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传统评价的弊端,我们在构建主体教育办学模式中,尝试着改革评价方法,力求全面而科学,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学生作业,往往某一步骤或某一知识点出现错误,而造成整个题目都错了,教师不是简单地打“×”或给一个低分甚至0分,而是在错误之处作一个记号,旁边写上一句简短的话,如“本题计算顺序正确,只是第二步是错误的”;“本题方法不对,参照课本例4的方法解答”,但不予评分。当作业发下去之后,学生不仅知道错误之处,而更主要的是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一种特别的爱护,产生一种主动订正的热情。当学生订正之后,老师仍然给予满分。学生谁也不愿轻易地放过这一机会,他们努力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精神压力,而是激励他们学习的动力。
2.学科成绩变“只重知识”为分项综合评价。为了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我们将每一学科试卷中不能反映出的技能、智力进行单独考查。如语文除考查其知识、技能的掌握外,还考查其朗读能力、语言交流、理解能力、课外阅读、写字等;数学考查其限时计算、思维训练;英语成绩分笔试、情境会话、朗读等等。对智力、能力的考查放在平时进行,考查方法是分项测试、动态达标。如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制定出优秀、良好、需提高的朗读等级标准,然后对照朗读等级标准全班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确定每一个学生的起始等级。每一个学生则可以通过平时朗读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等级,直至达到优秀。为了上升到更高的等级,每一个学生都做出不懈的努力。当然,其间有教师的朗读指导,有学生主动的请教,还有学习小组同学的帮助。
3.为后进生设“进步奖”。过去,学校只设“三好生”奖,似乎“三好生”与后进生无缘,在实施主体教育中,我们为后进生专设“进步奖”,而且每学期进行两次评比。对每一年连续两次获得进步奖者,学校发给“三好生”奖。“进步奖”的设立对于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发展学生个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www.xing528.com)
4.改革操行评语。一是改过去生硬呆板为富于情感的评语。评语的字里行间充溢着教师一种诚挚的情感,使学生觉得“老师喜欢我”,感到他在老师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二是改千人一面为突出个性特长,使学生为自己的进步、特长、爱好而自豪;三改终结性评语为激励性评语,使学生产生一种进步向上的“动力”。评语改革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5.制定《小学主体性素质发展状况》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的需要,我们把“五个学会,一个讲求”的培养目标逐层分解为三级指标。比如,在“学会选择”一级指标中,我们从“学会内容、方法与时间的选择”、“价值观与道德行为的选择”、“课外兴趣活动选择”、“个人生活选择”四个方面确定二级指标。在每个二级指标下面,我们又对每一年级的学生主体性发展应达到什么具体要求设置出三级指标。与此同时,我们又对每一级指标的评价方法作了相应的规定。这样,即使《小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状况》具有比较严密的系统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两年来操作评价的效果来看,这个评价体系是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主体性素质的,也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