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课程自主权是学校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教育责任。未来校长的领导力主要体现为课程领导能力,未来学校的竞争力也主要体现为课程实施能力。现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已经为学校自主开发课程提供了空间。但是,学校课程建设不能仅仅理解为校本课程的建设,而是要统筹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显性课程,还要包括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以及文化、精神建设在内隐性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设置都是单独呈现、自成体系、相互隔离的形态,学校课程建设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打通学科界限,通过对课程整合、资源整合,让所有的育人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赋予课程新的生命力,让冷冰冰的课程在育人方面焕发出新的活力。如果说,课程实施是落实国家规定“必须教什么”的要求,那么课程建设就是要解决“如何才能教好”的问题。
学校课程建设赋予学科课程新生命,需要体现课程的整体性。统领课程整体性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这就要求每一所学校必须提出鲜明的办学核心理念。学校核心理念应该明确、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价值追求、育人目标,核心理念可以是对学校历史积淀的提炼,也可以来自于学校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也可以针对学生群体的状况进行提炼。很多学校往往把历史形成的办学理念弃之不用,追求创新,却适得其反。宁陕小学曾经的校训“同荷教泽”,来自于历史传承,让人眼前一亮,体现了一种重教兴学的担当,如果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办学理念,既有厚重感,又有深刻的文化意蕴,但是现在好象已经不用了。上海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的理念确立,就是针对生源差、师生缺乏成功体验的现状,提出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力,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成功,带动了学校的发展。课程建设应该围绕学校核心理念的聚合力,发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让所有的课程在育人方面形成向心力。(www.xing528.com)
课程建设实现课程校本化,彰显学校课程自主权,也为校长实现办学理想提供了一种可能,为学校特色化发展提供合理路径。以往一些学校往往会以突出艺术、体育、传统文化甚至某一项学生特长的技能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难免走向偏狭的单向度的价值追求,陷入片面化、单一化、碎片化的误区,也没有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这种倾向应该扭转,走向以课程整合为基本路径的特色化课程建设,才是真正的办学特色。课程建设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对教育的价值追求,而非功利目的。办学特色也应该表现价值性,而非某一项技能培养。所以只有进行课程建设,才能让学校走向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