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诸侯之地的联系与防御策略

诸侯之地的联系与防御策略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侯之地三属,指与众多诸侯国交界的地方。交地则无绝,部队进入交地,各部分之间要保持联系,以防敌人截击。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方马埋轮,意为两军对阵时,将马拴系在一起,并把车轮埋起来,

诸侯之地的联系与防御策略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注释】

①散地:在自己国土上作战,如遇危急情况,士卒们容易恋家而逃散,这种地方叫散地。

②轻地:进入敌国境内不深,离本国尚近,士卒们因恋念家乡,会轻易地返回,这种地方叫轻地。

【译文】

孙子说:掌握用兵的法则,就要懂得在军事地理上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注释】

①诸侯之地三属:属,归属。诸侯之地三属,指与众多诸侯国交界的地方。

【译文】

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方,叫作“散地”;已经进入别国境内,但还没有深入,在这样的地方作战,叫作“轻地”;我方占据有利,敌方占据也有利的地方,叫作“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来到的地方,叫作“交地”;同几个诸侯毗邻,谁先占有,谁就能得到其他诸侯支持的地方,叫作“衢地”;进入敌人国境已经很深,越过敌人许多城邑的地区,叫作“重地”;行军达到山林、险阻、沼泽地带,以及一切难以通过的地区,叫作“圮地”;进入的道路狭窄,返回的道路迂远,只要敌人占领,便可以寡击众的地方,叫作“围地”;奋起速战方能生存,否则会全军覆没的地方,叫作“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注释】

①无止:不要停止行进。

②交地则无绝:无绝,各部队之间要保持联系。交地则无绝,部队进入交地,各部分之间要保持联系,以防敌人截击。

【译文】

因此,处于“散地”,不宜轻战,以免士卒因恋家而临阵逃散;处于“轻地”,不应停留,以免士卒因怀恋故土而轻易退却;处于“争地”,如果敌人先占据阵地,便不要强攻,以免过多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进入“交地”,不能使部队之间失掉联系,以免遭敌人的截击;进入“衢地”,便主动要与诸侯国结交,以取得他们的支持;进入“重地”,便要夺取敌国的粮草,以保证我军粮草的供应;进入“圮地”,要使部队迅速通过,免遭敌军奇兵的袭击;进入“围地”要设奇谋突围,以免遭到敌军的围歼;进入“死地”,要号令将士,迅速决一死战,以求击溃敌军,死中求胜。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注释】

①恃:依靠、协同。

②敌众整而将来:敌众,敌军众多。整:队形严整。敌众整而将来,意为敌军人数众多,队形严整,将要来进攻。

③不虞之道:虞,预料。不虞之道,走敌人难以预料的道路。

【译文】

古代所谓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做到使敌军前队与后队不能相互配合,大部队与小部队不能协同作战;长官与士卒不能相互救援;士卒被击溃以后便很难集合起来,即使集合起来,也很难采取统一行动。至于自己的部队,要坚持有利就打,没利就不打的原则。试问:“如果敌军众多,而且布成整齐的阵势向我进攻,我们又该如何对付他们呢?”回答是:“首先抢夺敌人最重要的地方,他就会听从我们的摆布了。”用兵的情理,贵在快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候,经由敌人预料不到的道路,进攻敌人戒备薄弱的地方。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注释】

①深入则拘:拘,束缚,这里指凝聚。深入则拘,意思是部队深入敌境,心志更加专一,人心更加团结。

②不约而亲:亲,亲密。不约而亲,士卒无需约束便能相亲相助。

③诸、刿(guì):诸,指春秋时吴的勇士专诸;刿,指春秋时鲁国的战士曹刿,又叫曹沫。

【译文】

大凡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原则是:深入敌人腹地作战,士卒们就会同心协力,敌军将无法战胜我们;从敌国富饶的田野掠取粮食,就能保证部队有充足的军粮供给;重视部队的休整,不使将士们过于疲劳,就能鼓足士气,聚积战斗力;同时还要巧妙设计,部署兵力,使敌人无法侦察到我军的意图。把军队投放到无路可走的绝境,将士们就会宁死不退。将士们既然连死都不怕,怎么会有办不到的事情呢?那样,全军将士必然会竭尽全力与敌军作战。士卒们既已陷入绝境,反而更会无所畏惧了。部队无路可走,军心反而会更稳定。越是深入敌境,部队越是更加团结,遇到迫不得已的情况,将士就会作殊死的战斗。所以说,在上述情况之下,士卒们不需要整饬,便能自觉加强戒备;无需强求他们,便会完成自己的任务;无需约束他们,便能相亲相助;无需对他们三令五申,便能使他们服从。要禁止迷信活动,消除谣言,以免士卒猜疑,扰乱军心,这样会使士卒至死也不逃亡。应该让人懂得,我军将士没有多余的财货,并不是他们讨厌财物;他们那样地不怕牺牲,也不是他们厌恶长寿。只要看看当命令下达之时,士卒们坐着的眼泪满衣襟,躺着的泪流满双颊,便能知道他们的心情。只要把他们投放到无路可走的绝境,那他们就会像专诸、曹刿那样勇敢。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注释】

①方马埋轮:方,缚系。方马,将马拴系在一起。方马埋轮,意为两军对阵时,将马拴系在一起,并把车轮埋起来,显示出强大的阵势和决心。

②齐勇若一:士卒整齐一致,就像一个人一样奋勇杀敌。

【译文】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就像“率然”蛇一样。“率然”是恒山地方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它的尾便会来救应;打它的尾,他的头便会来救应;打它的中间,它的头和尾都会来救应。试问:“难道用兵也可以像(率然)蛇一样吗?”回答说,“可以的。吴国人和越国人本来是相互仇视的,但当他们同坐一条船渡河时,遇到风暴,他们也会像左手帮右手一样相互救援。”因此,想用缚马埋车轮这种方法稳住自己的阵势,那是靠不住的。要使全军将士协同作战,英勇奋战,如同一人,关键在于平时治军有方;要使部队不论强弱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主要在于利用地形之利。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上下团结如同一人,那也是为严峻的形势所迫,不得已呀!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注释】

①静以幽:沉着冷静、幽深难测。

②机:弩机。(www.xing528.com)

③屈伸之利:根据利害的得失而决定前进还是后退。伸,伸展;曲,不伸展。

【译文】

作为将军,带兵要沉着镇静,幽深难测,办事公正严明而又有条不紊。要能蒙蔽士卒们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行动的目的一无所知;要不断改变过去曾经做过的事情,变换曾经用过的计谋;要经常改变军队的驻地,要有意迂回行军,使人们对主将的意图捉摸不透。主帅与将士约期赴战,好像登高抽掉梯子一样,只能上不能下。主帅与将士们深入敌国领土,如同击发弩机射出的箭矢一样,一往无前。烧毁舟船,打破炊具,像驱赶羊群一样,时而赶过去,时而又赶回来,使士卒们不知何去何从。要聚合三军官兵,把他们投放到险恶的地方,这是统帅者的本领。因此,作为统帅,对于不同地形的应变处置,或进或退的利害得失,以及将士们心理的变化规律,都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的。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注释】

①师:军队,引申为作战。

②属:前后连接。

③过:指陷入危险的境地。

【译文】

大凡在敌人国境内作战的原则是:越是深入腹地,军心越稳固;相反,进入敌境很浅,军心越容易涣散。离开本土,越过敌境作战的地区叫作“绝地”;交通四通八达的地方叫作“衢地”;深入敌境的地方,叫作“重地”;进入敌境较浅的地方叫作“轻地”;背靠险阻,面临关隘的地方叫作“围地”;无路可走的地方叫作“死地”。因此,进入“散地”,我们便要统一部队的意志;进入“轻地”,我们要使部队首尾相连;进入“争地”,我们要疾进抄敌人的后路;进入“交地”,我们要督促部队严密防守;进入“衢地”,我们要注意巩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盟;进入“重地”,我们要保证军粮的供应;进入“圮地”,我们要使部队迅速通过;进入“围地”,我们要堵塞缺口;进入“死地”,我们要表现出与敌决一死战的决心。所以说,将士们的心理是,陷入包围,便会奋起抵抗;处于绝境,便能服从指挥。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注释】

①四五者:四五为九,指九地之利害。

②权:权势、势力。

③私:指自己的力量。

④犯:驱使。

⑤言:计谋。

⑥胜败:我可以掌握胜败,指胜利。

⑦顺详:详通“佯”。顺详,假装顺从敌人。

【译文】

不了解诸侯的战略意图,便不能预先与他们结交;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便不能行军;不使用当地人做向导,便不能取得地形之利。以上这些事情,如果有一样不了解,都不能成为争霸天下的军队。凡是争霸天下的军队,讨伐大国,行动之迅速,能使敌国来不及动员全国军民进行抵抗;要以自己的兵威施加于敌国,就能使得其他诸侯国不敢与他结交。因此,不必抢着与天下诸侯国结交,也不用在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兵威施加于敌国,就能攻占他们的城池,摧毁他们的国都。在战争中要施行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法令,就能做到指挥全军如同一人。向将士们布置作战任务,不要告诉他们作战企图;动员士卒,只说明有利的条件,不要告知危险的环节。把士卒们投进最危险的境地,有可能转危为安;把他们投入“死地”,有可能起死回生。全军将士都陷于危险之中,便会拼死奋战,赢得胜利。所以,带兵之事,在于了解敌军的意图,假装顺从他们,他们便会落入我们的圈套,然后集中兵力,突破一点,千里奔袭,擒敌杀将。这就是所谓巧计能成大事啊!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注释】

①敌人开阖:开阖,开阖无常,指进退不决。敌人开阖,指敌人进退未决之时。

②践墨随敌:默,指墨线。践墨,循守规矩,这里指作战计划。践墨随敌,指执行作战计划时,要随敌情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③敌人开户:敌人大开门户,即放松警惕。

【译文】

因此,在决定举兵出征的日子里,要封锁关口,废除来往敌国的通行证,不与敌国互通使节,要在庙堂上共谋征伐大计。遇到敌人出入无常、进退未决、有隙可乘之机,便迅速出击,攻占敌人的战略要地。无需与敌人约期作战。执行作战计划时,要根据敌情的变化不断加以改进,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因此,在战争即将开始时,要表现得像处女那样柔弱沉静,不露声色,诱使敌人放松警惕,大开门户;而一旦战争打响,便要像脱逃之兔那样行动迅速,致使敌军措手不及,无法抵抗。

【战例】

项羽解巨鹿之围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项羽杀死了宋义,楚怀王迫不得已,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这时,秦国正攻打赵国都城巨鹿。赵将陈馀被秦军打败,不敢再战,把军队驻于巨鹿城外,等待观望。秦军则凭其兵多将勇,对巨鹿发起猛攻。巨鹿城内,人心惶惶,日夜不安;守城将士伤亡惨重,粮食又逐日减少,眼见得是朝不保夕了。赵王歇、赵相张耳,焦心如焚,连夜派人缒出城外,一面促令陈馀迅速出战;一面分别向齐、燕、代、楚等国请求救援。然而,慑于秦军强大威力,不仅陈馀心惊胆怯,不敢出战,驻足不前,就是燕、代、齐国援兵也只进至巨鹿城外,不再前进了。惟有楚国上将军项羽骁勇异常,率军渡过黄河后,即下令全军将士沉船、破釜甄,烧毁庐舍,每人只带三日干粮,誓与秦军决一死战。楚军将士面临绝地,见主将项羽英勇慷慨,悲壮之情勃然兴起,人人怀着必死之心,奋力前进直抵巨鹿城下。

秦将王离见楚军来救,当即调遣军队,亲往迎敌。两军相逢,秦军还没有展开阵势,楚军便一齐冲来,乱砍乱杀,勇猛异常。秦军猝不及防,竟三战三退。秦将章邯见王离战败,便率大军前往接战,与楚军对阵。这时,燕、齐、代等国援军统统留在自己营中,踞壁观望。远远地望见秦楚两支军马渐渐接近;秦军甲仗整齐,队伍雄壮,颇有泰山压顶之势,而楚军却衣甲简陋,步伐粗疏,三三五五,各自成队,全然不成阵式,只是一股劲儿向秦军阵中猛冲过去。各国将士见此情景,无不为楚军捏一把汗,都以为楚军没有训练,只知一味蛮干,必败无疑哩!殊不知,这正是项羽用兵之妙。试想,楚军与秦军相比,数量几乎相差一半,如要兵对兵,将对将,搭配均匀,方才动手,楚军简直不够分配,那才真是必败无疑呢!"故而项羽从战场情势出发,临机处置,自己身先士卒,命令将士各自为战,不拘形式,只求杀敌取胜。这一边楚军已是破釜沉舟,怀着必死之心前来,见主将冲锋在前,更是奋勇百倍,故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一时间,真正是呼声动天地,怒气冲斗牛,不但秦兵在场交手,挡不住这股劲敌,一个个被吓得胆战心惊,就是站在壁上观望的各国将士,看了那情景也禁不住目瞪口呆,不寒而栗。秦将章邯本来就曾在项羽手下吃过败仗,这次遇到楚军如此勇猛,自料难以持久,斗了几个回合便下令退兵,这时部队伤亡已是十成有三了。项羽见章邯退去,也下令收兵回营休息,到了夜间,仍严装以待。

过了一宵,项羽命令将士饱食干粮,再次出战。临出发时,项羽对将士们下令说:今日务必尽扫秦兵。否则,我军粮食已尽,将会全军覆灭。你死我活,就在今日一战!务请诸君拼力杀敌,以求全胜!楚军将士得令后,一个个信心十足,勇气百倍,才进入战场,便一声呼啸,直向秦军奔去。秦将章邯刚刚上阵便陷入被动,尽管他也鼓励士卒,要与楚军决一雌雄;无奈经过昨日战败,士卒们已经胆怯,任你如何鼓励,总是敌不过楚兵奋力冲杀。章邯屡次下令前进,秦兵总是进一步退两步,进两步退四步,直到五进五退,已经是溃不成军了。总之,从项羽率军抵达巨鹿城下,与秦军先后大战九回合,秦军无一不败,章邯逃回城南大营。再说王离勉强守住本寨,不敢出战。项羽便又下令英布、蒲将军领兵堵住甬道;"自己亲自率军攻打王离,一鼓作气,直捣王离营门。王离想夺路逃走,却兜头碰着项羽,只战三四合,便被楚军生擒了。就这样,楚军一举解了巨鹿之围。

失街亭

街亭是通往汉中的咽喉,是西蜀军队后勤供应的必经之处;同时,街亭还是蜀国陇西地区的天然屏障。它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三国时,司马懿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祁山,当时诸葛亮正在祁山驻兵,听到魏军杀来,便召集众将领商议战事。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也是工于心计之人,必定要夺占街亭这一要地,便决心挑选重将把守。参军马谡请令,说愿领兵前往。诸葛亮本来心中有些疑虑和犹豫,因为他早就听刘备在生前说过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对马谡说:“从表面上看,街亭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关系到我军的安危利害。且街亭既没有城廓,又没有险要之处,因此不易把守,如一旦丢失,我军处境就困难了。”马谡却自视过高,仗着自己熟读兵书,对守街亭很有信心。他立下军令状,以全家性命担保。诸葛亮忽略了刘备的叮嘱,又见马谡胸有成竹,便让他写下了军令状,拨给他两万五千精兵去把守街亭。同时以防万一,诸葛亮又派了王平和高翔辅助马谡,并再三交待要他们占领住街亭要道,不要让魏军超越。来到街亭后,马谡和王平首先察看了地形。王平认为五路总口地处街亭要道,把守着街亭大门,在此驻扎比较好,但马谡一意孤行,执意要在路旁的一座小山上驻扎。理由是兵书上说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定会杀得魏军片甲不留。王平无法说服马谡,只好驻扎到山的西边另一个地方。当司马懿来到街亭后,看到马谡把蜀军兵营驻扎在山上,嘲笑诸葛亮竟然任用马谡这样的庸才。他一面派大将张郃挡住王平对马谡的增援,一面又派兵将小山层层包围,断绝了山上的饮水。

蜀军看到自己被包围,又被断绝水源,军心大乱。司马懿趁机放火烧山,蜀军大败,马谡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才得逃脱。街亭失守,使魏军顺利攻入蜀地;"诸葛亮也来不及后撤,只好用“空城计”退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