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已在餐饮界积累十余年经验的温祈福进入广州饭店,担任副经理。此时的广州饭店,营业额比不上泮溪酒家、北园酒家、南园酒家、大同酒家等同类饭店。
计划经济时代,以排名分配各类物资。好强的温祈福又一次求变——乘借外交接待之机,在时间短、资金紧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使广州饭店从两层楼变为三层楼,广州饭店也正式命名为“广州酒家”。
1984年,45岁的温祈福执掌广州酒家“帅印”。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羊城饮食行业巨头的广州酒家受到来自外资酒店的强势挑战。“如何破局?一要做广,向酒家连锁发展;二要做深,向食品供应延伸”,“变则通,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唯有创新才能壮大”。
敢为人先、敢说敢干,既是一种长远眼光、一种谋略智慧,更是一种笃定的勇气。在温祈福的回忆中,其间他所主导的多个脱胎换骨的变数,都与勇气有关。
■开始走向人生高峰的温祈福
1983年,广州酒家净资产不过30多万元,月营业额仅60万元,却成为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敢于向银行借贷巨额资金改造的国营酒家。最终,通过向银行贷款40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合计600万元,进行内外装修,广州酒家一跃成为广州格调最高雅的酒家。重新开业后,广州酒家首年营业额提升到2000多万元,并提前半年还清贷款。如此“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手笔、大气度,业界为之震动。
1989年,眼光独到的温祈福,经过一番视察,决定要将分店开到当时被称为“广州西伯利亚”的珠江南岸——河南。一江之隔,河南与河北却是云泥之别,坊间戏说:“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温祈福决定开分店——滨江西广州酒家;滨江西路原是一条死胡同,无路出入,如何经营?当时各级领导和员工都极力反对,皆因风险太大。其实,温祈福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源于他敏锐的商业触觉,以及出色的逆向思维——存在即合理!河南的市民喜欢到河北消费,那是因为河北聚集了繁华的商业区。而河南,虽有美丽的白鹅潭,但没有可消费的高档酒楼,带不旺商业。最终,温祈福凭着缜密的思维做了一份详尽的可行性报告,力排众议,说服各位合作者,并多方筹措,疏通流程,推进项目。半年后的12月30日,海珠区滨江西广州酒家分店正式营业,不久,创造出月营业额达500万元的业界奇迹。如此眼光独到,精准落子,令人叹服。滨江西广州酒家是重大的转折点,更成就广州酒家今天的辉煌。
1990年,51岁温祈福以求“变”的心态为广州酒家百年基业做出“再变”的决定——买地置业。
其时,天河体育中心旁边还是连片菜地,孤零零屹立着的仅有广东外经贸大厦一栋建筑,但温祈福一眼看中这块未来的旺地!因为,他从广州城市规划局获知商机——天河区将是广州市未来发展的中心。温祈福果断投资500万元,买下10亩空地,兴建广州第一间餐饮专营大厦——5层楼高的“百福广场”。买地已经用尽流动资金,装修需要的2000万元巨款,如何解决?雷厉风行的温祈福想到群策群力,内部集资——召开职工大会,发动职工集资,承诺一年后偿还,2分利息。天时、地利、人和,地皮、资金全部到位,百福广场顺利建成投产。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温祈福居然反其道而行,力邀香港利苑酒家和潮泰酒家等同行劲敌进驻,并将最好楼层让给对手。这是何等的策略与胸怀!温祈福解释道:“酒家成行成市可以吸引更多顾客,可以让消费者多一些选择。竞争对手的存在也可以激励自己做得更好。”
■笑看风云的温祈福(www.xing528.com)
■回首当年往事,温祈福仍感慨连连
果然,明珠在前,通过向香港知名酒家学习,广州酒家在管理、菜式、服务等方面品质再次提升。天河分店成为广州酒家的“黄埔军校”。
1996年,57岁的温祈福再次求变。这次变革,是“越界”投资2亿多元在番禺创建一间大型的现代化食品生产基地——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温祈福已经极具前瞻性地提出“发展食品工业,做深餐饮行业”的构思,并从月饼入手,将同德围一个猪场改建成食品加工厂,聘请技艺纯熟的师傅以精良的设备、纯正的材料制作月饼。
20世纪90年代初,广州酒家的月饼年生产量达到160万盒。
新建的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占地150亩,厂房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除应节月饼外,还生产速冻点心、腊味、即食食品、速冻菜式、面包西点、蓉口馅料、春卷薄饼、广州手信等多个系列,共计160多个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把酒家食品做到从小到大,走向五洲。
“‘利口福’名字的缘起,不仅因为我名字中的‘福’字,更多是希望公司生产的食品健康,‘利口利福’。”温祈福解释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如此,做人如此,企业管理亦如此。为确保企业持续发展,温祈福一直高瞻远瞩,只为可以源源不断向企业注入活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