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烹饪技艺的专注与热爱

烹饪技艺的专注与热爱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年,罗福南喜欢到文苑酒家等店铺看厨师们做菜20世纪80年代,他拥有一个进入中旅社厨房正式学习烹饪的机会,于是,他跟师傅学习技法。当时顺德中旅社是顺德县接待港澳同胞、华侨的接待单位。顺德菜经历代厨师演变,对粤菜贡献深远。当时中旅社每月有几场接待港澳同胞华侨的宴席,请来各镇名厨,每人负责一两个菜肴制作。几十年间,罗福南太太无私协助,包罗家务,令丈夫得以潜心厨艺,如今回首,罗福南仍感恩不已。

烹饪技艺的专注与热爱

1950年,罗福南出生于顺德大良,父亲在北门粮站做销售粮油工作,母亲在北区办事处做组长兼服务工作,家里五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四。据罗福南回忆,小时候刚好遇上“大跃进”时期,大良很少有人从事餐饮业;因生活艰难,大家无论老少都去北区文昌饭堂吃饭,但常吃不饱。读书时期,他喜欢看父母煮菜。十几岁时,他经常去步行街的文苑酒家看舅公和厨师做菜。

1968年12月,为响应国家号召,罗福南在勒流公社龙眼大队龙南一队下乡务农。下乡期间,他很喜欢看师傅“到会”,有时帮忙做切配。务农期间,跟师傅去“到会”。午饭二三十围,晚饭煮几十围,一天赚2元,他心满意足。1978年他到顺德中旅社从事一年基建工作,有时利用下脚料煮三围桌给工友聚餐。

■早年,罗福南喜欢到文苑酒家等店铺看厨师们做菜(顺德区档案馆供图)

20世纪80年代,他拥有一个进入中旅社厨房正式学习烹饪的机会,于是,他跟师傅学习技法。当时顺德中旅社是顺德县接待港澳同胞、华侨的接待单位。每次接待都请各镇名厨来制作菜肴。罗福南曾经跟冯佐、霍尧、胡三、蔡老兴、龙华、潘豪、刘民和朱兆各位师傅学厨艺,在他们身上吸收到众多烹饪知识。当时没有系统的烹饪教学课程,下班回家后,他勤做笔记。“观摩学习,勤记笔记,虚心请教,实践总结”,这便是罗福南的学习方法。顺德菜经历代厨师演变,对粤菜贡献深远。(www.xing528.com)

当时中旅社每月有几场接待港澳同胞华侨的宴席,请来各镇名厨,每人负责一两个菜肴制作。作为砧板工,罗福南终于有机会跟师傅学厨艺,笔录心记,集腋成裘。改革开放初期,顺德食材有限,多以本地河鲜、三鸟畜牧、普通干货为主,味料品种较少,高档次食材很难有机会制作。遇上老师傅制作高档食材,他都紧随旁跟,从不放过任何观察与记录的机会。回家后,他整理和总结记录。日后遇到相似食材,他一看笔记,多能心忆手追,烹制出来。有一次,中旅社采购到鲟龙鱼,重达一斤八两,中旅社负责人特意打电话请当时身在澳门的何贤先生回来品尝,霍尧老师傅亲自精心烹制出一道碧绿鲟龙鱼球,嫩滑腴润,骨头爽脆。大师傅的精湛手艺,罗福南至今仍无法忘却。

学徒时“要勤力,要肯做,不懂要问,师傅才会愿意教。我们希望被师傅骂,师傅关心你才会骂你,师傅骂才能学到东西”,即使师傅骂隔壁的师兄弟,罗福南也会认真倾听,以作诫勉。为学到更多知识,他常请师傅喝茶吃饭请教问题。不懂就问,虚心请教,师傅教授后就回去实操,罗福南终于练出炉火纯青的一身烹技。他认为,凡是学到手的技艺,都是自己的进步。

罗福南当时工作辛苦,待遇不高。每天很早起床,接着送女儿上学,8点半上班开始做准备工作,切配、备料等。除砧板工作之外,他也要给炉头帮忙,哪里忙就去哪里,厨房每一个工位也都会互相帮忙,务求完成每天的任务。至今,罗福南依然能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的收入只有33.5元,而他太太有37元,家庭的责任与对未来的憧憬催促他更奋发自励,一路向前。几十年间,罗福南太太无私协助,包罗家务,令丈夫得以潜心厨艺,如今回首,罗福南仍感恩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