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中国乡村女性形象而言,她们并不仅仅是弗洛伊德意义上的视觉客体,更是一种文化心理需要的客体。[11]妇女形象往往具有指涉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能指作用。从这些乡村女性的追求与失落中,从她们地位与灵魂的变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丰富而深刻的人性世界,更能够反观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迁。
在当代中国,由于城乡二元体制格局的长期存在,导致中国农民长期以来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同市民一样享有正常的国民待遇;而几千年封建男权社会宗法观念的余毒,则使中国女性尤其是乡村女性始终未能走出“男尊女卑”的心理阴影。相对市民而言,我们所关注的农民是个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而乡村妇女无疑是弱势中的弱势。然而银幕上的乡村女性形象并不逊色于男性。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乡村电影的创作者们更是有意识地向女性形象倾斜。白毛女、李双双、强英、翠巧、刘巧珍、潇潇、胡玉音、赵巧英、九儿、秋菊、菊豆、香二嫂、二嫫、九香、喜莲、关二妹等一系列身世、身份、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各不相同的女性,共同组成了乡村电影中斑斓多彩的女性世界。
对于这一现象,张艺谋曾解释说,“女性比男性复杂一点,创作者都知道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障碍比较多的环境,要刻画情节就比较容易。”[10]而女性主义批评者早有定论的解释则是女性被作为欲望客体而被重视和展示。就中国乡村女性形象而言,她们并不仅仅是弗洛伊德意义上的视觉客体,更是一种文化心理需要的客体。正如恩格斯说,“衡量一个社会解放的标准是妇女解放的程度。”[11]妇女形象往往具有指涉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能指作用。从这些乡村女性的追求与失落中,从她们地位与灵魂的变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丰富而深刻的人性世界,更能够反观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