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教育中涉及三个利益群体:办园者、管理者、选择者。总体趋势来看,三类人群都呈现从“生存需求”向“发展追求”转变的势态,但还存在多元化、差异化的利益诉求和渴望。
1.办园者:多元化的动机与混沌式的理念
课题组在上海的区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访谈,面对外来的访谈者,办园者多数很重视,也较紧张,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部到场,这也给课题组深入了解他们创造了契机。总体来看,办园者们在办园动机上呈现出三类形态,并且由于动机的差异,带来理念上的显著差异:
第一类是事业型的,科学办园,育人为本。事业型的办园者非常少。典型的如上海奉贤区行知幼儿园的举办者Z女士。Z女士创办了上海育星教育发展(集团)公司,该公司以“实践行知思想,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于民,回报社会”为己任,创办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民办学校。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中等职业教育、劳务培训输出和组织就业等为一体的网状办学格局。学校走平民化办学道路,让众多百姓子女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办学不到十年,就书写了民办学校与上海市公办学校共领风骚的教育佳话,更因此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品牌。在访谈与考察中,Z女士表示自己是教师之家,钟情教育事业,关注流动花朵,所以创办了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系列学校。在Z女士举办的幼儿园(实质上区教育局只认定为看护点),无论是从教师的待遇、校舍的布置、办学的理念、课程的设置来看,都比较强调科学育儿,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了高质量的民办幼儿教育。
第二类是投资型的,迎合家长,跑量挣钱。在课题组的调查访谈中,80%左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办园者是投资型的,即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尽可能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这类办园者对政府以应付检查为主,一切遵照政府标准的底线执行,能省尽量省,没有高标准的投入,一个办园者这样说“我有好几个园和点,都是夫妻和兄弟姐妹管着,如果这里被关了,我就换个地方继续开。所以这里的校舍虽然不太符合标准,但我也不会砸钱进去改造”。从对这类幼儿园的考察来看,他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如小班开始学拼音、中班已经开始教学古诗词、大班有汉字教学和算术,办园者也表示,“家长花了钱都要看实质的东西,必须教这些东西才能吸引家长,让家长觉得物有所值”。由于迎合家长的不适宜需求为主,所以这类幼儿园放弃了引导外来务工人员树立正确、恰当的家庭育儿观的职责。这些办园者的利润收入也极为可观,他们所追求的是跑量挣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由于这类投资办园者基本不太懂得幼儿园管理,所以他们一般会聘请一些退休的幼儿园园长来担任管理人员。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各级政府的引导性政策,这类办园者中的一部分已经逐步转变观念,有人已经表露出以办品牌民办幼儿园为事业发展愿景的念头。
第三类是生存型的,维持生计,勉强支持。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的办园者中也有不到20%的属于生存型的。这类幼儿园或者看护点规模较小,一般是租住农舍改造,办园者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还兼教师。如奉贤区头桥镇的一所看护点,是来沪务工的小夫妻,之前从事其他加工产业,后来发现学前教育这块市场,于是从带几个孩子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他们表示,办园跟打工一样,是为了“在上海活着,养家糊口”。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夫妻亲自上阵做饭、辅导和教学,身兼数职。为了能够维持下去,这类幼儿园一方面要对照政府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迎合家长,因此在办学模式上与第二类比较接近。
2.管理者:经验主义的长者与初出茅庐的新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的大多数是“管办分离”的,即投资办园者往往没有业务能力,所以聘请有经验的退休幼儿园园长来进行管理。正如上文中办园者的动机多元化,他们聘请的管理者也不一样,一类是经验主义的长者,一类是初出茅庐的新人。(www.xing528.com)
第一类事业型:本地资深园长+充分授权。以上海为例,事业型的办园者一般会聘请本地户籍的资深的退休老园长进行管理,幼儿园的管理者往往会得到授权,办园者会尊重园长的办学自主权,不仅在幼儿园的业务上(课程、活动、环境布置),甚至在人事、财务上都适当授权,这种模式下的幼儿园通常办学比较科学规范。
第二类投资型:性价比园长+核心管控。第二类投资型的幼儿园举办者由于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员来管理,所以在兼顾成本的基础上,会考虑聘请一些性价比较高的园长。这类园长要么是外地的,要么是本地一些普通幼儿园的退休园长,对举办者来说,物美价廉。对于这类管理者,举办者往往不充分授权,典型的表现是,在幼儿园里除了有园长的办公室,在隔壁一定有一个投资者的办公室。在教育业务范围内,园长可以提建议,办园者也会采纳,而对于核心要素的人事、财务则紧紧把握在办园者手中。对于园长来说,也是打工者的心态主导,这里干不好,换个地方也行,因此管理者的流动也比较频繁,导致幼儿园的办学思路紊乱多变。
第三类生存型:自兼园长+全部包办。正如上文对第三类生存型的幼儿园所分析一样,此类办园者与管理者往往就是一人,所以幼儿园的经营、管理、办学全部由举办者包办。
在上海近郊和远郊的上述三类幼儿园中,不管是哪一类,课题组都很少发现年富力强的中生代园长,第一类和第二类以退休园长为主,这类园长对于控班、安全保护等问题很有经验,这也容易导致经验主义的倾向,他们对于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改革在理念上往往已经落伍,先进且有效的举措也跟不上,导致幼儿园办学水平只在低水平、合格线上。第三类管理者大多为图生存的年轻人,自学成才,办园前没有任何担任过园长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是简单模仿移植别的幼儿园的经验,考量这些初出茅庐的园长,其办学水平也基本处于及格线上下,他们的首要目标是不出事故保太平,其他的目标有机会再考虑。
3.选择者:温饱型的选择与混合型的需要
选择进入本课题调查所指向的这类普惠园、阳光园、民办三级园或者看护点的家长,基本上属于流水线操作工、手工业者、小商品贸易者和无固定职业者。那么他们选择幼儿园的想法和对孩子成长的观念是怎样的呢?
从选择来看,属于温饱型的被动选择。进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的孩子的家长基本上是无选择可谈,随着都市对教育治理的逐步规范和对入园要求标准的提高,他们能让孩子有学上,就很满足了。属于温饱型的底线要求,只要孩子不失学,有地方可去,就可以了。唯一的选择大概就是在收费高低和上学路途的远近上做一个综合平衡考虑。
从理念来看,属于混合型的二元需要。进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的孩子的家长追求混合型的二元需要。其一是安全看护需要,只要自己上班时孩子有人看管着就成,不生病不出危险是最重要的,至于质量如何,孩子快乐与否,不是主要的。其二是知识苛求,家长们希望投进去的钞票能够见到实实在在的成长效果,如认识了多少汉字,会说几句英语,能做简单的算术,还可以背诵一些唐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