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市域社会治理的内涵,须采取逐级定义的方法,即先后明晰“市”“市域”“市域社会”“社会治理”,最终确定“市域社会治理”的概念。
何谓市?市,在这里应该理解为行政区划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修正)第30条的规定,中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三个级别。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一级省级行政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二级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三级县级行政区,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四级乡级行政区,包括街道、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公所。据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市有四种不同层级: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由于地级市具有一定规模,在中国的市中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是一个比较特定的行政层级。为此,本文认为应该从地级市这个层面理解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市”,即市管县体制下的地级市。截至2019年1月10日,我国总计有333个地级行政区,其中有293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7个地区、3个盟。
何谓市域?对于市域的具体理解,目前有两种比较典型的观点:一是认为“市域”是一个城市概念。由于市域与县域相对,而县域包括了农村部分,“市域”则是指市级政府所辖区域内除了县域之外的部分,也就是城市区域。二是认为“市域”是一个地域概念。它是指以地级市为行政区划所确定的区域范围,包含市、县、乡、村在内的所有区域范围。我们认为,市域不仅是一个城市概念,而且是一个地域概念,其主要是在行政区划范围基础上所确定的地域范围,包含地级市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地域范围,既包含城市,也包含县域。
何谓市域社会?市域社会,是指以市为行政区划的这样一个地域社会,它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等特征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功能比较完备和健全的社会系统单元。依据市域的地域范围,我们可以将市域社会总体上划分为两个系统,即城区社会和县域社会。(www.xing528.com)
何谓社会治理?目前对于社会治理的理解呈现多元化的局面。结合政法机关的职能及工作实际,本文认为,这里的社会治理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维护社会稳定、进行社会治安防控、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公共安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等具体的社会治理活动,其核心宗旨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与保障人权。
综上,我们认为,市域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自然延伸与实践场域,其主要指市委、市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等多元主体在市域范围内所开展的维护社会稳定、防控社会治安、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公共安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等具体的社会治理活动。
市域社会治理的要素包括:(1)治理的核心是凸显“红色引擎”。彰显党“统领全局、协调各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统领地位。(2)治理的格局是“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担当、公众参与、基层响应、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3)治理方式是“五治融合”(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形成“政治统领、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智治支撑”的协调互动的治理规则体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市域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境外敌对势力颠覆破坏风险。(4)治理的目标是推进“五个现代化”。[2]须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加快城乡融合、城乡一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市域治理与基层治理衔接,城市发展与市域治理协调,和谐社会现代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现代化同步,市域、县域、基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加速推进市域“五个现代化”的新路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