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重要性

国外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随着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多样化,从这些引起世界关注和竞相模仿的著名课程模式中,可以看出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他认为成人既应允许幼儿自由地、尽情地游戏,同时必须注意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从而通过游戏增进幼儿的体力和智力。可以看出,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也是以儿童主动选择的游戏为中心内容的。

国外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重要性

早在公元前400年的古希腊和公元1世纪前后的古罗马柏拉图和昆体良就非常重视游戏活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游戏,认为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古罗马教育理论家昆体良强调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认为游戏既是一种休息,同时更是一种教育手段,游戏不仅有德育的意义,更有智育的价值。17世纪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母育学校》是外国幼儿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幼儿专著。在幼儿游戏方面,该书肯定了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游戏的一些要求和原则,最后还介绍了与游戏相关的玩具和作业,在幼儿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游戏的各个方面。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一书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儿童的游戏理论,而是认为游戏就是活动,儿童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的,应让游戏成为教育幼儿的主要方式。

了解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随着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多样化,从这些引起世界关注和竞相模仿的著名课程模式中,可以看出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

(一)福禄贝尔课程模式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被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被世人誉为“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课程历经180多年历史,风靡全球100多个国家。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尤其是活动本能,因而对儿童的教育,不应加以束缚、压制,也不应拔苗助长,而是应当顺应其本性,满足其本能的需要,如同园丁顺应植物的本性,给植物施以肥料,配合以合适的日照、温度。游戏和手工作业应是幼儿时期最主要的活动,而知识的传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儿应通过游戏来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游戏都具有教育价值。福禄贝尔相当重视手工材料和教具的准备,其中包括著名的恩物(他为儿童设计的一套玩具)。他认为成人既应允许幼儿自由地、尽情地游戏,同时必须注意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从而通过游戏增进幼儿的体力和智力。

(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20世纪初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是继福禄贝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直到今天,蒙台梭利的思想还在影响着我国的幼教事业:早教机构中的蒙氏教学法,幼儿园开设的蒙氏班、蒙氏园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在我国应用较广。

蒙台梭利明确提出不主张儿童游戏,但是她的课程模式是以“工作”为中心开展的,她认为儿童是在“工作”中实现心理发展的,“工作”是儿童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的方式。而我们认为“工作”与“游戏”的界定是比较模糊的,儿童工作与游戏各有自身的特点,但总体上是相通的,儿童工作具有游戏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的游戏。蒙台梭利的儿童工作内容具有游戏的特性,如与游戏一样体现出儿童的自主性,反对教师过多地干涉;教具是具有鲜明色彩的,多种多样的,能够引起幼儿注意力和兴趣的,具有了游戏中玩具的特点;在环境的布置上,为儿童提供愉快、生机勃勃的环境,让儿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教具与材料、自主探索;教师起到观察引导的作用。这些都与游戏的精髓是相同的。蒙台梭利反对儿童想象类的、非现实性的游戏,这不正确。儿童的想象类游戏是一种儿童最喜欢的游戏种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十分有益。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实际上也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

(三)行为主义课程模式(如美国的直接教学法)

行为主义课程模式属于非游戏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各种活动,幼儿园“小学化”明显,其中游戏仅仅作为给予儿童的一种奖赏,只有当幼儿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得到机会去游戏,游戏是附加的娱乐活动,是在课业完成之后或课程之外的调剂。教师是儿童行为的训练者和强化者。在此课程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教育影响的施与者,而儿童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课程内容关注儿童在小学课程中会碰到什么知识,以智力测量表为依据,包括颜色、大小、形状、位置、数字、分类、排序等。直接教学模式是以行为训练为主,行为训练的重点就是塑造、模仿、练习、回馈和强化,课程由计划好的小步递进的教学单元和儿童在教学中的反馈组成,课程对儿童严格要求。

(四)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www.xing528.com)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戴维·韦卡特创立的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与凯米课程一起,被称为最有影响的皮亚杰式早期教育方案。凯米课程把传统游戏作为课程的重要活动内容。海伊斯科普课程以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有关认知和社会互动理论为理论基础,致力于将主动学习应用到实际课程中去,是盛誉全球的学前教育课程,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是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学前教育课程之一。

它的核心教育理念是主动学习。实施方案由“计划—做—回忆”构成。课程框架由四部分组成:一日生活环节、学习环境的创设、成人与幼儿的互动以及评估。为营造一个支持孩子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一个孩子自由探索、心理宽松安全的环境,老师的工作主要有:提供材料,活动区的划分,一日常规的建立,倾听孩子的声音,记录孩子的发展等。

可以看出,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也是以儿童主动选择的游戏为中心内容的。

(五)方案教学模式

1918年英国教育家克伯屈发表的《方案教学法》,倡导运用方案教学的方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英国幼儿园学校中普遍运用方案教学法。主要方法是: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一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课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

就教的角度而言,方案教学法特别点出教师要以符合人性的方式,鼓励孩子去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有意义的互动;从学的观点来看,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它较好地解决了“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这一两难问题。

可见,方案教学也是顺应儿童天性,以游戏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六)瑞吉欧课程方案

1981年以来,瑞吉欧课程方案走出意大利小城瑞吉欧,被介绍到世界各地,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兹认为,该课程主要受杜威、克伯屈、艾莎克斯等一些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家的影响。

瑞吉欧课程没有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准备,课程内容来自周围的环境,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日常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的课程内容的资源。除了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开展研究(“项目工作”)外,孩子们从事许多其他活动,如积木游戏、角色游戏、听故事、游戏表演、烹调、家务活动以及穿衣打扮等自发性的活动,还有许多如颜料画、拼贴画和黏土手工等活动。瑞吉欧学校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材料,如黏土、绘画、影子游戏、建构游戏等等,让儿童以此作为媒介而自由表现和表达。儿童在材料丰富的室内、户外环境中,可以有足够的机会玩积木、玩偶、“娃娃家”游戏、操作性材料等等。教师在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听取和参与儿童的交谈,时常用录像和照片记录儿童的活动过程,以便获取有关儿童所想、所知和所感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实施课程。在儿童的探索活动中,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适当地介入,协助儿童发现问题,帮助儿童提出问题。

可以看出,瑞吉欧课程也是以儿童自发的游戏为主要活动内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