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破小学文学性文本教学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突破小学文学性文本教学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视思想内容分析,忽视人物情感的体验,忽视语言风格的欣赏,忽视经典片段的赏析,是小学文学性文本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做一位有“学品”、有“文品”的语文教师,对于文学性文本教学尤为重要语文教师要有“学品”。衡量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焕发学生诗意的风采:文学性文本的教学主张自主性阅读策略。文学文本的教学主张主题对话式教学策略。

突破小学文学性文本教学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阅读小学语文教材文学性作品会让我们心潮起伏、回味无穷。对于这类文本教学往往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有着集中、明晰的分析,久而久之,这种分析变成了标签,放在同一名家的任何一部作品上仿佛都有道理。重视思想内容分析,忽视人物情感的体验,忽视语言风格的欣赏,忽视经典片段的赏析,是小学文学性文本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经典文本,我们必须尊重文本的规定性,老老实实读教材,回归细读经典文本,回归情感熏陶和积累。

(一)做一位有“学品”、有“文品”的语文教师,对于文学性文本教学尤为重要

语文教师要有“学品”。如果教师学科知识不够,教学方法就无从谈起。要把教学当作一门专业,教师必须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准确而丰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而前者是前提。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读文本,要走出来。要品味文本的语言,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以便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还要揣摩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要细读文本,反复读文本,从中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编者编写意图,读出情感、情境、情趣,读出语言风格、味道,读出写法的个性、精妙。要把感情、语言、写法结合起来认真体会。细读文本的过程,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是自己被打动、被征服、对文本越来越喜欢的过程,是对文本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渐感悟的过程。对文本喜爱,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有了这个前提,才谈得上教学。

语文教师要有“文品”。教师要尽心积淀于课堂后,有意识地自我修炼、积累经验,特别要注意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基础的力量——文学素养的提升。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清华附小带领老师们开展“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围绕《三打白骨精》的教研,老师提前阅读了《西游记》原著,读了《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西游记与民俗文化》《名家读西游记》《西游记漫话》《看罢西游不成经》等评论著作,《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当代西方文论》《中国叙事学》《叙事诗学》《叙事学的中国之路》《现代小说美学》等文艺理论书籍。《三打白骨精》的教研活动结束后,老师们还陆续共读了儿童文学名著《长袜子皮皮》《朗诵学》等等。

(二)给孩子一颗“诗心”,让孩子诗意地行走在文学文本的字里行间

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做了最合理的定性。我们的语文课要注重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点的落实和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更需要有情、有感、有美、有味。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广阔天地里,以一册薄薄的课本为导向,让学生领略丰厚醇美的语文,唤醒精神的一次次品美。语文是诗意的:或情深意长,或含蓄隽永;或跌宕起伏,或涟漪微澜;或幽默诙谐,或深沉抑郁……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无数精美的名家名篇,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学生以语言为依托,在其中尽情地读、写、说、议、思、悟,让学生学会思考,感悟诗意,让语文之美静静地在每个学生心头流淌,便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走进名家诗意的灵魂:小学语文文学文本的选择都能较好地体现名家的思想情感,学习文学性文本主张自然性阅读策略,在阅读前教师不做任何铺垫,摒弃琐碎的语言分析和文本解读,让学生直面经典文本,让他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实现文学价值引领。(www.xing528.com)

感受文本诗意的旋律: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对内心,作者有着太多的梦想、太多的思索、太多的困惑、太多的迷茫、太多的觉悟、太多的感慨、太多的痛苦、太多的喜悦……凡此种种,积蓄日久,必有一吐而后快的冲动,于是诉诸笔端、化为文字。学习文学文本,主张感受性阅读策略,让学生细细品读,静心感悟,感受文本跌宕起伏的语言和情感旋律,尝试与作者进行精神链接,建构自己的阅读体验,唤醒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

焕发学生诗意的风采:文学性文本的教学主张自主性阅读策略。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文本的教学要求尊重个体、张扬个性,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语文的形象意义远远大于语文的概念意义,语文的经典作品是常读常新的。

师生共享诗意的境界: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文学文本,就是与名家进行心灵对话。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文学文本的教学主张主题对话式教学策略。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在主题对话中体验人生的种种况味,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鸡汤、精神元素。

(三)阅读名家名篇,打开一扇窗,走进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

名家名篇有其独特的情感背景、语言风格,文学个性,对此类文本的教学,重要的是要透过这一篇文章打开一扇窗,进入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天地。以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为例,在教学这类篇目的时候,过于细致的分析会冲淡了文字的味道和整体的感觉,我们只需要把教材作为引子,在对课文基本内容和情感理解和体悟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透过课文这个“窗口”进入老舍先生伟大的人生和艺术作品的广阔世界中。在学习《草原》之后的课时中,和学生一起走进老舍的世界,了解他生活的年代和生命中的故事,阅读欣赏他更多代表性的作品,把教材读“厚”。同时,对于学有余力和具有相关兴趣的学生,在课外还可以品读更多老舍先生的作品。

小学高年级教材中还有像《三打白骨精》《将相和》《草船借箭》等从经典名著中节选的故事,关于这类课文的学习,更要注意课内课外的结合,由课文的学习拓展到对原著的欣赏,可以通过读书会等活动交流读书心得、赏析精彩片段,在读书和讨论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其心智、净化其灵魂,提高和深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汲取人类精神文化的营养,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让我们从语文本身出发,以学生的人文成长为目标,不断研究与实践,努力创设高效、诗意的语文阅读教学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