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发展对幼儿乃至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应充分利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教师及家长作为幼儿的直接教育者,在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与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幼儿园及教师层面
培养具有创造思维的幼儿首先要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王灿明在《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与教育》中指出:“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①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幼儿创造力成长的重要性,教育观念相对传统与保守。②创新精神不足。保守求稳,较少追求凸现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③创新能力不高。教师的创造力认知仍处于一种肤浅的、表面的阶段,对如何培养个人创意以及如何评价创意作品方面更欠缺认识,且与对幼儿创造力认识及其培养的策略技能之间脱节。”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培养教师的创造意识与能力,可通过加强创造性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专题培训等方式来实现。而幼儿园及教师在利用游戏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应该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制度环境,鼓励教师创新
我国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一直较为拘谨,导致一线教师的思维被禁锢,行动不积极。创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园内宽松、自由、开放的氛围,因此,幼儿园需要改革园内制度,给教师提供适宜的环境,放手让教师进行实践。任何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如活动场地、操作材料等,都需要幼儿园的支持。因此,幼儿园应该给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教师在安全的前提下,自主带领幼儿进行活动,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2.幼儿园应培养一批以创新性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幼儿阶段的创新启蒙至关重要,只有幼儿教师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幼儿。因此,幼儿园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努力建构一支以创造性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3.教师应成为幼儿创造性表现的重要支持者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对幼儿时期乃至整个人生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在此阶段的幼儿创造性思维处于萌芽阶段,只有经过教师的悉心呵护才会在将来有所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鼓励和指导幼儿。教师应当把握游戏中幼儿的创造性特征,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特征主要表现在:①一物多玩、一物多用。如积木等玩具的多种玩法、用法。②创造性想象的发挥。幼儿能够想象出多种事物或事件的细节,并且可以模仿表演出来,加上自己的联想和发展。③想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设定的困难情境中,幼儿能够另辟蹊径,想出不同寻常的解决办法。
4.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
在班级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景熏陶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的创造活动依赖于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能够为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例如手工活动中所使用的颜料、水彩笔、卡纸、废旧布料等都有不同的特性,能够使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从而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
5.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多样化表达的机会
在日常的教学及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倾听幼儿的想法,考虑他们的意见及建议,以鼓励、肯定的评价和委婉的建议对幼儿给予支持。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承认幼儿与成人之间不同的思考与表现方式,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时,应该以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和途径来进行,不应该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强制要求。当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耐心及信心,用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幼儿的不完美,学会等待,不刻意追求结果的呈现。
6.幼儿园要创造自由开放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创造性环境的创设。如科学领域提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艺术领域提出“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创造性环境首先应当是自由开放的。幼儿园和教师要主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创造时间和空间,保证他们拥有自由活动和操作的条件。除了这些条件外,还应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幼儿自由联想、想象、选择和创造能力。另外,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创造性教育,如设置一定的情境,鼓励幼儿续编故事、听音乐编动作、自由作画、自制玩具等,这些都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7.教师要创造性地指导幼儿开展游戏(www.xing528.com)
(1)教师要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地限制和干预幼儿,只有在幼儿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或想要放弃时,才给予帮助。要利用游戏中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的创造力萌芽释放。要适时启发,质疑并不断提出问题,鼓励幼儿求异。教师要融入游戏中,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发现并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游戏结束后,对幼儿的创造行为要进行反思研究,教师也需反思教学行为。
(2)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品格。在进行游戏的创造过程中,幼儿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缺乏耐心、细致和勇于坚持的品格,就会半途而废。而一个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正是因为具有良好的品格特征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评价和激励,肯定幼儿创造行为中表现出的认真、大胆、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品格。
(3)教师要表扬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行为。幼儿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是过程评价而非结果评价。在培养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接受幼儿不合常理的想法和反应,接纳幼儿的错误,并对创意行为做出积极反馈。发现和保护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师进行正确评价的关键,幼儿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在游戏中创造行为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不断强化和激励幼儿的创造行为,使幼儿的创造行为得到巩固,要通过及时的鼓励、积极的讲评,让幼儿鼓起创造的勇气。
8.加强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让孩子的创造表现也可以及时得到家长的肯定和强化。家长要尽可能在节假日积极配合幼儿自发的运动游戏。如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帮助幼儿收集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关注幼儿的计划表,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知识经验;观察幼儿在家创造的情况,并及时与老师交流,给予帮助、肯定与赞扬。
幼儿园通过幼儿园及班级微信平台,提供科学的理念引领,帮助家长更新游戏观念和教育理念,正确看待游戏中幼儿创造力的价值所在,并帮助家长根据自己的家庭具体情况,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提供激发幼儿创造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有效促进幼儿在运动游戏中发展创造力。
(二)家长层面
家园同步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本前提。然而,目前幼儿家长的某些想法和做法存在严重偏差,这不利于幼儿创造性及其人格的发展。具体表现在:①在创造性对于幼儿成长和创造型人才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方面,家长认识不足;②家长在管理孩子时,民主意识大大加强,在观念上能尊重孩子的兴趣,希望同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但在行动上做得还不够,或者是没能掌握指导的方式方法。
任何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环境都应是自由宽松、民主开放的,这样才能激发无限可能。家庭是孩子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环境之一。许多研究都指出,家庭环境 (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态度等)会对幼儿创造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雷丁研究了相关文献,发现有四种家庭教育方式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呈现正相关:①对规定和限制做出解释,即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并允许孩子参与制定规则;②在活动中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愿望,并恰当运用奖惩手段;③家里有丰富的材料,孩子能主动参与活动;④家长能与孩子一起从事学业方面的活动,在活动中给予孩子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首先,家长应当认识到创造力对孩子个体乃至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家长还要做到:①转变教养方式,为孩子营造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转换思维方式,接纳孩子不合逻辑的想法,并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特别是对孩子的创意行为做出及时反馈,给予表扬和肯定,这些会大大提高孩子主动创造的积极性。②创造机会,丰富和积累孩子的生活经验。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面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欲望。家长应注意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创造机会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物,积累更多的经验,这有利于孩子发散思维的发展。③主动加强家园联系,要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发展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责任。家长平时应主动与教师多交流,与教师共同配合,互相了解孩子在家中和幼儿园中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表现,形成统一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全社会层面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与包容。要形成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社会环境,就要充分认识到整个时代对创新需求的迫切性。进入21世纪,创新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至关重要的指标。我国的创新能力在世界范围总体还比较落后,这其中的差距反映了我国创新人才的缺失。
培养创新人才,社会的作用不可忽视。社会要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制度、观念和传媒,三者缺一不可。首先,在制度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来刺激人们发挥创造力;其次,应转变社会观念,对“标新立异、异于常人”的现象持宽容态度,而不是质疑与指责;最后,利用大众传媒来达到宣传、引导的目的,使整个社会形成一股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风气。
【思维导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