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纸的发明与文明 古代中国创造的伟大之举

纸的发明与文明 古代中国创造的伟大之举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告诉我们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赞扬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让我们走进课文,来探究答案——纸的发明。读完,思考课文写了关于纸的发明的什么内容。为什么这些方式没能够像蔡伦的造纸术那样流传下来?

纸的发明与文明 古代中国创造的伟大之举

张 红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告诉我们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赞扬了祖先的聪明才智。

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本文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达严密,却又浅显易懂,不枯燥乏味。本学段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借助语言文字以及思维导图来提取信息,了解文章内容。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练习中的图表来梳理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理顺逻辑等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比较、揣摩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造纸术发明的过程和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3.能借助图表信息,概括段落大意。

4.练习默读课文,学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调整

教学基本程序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揭题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纸,按照“我搜集到的是______纸,它的作用是______”的句式来交流。

2.资料袋:纸的家族有哪些成员呢?

学生阅读“资料袋”,交流反馈。

3.揭题: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必需品,包装、书画、做文具都离不了……它究竟是怎么来的?没有纸之前,人们是如何记录文字的?让我们走进课文,来探究答案——纸的发明。(板书课题)

二、梳理字词,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通读顺。读完,思考课文写了关于纸的发明的什么内容。

2.认读新词:

记录 铸刻 携带 保存 蔡伦 创造 积累 朝鲜 欧洲 社会

(1)多音字练习。

lěi lèi xiān xiǎn

劳累( ) 朝鲜( )

积累( ) 新鲜( )

(2)读长句,理解“铸刻”。

通读句子: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联系前后文搭配,猜猜词意:关注到它所搭配的词是——青铜器。你能猜想出铸刻是一种怎样的工艺吗?(预设:比较难刻)

出示解释。铸刻:雕刻铸造的意思。

3.梳理课文。

出示:课后第1题图表。

(1)识表:这张图和我们平时的表格有什么不一样?

不同:有代表方向的箭头,有时间词。

(2)在课文里画出这些时间词,读读这些时间词相对应的段落。

(3)学生交流反馈读对应的段落的感受,教师小结:都是表示时间流程的词语。

(4)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一读,理解“贡献”。

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三、品读课文,借图探究

1.导入:我们智慧的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文字。在没有纸的年代他们又是如何记录文字的呢?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要求: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______”画出记录文字的材料。

2.寻找表达规律:学生反馈后,找一找哪句话是介绍这些材料的,指名读一读。

依次出示: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发现规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后来”“再后来”)

(2)老师、男女生分别朗读三个部分。

3.借助图表,研读段落。

(1)原来,这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来写的,我们可以仿照课后练习第1题,用时间轴图来学习。出示:

(2)自主学习,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特点,圈出关键信息,填写图表。

(3)交流反馈(预设):

“铸刻”说明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刻文字非常难。从生活经验想到这些材料也不容易找。(www.xing528.com)

指导朗读。

交流反馈:笨重、不方便。联系上下文,说说这种书阅读、携带、保存都有哪些不方便。

阅读补充资料:

资料一:了解“册”字演变:→册。把字写在竹片上叫简,把字写在木片上叫牍,合起来称为简牍,这就是最早的书籍

资料二:播放视频:简牍的制作和使用。

资料三:听成语故事《学富五车》。

联系资料,说说你对过去的书的使用有什么感受。

朗读练习;评价引导;注意语气的转换。

小结:龟甲、兽骨虽然相对容易找到,却还是笨重、不方便。

了解“帛”,出示图片和文字介绍,看出帛的珍贵。

句式仿说:

竹片和木片容易___________,但是很笨重。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举例子)

蚕丝织成的帛_____________,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是啊,尽管帛轻便好用,但实在是用不起啊,难怪不能普及。

4.表格总结。

(1)观察图表,现在你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吗?(纸发明前书写材料的演变)

(2)为什么这些方式没能够像蔡伦的造纸术那样流传下来?对照图表,你来说一说理由。学生借助图表介绍这些材料的优缺点,说明它们不能流传的原因。

(3)教师小结:是啊,尽管我们的祖先在探寻更佳的文字记录材料上不断尝试,看似简单的材料变换中,是他们探索科技的坚实脚步。但探寻的路显然还很长很长。

5.回归整体,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回归图表,概括段意

1.概括段意并填图表:提取关键词,用图表的方式来记录。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填在图表中。

2.交流反馈,教师引导交流评价,注意填写的语言要概括、精练。

3.展示、齐读。

4.小结学法:像这样以时间为序的图表,需要我们细读课文的段落,找出每个自然段在写什么,再概括提取关键信息填写。这样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纸的发明过程。这也是说明文阅读的好方法。

5.学习这种方法,去读第三、四自然段。课后完成图表。

【第二课时】

一、借表回顾,导入新课

1.回顾图表,说一说造纸术是怎样一步步改进的,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流传了下来?

2.总结:借助图表,我们能很快比较出优点和缺点,也就不难看出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流传至今。

3.那蔡伦究竟是怎样造纸的呢?课文中是怎样表述的呢?

二、聚焦段落,体会表达

1.体会表达的生动。

出示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2)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预设:原料易得,方法简单,蔡伦的智慧……

(3)板书: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4)小结:这样的连续动作,生动地把蔡伦造纸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也让我们看到了蔡伦的这个造纸术不仅原料易得,制作也很简单。

2.体会表达的清晰。

(1)师生合作朗读第四自然段:师读第一句,男女生分读第二、三句。

师:这段话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2)学生交流:后面两句都围绕第一句话来写。

(3)小结:这一段话后面两句都围绕第一句话来写,也就是“围绕一个意思”构段。这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日常说话、写话中,我们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

3.体会表达的准确。

(1)过渡:原料易得,容易大量制造,满足多数人的需求,所以蔡伦的造纸术才被广泛传播——引读第五自然段。

(2)出示地图,指图理解:结合地图的标识,对照课文解说。

预设:我国的造纸术首先……,后来……,它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这一段落中的最后就说——影响了全世界。

(3)这样的一步一步说明,把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写得清楚又让人信服。

4.总结: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还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三、拓展延伸,综合实践

1.小组合作: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另外的三大发明,进行“我为‘四大发明’代言”的活动。选择一种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可以画画图表,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

2.拓展阅读《中国结》:用本课学习的提取信息的方法完成表格。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