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东坡传》阅读教学活动方案:浩气无涯,超然有情

《苏东坡传》阅读教学活动方案:浩气无涯,超然有情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美文朗读B.测试竞赛C.角色扮演D.自由辩论E.其他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适时调整活动方案。让学生爱上苏东坡。展示、汇报阅读任务驱动图。

《苏东坡传》阅读教学活动方案:浩气无涯,超然有情

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王敏

教学总体目标

1.提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2.全面知人论世

全面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事迹,熟悉苏东坡的主要作品,体会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读懂其人其文。

3.培养思辨品质

比较阅读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和其他文人笔下苏东坡的不同形象,探究林语堂借助苏东坡寄托的人生理想,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4.激发审美创造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整合阅读整本书,以独特的审美眼光,创造性、个性化地解读和诠释苏东坡的一生,让学生在审美再创造的体验中成长为有情怀、有思维的读者

5.探究人生意义

促使学生从苏东坡身上汲取养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直面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并积极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技术运用与核心问题

1.利用智慧课堂设备,共享相关图文视频资料。比如:借助百度百科,制作有关林语堂的视频,在智慧课堂设备上共享;剪辑《百家讲坛》相关评说苏东坡的视频,在智慧课堂设备上共享;教师录制《苏东坡传》好书悦读分享推荐视频,等等。

2.利用图表等任务形式促使学生完成阅读,深入阅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情,不断用任务图表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准备

1.了解学情

(1)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

①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学过或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还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平时每天用来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  )

A.少于20分钟  B.20分钟到40分钟  C.40分钟到1小时

D.1小时以上  E.其他

⑤你的阅读习惯是什么?(  )

A.只读不批  B.读后再批  C.边读边批  D.及时摘抄  E.其他

⑥你认为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丰富知识积累  B.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C.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D.其他

⑦你希望教师怎样上课外阅读课?(  )

A.学生静静地读书  B.指导学生阅读  C.读书会分享交流

D.其他

⑧你喜欢的读书分享交流的形式有哪些?(  )

A.美文朗读  B.测试竞赛  C.角色扮演  D.自由辩论

E.其他

(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适时调整活动方案。

2.激趣促读

(1)让学生爱上林语堂。

借助百度百科,制作有关林语堂的视频,在智慧课堂设备上共享。

(2)让学生爱上苏东坡。

剪辑《百家讲坛》相关评说苏东坡的视频,在智慧课堂设备上共享。

(教师录制《苏东坡传》好书悦读分享推荐视频)

3.确定方案

(1)确定版本:张振玉译本。

(2)明确流程。

分好阅读互助小组:6~7人为一组,全班约6个小组,教师做好小组长培训,明确组员分工。

阅读课时安排:高一第一学期,历时6周,共安排14课时,其中课外阅读8课时,课内汇报交流6课时。

(3)明确要求。

全员参与、通力合作。随机批注、完成任务。

4.活动计划

实施过程

阶段(一):通读——整体感知东坡事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包括课外阅读)

1.对照本书附录一中的年谱,通读全书,理清本书线索,梳理相关内容,了解苏东坡一生,获取整体感知。

2.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学会筛选有关信息、提取准确信息,并归纳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3.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整合全书内容,从不同视角、用不同图表梳理绘制苏东坡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轨迹。

【教学过程】

1.分章节进行阅读任务驱动,并完成表格。

阅读任务驱动表

续表

2.整本书进行阅读任务驱动:以某一点为线索,绘制标画出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图。

【示例一】苏东坡从政轨迹图

【示例四】苏东坡文学经历思维导图

10.苏东坡到海南后设法改变了当地人杀牛祭神治病的风俗。(  )

二、选择题(每题5分)

1.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  )位皇帝。

A.6  B.4  C.5  D.3

2.苏东坡任职地区依次为(  )。

A.湖州杭州黄州、密州  B.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C.密州、黄州、杭州、湖州  D.杭州、湖州、密州、徐州

3.苏东坡的朋友(  ),事先知道了苏东坡被弹劾的消息,先派人去通知了子由。

A.王诜  B.张方平  C.黄庭坚  D.佛印

4.苏东坡被贬到(  )时,成立了一个救儿会,救助婴儿

A.黄州  B.徐州  C.常州  D.杭州

5.下列哪项不是苏轼在黄州的作品?(  )

A.《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B.《游沙湖》

C.《喜雨亭记》  D.《记承天寺夜游》

6.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悼念的是(  )。(www.xing528.com)

A.王弗  B.王润之  C.王朝云  D.苏小妹

7.苏东坡整理西湖初衷是(  )。

A.供给用水  B.供人游湖  C.美化环境  D.避免洪灾

8.一直陪苏东坡到九江的朋友不含(   )。

A.陈糙  B.参寥  C.乔今  D.佛印

9.年过花甲的苏轼被贬海南时家人有谁陪同前往?(  )

A.侍妾朝云  B.苏迈  C.苏迨  D.苏过

10.苏轼在海南未给下列哪本书做注解?(  )

A.《孟子》  B.《论语》  C.《尚书》  D.《易经

答案:

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1.C 2.B 3.A 4.A 5.C 6.A 7.A 8.D 9.D 10.A

4.交流展示、汇报。

(1)展示、交流阅读任务驱动表。

各小组选出一份完整任务表在班内张贴展示、交流。

(2)展示、汇报阅读任务驱动图。

各小组交出一份清晰的轨迹图,派代表在多媒体平台展示并讲解汇报。

通读评价量表

阶段(二):研读——分析透视东坡情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包括课外阅读)

1.从“情”的角度(如亲情爱情、友情等)来研读本书,各小组分别就某一方面内容进行专题式研读、梳理、分析、论证和总结。

2.深刻体会苏东坡人格精神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读懂其人其文。

【教学过程】

1.分析本书中展现出来的东坡情怀,各小组分别选取一点展开专题式研读。

2.专题式研读指导(阅读范围、表现及影响、辅助阅读、发现及点评),最后汇总形成专题小报告论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和其他文人笔下苏东坡的不同形象,探究林语堂借助苏东坡寄托的人生理想。

2.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素养。

3.促使学生从苏东坡身上汲取养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直面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并积极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教学过程】

1.还原一个历史真实的苏东坡

苏东坡真如林语堂所写的那样完美吗?(推荐阅读秋雨《苏东坡突围》,还可参考其他资料)

余秋雨眼中的苏东坡:

苏东坡突围(节选)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

——余秋雨《秋雨散文

2.探究林语堂借助苏东坡形象寄托的人生理想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

在林语堂看来,苏东坡具有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他以精神自由的眼光俯瞰人生时,他的灵魂终于“获得一种自我完善感和灵魂归属感”。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快乐”的?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刻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功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和苏东坡有着心灵上的共鸣,他对苏东坡特别仰慕甚而偏爱,以至在本书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大失偏颇。

(教师可引导探究,让学生学会质疑与思辨)

3.深刻体会苏东坡面对苦难的情怀,领会其人格精神内核

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生的苦难?同样是写苏东坡面对苦难,林语堂和余秋雨有着不同的解读,前者看到的是快乐,后者得出的是成熟,那我们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不幸或苦难的理解。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够帮助我们承担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傅雷《〈贝多芬传〉译序》

阶段(三):创读——个性展示东坡魅力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整合阅读整本书,以独特的审美眼光,创造性、个性化地解读和诠释苏东坡的一生,让学生在审美再创造的体验中成长为有情怀、有思维的读者。

2.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再创造的愉悦,分享阅读的成果。

【教学过程】

1.小组合作策划苏东坡纪念馆。

策划方案应包括如下要素:

2.小组通过智慧课堂设备展示策划方案并讲解,交流互动。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再次阅读整本书,以独特的视野,分镜头式创意解读和诠释苏东坡的一生,让学生在审美再创造的体验中成长为有情怀、有思维的读者。

2.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得再创造的愉悦,感受阅读的至乐。

【教学过程】

1.小组合作创编《东坡》四幕剧。

2.小组合作表演《东坡》剧本。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课堂上现场表演,也可录制好表演视频在智慧课堂设备上展示分享。

阶段(四):阅读成果与感评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汇合前期阅读所得,分享阅读成果。

2.分享交流《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心得与感受,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文学经典。

【教学过程】

1.制作展示《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宣传海报(汇合前期阅读成果,图文并茂)。

2.用自己独特的风格或方式,制作《苏东坡传》好书分享推荐视频,并在智慧设备上分享点评(教师录制示范)。

3.结合自身实际撰写“给苏东坡的一封信”,并在智慧设备上交流,作为学生快乐成长的纪念。

4.总结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为活动中出色的小组和个人颁奖。

教学反思

阅读对象的确立是恰当的。基于我们的学情,选择实用类的经典名著作为高中系列阅读的起步是明智的。本书阅读难度不大,在短期内可以实现反复阅读。教师在设计活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在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上做足功课,既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经验享受读书的乐趣,又让学生立足文本,从著作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活动的过程是合理的。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完全改变了以往学生课外阅读放任自流的状态,课前对学生进行充分指导,准备充足,尽量做到任务明确,层次分明,读写并重,同时精心设计各种交流展示汇报活动,力求让学生听说读写都得到锻炼,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此外特别重视活动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努力让学生在交流中爱上阅读,提升阅读与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品读中爱上东坡,爱上文学经典。

核心素养的体现是可见的。本次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全体参与性及主体性得到很强的体现。本次阅读活动以促进学生能力与精神成长为目的,可以欣慰地发现,学生借由互动探讨,对苏东坡有了更为成熟的理解,在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对人生困惑也有了疏导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阅读任务的设置,推进学生对具体文本的细读、思考、交流,更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当然,本活动的长远目的在于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会读以后人生路上更多的“可以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人生阅历的不同等复杂因素的存在,对同一本书的阅读理解的角度往往不尽相同。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交流活动中擦出思维的火花,是教师要着力下功夫的,尤其是针对不可避免的“误读”情况。如何在不伤害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是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的难点。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启发者,即以一本书为基点,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在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值得欣喜的是,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探索还在继续,当有更多类型的文本进入我们的阅读书目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结合典型文本,践行前人的诸如做旁批、提玄勾要等阅读经验,探索符合当下学生心理、学习习惯的阅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