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器和瓷器,由于它们都是放在窑中烧制而成的器物,所以常常将二者并称——陶瓷。虽然可以并称,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首先是选土,烧制陶器用普通黏土,烧制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瓷土(如高岭土)。其次是,烧制陶器的温度较低,烧制瓷器的温度要高得多。比起陶器,瓷器的致密性较好。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从烧制陶器到烧制瓷器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归结起来是3项。
首先是选择原材料,瓷器要选用含铝成分较高的瓷土。其次是改进窑炉,以提高窑温。最后是用釉。釉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和长石等,这些釉被涂在瓷胚的表面,在烧制时,形成薄而硬的玻璃质薄层。
古代制瓷技术是中国人发明的。从原始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当时的火温可达1200摄氏度以上。除了原始瓷,在商代的遗物中,人们还发现了用瓷土烧制的陶器,由于材料好,烧出的陶器很硬,因此被称为“硬陶”。
到了东汉,首先在浙江的绍兴和余姚一带出现了青瓷。这些窑就是著名的“越窑”。这些窑中烧制青瓷时的温度可达1300摄氏度。这些窑主要烧制的是一种上釉的青瓷,并且在几百年中是中国瓷器的主流产品,我们在各地的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从东汉到南北朝的瓷器,其中大都是青瓷。所谓“青瓷”,从成分上讲,是以铁着色剂为主的青釉瓷器。
由于瓷器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大江南北的瓷器变得越来越普及,而且还出现了新的品种——白瓷;到唐代,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局面——“南青北白”。这就是说,在中国南方,以烧制青瓷为主,在北方则以烧制白瓷为主。不仅如此,瓷器的名声还传到了国外,以至于在西方,瓷器(china)成了中国的名称——China。
在古代,烧制瓷器的原料包括瓷石、长石、石英和黏土等,这都是一些非金属的天然矿物。由于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瓷器的种类和性能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到元明清的时代,江西景德镇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瓷器生产和销售中心,使景德镇有“瓷都”的美称。
到20世纪30年代,传统瓷器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除了一般的日用品制作,工业技术对瓷器的技术指标提出了一定的特殊要求。例如,电力输送线路对绝缘的性能要求,使瓷器要能耐高电压,要达到几百千伏。汽车发动机用的火花塞要求耐高电压,还要求耐高温和高气压。在制作大功率集成电路时也要使用陶瓷基片。像导弹和航天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陶瓷产品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如耐受极高温和高强度的陶瓷等。
当然要看到,陶瓷的致命缺陷是脆。现代工程对陶瓷的脆性是排斥的。在许多情况下,可能要代之以金属材料。陶瓷还有一个缺陷,在高温下它要变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陶瓷中有一种所谓“玻璃相”的结构。我们知道,玻璃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软。能否改变陶瓷的结构,特别是消除“玻璃相”的结构呢?取而代之的是微小的晶体结构,这会大大改善陶瓷的特性。
在了解了陶瓷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之后,科研人员就利用一些高纯度的人工材料,以取代烧制传统陶瓷所使用的天然原料,并且对制作工艺也进行了改进。科技人员用一些材料完全取代含有硅酸盐的天然原料,也能烧制成陶瓷。这种新型陶瓷的性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为此,人们也把这种新型陶瓷称为“先进陶瓷”。(www.xing528.com)
“先进陶瓷”的原料是一些高纯度和超细的人工合成的无机化合物。烧制工艺也大大改进了,采用了一些精密控制的工艺,使烧结的陶瓷性能更好。这种“先进陶瓷”也被称为“高性能陶瓷”或“精细陶瓷”,或“高科技陶瓷”。
新型陶瓷按成分分类,可分为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硼化物陶瓷、硅化物陶瓷、硫化物陶瓷和氟化物陶瓷等。这些新型陶瓷满足了一些特殊的要求。
按照性能和用途,“先进陶瓷”还可分为先进功能陶瓷和先进结构陶瓷。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陶瓷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陶瓷的地位已经堪与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并驾齐驱。特别是,随着高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像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电绝缘等高性能的陶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此外,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人们要对陶瓷的结构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今天的研究和分析工具也有很大的进步。例如,过去要观察陶瓷的结构,只需要光学显微镜;如果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则需要电子显微镜,而且有时还可借助分辨率更高的电镜,以观测到陶瓷的微观结构。
从陶瓷历史的发展,中国人在2000年前完成了从陶器向瓷器的转折,完成了陶瓷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在20世纪中叶,从传统陶瓷发展到先进陶瓷,从而完成了陶瓷史上的第二次飞跃。今天,人类又面临着第三次飞跃。这次飞跃应该说是从先进陶瓷向纳米陶瓷的迈进。
什么叫纳米陶瓷呢?纳米陶瓷是指陶瓷的显微结构达到纳米量级的水平。这种显微结构是借助于显微分析装置来观察材料的内部组织。
从微观结构上讲,先进陶瓷由许多晶粒组成,呈现多晶体结构。如果用尺寸的量级来命名,先进陶瓷的显微结构大都是微米的量级水平,晶粒尺寸为1~10微米。打个比方说,如果有一个1厘米3的容积,这差不多能容纳1010个晶粒。不过,纳米陶瓷的显微结构要更精细,晶粒的尺寸能达到1~100纳米。同样的比方是,1厘米3内能容纳的晶粒是1019个。可见,纳米陶瓷的晶粒更加细小。
当然,晶粒大小变化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这种变化会引起陶瓷性能上的巨大变化。
我们知道,所谓晶体,它的内部的原子排列是非常规则的;而非晶体主要是它内部的原子呈现不规则的排列,也没有规则的外形和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石蜡、松香等。有趣的是,纳米陶瓷既不属于晶体,也不属于非晶体。纳米陶瓷的原子排列使纳米陶瓷具备了一些新的性能。由于晶粒的细微,使陶瓷的气孔更小了,常规陶瓷所具有的缺陷在纳米陶瓷中就更少了,甚至还能制造出无缺陷的陶瓷。当然,要获得纳米陶瓷还有一段路要走,如制备方法和成型与烧结的工艺,都还要不断地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