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南古陆北东端的宁波,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次长时段的地壳升降,终成今日这种“经原纬隰,枕山臂江”的独特地貌形态。根据地貌的成因,宁波境内的平原可分为堆积、剥蚀两种。前者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和港湾两岸,三北平原、宁波平原、象山港滨海地带、甬江两岸、姚江中下游,皆属此类;后者主要分布在余姚西南和宁海中部,丁家畈平原和道士桥平原,是其代表。
宁波境内多低山丘陵,仙霞岭山脉入境后,其南支为北东走向的天台山脉,环绕境之南东,其北支为呈南北走向的四明山脉,逶迤境之西北,从两翼钳夹宁波平原。这其中,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宁海、奉化、海曙西部和余姚南部,占陆域面积的24.89%;海拔低于500米的丘陵,则主要分布在宁海、象山港沿岸和姚江两岸,占陆域面积的25.3%。撞天岗、雪窦山、奶部山、青虎湾岗、杖锡山、大雷山、大岚山、五磊山、大蓬山,以及大短柱、香山、天女峰、望海岗、第一尖、灵峰山、金鸡山、清凉山、招宝山、太白山、阿育王山、状元峰,分别是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的主要山峰。
如同全国其他地区,宁波的山脉并非只是简单孤立的客观存在。一方面,诸多山脉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和耐人寻味的神韵,曾吸引历代甬上先民“造访”甚或栖息于此;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山脉都是野生动植物生生不息的“家园”。
据统计,宁波境内的陆地野生动物,单单受国家一类保护的就有穿山甲、金猫、云豹、梅花鹿、毛额雁、黑麂、白鹳等7种,而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更是多达14种,即江豚、水獭、大灵猫、牙獐、苏门羚、琵琶鹭、鸳鸯、白额雁、白颈长尾雉、海龟、玳瑁、棱皮龟、镇海棘螈、虎纹蛙。此外,又据旧志记载和昔日报纸报道,可知在明代嘉靖到宁波解放初的300余年间,宁波境内无论边缘山区抑或沿海平原,都曾有老虎出没。至于野生植物,数量更多,既有天竺桂(浙江樟)、浙江楠、天目木兰、凹叶厚朴、红豆树(花榈木)、八角莲这样的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也有诸如银杏、金钱松、福建柏、鹅掌楸、杜仲、浙江七子花、香果树之类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更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水杉。
假如说野生动物的繁衍,给宁波的山脉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那么,野生植物与其他植被的生长,则又绿化、美化了宁波的山脉。
种类丰富的宁波植被,就其水平分布来看,从南到北并无明显差异,主要森林植被马尾松遍布南北,栽培农作物种类基本相同,但从东到西,植被类型差异较大:东部濒海,天然植被多盐蒿、芦苇,栽培植物以水稻、棉花为主;西部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山丘植被类型,沿海植被则极少见。相比较而言,宁波植被在垂直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针叶林(包括暖性针叶林和温性针叶林),系宁波境内的主要植被类型,广泛分布在西南、东南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二是阔叶林(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现存的阔叶林大多是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的产物,主要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南部海拔650~750米的山地丘陵,目前,天童森林公园、北仑瑞岩寺林场、宁海南溪温泉,这三地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原始阔叶林;三是栽培植被,包括水稻、棉花、油菜、席草、贝母、紫云英等人工栽种的农作物,以及水杉、池杉、桑树、白榆、美国白蜡等人工栽培的林木,主要分布在海拔50米以下的低丘、河谷、平原地带;四是天然植被,呈零星或成片分布在北部、东部、南部滨海地带,被覆地表常见有耐咸的盐蒿、芦苇等植被。
其实,宁波陆域不但多山,而且因为雨水充沛,故而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其水系大抵可分为入海江溪、内河水网两个部分。
这其中,入海江溪包括:(1)江流,这主要是指甬江、奉化江和姚江,由这三江组成的甬江水系,其流域面积占陆域的59%,而奉化江作为甬江的最大支流,由鄞江、剡江、东江、县江汇合而成;(2)溪流,主要分布在象山港沿岸(95条)和三门湾北岸(16条)。不过,位于象山港沿岸和三门湾北岸的入海溪流,尽管数量众多,却均源近流短;鄞州区的大嵩江与宁海县的凫溪、白溪、清溪,才是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独流入海溪流。(www.xing528.com)
至于内河水网,就其所处方位和功能而言,大抵可分为四区:一是位于宁波城区东南方向的鄞东南河网区,内含小狭江、后塘河、中塘河、九曲江和楝树港,流域面积为586平方千米;二是位于宁波城区西侧的鄞西河网区,内含南塘河、中塘河、西塘河、湖泊河、千丈镜河、新塘河,流域面积为294平方千米,该水网在皎口水库建成之前经常枯竭;三是位于宁波城区北部的江北河网区,内含慈江、江北大河、前大河、中大河、西大河、沿山大河、万弓塘河,流域面积为364平方千米,该河网的水源在姚江大闸建成后,多由姚江供给;四是姚慈河网区,内含马渚横河、高桥江、青山港、长泠江、西江、中江、东江、大塘江、四塘横河、七塘江、四灶浦、水云浦、新浦、洋浦、高背浦、淹浦、古窑浦、淞浦,总长1911千米。内河水网的总体特征是:第一,河渠密布,碶闸林立,蓄泄方便。第二,鄞东南、鄞西、江北这三个水网区毗邻宁波城区,构成城区向四周辐射的网络。第三,内河水网功能多样,兼收灌溉、供水、航运、排涝之便利。
较诸青山,绿水无疑更能彰显出宁波的地域特征。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便是宁波及其下属各县、市、区的名称,无论宁波、镇海、宁海、海曙,还是余姚、奉化、江北,抑或鄞州、象山、北仑、慈溪,都莫不与水有关。而在历史上,宁波陆域内可以蓄水、载水的处所,除了江河之外,就是大小不一的湖泊。
宁波境内的湖泊在总体上表现出如下三大特征:第一,分布密度较高,下属各县市几乎都有分布,例如江北区的荪湖,镇海区的九龙湖,鄞州区的东钱湖,海曙区的月湖,慈溪市的上林湖、白洋湖、上岙湖、杜湖,余姚市的牟山湖、四明湖,奉化区的仰天湖、亭下湖,象山县的东谷湖。第二,绝对数量不多,这可能是历代以来宁波湖泊屡遭毁弃的结果,因各种缘故湮没的湖泊,仅就史书明确记载的就有余姚市的汝仇湖,慈溪市的鸡鸣湖、云湖、凤凰湖、永明湖,海曙区的小江湖、广德湖和日湖。第三,宁波境内的湖泊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无甚影响,但对甬上先民的生产和生活乃至宁波历史的发展来说,有着显而易见的重大意义。
事实上,不只内河与湖泊,浙东运河也对甬上先民生产、生活乃至宁波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相比较而言,其影响更为深远。一言以蔽之,它的开通,既便捷了中原文明源源不断的输入,也为唐宋的丝绸和陶瓷、明清的哲学、近代的宁波帮,打开了播扬海内外的孔道。
宁波作为滨海地区,不但陆域面积可观,其沿海更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港湾、广阔的海涂和星罗棋布的岛礁。据统计,宁波共有大小岛礁700多个,占浙江省岛屿总数的17%。这700多个岛屿,除渔山列岛距离陆地较远之外,其余大都分布在近岸,并主要集中于北仑港规划区、象山港和石浦港区内。这些海岛,除象山的南田岛、檀头山岛、南韭山岛、渔山岛与北仑的梅山岛、大榭岛有人居住外,绝大部分是无人居住的荒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宁波的海岛自然风光甚佳,渔、港、礁、滩等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岛屿已被辟为旅游景点,甚至出现了诸如松兰山海滨海岛度假区、中国渔村之类的成片综合开发景区。
事实上,被辟为旅游景点的不仅仅限于海岛。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拥有丰富山水风景资源的宁波,也正大力开发建设山水旅游项目,而且迄今业已基本建成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东钱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招宝山旅游风景区等众多的山水旅游区。
有古人曾将山水审美分为应目、会心、畅神三个层次。所谓应目,即指山水的形象、色彩等形式之美,予感官以愉悦;会心,是说欣赏者与山水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相亲;而畅神,就是游心物外、物我两忘,在生命的本原上求得与宇宙生命的融合与超越。在着重叙说山水本身特色的同时,兼述隐藏在山水背后的故事,或许正是达成“畅神”之境的良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