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前的环境布置策略
在儿童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运用环境布置策略,将教育的意图有机地渗透在幼儿园环境、游戏材料和各种游戏标志物中,通过环境对幼儿产生影响,以达到有效指导游戏的目的。具体的环境布置方法有材料提供法、场地布置法、标志引导法等来实施隐性的游戏指导策略。
了解儿童游戏指导策略
1.材料提供法
材料在儿童的游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提高游戏指导的效果。教师提供材料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和提供既能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又能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材料。过多的材料投放可能会导致幼儿忙于摆放物品和操作材料,而减少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影响了儿童在交往、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过少的材料又导致幼儿争抢玩具或各抱一堆玩具互相观望,游戏不能顺利进行。除了关注游戏材料的数量,教师还应该关注游戏材料在游戏进程的不同阶段的变化。教师不要最初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来,而是当儿童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有需求时,让儿童有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发现和获取新的游戏材料,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
【案例】
“小小舞台”区域游戏
在幼儿园的“小小舞台”游戏区域,教师准备了天使翅膀、围巾、舞鞋、表演服装等材料。刚开始幼儿很新奇,三五个小朋友自觉组织开展歌舞表演游戏。一段时间后,幼儿游戏兴趣减弱,很少参加舞台表演游戏。这时,教师及时投放了魔术箱、帽子等,孩子由原来单纯的歌舞表演,又增添了变魔术等新的玩法,花样也更丰富了,参加舞台区域游戏的积极性又回来了。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定期在游戏区提供新的材料,形成新的刺激点,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
儿童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同材质的游戏材料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合理利用不同的材料帮助儿童在游戏中替代和想象,能有效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纸质类的材料,可以使儿童随心所欲地替代和想象。布类的材料,包括化纤、棉等各种质地的手帕、丝巾等,由于质地柔软,有一定的尺寸、花纹,无固定的形状可以千变万化,儿童游戏中往往用这些材料来装扮自己或装饰家。橡皮泥、面团类材料,质地柔软且可塑性强,可以随儿童的心愿搓、团、揉、捏出各种形状的东西,且可以还原并反复使用,不仅能满足儿童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可以让儿童在满足感官需要的同时,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师如果能充分了解不同材料在游戏中的独特作用,就可以利用游戏材料的材质特征隐性地指导儿童游戏。
2.场地规划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方法来创设儿童游戏环境,为儿童游戏提供隐性的指导。基于儿童好奇的天性和喜欢自主探索的发展规律,儿童入园首先会接触到的就是幼儿园的公共环境,大厅、楼梯、操场等公共场地的位置安排是否合理,公共环境中供儿童自主探索游戏材料是否充分、适宜(图5-11),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探索性和自主性能力发展。幼儿园的公共场地应由具备学前教育理论的专家和专业的规划人士共同设计,园所的公共空间布置也应该精心准备,让幼儿园的每一处都为儿童游戏提供支持,让环境说话。
图5-11 室外场地规划结合趣味性与适宜性
教室是幼儿园儿童游戏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的布置尤其重要,应以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自然性、真实性和具体性,以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为准则。教师期望儿童产生什么行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也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游戏场地来达到目的。例如,教师希望减少儿童的跑动及粗大动作的游戏,可用分隔物或家具把开放的空间阻隔起来,把喧闹的游戏区域和安静的游戏区域分开(图5-12)。又如,有的区角内没人光顾,可通过变换场地等方式吸引儿童,也可同孩子们一起规划、设计、安排场地。
图5-12 室内空间设计运用柜子隔断建立不同功能活动区域
3.标志引导法
图5-13 医院游戏中使用标志示意看病流程和步骤
标志引导法就是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教师根据游戏内容准备各种符号、示意图、照片、说明书等直观形象的示范,当儿童游戏出现停滞不前时,教师不是直接介入游戏讲解规则,而是通过向儿童展示各种符号、示意图、照片等标志,激发、引导和规范幼儿游戏,从而促进游戏的进展(图5-13)。在引导儿童游戏中用到的标志一般有实物标志、图示标志、角色标志等。标志的运用能起到规范行为、提示规则、示意步骤、丰富情节的功效,幼儿在游戏中能根据标志的暗示作用而行动。
(二)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在游戏进行时,教师介入游戏是实施指导策略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以师长的身份直接向幼儿提出建议、说明,指导儿童游戏,引导行为,也可以以游戏中角色的身份参与儿童游戏,用游戏角色的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应根据儿童游戏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游戏指导方法,如使用肢体语言暗示、行为动作示范、口头语言指导等,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
1.肢体语言暗示法
教师运用肢体语言指导儿童游戏,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对儿童的游戏行为作出反馈,如用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对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良好品行表示肯定,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对儿童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表示否定。当儿童游戏运动进行时,教师为儿童加油鼓劲可以用单手捏紧拳头用力向下;游戏中需要安静或静止时,教师将手伸平下压等。
2.行为动作示范法
在组织儿童开展规则游戏时,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幼儿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所以,教师要给儿童作适当的示范和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在创造性游戏里,如表演游戏,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这不仅能激发起儿童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儿童,供儿童模仿。此外,教师还可与儿童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案例】
“理发店”游戏
理发店里很安静,坐着等待理发的两位顾客。施楠在给顾客洗头,婷婷在为顾客理发,动作机械,面无表情。看到婷婷长时间机械地重复动作,教师走了过去:“婷婷,这个顾客已经约了我,你休息一会儿,好吗?”婷婷点点头。教师给顾客洗头(用水时嘴里发出“哗哗”的声音)、擦头、梳发、剪发(剪发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剪完后拿起一面小镜子给顾客照照:“您满不满意?”小顾客开心地点点头。教师又拿起电吹风,一边给顾客吹头发,一边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在一旁的婷婷看得津津有味。“婷婷,轮到你来理发了。”于是,婷婷开心地、充满自信地模仿着刚刚的动作和表情给下一个顾客理发。这时候的理发店充满了温馨和热情的气氛。
游戏内容发展或游戏技能方面发生困难时,教师应使用动作示范法介入游戏。在此活动中,婷婷动作机械,面无表情,单一理发动作的重复,以及理发店异乎寻常的安静反映了幼儿在理发店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困难。教师觉察到这一点后,作为同伴游戏者介入游戏中,为幼儿示范,重现理发店的情景。同时,教师注重发挥情绪感染的作用,用开心的表情以及各种象声词传递愉快的情绪,鼓励幼儿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尝试。(www.xing528.com)
3.口头语言指导法
在指导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伴随着一定的口头语言指导,不同的口头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情境和不同的儿童指导效果是不同的。如果教师指导语言运用不恰当可能会打断儿童的游戏;只有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指导技巧,才能与游戏中的儿童对话,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使游戏指导效果达到最佳。根据教师游戏指导语言的开放性程度,可将教师的语言分为六大类:开放性程度较高的询问式语言和建议式语言;开放性程度较低的指令式语言和示范式语言;介于高开放程度和低开放程度之间的陈述式语言和鼓励式语言。
询问式语言指导是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提醒儿童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这种语言表面看来是在问问题,实则是把儿童面临的问题描述出来,摆在儿童面前,激发儿童自主地寻找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询问式语言指导方法在运用时要注意询问的语气和询问的频率及方式,防止询问变质问,给儿童造成紧张的心理氛围。
建议式语言指导是教师在儿童角色游戏中向儿童表明自己的看法或主张,以此提示或暗示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式语言语气柔和,往往以“吧”“好吗”“啊”等语气词结尾。教师使用建议式语言一般是在儿童游戏情节发展有困难或停滞不前时,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儿童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建议式语言的特点是非强迫性的,语言中暗含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这样试试……”“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
指令式语言指导主要是在儿童游戏中存在严重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等情况下使用,教师应用语言对儿童出现的不当行为加以制止,保证儿童在游戏中的安全和健康。如“你不能把积木扔到小朋友的头上,这样会很疼的”。使用指令式语言要注意,要运用规则来约束儿童行为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权威,谨防将教师的指导演变成独断行为。
示范式语言指导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儿童展示游戏开展步骤和具体做法,通常是教师在游戏开始之前面向全体儿童,在游戏进行中面向对游戏材料陌生的儿童时使用。如“这是听诊器,我们首先把耳件放到耳朵里,然后把胸件放在病人需要测试的部位”。
陈述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用陈述的表达方式向儿童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可能是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提供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直接建议,暗示性也不强。教师使用陈述式语言指导时,需要儿童本身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否则很可能变成教师个人的独白,无法得到儿童的回应。
鼓励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用激励式的正面语言对儿童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和意志品质如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以强化儿童正向行为的出现。如:“小朋友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能干!”
(三)游戏后的经验提升策略
教师指导儿童游戏,目的在于发展儿童游戏水平、提升儿童经验。在游戏结束阶段,教师通过组织儿童展开讨论、分享心得,对游戏中表现良好的行为和品质公开表扬并树立幼儿同伴榜样,可以帮助儿童回顾游戏过程,体验乐趣,增长知识,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总结评价,帮助拓展儿童游戏经验。
1.分享讨论法
分享讨论法是指教师就观察到的某一个点与幼儿进行深入地分享与讨论,比如以儿童在游戏中的倾听和表达的习惯、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收拾整理的能力等为话题,引导儿童参与分享与讨论。组织儿童回顾游戏过程和分享游戏心得时,教师需要明白,过于全面、笼统的讨论和分享往往达不到提升幼儿经验的目的,只有就游戏活动的内容或方法的具体方面展开讨论,才能起到提升儿童经验的作用。
【案例】
“如何开好理发店”的讨论
李老师发现大班“理发店”游戏中的顾客很少,“顾客”对理发店不感兴趣。于是李老师组织儿童观看真实的理发店营业视频。幼儿看到顾客躺在躺椅上洗头,理发师为顾客梳理发型。看完视频后,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开好理发店”。有的幼儿反映没有躺椅,有的反映没有发型梳,李老师则启发幼儿自己用积木做躺椅,自己画发型,之后,“理发店”生意又红火起来。
游戏是一个持续积累经验的过程,游戏讨论、分享环节是对游戏内容的总结和提升,游戏分享中讨论的经验可以作为下一次游戏的起点,使游戏情节不断丰富,儿童的游戏水平不断提高,经验不断拓展。
2.树立榜样法
教师在指导儿童游戏时,可以根据幼儿易模仿的心理特征,借助儿童榜样的力量引导游戏进程。教师公开赞扬游戏中儿童表现出色的地方,如想象力、坚持性等,并对在这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儿童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儿童中树立榜样,以同伴的示范作用影响其他儿童,能对儿童游戏产生积极的效果,提高儿童游戏的质量。
【案例】
干净的烧烤摊
幼儿有一次在进行“娃娃家”游戏时,雁雁和小霞的烧烤摊周围和地上掉满了做烧烤的橡皮泥,竹签扔得满灶台都是,杂乱无章,而萍萍的摊位上都是干干净净的,串好的串儿摆放得整整齐齐,教师再仔细观察该幼儿的摊位周围和地上,不见一点橡皮泥。游戏结束时,教师对萍萍说:“哟,你的烧烤摆放得真整齐,你的厨房真干净,而且连地上也是干干净净的,我真想到你这里来做客,可以吗?”雁雁和小霞听见了,也赶紧蹲下去捡地上的橡皮泥,捡完之后,又收拾烧烤台周围的物品,一会儿,就收拾好了。
当游戏中儿童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时,教师要适当干预,用榜样示范法向他们渗透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树立榜样法,通过帮助幼儿找到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便于幼儿更快掌握游戏技能和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公开评价法
在游戏结束时,教师基于对儿童游戏过程的观察,可以对儿童在认知、动作、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公开地、客观地传达给儿童。使用公开评价法,可以引导儿童自发地交流,也可以对游戏中遵守规则、坚持性好的儿童给予奖励。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评价要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的,而不是简单地评出优劣等级,以免给儿童造成紧张感和压力。
案例讨论
开心超市开张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儿童对超市的兴趣慢慢减退,生意自然就冷清下来。这时,教师以连锁店巡查员的身份来到了超市:“咦,超市的生意怎么这么差?我们一起开个会吧,看看有什么办法才能使生意好转呢?”孩子们一听,纷纷开始出主意。吴瑶:“我们像餐厅服务员一样喊一喊吧。”(餐厅的服务员为了招揽生意,常常喊:“香喷喷的红烧肉,快来吃呀!”)王梦阳:“我们可以卖些项链、手链、戒指什么的。”徐家林:“嗯,我们去进一些新货,这样大家就会来买了。”我接着说:“这样吧,夏天快到了,水果很好卖的。”教师趁机拿出早已准备好的4个“水果”塑制品,孩子们马上大喊起来:“新鲜的草莓呀,快来买呀!”“香喷喷的香蕉和梨,快来买,迟了就没有了。”“顾客”越来越多,“服务员”忙着称水果收钱,脸上挂满了微笑……教师也跟着买了一个大西瓜,说:“哎呀,太重了,我怎么拿回家呢?你们能派个人帮帮我吗?”周林杰连忙说:“我来帮你送回家。”于是,超市又有了专门的送货工,推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并推广到“餐厅外卖”“银行上门服务”。后来超市还开设了一个“珠宝首饰专柜”,孩子们自己动手,用橡皮泥、串珠、塑料绳等制作各种不同款式的首饰,丰富了超市的货物,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地开展下去了。
问题:该案例中,教师对儿童的游戏采用了怎样的介入方式?使用了哪些指导策略和方法?
该案例中,教师采用了交叉式介入法,运用教师的参与者身份,直接以“连锁店巡查员”的角色介入游戏,并使用了“材料提供法”和“语言指导法”。教师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下分别使用了建议式语言、指令式语言和询问式语言,向儿童提出相关问题,促使儿童思考,并及时为儿童补充了游戏材料,推动了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儿童的“开心超市”游戏遇到困难、游戏情节难以推进时介入游戏,做到了在恰当时机介入儿童游戏,推动了儿童游戏顺利进行。
【思维导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