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我国近现代课程史可以发现,在初中阶段设置综合理科的实例不多,比较有影响的是1922年学制课程改革后,初中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几门学科进行合科设计。自然科的课程标准采用分科制及混合制两种形式,供各校自由采用。当时的教育理论界也有一些有关合科的探讨。但是,这种课程形式主要由于教材和师资等原因,没有持久地实行。在1932年的课程标准中,自然科改为分科制。这以后,分科与合科也有几次反复,但总体上看分科是主流(注:吕达著:《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949年以后的十几年里,理科课程虽几经调整,但分科的总体框架没有很大变动,而且明显带有原苏联课程模式的痕迹;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是世界课程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时期,正值以美国为代表的课程改革暨理科课程现代化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之时,中华民族却正蒙受着空前的劫难,课程的价值被严重扭曲,理科课程脱离了知识体系大搞有悖时代的“综合”。
当然,今天我们所探讨的综合理科或综合课程,在教育指导思想、课程价值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与半个世纪前的合科有很大区别,也绝非是“十年动乱”时期的“综合”。但是,在综合理科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1.师资方面的问题。目前的学科任课教师,尤其是理、化、生教师的专业知识难以适应综合课程教学的需要。
2.教材方面的问题。编写出较高质量的综合课教材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事,在世界上成功的经验也不多。由于目前中考、高考仍然采取的是分科目考试的办法,教材编写中不正视这一现实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过多地考虑这一问题,又会影响综合课程编写的初衷和指导思想。另外,综合课程如何进行综合化,在什么层面上进行综合都是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3.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往学校教学管理,都是在分科课程的体系下进行的。实施综合课程后,如何分配课程,如何调用教师,如何计算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对教授综合课程的教师进行业务考评和晋升职务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科学地给予解决的问题。
4.配套方面的问题。实施综合课程就要求学校在软件和硬件上都须有配套的措施。比如,师范教育如何培养初中综合课教师,分科课程的实验室如何满足综合课实验的需要等等。(www.xing528.com)
综合理科实施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会不会阻止这门课程的深入进展,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说明以下两点。
1.综合理科不是对分科课程的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也即综合理科不是为了取消学科的特殊性,而是要取消学科之间的界限,在学科之间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分科理科课程与综合理科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当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对立或矛盾关系。
2.评价分科与综合优劣不能脱离教育价值标准体系,脱离了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来谈谁优谁劣是没有意义的。教育价值取向不同,必然导致评价结果上的差异。在“应试教育”的价值标准下,传统的分科理科课程在掌握知识方面具有优势;而在素质教育的价值标准下,综合理科的优势则明显表现为它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技能。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原有的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评价综合理科,即使综合理科有许多优点,我们也可能视而不见。
实施综合理科,建立与基础教育的发展思路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工作。实践证明,初中实施综合理科课程,能够比较完善地制定出符合基础教育发展思路的理科教育目标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分科理科课程长期存在的教学内容“重、死、旧”和脱离实际的问题。另一方面,实施和推动综合理科课程又能够从多方面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进而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综合理科必将在适应于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