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争之难:迂为直,患为利,卷甲轻装,谨慎行军

军争之难:迂为直,患为利,卷甲轻装,谨慎行军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②,以患为利。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①,则辎重捐②。因此,如果让将士们卷起盔甲,轻装前进,昼夜不停,一天跑两三天的路程,那么,这样急行军一百里去争夺先机之利,万一发生意外,三军的统帅就可能会被敌军擒获。进入敌国后,要分兵夺取敌人的财物;扩张领土,要论功行赏。

军争之难:迂为直,患为利,卷甲轻装,谨慎行军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注释】

①交和而舍:和,和门,军门叫作和门。交,指军门相交对。舍,军队驻扎。全句意为两军处于对峙状态。

②以迂为直:指把迂回曲折的道路变成近便的路途。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们领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编成军队,扎营与敌军对垒,这其中没有比争夺制胜条件更困难的了。而争夺制胜条件下之所以困难,就在于把遥远的弯路变为近便的直路,要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也就是说,我军出发要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敌军,迟滞敌军的行动,从而做到我军虽然后敌出动,却能比敌人先期到达有利阵地。这才是真正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注释】

①委:丢弃。

②捐:捐弃、损失。

③蹶:折损。

④委积:指柴薪盐蔬和服装等物资储备。

【译文】

所以说:争夺制胜的条件,既有利,也有危险。因为率领军队携带全部的武器装备和辎重去争夺先机之利,往往会因拖累太重、行动迟缓而来不及;如果放下笨重装备和辎重去争夺先机之利,就会丧失掉大量的辎重和装备。因此,如果让将士们卷起盔甲,轻装前进,昼夜不停,一天跑两三天的路程,那么,这样急行军一百里去争夺先机之利,万一发生意外,三军的统帅就可能会被敌军擒获。因为这样的急行军,往往是体力强壮的先到,体力羸弱的落在后面,而且一般只会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到达目的地。如果用这种方法,急行军五十里去争夺先机之利,可能会折掉先头部队的将领,其结果只会有一半的人能按时到达目的地。如果用这种方法急行军三十里去争夺先机之利,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按时到达目的地。这样做依然难以取胜,更何况军队没有辎重将会被歼灭,没有粮食供应将无法生存,没有储备军用物资将会无法坚持作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注释】

①豫交:豫,通与。豫交,与之结交。

②沮泽:沼泽

③廓地:廓,开。扩大占领区,开拓疆土。

【译文】

所以说,不了解各诸侯国的谋略和意图,便不能轻易与他们结交;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便不能轻易行军;不通过当地向导,便无法取得有利的地形。所以说,用兵打仗,须以诡诈取胜,以利驱动,以敌情和地形的不同,灵活地变化战术,或集中使用兵力,或分散使用兵力。要做到军队的行动,快起来像疾风一样迅速快捷;慢起来像森林一样舒缓严整;进攻时像火一样的猛烈;坚守时像山岳一样安稳;难以揣测像阴蔽天;发动起来像雷霆震地。进入敌国后,要分兵夺取敌人的财物;扩张领土,要论功行赏。总之,一切都要权衡利害之后相机行动。只有率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人才会赢得战争,这是争夺制胜条件的一般法则。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注释】

①言:言语,指作战时的语言命令。

②一:统一。

③变:适应。

【译文】

《军政》里讲:“作战时,用语言指挥,人们听不清楚,所以要设置金鼓;用手势动作指挥,人们看不清楚,所以要设置旌旗。”金鼓旗帜是用来统一将士们的耳目的,进而统一将士们的行动的。将士们行动既然有了统一的指挥,那么,勇敢的不能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敢单独后退,这便是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多用旗帜,都是为了适应将士们耳目视听的需要。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勿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注释】

①气:锐气。

②心:指战斗决心和意志。

③治:掌握。

④正正:严整,整齐。(www.xing528.com)

⑤堂堂:盛大、壮大。

【译文】

三军将士,可以夺去他的锐气;军队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和战斗决心。这是因为早晨士气旺盛,中午士气懈怠,傍晚士气便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他士气懈怠、衰竭的时候再发起攻击,这是把握士气的用兵方法。以我军的有序,对付敌军的混乱无序,以我军的沉着镇静,对付敌军的喧哗不安,这是掌握心理的用兵之法。以我军的靠近战地等待敌军远道而来,以我军的休整安逸等待敌军的奔走疲劳,以我军的粮饷充足等待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追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也不要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因敌而变的用兵方法。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①向:仰攻。

②逆:正面攻击。

③北:失败。从:追击。

【译文】

因此,用兵的法则是:不要仰攻占据高地的敌人;不要正面攻击背靠丘陵的敌人;不要追击伪装退败的敌人;不要进攻士气旺盛的敌人;不要贪吃敌军的诱饵;不要拦截阻击撤退回国的敌军;包围敌人要留下一个缺口;不要过于逼迫已陷入绝境的敌人。这些都是基本的用兵方法。

【战例】

魏吴东兴之战

魏齐王嘉平四年(252),孙权为了遏制巢湖的水外流而修筑了东兴堤,后来进攻淮南,却因巢湖内的船只不利而停止修筑大堤。同年十月,太傅诸葛恪重新建筑大堤,连结左右两座山,在山与大堤之间建筑了两座城池,派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

镇东将军诸葛诞建议大将军司马师趁着吴国的内部灾荒,派王昶逼取江陵,派毋丘俭攻取武昌,牵制住吴国上游的兵力,然后挑选精锐兵力进攻其两城,这样可以在他们的救兵赶到前占领两城。时任征南大将军的王昶、征东将军胡遵、征南将军毋丘俭等人各自都说了征伐吴国的计策。朝廷不知道采用哪种方案,于是询问尚书傅嘏。

因为三种方案中直接渡江有人主张乘船,横行于江面之上,有人主张兵分四路同时进攻,也有人主张屯兵边境,平时耕作土地,然后乘其内乱之机发动进攻。傅嘏认为魏吴两国对立交战六十年,吴国君臣很团结,再加上他们的统帅最近死亡,吴国肯定会加强戒备。假使他们在重要渡口排列战船,坚固城池,那么横行大江之上的计策,恐怕就难以奏效了。如今边境的守军,与敌军相隔甚远,敌军设置的观察联络哨所,又数量众多戒守严密,因此派间谍获取消息行不通。如果军队没有耳目消息,侦察不够详细,却贸然发重兵会面临巨大的危险,这就是怀着侥幸心理以获取成功,这不是保全军队的良策,只有屯兵边境的计策最为完备牢靠。

他主张先命令王昶、胡遵选择地方驻扎在形势险要之地,调查可以安置兵力之处,然后让三万兵力同时进驻守地。这样,就可以夺取肥沃的土地,让敌人退回到贫瘠的土地。下令禁止欺压劫掠百姓并且实行招抚怀柔政策,这样来归附的人就多了。命令从远处开始设置侦察联络哨,防止间谍进入。敌兵退守之兵,侦察联络哨必然不能深入,耕作土地也不容易开展。如果军队就地食用生产的粮食,就不用分出兵力运输。另外敌军内部矛盾混乱情况及时知道,就能迅速做出征讨突袭的决断。这些都是军事行动中最紧急的事,如果能实现,就避免了敌人独占便利的资财,而有利于己方,可是司马师没有听从。

十一月,王昶等三股兵力袭击吴国。十二月,王昶进攻南郡,毋丘俭进攻武昌、胡遵、诸葛诞率七万大军攻打东兴。十九日,吴国太傅诸葛恪率兵四万,日夜兼程,救援东兴。胡遵等人命令各军做浮桥渡水,分兵攻打两城,城在高峻险要之处,一时之间难以攻克。诸葛恪派将军丁奉和吕据、留赞、唐咨等人为前锋,从山的西面攻上。丁奉让各路军马从道路上避开,亲自率领属下三千人快速突进。当时正刮北风,丁奉扬帆行船两天就到达了东兴,随即占据了徐塘。当时正下大雪,天气寒冷,胡遵等人正在聚会饮酒。丁奉见魏军前部兵力稀少,便让士兵们都脱下铠甲,丢掉长矛大戟,只戴着头盔拿着刀和盾牌,裸身爬上堰。魏兵对此不以为然,毫不戒备。吴兵爬上之后,立即击鼓呐喊,偷袭攻破魏军前部营垒,吕据等人也相继赶到。

魏军惊慌失措,争相抢渡浮桥,使浮桥被压垮,兵将在水中互相践踏,争相逃命。魏军前部督军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等人都沉没在水中,死者数万人。韩综曾经背叛吴国,孙权很恨他,于是用他的头来祭祖。

潼关之战

天宝十五载(756)正月一日,叛将安禄山洛阳登基,建立燕国。此后唐朝官兵和燕军多次鏖战,互有胜败。六月初,有消息传来,燕军将领崔乾祐驻守在陕郡,士兵不到四千人,而且尽是老弱残兵,士气低落,正是唐军出击收复失地的大好良机,

唐朝名将哥舒翰奉命担任攻击任务,但他认为其中可能有诈。他认为安禄山的军事常识丰富,对叛变一事,处心积虑已久,不可能留下那么大的防御破绽。一定是以老、弱、病、残为饵,诱使唐军落入陷阱。于是他上奏建议占据险要地形,坚守不出。由于贼寇暴虐无道,不得民心,军队的气势将如日薄西山,愈来愈虚弱,可待发生内讧,到时再趁机出兵,不战就可获胜。所以暂时观望以待时机。但是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唯恐错失攻敌时机,连续派人传达攻击命令。

哥舒翰只好硬着头皮率大军出潼关。他派王思礼率五万人打先锋,庞忠等将领率十万人跟在后面,他本人则带三万人,在黄河北岸观战,并击鼓助阵。

而这时,崔乾祐早已布置精锐部队在险要之处——南面近山,北面控制水道,中间的隘道,十分狭窄。直到唐军对眼前看似不堪一击的敌军发动进攻时,才发现敌人后有大军。唐军因为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放松戒备而被敌人突然从高地滚下的巨石块攻击,死伤无数,活下来的却受困于狭隘的地形,兵器毫无用武之地。

哥舒翰见变故突生,下令以毡车为前导,冲向燕军,但是天气却对唐军不利。当时已过中午,东风急起,崔乾祐以几十辆装满枯草的车,挡住毡车的去路,并且纵火焚烧。顿时,浓烟迷漫,唐军眼睛被熏得睁不开,情急之下,乱砍一通,自相残杀。又错以为敌军必在烟雾之中,个个以乱箭射过去。直到傍晚,箭射完了,烟雾也散去,才知道眼前只有几辆破车,什么人影也没有。

正在这时,趁着唐军方寸大乱,惊惶疑惑间,崔乾祐率精锐部队自后方突袭。唐军手足无措,兵败如山倒,弃甲逃跑,却慌不择路,互相践踏,死伤无数。哥舒翰带着三万人和其余败逃的官兵逃回潼关。

潼关的外围筑有三道深广的大沟,残兵败将争先恐后地涌向潼关,人马纷纷坠入沟中,顷刻间就填满沟壑,后到的便践踏着沟中弟兄和马匹的身体过去,十八万大军,只剩下八千人存活下来。第二天,潼关被攻破,哥舒翰被俘。

避锐击惰胜敌军

东汉中平六年(189)二月,凉州王国率军进犯陈仓,左将军皇甫嵩与前将军董卓奉命率军四万赴援陈仓汉守军。董卓主张速进,认为“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但皇甫嵩却认为: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之。善于用兵打仗的,应先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后待机战胜敌人。陈仓虽小,然而城池坚固,不容易轻易攻取。凉州王国虽然强大,然而久攻陈仓不下,士兵一定疲惫,等到敌人疲惫的时候再攻打,这才是全胜之道。

于是采取缓进以避其锐、待机以击其衰的作战方针,致使凉州王国自冬至春,攻城八十余日却不能攻克陈仓,最后在部队已陷入力疲气衰的情况下,撤兵返回。这时,皇甫嵩抓住这个有利战机,力排董卓阻挠,率领军队追击,连战连捷,歼灭王国所部万余人,王国本人则落荒而逃。

“以饱待饥”是对“避锐击惰”这一战略原则的应用。它的意思是对于远道而来,急于决战的进攻之敌,根据“敌饥我饱”的实际情况,采取以饱待饥、坚壁不战的方针,既可以避其锐气,又可以使敌人耗物资,人马疲惫,为而后反击和歼灭敌人创造条件。唐初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的柏壁之战,也是运用了这种战法。

唐武德二年(619)九月,据守马邑称帝的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南下攻占太原后,派宋金刚率军继续南进,企图夺取河东,进图中原。李世民奉父命进驻柏壁。他分析后认为宋金刚率军千里来到这里,精兵强将都带来了。武周太原称帝,主要依靠的就是宋金刚的兵力。宋金刚人数虽然多,但远道而来,粮食匮乏,一路上烧杀虏掠,以充军需。下令坚壁不战,来耗费敌人,使他们饥疲。

李世民任宋金刚如何挑战,总是避而不战,并派遭大将刘洪断绝宋军的粮道。这样相持了半年多,宋军粮尽,被迫北撤。李世民率军追击,歼灭大部分军队,在柏壁之战中大获全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