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东南沿海的宁波,自14世纪以来,先后经历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重大战役,不但海防遗存为数甚多,而且种类功能齐全。宁波海防,在明代以防倭为主,在清代主要是为了抵御西方殖民,而在民国时期,则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据调查,明代的遗址主要集中在象山、宁海、余姚、慈溪,清代、民国的遗址主要集中在甬江两岸的镇海和北仑。
1.抗倭遗址
所谓倭寇,一般是指13—16世纪活跃在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岸的日本海盗,初期主要由来自日本的武士、浪人、奸商组成,明代嘉靖中叶以后,福建、浙江、广东沿海地区的中国不法商人以及部分因海禁而断绝生计的渔民也参与其中。
倭寇对宁波的骚扰,时间上相对较晚,空间上主要是三北一带,而且大多与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如慈溪的下梅林庙、方家河头大天井、龙山雁门邱王村的少保庙、沙井、苦战岭,以及余姚的戚山保祠、王氏桥、戚家村。这些抗倭遗址、遗迹至今尚存,而且在慈溪观城镇理倭岭一带,民间仍流传着“八月十六大潮汛,千万倭寇入死门,庞涓误闯马岭道,诸葛火烧藤甲兵”的民谣,用以传诵当年戚继光指挥军民在理倭岭火烧八百倭寇的战斗史绩。
2.抗英遗址
在扬威将军奕经可笑的“五虎扑羊”计划彻底破产、官军全线败退之后,宁波民众纷纷开始自发抗击英军的侵略,其中又以黑水党最为著名。在其首领徐保等人的指挥下,民众或埋伏在城郊,伺机捕杀外出窜犯的英国强盗;或乘“八桨小艇”,袭击往来于甬江的英军船舰;或化装成“洋人”,入城捉拿英国侵略者;或趁黑夜潜入敌营,捕杀英军官兵。仅仅两个月内,宁波民众就擒杀敌军数百人,迫使英军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撤离宁波、镇海。
当年的抗英战场,如今还保存着大量的遗址、遗迹、遗物和后人建造的纪念物。譬如镇海学宫泮池旁的裕谦投水殉节处纪念碑,又如慈城大宝山上的抗英阵亡将士纪念碑和朱贵祠。
3.抗法遗址
在中法开战之后,东南沿海顿时成为战争前线,尤其是闽江口、基隆、宁波、绍兴、台州一带,更是首当其冲。于是,薛福成临危受命,会同欧阳利见到镇海一带加强戒备。
薛福成就任宁绍台道后,亲赴镇海、定海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镇海为浙东战略防御重点,并采取加固威远等炮台、强制迁徙法籍教士商民、加强军民团结等措施,积极做好战前准备工作。也正有赖于他的这些战略准备,清军得以多次重创由司令孤拔率领的法国远东舰队,最终取得了镇海口抗法战争的胜利,进而打破了法舰北上京津的企图。(www.xing528.com)
这场战役之后,薛福成为使全浙门户“永臻稳固”,决定进一步加强镇海口的防卫力量。为此,他与宁波知府宗源翰一道到商民中募捐数十万两白银,尔后派人到上海购置最新式的德国造重炮七门,终乃在镇海口修建若干工事和炮台。他所修建的这些炮台的遗址、遗迹和威远城,以及“万死一生”石碑、梓荫石刻、吴公记功碑,如今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抗日遗址
1940年7月中旬,日寇进犯青峙、小港,在镇海登陆后,攻占了招宝山上的威远炮台。中国守军在194师师长兼宁波驻防司令陈德法的指挥下,与友军配合,在镇海小港戚家山一带连续6天奋力抗敌,击毙、击伤日伪军1000余人,最终迫使日寇撤离。
招宝山后海塘下的碉堡和小港的旋转炮台,这两处当年抗战时用过的军事设施,至今尚存,并在遗址处立有“七一七戚家山抗日纪念碑”,石柱牌坊正中的“戚家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出自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之手。
由于战争的洗礼、风霜雨雪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保存完好的宁波海防遗存已经不多,尽管如此,这些遗存仍然不乏价值。
第一,这些海防遗址是研究明清时期军事建筑工程的实物资料。譬如位于镇海招宝山南麓的安远炮台,作为清代典型的炮台之一,其厚达2米的胎壁系用蒸熟的糯米拌以黄土倒搅后垒砌而成,这就为研究清代海防设施的构筑材料、形制、设备状况和当时的建筑技术、建筑理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第二,这些海防遗址也是实施全民现代海权教育的基地。我国虽是海洋大国,但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与重陆轻海观念,导致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比较落后。当前,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挑战,一些邻国不仅在我国领海非法掠夺资源,而且对历来属于我国的岛屿、海域提出归属要求。也因此,我们在大力增强海防力量的同时,极有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海防遗址进行海洋意识教育。
第三,这些海防遗址不但本身具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底蕴,而且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譬如招宝山旅游风景区,该景区就一直把海防遗址文化当作景区开发的主要内容,如今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已经成为镇海红色之旅的必游之地。合理开发海防遗产,是遗产文化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而对旅游者来说,海防遗址之旅更是教育之旅、文化之旅。
第四,这些海防遗存不但见证了侵略者的累累罪行,更是先辈用血肉之躯铸成的历史丰碑,因而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这些带着斑斑伤痕的宁波炮台、要塞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如今,部分炮台、要塞业已建成博物馆、纪念馆或遗址公园,一些当年率部抗击外敌的名人及其故居和墓葬也得到应有的修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题材。譬如素有“海天雄镇”“两浙咽喉”之称的镇海口,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明代中叶以来先后经历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战争,在不到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分布着各个时期的海防遗址30多处。目前,镇海口海防遗址已修葺一新,成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