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纳各方意见,人臣不得拥蔽

广纳各方意见,人臣不得拥蔽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览兼听,谋及疏贱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与疏远的、地位卑下的人商量事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国君如能听取、采纳各方面的意见,那么权贵之臣就不能蒙蔽,民情就能得以上达。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广纳各方意见,人臣不得拥蔽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独断独行的人会失去人心而陷入孤立,听不进意见的人会堵塞言路而不了解情况。《汉书·申屠刚传》:“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毫无根据地轻视自己,不应谈论不妥当的话,这会堵塞别人对自己规劝的途径。三国·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圣人不以独见为明

  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认为自己的看法总是正确的。《后汉书·申屠刚传》:“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博览兼听,谋及疏贱

  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与疏远的、地位卑下的人商量事情。《汉书·梅福传》:“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偏听容易产生邪恶,独自任用人必然造成混乱。《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广开言路

  开创让人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条件。宋·苏轼《东坡奏,议·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二首》:“虽陛下广开言路,无所讳忌,而台谏所击不过先朝之人,所非不过先朝之法,正是以水济水。”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阎于大理

  人常犯的毛病就在于被偏见所蒙蔽,而看不见大的道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

  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国君如能听取、采纳各方面的意见,那么权贵之臣就不能蒙蔽,民情就能得以上达。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单一的声音不动听,单一的东西没有文采。《国语·郑语》:“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

  善于治理洪水的人,总设法给水留条路走;善于管理百姓的人,总要让百姓讲话。唐·白居易《策林六十九》:“所谓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故政有毫发之善,下必知也;教有锱铢之失,上必闻也。”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理治江河,要给水以出路;治理国家,要让老百姓讲话。《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www.xing528.com)

  勿以独见而违众

  不要按照自己一个人的见解来违背众人的意志。《六韬·立将》:“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

  药苦口者利病

  苦口的药对治疗疾病是有益的。《新唐书·忠义下》:“夫药苦口者利病,大夫后日思愚言,悔无逮!”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虽然是苦的,但有利于治疗疾病;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虽然不舒服,但对人们的进步是有好处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惟惟而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人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三国志·吴书》:“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逆耳的语言,虽然听了不愉快,却如同良药,对人们的健康有益;相反,甜言蜜语却是有害的。《史记·商君列传》:“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之,又何辞焉!”

  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辨

  只要他的计谋可用,就不要因为他的地位低下而不加采纳;只要他的话讲得对,就不能由于他的言词不动听而拒绝接受。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是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辨。闇主则不然。”

  私求不徇于所爱,公议不迁于所憎

  对于个人的请求不能因为自己的爱好而有所偏私,对于集体的意见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厌恶而有所变更。《宋史·王岩叟传》:“夫明是非于朝廷之上,判忠邪于多士之间,不以顺己而忘其恶,不以逆己而遗其善,私求不徇于所爱,公议不迁于所憎。”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了事情的真相,分辨是非;偏听偏信,就会使自己昏暗糊涂。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子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当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的时候,确有错误就改正,没有错误就努力防止以后发生。《论语·学而》:“吾日三省五身。”宋·朱熹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清·天目山樵《儒林外史新评》:“读者宜处处回光返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勿负著书者一肚皮眼泪,则批书者之所望也。”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说出自己意见的是无罪的,听到意见的人应该引起警惕;《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对我批评得严格的、要求高的,他是我的老师;对我肯定得恰如其分的,他就是我的朋友;而对我逢迎吹捧的,那是害我的人。《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