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提问设计的艺术探究

课堂提问设计的艺术探究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手段。主要原因是问题的设计缺乏开放性。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开放性,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禁锢,让答案多样化,力争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依据提问的目选择对象。由这些内容构成的教学环境对于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提问设计的艺术探究

(一)提问问题要注重启发性

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那些“是不是?”“对不对”的满堂问,就是典型的“注入式”的提问。而提问具有启发性,是指提问要贯彻启发式原则,所提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与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体现提问的启发价值,使学生不仅说出当然,还要说出所以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手段。问题的难易要适宜,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难度,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索然无味,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问题太难,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相反的结果。例如教学《小露珠》,老师问:“小露珠对鲜花、大地做了哪些贡献?”这样的问题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但是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把问题改为:“小伙伴们为什么舍不得小露珠?”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因此,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寻找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置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关键处设置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实践证明,凡是切合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都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启发式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二)提问要难度适中,由浅入深

提问的艺术还表现在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动一动脑筋,克服一定的困难,完成答案。教师设定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的兴趣就很难被调动,学生就不想去思考。但是如果设定的问题太难,学生就会觉得想不出来,干脆不想了。只有难度适中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既不会厌倦又不会觉得高不可攀,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九寨沟》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根据文章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为什么称它为九寨沟?为什么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你们最喜欢我国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的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散,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师还要掌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好提问的难度。

(三)提问问题要注重开放性

以前的语文教学通常存在教师领着学生“沿着崎岖的小道向着预设的答案艰难行进”的情况,学生常常以标准答案为参考,认为标准答案就是对的。主要原因是问题的设计缺乏开放性。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开放性,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禁锢,让答案多样化,力争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达到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的效果。《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五自然段这样写道: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教学中,教师可这样启发学生思考: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为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学生读了这部分文字,联系前面的内容,积极思考。有的学生说:“高尔基欣赏着花仿佛看到了他的儿子,因为这些花是他儿子种的。”有的说:“高尔基欣赏着花想到了儿子在岛上顾不上休息忙着种花的情景,想到儿子那么懂事,心里当然有说不出的高兴。”有的学生还联系后面的内容说:“高尔基的儿子虽然离开了小岛,但他给岛上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所以高尔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如清风拂过水面,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感悟交流,丰富了课文内容,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习充满乐趣。

(四)提问问题要注重趣味性(www.xing528.com)

思维以疑问和惊奇开始,提出新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提问的“石子”,激发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争议,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打破学生思维的懈怠和课堂气氛的沉闷,使其迅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其探究的欲望。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转变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提问十分枯燥无聊,那么学生自然也没有学习的兴致,如果教师提问的内容十分新鲜有趣,那么学生自然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将相和》一课教学中,教师问学生:“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是真撞,还是假撞呢?这说明了什么?”这一诱导设问,顿时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五)提问要抓准时机

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最为恰当?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恰到好处地提问,务求使问题提在认知教材的重点、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和思考问题的矛盾处,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接受问题的思想准备和情绪要求。“欲速则不达”,一切都应该从课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提问而是要找准时机,抓住关键时刻进行提问。比如当全班同学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问,把同学的思路拉回来。还有当同学们对课文中的某一段文字不解时,教师可以恰到好处地提问。

(六)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

因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课堂提问也要面向全体的学生,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够得到调动,课堂的发问要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虽然不能为每一个学生都量身打造一套问题,但是他设计的问题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能力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够增长一定的知识。此外,当有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让班里的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样提问的涉及面就很广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开启心智。要依据提问的目选择对象。务必使提问照顾到全体同学,不要让任何同学感受到了被忽略。

(七)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的鼓励、充足的思考时间等因素都能推动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分析。由这些内容构成的教学环境对于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环境的创设。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学生被规范所束缚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呈现出年级越高的学生越欠缺发言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另外,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教师希望得到的标准答案往往与学生的真实感受与理解并不相符,尤其是对于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特点的语文教学而言,这一问题更为明显。久而久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了严重的缺失。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擅长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教学环境以及具备互动性的交流空间,促使学生在愉快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自身所得到的尊重,并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所以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并且对学生的答案给予鼓励,此外小组讨论也是重要的方式。这样学生会更加踊跃发言。

总之,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的关键一环,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课堂上,老师要用心设计问题,掌握提问的艺术,这样才能真正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问题设计和提问操作方面多加研究,提出有价值、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在提问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