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句名言:“见贤思齐,见不贤思改之。”人类本能是相通的。中国古代的人臣由于害怕君主,所以在赞美君主的行为时,往往首先列举君主和别人相同的优良行为;反之,当谏诤君主的过错时,也要适当地列举具有同样缺点的其他事例,尤其是常把自己犯过的错误摆出来,以警醒君主不要重犯,这样做正是利用了君主与他人在本性上的共同点。
典籍载:有一天晏子正在家中吃饭,齐景公派一使者到他家,晏子请使者吃饭,分一半给他,使者未吃饱,晏子亦未吃饱。使者回去后,将此事告诉齐景公。景公惊叹地说,晏子之家,是如此贫寒,而我又不知道,这是我的过失。于是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但晏子拒绝了。然而景公三次使吏人送去,晏子还是谢绝。他说,婴之家不贫困也。以国君所赐之俸禄,不但可周济家族,而且足够交游之用,这些已经是足够了,我不算贫困者。我认为,夫领取君王所给的丰厚资财,再把它布施于民,是臣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如果接受了这丰厚资财,而不施舍于民,把它储存起来,仁人也不会这样做的;又拿君主的厚礼,又不给别人而得罪于人,死后才把财产转移给他人,这只是主持守藏物资的人,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所拿的俸禄,足够我中、老年来享用了,不再需要另外的资财了。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祖齐桓公,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封给相国管仲,管子并不拒绝而是接受下来了,你为何要辞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我考虑,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我不能接受景公所赐也。其意思为,人考虑问题总有不够周到之处。聪明的管仲接受君王之所赐,我不一定要学他的所失之处;我不接受君王之所赐,是我做得对的地方。
晏子谢绝齐景公的恩赐,以现身说法规劝君王,要将丰厚资财施舍于民,不能当守财奴。
发生在齐景公先祖齐桓公身上,也有一个生动故事。
齐桓王在厅堂上设置了照明的火炬,为了对想要前来见的士人表示礼敬。过了一年都没有士人来。这一天有个城东郊的乡下人以九九乘法来求见,齐桓公不屑一顾,笑着说:“九九算术哪值得来求见呢?”乡下人回答:“我也并不认为凭九九算术便值得求见,我听说君主在厅堂点燃了火炬来礼待士人,满了一年却没有士人来,士人之所以不来,是因为君主是天下的贤君,四方的士人却自认为不及君主,所以没有来。这九九算术只是微小的技能,但您还能礼待懂这种技能的人,何况比懂九九算术更有才能的人呢?那泰山不嫌弃士壤石头,江海不拒绝容纳小溪流,所以成为大山、大水。”齐醒公夸赞乡下人讲得在理,于是礼待他。过了一个月,四方的士人手拉手一起来到了。
“先从隗始”、“千金买骨”的典故,与上述掌故有异曲同工之处。
燕昭王招求贤人,他身边的郭隗对昭王说,我听说一君王,他喜爱千里马,并以千金求之,但三年都没有得到。一侍臣请求派他去求之,君王允许。三个月后找到千里马,但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马的骨头,回报君王。君王大怒,认为我求千里马,怎么花重金买了堆骨头来?侍臣答道,大王用五百金买千里马的骨头,何况是活马呢?天下都知道大王欲求千里马,马必至矣!果然不到一年,有很多千里马到君王处。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话锋一转道,今燕王欲求贤士,就先从招请我郭隗开始吧。我尚能受到尊奉,何况那些比我贤明的人呢?难道贤士会以路远而不来吗?燕昭王认为他说得有理,就尊他为师。于是各国贤士争相来到燕国。燕人乐毅从魏国回来,燕王任命他为上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得七十余城。齐人邹衍也来了,赵人剧辛也投到昭王门下。(www.xing528.com)
现身说法,推己及人,言之凿凿,确可信据,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即使最固执的君王,也会纳谏改过。
《元史·廉希宪传》载:谏官向元世祖控告丞相史天泽,说他羽党布满朝廷内外,威望和权力一天比一天高,渐渐地就可以不听皇上的话了。世祖传旨罢去史天泽的官职,要他等候审问。
中书右丞廉希宪向元世祖进谏说:“史天泽跟随陛下很久了,知臣莫若君。开始他受皇上委托暗访各宗王封地,多次被任命使用;后来又带兵打仗治理地方,都有功劳。陛下见他可以担当国家大事,才任用他为丞相。下面一旦有人说他的坏话,陛下应当仔细考察他的言行,看是否真有放肆横行的不法行为。今天陛下信任我,所以我才能敢于直言,日后如有人控告我时,我也会遭到怀疑。我们做臣子的时刻准备为社稷效力,陛下对我们都是持这种怀疑态度,谁又能保证不被人说几句坏话呢?史天泽既然被罢免,照此办理,也应当罢免我。”
世祖想了一会说:“你先回去,让我仔细想想。”第二天,世祖召见廉希宪,对他说:“昨天我反复思考了你说的话,史天泽的问题确实查无对证。”这件事很快就平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