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深入探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投入和职业行为的状况。
1.职业身份认同的迷茫:“我觉得我是一个教师,但又觉得只是一个打工者。”
在访谈中,不少教师表露出对职业认同和身份角度认知的迷惑,“很复杂,我有时觉得自己是一个教师,但实质上我只是一个打工的”。这是教师们典型的心声。
一方面,他们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对教师职业有认同感,认为从事这个职业有责任感和自豪感,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处处注重为人师表。可是孩子离开校园后,在都市里生活的她们又觉得自己跟普通的打工者没有什么区别,逛夜店、上网吧、着奇装异服等行为几乎与其他95后的都市打工一族没有任何两样。归根到底,她们存在复杂的职业身份认同的问题。(www.xing528.com)
2.职业行为投入的背离:“我想做好教师该做的,可是有时候也会简单粗暴。”
调查显示,有53%以上的教师经常去做家访,并且有67.1%的教师会去和学生交流沟通,100%的教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采取联系家长的方式,71.43%的会采用课后耐心辅导的方式。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园内出现的问题,教师们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当然,多数教师在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方面可能会显得没有耐心,还有许多教师认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比较难以教育。访谈中也能看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教师能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调整教育教学方案,能采取正确的课程模式与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幼儿在园一日活动。
我们可以看到,在职业行为上,这些教师总体上来说,观念比较正确、情感比较积极、行为比较科学,少部分存在对教育问题的归因偏差。但在访谈中,我们也听到这些教师的心声“因为琐事或心情不好,我有时候也会打骂孩子,发脾气,对他们过于严格,我自己知道这个不对,可是我觉得自己就是打工的,大不了被开除了还可以到另外的民办幼儿园”。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也能看到,由于缺乏外在的稳定的职业操守约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的教师在行为上也会呈现复杂化的背离现象,有时候科学,有时候粗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