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株待兔:掌握高效学习的第一课

守株待兔:掌握高效学习的第一课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执教者: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平湖经开实验小学 蒋清锋教学目标1.读准课文,会读“耕”“释”等生字,会写“守”“株”等生字。教学过程一、篇章页导入,关注学习起点1.读篇章页导入课题。

执教者: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平湖经开实验小学 蒋清锋

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会读“耕”“释”等生字,会写“守”“株”等生字。

2.借助经验和注释,能讲述故事内容。

3.能根据古文语言,展开想象,丰盈故事内容,感悟寓言寓意。

教学过程

一、篇章页导入,关注学习起点

1.读篇章页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单元,请自己读一读单元的篇章页,你读懂了什么?

生1:篇章页中的图画的是《鹬蚌相争》的故事,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寓言。

生2:学习寓言,我们还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则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守”“株”“待”三个生字写在田字格里)一起读课题。

2.古文学习有经验。

师:《守株待兔》不仅是一篇寓言故事,还是一则文言文。上学期我们就学过一篇,它是《司马光》。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怎么做?

生:学习文言文要反复读,读通顺,读准确,结合注释读明白内容。

二、多种形式朗读,初识故事内容

1.读准字音,字理识字。

师:带着这样的学习方法,请你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生初读课文)

师:谁有信心能把课文读准确?(指名读)

师:“耕”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是一个后鼻音,你读准了,请你带领大家读一读。(生领读)

师:这也是我们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

生:“耕”字由两个部分组成,“耒”和“井”。

师:真了不起。那么“耒”是什么呢?一起来看。(出示“耒”的字理演变图)

生:看起来像是一只手拿着木叉形的农具,手逐渐演变为三横,农具因为是木头做的,就变成了木字。

师:(出示井田的图片)井在古代指的是田。伸出你的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耕”。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

生:左边的“耒”一捺变成了点。

师:(板书“耕者”)这样,你还会读吗?

生:耕者。

师:在古代,拿着农具耕田的人就叫做——

生:耕者。

师:医生呢?

生:医者。

2.读通句子,读好难读的句子。

师:生字会读了,谁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生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有一句话特别难读,“因释其耒而守株”,“释”是什么意思?

生:借助注释,我知道“释”的意思是放下。

师:耕者放下了什么呢?(农具)用课文的话来说就是——

生:释其耒。

师:(板书“释其耒”)所以这三个字要连起来读。(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句子。

生:因/释其耒/而守株。(生自然地读出了节奏)

师:这么一读,就把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来了,听起来也更好听了。

3.练读停顿,读出文言文味道。

师:就像这个句子这样,自己练一练,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听。(生自由练读,读出停顿)

4.同桌互读,点赞好听的句子。

师:读给同桌听一听吧,如果你听到同桌哪句句子读得特别好听,记得给他点赞。(生同桌互读并点赞)

师:我听到好多同学读得特别好听,谁来展示一下?(生展示朗读)

师:如果你的同桌读得特别好听,你也可以推荐他来展示。(生推荐读)

师: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评一评吧!(生组内互读互评)

三、想象补白文本,感悟故事寓意

(一)借助已有经验,理解故事内容

1.激学情。

师:读了这么多遍,你有没有读懂故事讲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读懂了,我是结合注释读懂的。

师: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www.xing528.com)

生:我以前听过这个《守株待兔》的故事。

师:对啊,这个故事我们挺熟悉的,你愿意给大家讲一讲吗?(生讲印象中的《守株待兔》的故事)

2.读故事。

师:你可以边读课文边想想以前听过的故事,再结合注释,试着再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学生结合注释和经验读故事)

(二)想象结合表演,感悟故事寓意。

1.扣住“耕”字,想象故事。

师:跟着老师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课件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故事的开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宋朝有一位农夫在耕田,田里还有一个树桩。

师:锄禾日当午啊!这农夫是怎么“耕”的?你能想象吗?

生1:农夫一边耕地一边擦汗,又渴又累。

生2:太阳很大,农夫力气都没了,农具都举不起来了。

师小结:精炼的文言文只用了一个“耕”字,我们再加入想象,故事就更有画面感了。

2.想象“走”字,前后联系。

师:发挥我们的想象,接着往下讲。(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生: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树桩,撞断了脖子就死了。

师:你们怎么知道“走”的意思是跑?

生:借助注释。

师:那你们知道在古代,“走”为什么是跑的意思吗?(出示“走”的字理演变图)

师:“走”的上面部分原来表示一个奔跑中的人,下面的部分表示奔跑时留下的脚印。

师:兔子为什么要这么急匆匆地跑啊?

生:可能有其他的动物在追赶它。

师:结合前面的句子,辛苦劳动的农夫突然看到了一只兔子撞死在他身边,他会怎么做呢?

生1:农夫欣喜若狂,有兔子肉吃了。

生2:农夫吃着兔肉,喝了点酒,享受极了。

师:前后句子连起来,发挥想象,我们把故事说得更具体了。

3.创造情境,角色扮演。

师:(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呈现了一幅画,哪里能看到?

生:课文的插图。

师:还可以换作四个字。

生:守株待兔。

师:看着插图,结合课题,你来说说,这里发生了什么?

生:农夫放下了农具,守着树桩,希望再撞死几只兔子让他吃。

师:(指一名学生)农夫啊农夫,你笑眯眯地盯着树桩,在想什么呀?

生:一定还会有兔子来撞死的,到时候我就可以吃兔子肉啦!

师:(指一名学生)农夫啊农夫,你把农具扔在一边,田也不耕了,你要干什么呀?

生:耕田多累啊,我就在这里等着兔子来撞死,我就可以天天吃兔子肉。

师:(对着其他同学)乡亲们,这农夫都这样了,你们要不要劝劝呀?来,四人小组合作,一位同学扮演农夫,三位同学扮演乡亲劝劝他。(学生四人小组排练后演一演)

师小结:这不听劝的农夫,就这么等啊等,等啊等,可是乡亲们说得对啊,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啊。

4.扣住“笑”字,明悟道理。

师:(出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

生:再也没有兔子来撞死,农夫没有得到兔子,反而被宋国人笑话。

师: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生1:农夫存着侥幸心理,放弃了原来赖以生存的耕作。

生2:农夫不听乡亲们的劝告,最后一无所获,得不偿失。

生3:农夫被贪婪蒙蔽了心,最后庄稼荒了,兔子也没再来。

师点评:寓言就是这样,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做人要踏实,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5.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师:一则简短的寓言,一个可笑的农夫,让我们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一起再来读读这个故事,能干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背。(生读背课文)

四、学习方法小结,链接课后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则文言文寓言,抓住了文中的关键字,结合注释、发挥想象、讲一讲、演一演,读懂了故事的内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课后,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

教学点评

《守株待兔》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主要讲述农夫耕田时,巧遇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而心生贪念,弃耕守株待兔而不复得,最终被宋国人笑话。从文言文角度说,学生已有文言文《司马光》的学习经历;从故事内容角度说,《守株待兔》的故事是大多数学生所熟知的。

在导入板块,蒋老师从单元篇章页引入,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朗读板块中,蒋老师充分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基础,从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文言文味道三个梯度推进,以学生自主尝试朗读为主,结合字理识字、师生领读等方式辅助。在想象故事,感悟寓意板块,蒋老师同样借助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转化文言文为白话文,在借助注释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聚焦“耕”“走”等几个关键点进行想象补白,丰盈故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勤劳踏实的农夫变得贪婪的过程。接着,蒋老师采用创设情境、想象说话、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农夫的贪婪、侥幸心理,为学生感悟寓意做铺垫。最后在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探讨中,明悟故事寓意,充分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