很快,比如浙江省已有乡镇影院60余家,年票房平均达到250万元左右。
图12-42003-2016中国电影银幕数量(单位:块)
排名前10位的省/直辖市拥有的影院数量都在200家以上(图12-5),其中,广东、江苏和浙江依然是拥有影院数前三的省份,分别拥有895家、603家和513家。这3个省也是全国票房最高、拥有银幕块数最多的省,共贡献了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票房,其中广东是唯一一个票房份额超过全国票房10%的省份,达14%。
图12-5 各大省份影院分布情况
艺术电影的放映空间也呈扩大之势,由独立影院、零散分布向院线联盟、区域发展方向发展,整个放映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艺术影院等艺术影院已经在很多艺术电影爱好者群体中形成了品牌。
2015年影视园区建设加速,电影产业集群化发展渐成规模。影视园区致力于搭建制作、贸易平台,有效地整合影视贸易的上下游链,以形成影视产业的“块状经济”,同时有效地刺激周边产业的发展。这无疑对推动我国影视产业的创新发展,对推动影视贸易迈向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例如,浙江横店影视园区共有600多家园区企业,涵盖了电影产业链的各个方面。2016年,仅试验区便实现收益104.09亿元,同比增长13.07%;上交总税费达12.96亿元,同比增长11.18%;新增企业40家,入区企业627家;接待剧组114个;接待游客1217.56万次,同比增长12.72%。2015年,横店影视城旅游收入达到94175.02万元,同比增长19.20%。江苏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数字电影拍摄为特色,以数字后期制作为支撑,共有四大功能区,分别是数字影视制作区、湖光水景区、影视服务区和影视拍摄区,园区内已聚集了300多家国内外影视企业,拍摄和制作的影视剧超过200部,其中不乏《变形金刚4》《太平轮》等大片。青岛东方影都是万达集团在青岛投资建设的影视产业基地,涉及影视产业园、电影博物馆、影视会展中心等多个项目,将打造拍摄、制作、会展、旅游综合功能的全产业链。长影集团在海口市投资打造的集影视制作、娱乐、商务、演艺、科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超大型国家级国际化海南生态文化产业园,共有三期项目在建设中,一期项目在2016年试营业,第一年可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三至五年时间达到1000万人次。[15]
目前,中国有30多万电影从业人员、几十家电影制片厂、数十家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影集团,这些都是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资源。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中国电影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也远远低于好莱坞。在美国,一部电影的平均成本超过7000万美元,而中国电影的平均制作成本大约为400万人民币,仅仅是好莱坞电影的1%。低成本的制作和流通作为一种积极的经济策略,正如其他“中国制造”一样,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电影产业市场角逐的重要手段。[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