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第七中学 夏佳
教学总体目标
1.语言目标
2.思维目标
分析个性化人物形象,体会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在理解美丑的基础上感悟“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
3.审美目标
重点探究群众、弗罗洛和爱斯梅拉达对卡西莫多的不同态度,理解人性美与丑共生的复杂特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审美情趣。
4.文化目标
领会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技术运用与核心问题
本教学设计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念,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利用智慧交互平板的信息技术手段,更便捷地掌握学生课下阅读效果以及落实情况。具体实施过程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走进《巴黎圣母院》,了解作者及主要内容,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方式】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生平、基本情节、时代背景的资料,以及巴黎圣母院的相关信息;课上进行阅读兴趣引导,组织阅读活动,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180多年前的一天,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北钟楼的一个暗角里,发现墙上刻着一个希腊单词“ANAΓKH”(命运)。(展示课件1剧照)这些难以描摹的符号,震撼了他的心灵,也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创作出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与这座教堂一样不朽的著作。从此,巴黎圣母院就与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故事一起驻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人们欲罢不能的向往。
二、初步感知
展示课件2巴黎圣母院景观图,并做同步简介。
1.第一张是巴黎圣母院的俯瞰图,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巴黎的西岱岛上。
2.美丽的塞纳河从它身旁静静地流过。
3.这是它的正门,庄严肃穆。
5.玫瑰花窗赏心悦目。
6.这是信徒们祷告的地方。
看到这些如梦似幻的图片,我们不禁思考,围绕这座教堂发生的故事是否也像这教堂一样神圣而纯美呢?
三、读书交流
以下导读内容为课前要求学生重点查找的内容,课上以小组为单位用智慧交互平板向全班同学进行图文介绍。每项内容请一至两位学生到讲台来进行交流,小组其他同学补充。这个过程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要求学生解决问题,还要求他们讲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及引用资料的出处。教授学生研究课题的方法,教师及时肯定与补充。
交流问题一:作者及其生活背景。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雨果天资颖慧,未成年时就开始写诗。15岁时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褒奖;20岁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和杂诗》。19世纪20年代前期,雨果在写诗的同时,还开始了小说的创作。他这个时期写的中篇小说有《冰岛魔王》《布格·雅尔加》等。同时,他还进行了戏剧的创作。1827年写在剧本《克伦威尔》的序言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1831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1841年他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被封为法兰西贵族世卿,与七月王朝妥协。1851年,拿破仑发动政变,雨果受到迫害,流亡国外,19年后才回到祖国。在流亡期间,他写了《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与窃国者拿破仑三世展开斗争。1861—1869年完成了他的又一代表作品——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小说反映了整个19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社会政治生活。1870年,雨果回到祖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1885年去世,引起全国人民深切哀悼。
雨果是法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他的诗不但数量丰富,而且主题多样,形式完美,表现手法细致多彩。他的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以五光十色、气势雄伟的画面见长,为浪漫主义小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雨果的创作对后世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交流问题二:故事情节。
事件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看到美丽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之后,他那被禁欲主义所压抑的情感蠢动起来,他的追逐变成了迫害。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也爱慕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相貌奇丑,但他的爱却是高尚的,具有人道和自我牺牲的特点,和弗罗洛的罪恶情欲完全不同。道貌岸然的弗罗洛,在他的罪恶企图不能达到时,便卑鄙地采用嫁祸于人的办法,把爱斯梅拉达送上绞架。与此同时,对弗罗洛十分忠实的卡西莫多,却被他主人的残暴和无耻所激怒,把弗罗洛从教堂的高塔上推了下来。
交流问题三:小说的思想内容。
小说揭示了美与丑的真谛。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不必为了自己先天的不足而自暴自弃,更不要过分追求外表美,最珍贵的莫过于拥有一颗善待他人、无私奉献的心。雨果说过:“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近于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善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爱斯梅拉达拥有迷人的外貌、动人的歌喉,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她为了救落魄诗人而愿意舍身嫁给她。弗比斯,年轻、英俊、漂亮,是皇家卫队队长,感觉上是个正人君子,但其实不然。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内心却自私阴险。而卡西莫多虽然天生丑陋,内心却十分善良,这与神父和卫队长形成了强烈而又鲜明的反差。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丑陋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火热纯真的心灵;英俊美丽的面容下,也可能是深埋了龌龊可耻、阴暗扭曲的灵魂。表面上的美与丑,这是人们每天都在讨论的话题,而内在美与外在美,心灵美与现实美,带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思索。
四、作业布置
1.在基本了解小说情节下,阅读《巴黎圣母院》整本书,历时约四周时间。
2.跨越阅读障碍,提出阅读建议。小说篇幅较长,难以继续,可以绕过障碍,先看故事。阅读后,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一个方面。
例如:这是个关于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爱情、亲情、人格分裂(神性与人性的争斗)、荒谬的司法、暴力与反暴力(封建与反封建,穷客人们之间的互相救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对人物形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美丑对照的写作手法,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式】
通过智慧交互平板出题检测学生课下的阅读情况,组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是世界文艺长廊中的经典形象,一个无与伦比的美,一个世所罕见的丑。人们了解他们的途径更多是通过电视、电影、音乐剧,或是动画片。《巴黎圣母院》是各种艺术形式改编的“永恒的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回到最原汁原味的小说本身。
二、阅读检测
教师用智慧交互平板展示题目,学生在交互平板上进行答题。
1.下列各项中,关于《巴黎圣母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卡西莫多抢走。爱斯梅拉达奋力反抗,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卡西莫多被擒获。
B.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在刽子手行刑时,卡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巴黎圣母院,用心照顾、保护她。从此,卡西莫多成了爱斯梅拉达的忠实朋友。
C.在愚人节的狂欢中,巴黎市法院大厅进行“愚人王”的选举,谁长得最丑、谁笑得最怪、最难看谁就有望当选。最后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因外貌奇丑而当选。人们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还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
D.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带到广场上被当众鞭笞。跪在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这时,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卡西莫多的嘴边。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不住地说:“美……美……美。”
3.下列各项中,对《巴黎圣母院》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弗罗洛在钟楼上看波希米亚姑娘跳舞,当他看到爱斯梅拉达身旁穿着奇装异服的男人时,他的脸色愈加阴沉,满腹疑问地来到广场上。此时,爱斯梅拉达不见了,只剩下正在收集小银币的甘果瓦,弗罗洛把他带进了巴黎圣母院。从甘果瓦口中,弗罗洛获知了爱斯梅拉达和甘果瓦摔罐成亲,但两人只是名义上的夫妻的事。
B.一天早晨,爱斯梅拉达偶然间看到了广场上的弗比斯,她痛苦地呼叫着弗比斯的名字。卡西莫多想让爱斯梅拉达开心,得到她的同意后就去找弗比斯,并把爱斯梅拉达对他的爱意转达给他。弗比斯却无动于衷。为了不使爱斯梅拉达伤心,卡西莫多谎称没等到弗比斯。爱斯梅拉达生气地让卡西莫多滚开。
C.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关进了地牢。有一天晚上,弗罗洛秘密地来到地牢,向爱斯梅拉达承认是他刺伤了弗比斯,并毫不掩饰地向她表达了他的爱意,并想把她救走。教士告诉她弗比斯已死了,爱斯梅拉达听后,以超凡的力量把他推倒在楼梯的石阶上。
D.从街谈巷议中弗罗洛得知,爱斯梅拉达奇迹般地被人救走了。当他得到这一消息后,便把烦闷发泄到工作中去,他不断地参加教士会议和日常圣事。每当他见到丑陋的卡西莫多跟爱斯梅拉达待在一起,就越发地心烦意乱。
教师用智慧交互平板统计学生作答情况,检查学生课下阅读情况,同时展示正确答案。(答案略)
三、讨论交流
在第一课时交流了四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对人物形象了解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小说美丑对照的写作手法,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讨论问题不流于形式,教授学生如何围绕一个问题做深入探讨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与敢于提出不同看法。
1.讨论前的指导点拨。了解小说的美丑对照写作手法主要应结合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看看他们身上存在哪些个性差异;二是理解对照手法的写作特性,以及体现了小说什么风格特色。
2.学生集体讨论,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多找对照点。
3.讨论结果展示,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的美学对照手法塑造了异乎寻常的人物形象,给人们展现出一幅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面。
在人物的对照方面:同一人物的外形和内心进行对照。卡西莫多,外形奇丑,而内心十分美好、善良;弗比斯,外表堂堂,内心却极为肮脏、丑恶。
人物与人物之间对照: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纯洁善良,同弗罗洛、弗比斯的自私、残忍、卑鄙进行对照;爱斯梅拉达对爱情的坚贞,同弗比斯的轻薄、无情进行对照等。通过这些鲜明的对照手法,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作品的人物性格、主题,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倾向。
其他方面的对照:保护弱小者的美和善的奇迹王朝与残酷践踏人民的丑和恶化身的封建王朝对照;主持公道、一视同仁、公正廉明的奇迹王朝法庭与不顾事实、让无辜的人坐在被告席上、而罪犯却坐在法官席上,并且用酷刑造成千古冤案的封建王朝法庭的对照。这种对照的写作手法体现了雨果小说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作业布置
雨果的美丑对照写作手法在小说中还体现在哪些地方?试着找一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第六卷“一滴眼泪回报一滴泪水”章节,感知复杂的人性,学习浪漫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式】
组织阅读活动,深入探究学习,师生平等对话。
【教学过程】
一、顺势导入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第六卷“一滴眼泪回报一滴泪水”这一节,去感受雨果笔下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感受真实而复杂的人性。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创设氛围)
二、感知人性
看完视频后,请大家在小说中找到对应的这一节内容,细读文本,同桌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迅速用笔找出:面对受刑的卡西莫多,群众、弗罗洛、爱斯梅拉达分别是什么反应?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们和卡西莫多的关系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共同阅读《巴黎圣母院》第六卷“一滴眼泪回报一滴水”章节。
讨论环节展示:
1.关于群众
师:老师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完了这一节的内容,我们先看第一种人物:群众。(展示课件剧照:群众)
师:群众在这一节中频频出现,大家讨论下,有哪些段落生动地描写出了群众的言行?
生1:有15、16、19段。
生2:还有26~39段。
师:这两个同学找出的段落,基本上都是描写群众的言行的。这一节开头部分,我们看到第一段中群众早早地就等候在刑场,甚至军警驱赶人群,群众也都不离开等,都是描写群众的。下面我们就以大家刚才找的段落为例,一起来齐读第15、16、19和第26这四段,读的时候注意体会群众都有什么反应?他们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看到这里,我们会不由地思考群众和卡西莫多的关系是怎样的,有冤仇吗?他们中谁笑得格外厉害?
生3:我认为群众和卡西莫多的关系是无冤无仇的,面对受刑的卡西莫多,笑得格外厉害的是第15段中的儿童和妇女。
生4:儿童和妇女一直都在看热闹,看到卡西莫多受刑,她们都感到很高兴。(www.xing528.com)
师:这个同学说到了,群众感到很高兴,而卡西莫多却正在承受笞刑,血肉横飞。群众的这种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关于群众的言行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
生5:就像第26段说的那样,群众是处在无知状态里的,是道德和智力的幼稚阶段,是没有怜悯心的。
师:这个同学找到了雨果先生的评价,说到了这些群众是无知愚昧的,是缺乏道德的,是没有同情心的。
生6:在第19段中,群众“看见成千条血水在那驼子的黝黑的肩膀上流淌,皮鞭在空中挥动时就把一些血珠溅到观众的身上”却无动于衷,反而还大笑不止,我觉得他们都很冷血麻木,残忍庸俗。
师:说得太好了!不仅找出了原文中群众的反应,还有自己的分析和归纳,大家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这位同学!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看客形象被很多中外作家描写过,下面我们以大家才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为例,一起回忆下文章里类似的看客形象,如:
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她到处向人倾诉自己的痛苦,这些人有什么反应?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看着悲伤的祥林嫂,那些老妇人都流下了眼泪,大家思考下她们是真的关心祥林嫂吗?为什么?
生7:我觉得不是真的关心,她们特意寻来,只是为了要看热闹,他们听祥林嫂说完还不算,还要一直说到祥林嫂呜咽,才肯满足地离开。还有,老妇人的那滴泪水也都是停在眼角的,就像是演戏一样留下来,肯定是装出来的。
师:这些人的形象都有共通的地方,那他们反映出的人性是美还是丑?
生:(齐答)丑陋的。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群众的人性特征,下面我们讨论弗罗洛和爱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第1、2、3小组同学分析弗罗洛的人物形象,第4、5、6小组同学分析爱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分析后,选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2.关于弗罗洛
第1小组:弗罗洛是卡西莫多的养父,二人是养父和养子的关系。在第44段中作者说道:“那神父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像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第2小组:在这一节中,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在刑场上对养子卡西莫多不闻不问,转身走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他喜欢爱斯梅拉达,想占有她,有了邪恶的念头,要绑架爱斯梅拉达,自己却不出面,而让自己的养子卡西莫多背上恶名,我觉得他太狡诈、太阴险了。
第3小组:他的身份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一向宣扬博爱和平,却做出指使别人绑架爱斯梅拉达的丑事,我认为他说一套做一套,很恶心,很虚伪!
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在大家刚才对他口诛笔伐的时候,老师又多了层思考,跟大家想得有点不一样。的确,他的人性有丑陋的一面,但是之前的他却虔诚修道,布施穷人,帮助弱者,包括卡西莫多这个弃婴也是被他收留的,并且还教他读书写字,这些又确实是善的表现。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生8:我觉得他之前的这些行为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假的。
师:弗罗洛谈不上一辈子做好事,但起码他在见到爱斯梅拉达以前,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善事,大家能对他以前的善行冠以一个“假”字吗?
生9:我觉得只要是人肯定是不完美的,肯定有缺点,弗罗洛可能就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吧!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棒了!这就是人性复杂的一面,这充分体现出人性美丑共生的特点,也反映出他的人性特征由善到恶的转变。
3.关于爱斯梅拉达
(展示课件爱斯梅拉达剧照)
师:刚才这3个小组的同学向我们展示了弗罗洛的探讨成果,说得很精彩!那么这位吉卜赛女郎美丽的外貌下有着一颗怎样的内心呢?请第4、5、6小组派代表分享关于爱斯梅拉达的探讨结果。
第4小组:前一天晚上,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劫持过,按常理讲,卡西莫多伤害过她,应该是她的仇人,但她却给仇人喂水喝。“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腰带上解下一个水壶,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枯焦干裂的唇边。”和卡西莫多无冤无仇的群众对卡西莫多百般凌辱,而她却给仇人喂水喝!表现出她是一个善良大度的近似完美的人。
第5小组:如此善良、近乎完美的形象,通过给卡西莫多喂水表现出来。她感动了大家,也感动了群众。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闪光!只是她的存在让人无法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如此完美的人。
第6小组:群众从开始时的侮辱嘲讽,到现在齐声高呼“妙极了”,多么温暖的呼喊!卡西莫多从不会流泪,但此时,他生平中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多么真诚的行为!这种转变就是这滴水的价值所体现的地方,大家都被爱斯梅拉达的善行感动了。
师:他们就这么容易被感动吗?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大家能否从人性的复杂方面去思考下?
生10:从刚才对弗罗洛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中是有善有恶的,只是有时候善的种子被掩盖了。
生11:是爱斯梅拉达的这滴水让他们善的种子发芽了!
师:你们回答得太精彩了,所以雨果先生给这一节命名为“一滴眼泪回报一滴泪水”。
4.关于卡西莫多
坚强的卡西莫多面对铁鞭无情的抽打,面对群众残忍的羞辱,面对炎炎烈日,承受着身心极度折磨的他没有流泪,而当爱斯梅拉达将水喂到他唇边时,他却流下了眼泪。讨论探究卡西莫多的泪水有着怎样的含义?
讨论结果展示:
这滴眼泪是感激、感动的泪水。他曾像野兽一样屈辱地生活着,备受歧视,毫无尊严,平时可能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而今天却有一个美女给他水喝,他应该是开心到流泪;被自己伤害的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地给自己水喝,他应该觉得很后悔昨天去劫持爱斯梅拉达,应该充满了悔恨,是一种自责的泪水。这滴泪水就是卡西莫多的觉醒之泪,爱斯梅拉达喂给他的这滴水让卡西莫多从此由兽变成人,善良的人性开始复苏!
三、提炼升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这一节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人性特征通过大家的讨论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雨果笔下的爱斯梅拉达像洁白无瑕的美玉一样,是一个由内而外都堪称完美的女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呢?
生:(齐答)没有!
师:群众由开始的麻木嘲笑到后来鼓起掌来,齐声高呼:“妙极了。”短短的时间内简直是180度的大转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
生:(齐答)没有!
师:生活中有长得丑的人,但像卡西莫多这样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简直就是把一个人打碎后胡乱拼接起来的。这样的人有没有呢?(速答)
生:(齐答)没有!
师:那这在文学创作中是一种什么手法呢?
生:(齐答)夸张!
师:对!夸张就是浪漫主义作品最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法。雨果,这位浪漫主义大师果然名不虚传,在作品中用爱斯梅拉达这样一位人性纯美的化身通过一滴水的光辉巧妙地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人性世界!同学们,这就是名著的魅力!经久不衰,耐人回味!
四、作业布置
课下分小组准备以下几个分享内容:
1.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个令你震撼的场面。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3.简述一段表现克洛德阴险毒辣的情节。
4.简述一段关于爱斯梅拉达的情节。
5.简述一段表现卡西莫多(敲钟人)善良举止的情节。
小结:复杂的人性,浪漫的手法。一滴水让我们看到了善良的人性被激发,看到了先善后恶的蜕变,看到了洁白无瑕的纯美人性的化身,更看到了丑陋外表下人性的复苏!(边说边展示课件)一滴水让我们看到了雨果先生浪漫情怀下那颗悲天悯人之心,看到了高尚纯美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一起大声读出来吧!(展示课件)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
师:“命运”的轮盘已经开始转动,卡西莫多为报滴水之恩,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用仁慈、博爱拯救了卡西莫多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又会与卡西莫多发生怎样的纠葛?等待他们的命运将会是什么?同学们可以继续读这本不朽的名著——《巴黎圣母院》。
板书设计:
美与丑的看台,爱与泪的交织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小说的思想内容,完成延伸阅读与写作。
【教学方式】
组织阅读活动,分享与展示,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小的刑台,既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善与恶的舞台,又是读者眼中人性美与丑的展台。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情节,学习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讨论了人性的复杂。其实《巴黎圣母院》这本名著留给我们去发掘的线索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小说的思想内容。
二、展示分享
分小组展示课下准备的思想内容:
1.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个令你震撼的场面
分享展示:克洛德站在巴黎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卡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顶楼上推下来,摔死了,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分享展示: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意图绑架爱斯梅拉达未成功而被巡逻队抓住的卡西莫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遭受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只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里,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3.简述一段表现克洛德阴险毒辣的情节
分享展示:克洛德暗中跟踪弗西比,当他看到弗西比同爱斯梅拉达亲热地幽会时,不禁妒火中烧,趁机刺伤了弗西比,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他在法庭上编造了所谓巫术的谎言,并对爱斯梅拉达进行严刑逼供。爱斯梅拉达屈打成招,被判处绞刑。
4.简述关于爱斯梅拉达的一个故事
分享展示: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了乞丐王国,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则将被处死。正当甘果瓦即将被乞丐们处以绞刑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为了解救他,答应与他结为夫妻,并摔罐为证,婚期四年。
5.简述一段表现卡西莫多善良的情节
分享展示:卡西莫多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金属小口哨对爱斯梅拉达说:“拿去吧。你需要我的时候,你想叫我来的时候,你不太害怕看见我的时候,就把这只口哨吹响吧。口哨的声音我是听得见的。”他把口哨放在地上便走开了。
三、讨论探究
在之前课上我们已经明确了小说的主题,即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感受到美与丑的真谛。所谓“诗无达诂”“言有尽而意无穷”,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还有怎样的解读呢?学生讨论交流。
内容如下:
1.爱与被爱,真爱与欺骗
风流卑劣的弗比斯,他只爱恋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却丝毫也不爱惜爱斯梅拉达的生命。爱斯梅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中从医院逃出来后,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以解救爱斯梅拉达的生命。可是爱斯梅拉达偏偏钟情于他,甚至以为这就是他所追求的爱情,实际上却是被他无情地欺骗了。克洛德神父神魂颠倒的倾慕最后却变成了罪恶的陷害。他的爱情是极端自私的,他的爱情观就是:“如果我不能拥有,我就要让她毁灭!”他先指使卡西莫多在深夜里去抢爱斯梅拉达,失败后,又刺杀情敌弗比斯,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当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带到巴黎圣母院内合法避难的时候,他再利用权势和阴谋让爱斯梅拉达失去了巴黎圣母院对她的庇护,并用死亡做威胁,逼迫爱斯梅拉达接受他的所谓的爱情。所谓的爱最终也全部演化成了仇恨与嫉妒。然而只有敲钟怪人的爱是珍贵的。他更爱着爱斯梅拉达内心的美。面对爱斯梅拉达的美丽,他是那样自卑、痛苦,他渴望接近爱斯梅拉达,但是又怕自己的丑陋令爱斯梅拉达难受和害怕。他对爱斯梅拉达并没有什么奢望,他只要知道她在身边就行了。见爱斯梅拉达是他生命中的喜,他不再是那样一个凄苦的灵魂。即使最后无法挽救爱斯梅拉达的生命,他也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去另一个世界永远地守护她,保护她。卡西莫多无私而又纯洁的爱深深地震撼了我,也在我心底留下了对他的无比敬佩之情。
2.引起人们对中世纪末期法国人们生存状态的思考
15世纪末期的法国,正处于中世纪没落的时代。英国的沃伦·霍莱斯特在《欧洲中世纪简史》中写到:“繁华让位于萧条,乐观归于毁灭,十三世纪融合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憧憬宣告消失,社会行为趋向极端——起义暴乱、鞭挞自赎、犬儒主义及巫师魔法,等等。”加之英法百年战争和可怕的黑死病,人们陷入精神颓废的危机中。
这一时期西欧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封建贵族走向没落,教会和教士的权威受到挑战和质疑。同时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传统的宗教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受到人文主义的冲击。处于两股新旧力量的交汇点,人们无疑面临严峻的思想与道德抉择。
3.揭示下层平民的丑陋
下层平民是当时法国人数最多、地位低下的阶层,这个阶层鱼龙混杂,是最具生命力和反抗意识的阶层。下层平民有穷诗人甘果瓦、敲钟人卡西莫多、乞丐王克洛班、街头卖艺的舞女爱斯梅拉达等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或出身卑贱,或贫困潦倒,或相貌丑陋,不被贵族和教士尊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下层平民在书中分为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群体形象最集中地表现在狂欢节。这天全城钟声齐鸣,万人攒动,等待看圣迹剧。可是圣迹剧到十二点都没有开始,于是人群便抱怨、咒骂不停。“他们骂佛兰德人,骂府尹,骂波旁红衣主教,骂司法官,骂奥地利的玛格丽特公主,骂执法的警员,有骂天气冷的,有骂天气热的,还骂巴黎主教。”小市民的无聊和粗俗暴露无遗。平时有宗教和法律约束压抑着他们,他们需要宣泄,需要释放内心的压力与苦痛。于是,被束缚和压抑的人性在无约束的空间和时间里尽情释放,平时的端庄与矜持化作抱怨与喧嚣。可以说,狂欢节就是一面镜子,照射出人失去规则约束后的人性丑陋。
四、延伸阅读
布置课下延伸阅读任务。
1.比较中外浪漫主义小说写法上的不同特点。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
2.观看《巴黎圣母院》的电影,对比一下电影改编与小说之间的不同,思考一下电影改编的优缺点。
五、进行小结
好的作品一定是代代相传,每一个国家都翻译出版,受到欢迎、赞美,都被人们当作心爱的东西传阅收藏。真正的永久不衰的艺术珍品,指的就是如《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名著。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沉浸在经典的滋养里,让我们生活得更通透、智慧!
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考虑到学生对这本书知之甚少,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全面了解作者创作小说的背景、意图,进而感知作品主旨等是不太现实的。既然是整本书阅读,就一定需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而推动课下的自觉阅读。与其教师泛泛而谈,不如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向。通过对一些章节的精读,和学生一起讨论作品的闪光点,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为突出重点,提高效率,我的授课环节中重点选取了《巴黎圣母院》第六卷“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一节,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和人性美丑的探讨。整个课程贯穿了初读的感知,浪漫的对照,形象的品析,以及自由的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展开阅读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