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诗三首:诗中有画的文教分析

古诗三首:诗中有画的文教分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楼叶菲课 文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这三首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是落实“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的载体。解诗题,识诗人。

古诗三首:诗中有画的文教分析

楼叶菲

课 文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这三首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是落实“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的载体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以“迟日”领起全篇,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的大场景,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动一静,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的题画诗。诗中既写出了画中景物,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早春的景象。《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游浙江衢州一带时所写,写出了他对旅途见闻的新鲜感受。全诗明快自然,表现了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识记“鸳”“鸯”等生字,准确书写“融”“燕”等生字。

2.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推想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能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初步体会古诗描写的景象及表现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调整

教学基本程序

【第一课时】

一、明确要素,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开启第一单元的学习。首先来看单元页,找一找这一单元要学习的语文要素有哪些。

2.这节课我们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懂《古诗三首》。(板书课题,齐读)二、想象画面,学习《绝句》

1.解诗题,识诗人。

(1)链接阅读:绝句是一种诗歌形式,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诗简称“五绝”,每句七个字的诗简称“七绝”。古时候的诗人,往往兴致来了,就挥笔作诗,有时事先没有想好题目,诗成之后也不想拟题,就干脆用“绝句”做诗题。

(2)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过很多首绝句。关于杜甫,你们有哪些了解呢?

(3)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老师做适当补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2.读正确,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齐读)

3.细读全诗,圈画景物。

(1)杜甫的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再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交流: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4.想象画面,读懂诗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①看注释理解“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迟日”就是指——春日。

想象画面: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山啊,水啊,都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是啊,山水都沐浴在春光下,多么秀丽!一起读诗句。

②想象画面:在明媚的春光里,你看到了( )的花,( )的草。

一阵和煦的春风吹来,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真是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啊!一起来读诗句。

③师生对读,发现:丽对——香,江山对——花草,迟日对——春风。读着读着,你明白诗人为什么写“迟日”,而不写“春日”了吗?(避免与下句的“春”重复)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①看注释理解“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对话:燕子,燕子,你飞来飞去在做什么呀?

燕子在用柔软湿润的泥土筑巢呢!谁来读好这句诗?

②看注释理解“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对话:鸳鸯,鸳鸯,你为什么睡在沙滩上呀?

鸳鸯睡在温暖的沙子上,多舒适呀!谁来读好这句诗?

③男女生对读:泥融对——沙暖,飞对——睡,燕子对——鸳鸯。

④教师点拨:如果说天空中衔泥筑巢的燕子,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的美,那么沙滩上睡着了的鸳鸯展现的就是一种——静态的美。这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3)串说画面。

连起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指名说,同桌练说)

5.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背诵。

(1)诗人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积累背诵。

三、由扶到放,读懂《惠崇春江晚景》

1.整理学法:刚才按着先解诗题,识诗人;再读正确,读出节奏;然后细读全诗,圈画景物;接着想象画面,读懂诗句;最后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背诵的步骤读懂了《绝句》,接下来要请同桌合作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2.同桌合作,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随机点拨。

(1)解诗题,识诗人。

①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和尚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可惜原画作已经遗失了。

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www.xing528.com)

(2)细读全诗,圈画景物。

①细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②交流:竹、桃花、江、鸭、蒌蒿、芦芽、河豚

(3)想画面,共交流。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教师点拨:为什么只画三两枝桃花?

②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教师点拨:你能猜出“蒌蒿”是一种植物吗?为什么?

补充知识:每年春江水暖之时,河豚从大海回到江河,逆流而上,去淡水中产卵。

教师点拨:“河豚欲上”是诗人看到的画面吗?(预设:这是诗人看到春天的景物后联想到的)

(4)串说画面。

连起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背诵。

(1)诗人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积累背诵。

四、整理回顾,学写生字

1.整理回顾: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描写春天;诗中有画;表达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之情)

2.重点指导生字。

(1)融:哪里比较容易写错?(左下部分只有一横)

(2)燕:哪里比较容易写错?(上面部分是个“廿”)

(3)惠:上部略窄“日”扁宽,横画等距心放宽。

3.师范写;生练写;评价反馈;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一、背默古诗,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默写《绝句》。(投影校对,同桌互批,修改订正)

二、想象画面,学习《三衢道中》

1.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同桌合作着读懂另一首描写景物的诗。

2.同桌合作,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随机点拨。

(1)解诗题,识诗人。

①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预设:三衢山的道中)

②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一带时写的,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2)细读全诗,圈画景物。

①细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②交流:小溪、绿阴、黄鹂。

(3)想画面,共交流。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教师点拨: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感。

“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它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教师点拨:一路上绿阴并不比来时看到的少,绿阴深处又传来了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绿阴、黄鹂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4)同桌推荐,串说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背诵。

三、整理回顾,学写生字

1.整理回顾:将这三首古诗连着背一遍。

2.比较异同: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同:情感相同。(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异:内容不同;作者朝代不同;景物不同;季节不同。

3.重点指导生字。

(1)溪:写时注意右边部分,中间的“幺”有点,下面是个“大”。写时要紧凑。

(2)减:右边不是“成”,里面是“一”“口”。

4.师范写;生练写;评价反馈;再次练写。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