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汇编》修订:贡献与优化

《汇编》修订:贡献与优化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8]可知至少在康熙五十二年十月,《汇编》尚在松鹤山房,未经呈进。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汇编》的进呈时间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这与康熙末年的诸皇子争夺皇位继承权密切相关。《汇编》何时进呈给康熙帝呢?一般而言,立馆时间与进呈时间相差无几,《汇编》进呈也应在这一年。笔者认为,允祉将《汇编》进呈给康熙帝的最佳时机有二:一是,三月万寿节前后。

《汇编》修订:贡献与优化

陈梦雷入狱、流放、返京,其间父母去世,已多年不曾回原籍,一直想回乡省视父母坟墓,故在《汇编》初稿完成后,多次请假。《松鹤山房文集》保存了他康熙四十八年(1709)、四十九年(1710)的两篇“请假疏”,但皆未得到允准。在此期间,陈梦雷仍在对《汇编》进行校订,《水村十二景有引》提到:“村在城西北……吾王殿下购得,命余居之,兼赐河西田二顷,俾得遂农圃之愿也。续建斗阁三楹,晨夕祝圣,命余典其事……其下书室三楹,贮所著《汇编》三千余卷,校阅之暇,泛艇渡河西,与田夫野老量晴较雨乃归。”[47]水村在京西,是允祉赐给陈梦雷的别墅。《水村十二景》诗自署:“此题拟于壬辰之春,诗成于癸巳之秋。古人十年一赋,吾常讶之乃经年一诗,江淹才尽一至此耶?抑郁极思穷非笔舌所能写耶?不纪其年,后人得无骇其哀乐之无端耶?松鹤老人识。”《水村十二景小序》写他在那里的悠闲生活和恬淡心境,每天抚琴、钓鱼、泛舟,与农夫聊天。《汇编》的校阅已不再是“手目不停” 那样紧张繁忙了,主要是纠正抄写舛误。此外,他还准备伺机向皇帝呈进。康熙五十二年(1713)十月十五日,钱塘乔逸人序《松鹤山房诗文集》云:“(陈梦雷)诗文在闽中作者,多余所鉴定。其在留都及京邸之作与夫《汇编》之纂,余亦尝寓目焉,大抵字字根于子臣弟友血诚,非独扬镳艺苑、树职骚坛而已。”[48]可知至少在康熙五十二年十月,《汇编》尚在松鹤山房,未经呈进。

为什么《汇编》成书后迟迟不按《疏》的设想“进呈御览,得蒙我皇上指示,方可成书”[49],进呈给康熙帝呢?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汇编》的进呈时间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这与康熙末年的诸皇子争夺皇位继承权密切相关。据杨珍《陈梦雷二次被流放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陈梦雷卷入了允祉争夺储位的斗争[50]。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五十一年十月相继发生二废太子事件,允禔、允礽相继被软禁,允祉自然居于众皇子之首,占据了继承皇位的有力地位[51]。康熙四十八年,允祉曾对允禄说“东宫一位,非我即尔”[52]。在华传教士毕天祥(Ludovicus-Antonius Appiani)于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五日写给友人的信中称:“皇帝第三子,可称为第一子,因前二子已下狱,并判死刑。”[53]康熙五十二年设立蒙养斋算学馆,由允祉实际负责,而蒙养斋算学馆正是日后数年允祉集团用以谋取储位的大本营,之后几种大型书籍的编印以及《汇编》的进呈,无不与之相关。康熙帝在其生前的最后十年中,九次寿辰有八次是在允祉的熙春园中庆贺的。在这种情况下,允祉进呈陈梦雷负责编纂的《汇编》,展现自己的特长所在,无疑可使一贯重视书籍编纂的康熙帝龙颜大悦,为他继承皇位做极好铺垫。

《汇编》何时进呈给康熙帝呢?《十朝诗乘》称“《古今图书集成》设馆于康熙丙申”[54]。丙申即康熙五十五年。一般而言,立馆时间与进呈时间相差无几,《汇编》进呈也应在这一年。从康熙五十五年《清实录》所载康熙帝之行止看,从四月初五日“上奉皇太后避暑塞外,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允祉、皇七子多罗淳郡王允佑、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随驾”[55],到九月二十八日“上自畅春园回宫”[56],康熙巡幸避暑山庄,行程紧凑,事务繁忙,其间并非进呈的合适时间。笔者认为,允祉将《汇编》进呈给康熙帝的最佳时机有二:一是,三月万寿节前后。《清实录》载,三月十三日“皇三子和硕诚亲王允祉恭请上幸王园进宴”[57],三月十八日则为万寿节,康熙帝的生日。恰逢皇父临幸府邸和皇父生日,对允祉而言,都是绝佳时机,此时进献《汇编》,最能博得康熙的欢心。二是,九月康熙帝从热河巡幸回来之后。结合集成馆纂修人员的入馆时间考虑,黄子云是最早一批入馆的,萧翀序其《长吟阁诗集》:“丙申(即康熙五十五年)间,陈省斋先生为古今图书集成馆总裁,闻野鸿名,招共纂修,因入都,渡扬子江,得句云:一江波浪里,百代是非间。省斋贤之,矍然曰:是当与襄阳洞庭湖、杜陵岳阳楼并有千古。语同馆,名益著。”[58]黄子云入馆之时写有《京师秋夜闽中陈馆卿梦雷宴馆中僚友因呈是诗》[59]一诗,可证明他是秋天入都进集成馆的,从江苏(集成馆肯定已经开馆)走水路到北京所费时间不少,因此集成馆开馆时间也当在秋天前数月。集成馆纂修人员档案显示,刘国杰、王颖梁在馆时间为九年六个月,集成馆闭馆于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依此倒推,集成馆至少应开馆于康熙五十五年六月之前,纂修人员于此时开始入馆。而《汇编》的进呈时间应早于开馆时间,需要筹备和开馆试士,准备钱粮等,其中有个时间差,从时间可能性和时机选择两方面考虑,《汇编》进呈的时间应早于或者就是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的三月中下旬,此时间应大致不误。

【注释】

[1]关于先秦史官制度,具体可参见许兆昌:《周代史官文化——前轴心期核心文化形态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其泰:《设馆修史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清史研究》2003年第1期,第14页。

[3]〔唐〕刘知幾:《史通·史官建置》,岳麓书社,1993,第107页。

[4]〔汉〕班固:《汉书·孝桓帝纪》,中华书局,2007,第89页。

[5]〔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五五四《国史部·总序》,凤凰出版社,2006,第6337页。

[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中华书局,1975,第1855页。

[7]参见王记录:《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人民出版社,2009,第4页。

[8]王记录:《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人民出版社,2009,第5页。

[9]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1982,第5页。

[10]张春晖:《类书的范围与发展》,《文献》1987年第1期,第181—183页。

[11]张涤华:《类书流别》,商务印书馆,1985。

[12]这一数字是根据赵含坤所列各朝数字累计的,具体为:魏晋南北朝57种,隋唐五代122种,宋辽金元朝代297种,明朝597种,清朝400余种。参见赵含坤:《中国类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13]〔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四,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第1025页。

[14]学界一般有“宋代四大书”之称,但对于《文苑英华》和《太平广记》是否可视作类书,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15]《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第676册,《千顷堂书目》。

[16]〔清〕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五,涂雨公点校,中华书局,1959,第170页。

[17]洪湛侯:《类书的文献价值》,《文献》1980年第3期,第176—189页。

[18]〔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选举》,中华书局,1957,第4322页。

[19]张涤华:《类书流别》,商务印书馆,1985,第21—22页。

[20]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第75页。

[21]〔宋〕欧阳修:《谢赐〈汉书〉表》,载《欧阳修全集》下册,中国书店,1986,第728页。

[22]参见黄爱平:《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与图书编纂》,《理论学刊》2006年第10期,第91页。

[23]《清圣祖实录》卷八九,中华书局,1985,第1129页。

[24]《清圣祖实录》卷一二五,中华书局,1985,第331页。

[25]《清世祖实录》卷八八,中华书局,1985,第696页。

[26]《清世祖实录》卷九一,中华书局,1985,第716—717页。

[27]杨玉良:《武英殿修书处及内府修书各馆》,《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第1期,第28—40页。关于开馆修书的四种类型,可参见乔治忠:《清朝官方史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第5—6页。

[28]沈原:《清代宫廷的修书机构》,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文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第453—464页。(www.xing528.com)

[29]北京故宫博务院图书馆藏咸丰二年(1852)内府抄本《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

[30]〔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中国书店,1985,卷首,第1—3页。

[31]〔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中国书店,1985,卷首,第1—3页。

[32]詹惠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体制研究》,载潘美月、杜洁祥主编:《古典文献研究辑刊》八编,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第69页。

[33]〔清〕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卷八,《续修四库全书》第14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720页。

[34]〔清〕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卷二《启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4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38—39页。

[35]裴芹认为该《启》写于康熙四十八年。参见裴芹:《古今图书集成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第33—34页。

[36]〔清〕允禄:《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三,雍正三年(1725)七月二十九日上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7]〔清〕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卷一《疏三十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4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33页。

[38]〔清〕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卷一《疏三十》,《续修四库全书》第14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32页。

[39]〔清〕陈梦雷:《重修郑夹漈先生草堂序》,载《松鹤山房文集》卷一〇《序一百十八》,《续修四库全书》第14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139页。

[40]〔清〕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卷一〇《序一百十九》,《续修四库全书》第14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139页。

[41]杨珍:《陈梦雷二次被流放及其相关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6期,第58—75页。

[42]〔清〕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卷一《疏三十》,《续修四库全书》第14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32—33页。

[43]〔清〕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535页。

[44]〔清〕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529页。

[45]〔清〕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530页。

[46]〔清〕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533页。

[47]〔清〕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卷五《七言律八十八》,《续修四库全书》第14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651页。

[48]〔清〕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529页。

[49]〔清〕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卷一《疏三十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4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33页。

[50]杨珍:《陈梦雷二次被流放及其相关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6期,第58—75页。

[51]杨珍:《陈梦雷二次被流放及其相关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6期,第58—75页。

[5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5册《上谕底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96页。

[53]参见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册,中华书局,1988,第352页。

[54]〔清〕郭则沄:《十朝诗乘》,卞孝萱、姚松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第242页。

[55]《清圣祖实录》卷二六九,中华书局,1985,第637页。

[56]《清圣祖实录》卷二六九,中华书局,1985,第644页。

[57]《清圣祖实录》卷二六九,中华书局,1985,第624页。

[58]〔清〕黄子云:《长吟阁诗集》,萧翀序,清乾隆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59]〔清〕黄子云:《长吟阁诗集》卷一《京师秋夜闽中陈馆卿梦雷宴馆中僚友因呈是诗》,清乾隆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