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小学生升到初中,最不能适应的,第一是束缚太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第二是强化分数排队;第三是课程太多。
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课业负担重不但表现为课业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质量要求的提高。如果把小学比做学生“学业长跑”的第一圈,那么初中就是第二圈。起跑时大家同时冲出,第一圈还都挺快,到第二圈,距离就渐渐拉开了。一方面,学生间有差距是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如果跑第二圈时,一半以上的学生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问题。在小学靠突击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到中学成绩滑坡,是因为他们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死抠死记的学生到中学跟不上,是因为他们在小学没有学会好的学习方法;不爱学习的孩子到中学出问题,是小学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后果;学习不自觉的孩子,到了中学,动力自然不足,这是小学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结果。小学教师若不为孩子的一生着想,只顾眼前的成绩,就会无意间给学生中学阶段的发展造成隐患。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些短期行为,是造成中小学教育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来到了中学,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实属正常,但有关部门却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98%、99%,甚至100%,结果只能是教师拼命加压,学生太学。一位中学教师曾对笔者说,现在小学取消留级制,但不等于学生全合格。按每年5%的留级率算,小学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不合格,所以中学怎么可能达到那么高的合格率?学生在小学还有一些玩的时间,而到中学,课程一下增加到十几门,学生本来就难以适应,学校再在此时加速强化竞争意识,学生自然会感到压抑,对中学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2.升学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新问题
今年,北京市全面推进小学升初中制度的改革,取消考试,就近入学。这项改革对中小学衔接的利弊如何?
从长远来看,这一改革对中小学衔接是很有利的。因为取消考试的“紧箍咒”,对小学师生是一种解放,特别是有利于克服短期行为。如果沿着这一方向走下去,小学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那么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就一定会达到新的水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会提高,学习习惯会更好,学习方法会更加灵活多样,学习能力会增强,知识背景会更宽阔……总之,学生们将带着更强的实力,更强的适应性走进中学课堂。这当然有助于克服中小学的脱节问题。
然而,这是比较理想的境界,目前的情况远非如此。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真正对素质教育理解得比较正确的教师并不多,许多人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唱新曲走老路,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抓考试分数扎扎实实;另一种是放松工作,等待观望。前一种态度比较保守,但是教学工作还比较扎实;后一种态度比较“开明”,但可能危害更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没提高,基础知识又没学好,到了中学学习会更加困难。所以,现在中小学脱节的问题更突出了。(www.xing528.com)
小学升初中取消了考试,但中考并未取消。而中考未取消,应试训练就取消不了。孩子在小学阶段逐渐远离分数压力,但到中学,弄不好还得再“转”一次“轨”。
如果小学看全面素质,中学看分数,孩子们将何以自处?
如果小学只要等级,中学却要分数,分数意识从何而来?
如果小学松了,中学却更紧了,孩子心理怎能适应?
如果小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有所削弱,而到了中学既要上新课,又要补旧课,初中教师如何承受?
所以初中教师叫苦不迭,他们说自己是上压下挤,受夹板气。
按现在的情况,可以预计,近几年内,中小学脱节的问题不但不会减轻,还可能加重,甚至可能尖锐化。但是,如果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得好,事情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