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童年记忆:水墨画的魅力

探索童年记忆:水墨画的魅力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我们就用上这些方法,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里会有些什么呢?板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溪边 垂钓图江上 戏水图一、复习旧诗,导入新课1.复习:背诵《溪边》,朗读《江上》。板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溪边 垂钓图江上 戏水图林中 采蘑菇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探索童年记忆:水墨画的魅力

鲍安芳

课 文

教材分析

童年水墨画》是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以诗歌的形式,跳跃的镜头,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幅童年生活的典型场景,或是去溪边钓鱼,或是呼朋唤友去江上游泳,或是去林中采摘带雨珠的小蘑菇,儿童们尽情享受着童年的快乐。诗歌的语言简约明朗,多角度展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但对三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诗句语言仍有难度。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走进诗境细读品味,充分领略诗中妙趣,感受诗文之美。

教学目标

1.会认“墨”等生字,会写“墨”“染”等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六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调整

教学基本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借助单元导语和目标,提取本单元主题和阅读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第六单元的学习。请你读读单元导语,找到这个单元的主题——童年。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又是什么呢?(出示单元首页)

2.复习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资料、询问他人等,相机板书)

3.结合阅读目标:其实这些方法也可以用于句子的理解。今天我们就用上这些方法,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童年的水墨画》。

4.板书课题,相机指导“墨”的书写。

5.齐读课题。

6.读题猜测:你们见过水墨画吗?(出示水墨画)

“童年的水墨画”里会有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7.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什么?让我们打开课本瞧一瞧。

二、初读组诗,检查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响亮地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或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依次出示三首诗,随诗识字、读词,检查初读情况。

三、品读《溪边》《江上》,理解感悟

(一)学习《溪边》

1.这首诗写的跟你猜的一样吗?你看到了几幅画?

2.这些画里到底有什么呢?我们先来欣赏《溪边》。

3.出示要求:自由、轻声地读《溪边》,用横线画出难懂的句子。

4.师生交流:哪些句子让你难以理解?哪些句子让你读不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课件上标记)

5.请你再轻声地读一读《溪边》,仔细体会,也可以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6.学习诗句。

(1)理解“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预设问题:什么是绿玉带?什么是绿玉带一样的山溪?山溪为什么是绿的?

反复读诗,结合回答。相机出示绿玉带、山溪等图片,引导联系上文“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明白垂柳倒映在水中,看上去溪水变绿了,进而理解山溪绿的原因,指导朗读,读出“平静”之感。

(2)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预设问题:人影怎么会被溪水染绿?

反复读诗,联系上文“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可知山溪是绿的,倒映在水中的人影看上去也变成绿的了。

(3)重点理解“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预设问题:“扑腾”是由什么发出的声音?人影为什么会碎?笑声是谁的?笑声怎么会蹦跳?

反复读诗,引导学生通过联系“草地上蹦跳着鱼儿”明白鱼被钓出水面发出了“扑腾”声,让人影碎了,并引发了钓鱼孩子愉快的笑声。同时,可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钓鱼孩子当时的反应(一边笑一边跳),进而理解笑声蹦跳的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出学生用到的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7.理解了难懂的句子,现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吗?

8.如果请你为这幅画取个名字,你认为叫什么合适?

9.这幅画有声有色,静中有动,谁能读好它?先自己读一读。

10.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11.齐背诗歌。

(二)学习《江上》(www.xing528.com)

1.刚刚我们用了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溪边》中难懂的句子。接下来,你能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江上》吗?

2.默读《江上》,用横线画出难懂的句子,试着运用已学方法进行理解。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1)你找到了哪些难懂的句子?

(2)借助已学方法,合作理解难懂的句子。

4.小组汇报,再次使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

5.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吗?并为画起一个名字。

6.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

四、生字教学:染、碎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细细欣赏了藏在《溪边》和《江上》里的水墨画,还运用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入童年的另一幅水墨画。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垂钓图

江上 戏水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诗,导入新课

1.复习:背诵《溪边》,朗读《江上》。

2.回顾学法:上节课,我们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首诗?(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林中》。

3.读题。

二、品读《林中》,理解感悟

1.自读感知。

(1)《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用横线画出难懂的句子。

(3)借助已学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汇报交流。

你觉得哪一句较难理解?你是如何理解的?

相机出示: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文中有两个“斗笠”,意思一样吗?分别指什么?(小蘑菇、儿童)

(2)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造型相似、戴“斗笠”、很可爱)

(3)你从中还读出了什么?(童年生活的快乐、有趣)

3.自由朗读,读出儿童可爱、快乐的感觉

4.指名读,齐读。

三、动笔仿诗,自抒情感

1.诗里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你的童年生活中又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它们发生在哪些地方呢?

2.汇报交流。

3.动笔仿诗。

多么令人羡慕的快乐童年!你能用诗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吗?可以仿照本文来写,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能用上比喻那就更好啦!

4.动笔仿写。

5.汇报交流,当堂点评,适当修改。

四、总结

童年时光珍贵,童年生活美好,童年的生活如同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像这样描写童年生活的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课后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垂钓图

江上 戏水图

林中 采蘑菇图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