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观影频率上升明显,城市居民更为热衷

中国观影频率上升明显,城市居民更为热衷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中低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12000元以上的观众较上一年的观影频率增加得更为明显。总体来说,22%的观众表示他们目前的观影频率与过去一年相比更加频繁。2016年中国内地观影人数达到13.72亿人次,相比2015年增长了8.89%。调查显示,从不同地域的电影消费习惯来看,目前一线和三线城市不仅观影频率最高,而且增长最快,二线城市略低。

中国观影频率上升明显,城市居民更为热衷

从供给面来看,随着政府政策对国内电影市场的支持力度的加大,随着产业投融资环境的越加开放和成熟,影院和银幕数量近五年来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已全面铺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影院、银幕数量的扩大为居民的观影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国产影片数量的激增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为了迎合人们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影片质量也在逐渐提升,再加上票价的降低,这些都为电影市场的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需求面来看,2016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5年名义增长了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6.3%。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基本与经济增速保持同步或略高的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娱乐休闲文化的消费需求也在增加。电影作为精神文化的先锋领域,其价值含量和文化内涵虽然屡受诟病、有待提升,但不可否认,在娱乐休闲方式还较为缺乏的今天,电影的文化属性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其特有的活力和生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因此,无论是外在的硬件设施、影片供给还是内在的观影需求,都具备了多方面的积极要素,观众更多地走进影院的局面可以预期。

不仅看电影的消费群体基数在逐年增长,观众的观影习惯也在逐渐形成,电影作为精神文化的产物,渐渐与观众形成更加亲密的关系,不断深入、丰富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深层次精神需要,国产片和批片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题材的限制程度逐渐放宽,观众观影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近年兴盛的官方或民间组织的影展供不应求的景象也不断刺激着电影爱好者的观影热情。这些都使电影从生活点缀品变成了生活必需品。就到影院看电影的频率来说,益普索2016影院媒体调研显示:目前观影的消费人群看电影的频率平均达到每个月1.68次。具体来看,71%的观众称在最近一年中平均每个月到影院看电影至少1次以上,19%的观众平均每2-3个月去影院1次,12%的观众平均3个月以上去影院1次。

图9-2 观影人群的观影频率

图9-3 每月看电影1次及以上的人群占总体比例

随着进口影片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国产影片在制作、技术、数量上的提升,影片质量日益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收入增加后对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追求。可以看到,高收入人群有更强的观影需求,家庭收入越高的受众观影频率也越高。益普索2016影院媒体调研显示,家庭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观众平均每月观影1.52次,其中62%每个月至少观影1次。近年,为了带动和促进居民的文化消费,一些市政单位加大了电影资源的整合和营销力度,发放免费或低价电影券和电影卡,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惠民保障工作开始发展。这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企业为支撑、街镇社区为配合的三级服务网络将进一步促使低收入群体更多地进入影院观影。

中产阶层是主流电影文化生态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在高强度工作的压力下,面对社会竞争的无奈感使中产阶层压抑快乐、丧失趣味;另一方面,该群体更倾向于借助模仿西方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来获得身份符号的认同和幸福感的补偿。这些因素使得中产阶层在精神上迫切渴望一种超现实的出口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益普索2015电影消费研究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8000-12000万元的中产阶层人群平均每月观影1.70次,其中72%每个月至少去电影院1次。

对于许多高收入群体而言,他们有能力追求生活享受,思想开放且具备一定的消费品位,对价格不敏感而注重质量和格调,去影院观影已渐渐成为他们习惯的一种休闲活动。可以看到,家庭月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表示每月平均去电影院1.83次,近80%每个月看电影1次或以上。

图9-4 不同收入人群的观影频率(www.xing528.com)

人们的观影频率不仅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高收入人群是观影频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生力军。相比中低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12000元以上的观众较上一年的观影频率增加得更为明显。总体来说,22%的观众表示他们目前的观影频率与过去一年相比更加频繁。其中,家庭月收入高的观众中有26%表示他们的观影频率与上一年相比有所增加;而中低收入观众中有20%表示自己的观影频率比以前更高。

图9-5 不同家庭收入人群观影频率较上一年的变化

从近五年城市影院票房数据中可以发现,一、二、三线这三个层次城市的票房在逐年上涨,但二、三线城市的增长率总体处在高位,一线城市则维持在低位。二、三线城市对中国电影票房的贡献越来越大,已占到了全国总票房的50%左右。二、三线城市成为推动2016年全国票房达到457.12亿元人民币的核心动力。据统计,二、三线城市贡献了268亿元,占近六成的票房。2016年中国内地观影人数达到13.72亿人次,相比2015年增长了8.89%。和以往相比,虽然二、三线城市增速放缓,但二、三线城市的贡献比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更大,这一点仍然不容忽视。

另外,从城市文化发展来看,大城市的影院分布目前已经基本饱和,而且一线城市的市民在生活方面选择更多,比如可以看话剧、泡吧、听演唱会、去西餐厅、逛商场等,而二、三线城市市民的文化消费方式比较单一,看电影已经成为他们文娱消费的首选方式,“消费不太高,而且相对更时髦,性价比更合理”。因此,相对于逐渐饱和的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电影票房的剧增,大家看到了二、三线的商机,因此影院的终端建设不断跟进,各大院线迅速扩张的主要阵地集中在了二、三线城市,而一些电影企业比如万达和星美仍在计划向二、三线城市倾斜。二、三线城市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为影院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容量基础。

调查显示,从不同地域的电影消费习惯来看,目前一线和三线城市不仅观影频率最高,而且增长最快,二线城市略低。近80%的一线和三线城市观众每月至少观看1次电影,二线城市近70%的观众每月观影1次以上。人们的观影需求不断增加,影片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所突破,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二、三线电影市场的发展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获得好票房是可以预期的。这些都说明,二、三线城市将成功接过一线城市票房增长完成高速扩容十年后的国内电影市场的接力棒。

图9-6 不同级别城市观影人群的观影频率

同时,院线的影片上映范围扩大至全国,影片题材的选择性增加促使各级别城市观众对高品质电影的观赏需求随之提高。不同级别城市均呈现增长趋势,一、三线城市表现更突出。近三成一线和三线城市受众表示观影频率较上一年有所增加,二线城市为18%。该数据显示了近年来消费下沉对低线城市居民生活行为的影响,中国庞大的三线城市人口为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带来了良好契机。

图9-7 不同级别城市观影频率较上一年的变化

总体而言,影院数量的高速增长带来了院线企业对票房的角逐和营销运作的激烈竞争。为了提高上座率,各大影院展开了强烈攻势,在非黄金时段推出电影展、电影节甚至小型电影赏析等活动,以吸引观众。由此,国外大片、内地新秀国产好片不定期地穿插于一年之中,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加上近年来出产影片的数量剧增,使得人们可欣赏影片题材的覆盖面非常广泛,不同阶层观众的观影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观众在日常工作闲暇之余对电影消费的需求和参与热情被不断唤醒和激发。尽管面临着互联网视频和在线影院的冲击,电影院仍以其特有的吸引力保持了观影频率总体上的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