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面对中西方在物质文明和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差异,放眼世界的中国一方面冲破长时期的思想、文化禁锢,以改革开放为旗帜,重新奏响了现代化的号角。与此同时,面对五光十色、飞速发展的世界影坛,中国电影界也涌动着变革的浪潮,现代化成为中国与中国电影的共同吁求。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面对中西方在物质文明和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差异,放眼世界的中国一方面冲破长时期的思想、文化禁锢,以改革开放为旗帜,重新奏响了现代化的号角。与此同时,面对五光十色、飞速发展的世界影坛,中国电影界也涌动着变革的浪潮,现代化成为中国与中国电影的共同吁求。另一方面,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变得愈来愈复杂,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回望历史,从民族文化的根性上寻找现实症结的根源,寻找民族发展的希望,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思潮。“中国电影民族化”的理论探讨也开始出现。正是在这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在第四、第五代导演的艺术探索中,《乡音》《黄土地》《老井》《红高粱》等一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影片横空出世,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乡土中国”,一个重重桎梏中的“文化乡村”。
在这里,根植于华夏民族传统中的黄色桎梏,既存在于历史的乡土中,如《黄土地》《天赐》《良家妇女》《黑山路》《菊豆》《烟雨情》等;也存在于现实的乡土中,如《残月》《乡音》《老井》《香魂女》等;既显现了人性禁锢的沉重,如《湘女潇潇》《出嫁女》《寡妇村》《自梳女》等;也隐现了主体反叛的力量,如《红高粱》《黄河谣》《黄沙·青草·红太阳》《狂》《红盖头》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