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神山中学 陆伟雯
【摘要】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中学是人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阶段立德树人建设尤为重要。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经典名著的主题、依托经典名著的情节、聚焦经典名著的细节,促进农村中学树德立人建设。
【关键词】经典名著阅读 农村中学 立德树人
中学期间学生的品德心理状况影响其人生,决定个人的成长速度和发展高度。如果农村中学树德立人建设只依靠教科书和学生个人的局限性认知,肯定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同时,由于小农意识中的功利主义,农村初中教育陷入“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的严峻形势中。要让农村中学生走得更高更远,我们要把立德树人文化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经典名著阅读促进农村中学立德树人建设。阅读经典名著,是与高人对话,可以开阔农村中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见识,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操。在引导学生开展经典名著阅读时,我们可以促进农村中学教育立德树人建设。
一、借经典名著主题,引导农村中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理想
在现在农村中学立德树人的建设中,大多数农村初中生缺乏对自我认识,缺乏对前途的思考,缺乏对人生的规划。大多数农村初中生都抱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他们连自己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都没有,更不必说理想了。他们心中的仅有目标都只是来自老师或者家长的规定,并不是经过真正的自我认识后确立人生理想。 立德树人建设是农村初中当前德育的重任。新课程标准中,各科目、各教师具有立德树人的责任,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语文教师在推广经典名著阅读中,可以借助经典名著的主题,引导农村中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那怎样将经典名著阅读与理想前途的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呢?
在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概括保尔·柯察金确定崇高理想的过程。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的一句话对学生的撼动是非常大的,即“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2]这样一句富有激情的座右铭激励着保尔,让他的一生并没有碌碌无为,从普通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并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了终身。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读者,这样的崇高理想已经超越了物质上的享受,是对国家、对社会,以至于对全人类都是极有意义的事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们树立理想时,要思考是否对家乡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对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可以避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
学生在阅读概括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想产生憧憬,并开始思考人生的理想目标。在读完第一阶段的整本书后,教师开展“扬起理想的风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阅读分享课,课后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理想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通过经典名著的熏陶,保尔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真正方向,没有碌碌无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学生由此更深刻地进行自我认知,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依托经典名著情节,激发农村中学生的爱乡爱国的情怀(www.xing528.com)
在父母和乡村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农村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或是为了离开农村向城市发展,或是只求在农村经济开发中获利,或是在父母的庇佑下过着吊儿郎当的日子。作为乡村未来的他们基本没有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更不必说思考自己能够为家乡建设做出哪些贡献。然而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也就是说爱国之心人皆有之,如何激发农村青少年“爱乡爱国”的情怀是农村中学立德树人建设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要协助完成这个任务,不能只靠教师的主观说教和灌输,而要通过经典名著阅读的有机渗透,依托经典名著的情节,不断触动,强化、内化,激发农村初中生爱乡、爱国的情怀。通过立德树人建设,农村中学生建立起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和决心,要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把自己家乡建设得繁荣富强。
在开展《藤野先生》的阅读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以爱国为主题梳理《藤野先生》里“我”的生活情节。教师引导学生从零散情节中找出统一表现爱国主题的情节: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场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鲁迅只身到仙台学医是因为看到中国人饱受疾病的折磨,希望自己成为医生,治好国人身体上的疾病,这是出于内心对祖国的热爱。在东京留学生活的情节中,作者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被他们的举动刺痛着,内心的爱国情感回荡着。匿名信事件使鲁迅深感作为弱国子民的悲哀,受到的不平等对待激发了他内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看电影事件更深地刺激了鲁迅,看着中国人看中国人砍头的“热闹”场景,作者彻底被震撼了,他深深地认识到中国人已经病入膏肓,这种病不在肉体上而是在精神上。国人缺乏爱国、缺乏自尊、缺乏自强,国家才会落后挨打。因此,作者为了解救自己的国家,决意改变志向,弃医从文。
在课堂上,教师要学生先归纳情节,依托情节体会鲁迅对祖国浓烈的爱,并思考他弃医从文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同样作为中国人,以后能够为家乡面貌的改变做点什么,怎样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使命感的爱乡、爱国青年。最后,教师开展“热爱家乡,规划未来”为主题的分享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职业生涯规划。
三、聚焦经典名著细节,培养农村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当前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条件有了质的飞跃,大部分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虽有提升,但是仍对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关注不多。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中学生面对挫折、面对困难的能力并没有提升,心理素质比较差,遇到挫折容易一蹶不振。而经典名著阅读则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手段。它并不直接教导学生如何做才能解决他们目前所遭遇的情绪问题,而是在接触适合的经典名著细节后,对其内容产生认同、净化、领悟,以至于对学生目前所遭遇的困难有新的认知与体会,进而解决自身遭遇的问题。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中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到经典名著的细节上,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各种不同姿态,以开阔视野,可以让他们在困境时懂得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身的处境,从而进行自我开导,要让农村中学生以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开展《西游记》阅读时,在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积极的悟空”。通过阅读悟空的细节,学生可以体会悟空应对挫折时的积极心态。最终孙悟空从石猴成长到战斗胜佛完成了人生质的飞跃,靠的就是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挫折。教师指导学生把握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按照主题来制作任务手抄报。孙悟空经历挫折,吃了一番苦,开始自我反省,积极面对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的人生重新启程。在后来取经路上每次面对困难,孙悟空都能积极面对,迎难而上,最终取得真经。学生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自然联想到现在同样不完美的自己,自己的挫折对比起孙悟空的挫折,显得那么微小,悟空都能净化自己,勇敢面对挫折,重新启程。学生在阅读细节时,也能够得到净化。当纠结的内心得到了净化,他们也懂得了换一种思路去解决当前的困境。
利用恰当的时机,教师开展“面对挫折,阳光成长”的演讲活动,深化学生聚焦孙悟空更多迎难而上的细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名著阅读中,还有许多积极面对困难的名场面,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让学生再度深化体会,最后真正将积极的人生态度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起到立德树人的成效。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农村中学推广实施经典名著阅读时,可以借助经典名著的主题、依托经典名著的情节、聚焦经典名著的细节等方面进行思考,促进立德树人建设。利用经典名著阅读活动,让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深化到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里,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后备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