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剑桥大学的一次科学研讨会上,霍金事先准备了一段录音,他说:“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继续航向宇宙。如果不离开这个脆弱的星球,我认为人类不能幸存到下一个千年。”他在参加英国广播公司录制节目时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霍金认为,未来1000年内,地球会因某场大灾难而毁灭,如核战争或温室效应,因此他强调人类必须移居其他星球。
已是古稀之年的霍金,一直在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本质,他的预言一再挑战人类的想象力。他宣称,“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寻找有智慧的生命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但他也提醒,试图与不同文明的外星人交流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若外星人来拜访我们,结果可能就和欧洲人到达美洲时一样,美洲原住民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霍金讲道:“人类灭绝是可能发生的,但却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可以带领人类冲出太阳系,到达宇宙中更遥远的地方。”他还乐观地认为,在太阳系范围内、甚至更远的宇宙深处建立我们未来的“殖民世界”,不存在技术障碍。霍金还说:“记得抬头眺望星际,不要垂首看着自己脚下;尝试理解所见,并思索宇宙何以存在。要怀着好奇心,不管人生看似多么困难,永远都有你能做到而且成功的事。”在迎接“地球末日”的到来时,他的话语给了人们希望和勇气。
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以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是一位生活强者。他还以科普的传奇而闻名于世,这又使他成为科学爱好者的偶像。
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一天恰好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几天前还是牛顿的生日。似乎小霍金一生下来头上就罩上了光环,其实,就像霍金自己说的那样,这一天大约有20万个孩子出生。上学期间,霍金的成绩并不突出,他喜欢音乐,特别是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爱因斯坦”。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科学和宗教问题,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运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当霍金听到“红移”时,他猜想是光线在行进途中因为劳累而变红。这当然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当发光体朝你走来,与不动光源的光谱相比,它的光谱要向红端移动;反之,发光体背你而去,光谱要向紫端移动,称作紫移。霍金说:“在我幼年时,我对所有的科学都一视同仁。十三四岁后我希望自己要在物理学方面做研究,因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有望解决我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蕴。”
仰观宇宙之宏,俯察粒子之微。物理学联系着“至大”宇宙和“至小”的粒子。霍金后来确定要研究宇宙学,因为宇宙学方面已经有了一个完好的理论,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研究宇宙学的基础。
1963年,不幸袭来。霍金被诊断出“卢伽雷氏病”(运动神经元疾病),不久就会完全瘫痪,他将永远禁锢在轮椅之中。这对一个年仅21岁的年轻人来说,真如“五雷轰顶”啊!在1985年,他因为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就完全不能说话了。此后,他只能靠3根手指和安装在轮椅上的语言合成器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艰难之中,霍金却成长为世界公认的宇宙科学的巨人。1974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最年轻的会员;1980年他当上剑桥大学的卢卡斯讲座教授,牛顿曾经也曾担任该讲座的教授。他获得了物理学界两项大奖,即1978年的爱因斯坦奖和1988年的沃尔夫奖。(www.xing528.com)
霍金的科普作品中没有枯燥的公式,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将他的科学思想和方法通过这些畅销书,传遍世界。霍金走进中国公众的视野是因为他的名著——《时间简史》。这本“关于宇宙本性最前沿认识”的科普著作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量达2500万册。他把宇宙的知识散播在世界。他所构想的宇宙图景奇幻大胆,读他的《时间简史》,就像是自己亲历了宇宙的演化史。从时间的开端漫步到时间的终结,尽览宇宙的奇妙。他的《时间简史》还被搬上银幕,人们看着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画面,听着霍金敲打计算机键盘和计算机合成后的声音,为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理论的深奥所震撼,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痛苦时仍在攀登科学高峰所表现出的伟大科学精神。他的另一力著《果壳中的宇宙》也获得了“安万特科学图书奖”。
霍金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关注人类的千古疑问——“存在之谜”。他认为,宇宙是在自然定律之下自然发生和演化的,并认为宇宙、万物、生命的存在意义是纯粹的自然主义,没有任何超自然因素,不需要上帝的干预与控制。他从科学事实出发,有力地解释了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物理过程,还原了宇宙纯自然的面目。不仅如此,霍金的作品中还有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古今中外有许多哲学家、神学家和科学家,对“存在之谜”都有不同的回答。唐朝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有这样几句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对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的思索跃然纸上。“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的长叹,感慨宇宙的永恒,人生的短暂。即使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霍金也有着同样的感慨:“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瀚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这说明,霍金体察人类的疑惑与烦恼,试图将自身的研究融入其中,用科学回答宇宙“存在之谜”,从而洞察人类心灵深处的问题。
霍金从未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和同命运的争斗。2007年,65岁的霍金还实现了一个夙愿:他搭乘美国宇航局的飞机,进行了多次模拟失重飞行,亲身体验了失重的感觉。为此,他高兴地呐喊:“太空,我来了!”这个重度残疾的天才失重漂浮的画面也传遍了全世界。2012年4月,霍金还亮相了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虽然只出现两分钟,但剧迷们认为这是最精彩的一集。《生活大爆炸》是一部生活情景喜剧片,剧中夹叙众多的科学知识,让科学娱乐化,使娱乐渗透着科学的元素,将普通人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拉近。霍金执著的探索精神征服了科学界,而他乐观的生活精神征服了全世界!
霍金成为电视荧幕上的大众“明星”,他一直都是人们心目中的神话。高龄的霍金,身体大不如前了,他的脸颊肌肉已无法控制发声系统,每分钟也只能“说”出一个字,专家敦促他更换新发声系统。霍金宣称,他不希望失去陪伴他35年的“真正声音”,因为毕竟听众已经适应了他的“声音”。他宁愿慢慢地讲,也不肯放弃旧合成器。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女记者提问说:“霍金先生,难道你不为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面感到悲哀吗?”霍金镇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这样一些字:“我没有悲哀,我反而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一个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霍金在他的轮椅中诉说着他得以生生不息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霍金的回答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被禁锢在轮椅之中的霍金却活跃在宇宙的最前沿。在他那宁静的笑容背后,是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对于一些终极问题的哲学思考。尽管历经坎坷,他对理想执著的追求,对命运不懈的抗争,他的科学贡献赢得了世界的敬仰。“我发现真实的宇宙甚至比电影《星球大战》更吸引人。”不仅霍金的科学成就将永载史册,他的科学精神也将永远鼓舞着人们攀登科学高峰,希望这位强者能继续用他那广袤无垠的思想带我们遨游太空,领略更加迷人的宇宙。
霍金的这一传奇也创造了一个“极端的”境界。霍金的身体差不多是极端衰弱了,但他的头脑却是在另一个极端的问题——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这也许在本书中创造了“极端之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