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层次性提问策略

提升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层次性提问策略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答问对象的层次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第四级,则是高级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新解答距”的范畴。根据四个“解答距”的心理学理论,教师的提问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回答问题,也要有层次。引路性提问,要多问尖子生;综合性问题,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待优生。

提升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层次性提问策略

教师在备课时,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设计的问题要适当、适度和适量。适当,主要根据文章不同体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适度,主要指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适量,主要指问题的多少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所提问题的层次性

提问=陈述语气+疑问语缀,所提问题要由简到难,由普遍到特别,逐层推进。如“你以为如何?”“你同意吗?”“你能告诉我吗?”等问题,必要时可将提问延伸一次,以引入“缓冲区”,获得更深对话的契机:“为什么要那样?你如何想起那种方法的?”如果再加上点鼓励和期待,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更精彩:“还有不同的看法吗?”“有没有新的看法?”“谁还有更合理的想法?”

如学生初读《跳水》一文后,教师提问:“你感觉有趣的地方是什么?让你最揪心的地方在哪里?你最敬佩的人是谁?”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震撼点、动情点后,教师可继续提问:“本来有趣的事情怎么会变成扣人心弦的险情?船长为什么能化险为夷?你敬佩的船长是怎样一个人?”问题层层加深,以此激发学生探索情节发展的脉络、矛盾激化的焦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提问对象的层次性

课堂提问时,有些问题可由老师提问,有的可让学生提出,这要因文而异,灵活使用。以下是我的课堂实录片段:

鲁班和橹板》

在引导学生认识了鲁班和橹板之后,我出示了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1:鲁班是个木匠,他发明了锯子。

生2:鲁班是个能工巧匠,是木匠的祖师爷。

生3:橹板是摇船的工具,它是鲁班发明的。(www.xing528.com)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1: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

生2:他是怎样发明橹板的?

生3:鲁班发明的橹板有哪些用处?

生4:他怎么会想到做出橹板这个样子的?

这则实录中,教师分两步做。第一步,由老师发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第二步,请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畅所欲言,使教师摸清了他们的认知现状,也让教师找到了这一堂课合适的教学起点。

(三)答问对象的层次性

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所谓“解答距”就是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让思想的“轨迹”有一段“距离”。纯属记忆性的问题,只要重复记忆就可完成所答,或问上句,答下句,不必经过思考即可回答的提问,是不存在什么“解答距”的。一般说来,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可以分为四个级别。

第一级,属于初级阶段,所提的问题,学生只要参照学过的例题、例文,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属于“微解答距”的范畴。第二级,属于中级阶段,所提问题,并无现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过是现成“套子”的变化与翻新,这样的问题,属“短解答距”的范畴。第三级,则是高级阶段,所提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而不是简单的依傍或变通,属“长解答距”的范畴。第四级,则是高级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无现成的方法可以参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新解答距”的范畴。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中四个等级的问题的坡度,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拾级而上、步步升高,直达知识的高峰。

根据四个“解答距”的心理学理论,教师的提问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回答问题,也要有层次。引路性提问(新解答距),要多问尖子生;综合性问题,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待优生。

教师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问题的思考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由“文”及“道”,从“内容”到“内涵”,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教师问题的驱动下透过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