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当人们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之后,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1902~1984)猜想,自然界应该存在一种质量和电荷与电子相等,但所带相反的电荷的“反电子”。
20世纪初,人们观察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个带电的物体,过一段时间后,它所带的电荷就会慢慢地消失。开始,人们以为是这个物体周围存在某种很强的射线,使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使物体所带的电荷渐渐消失了。可是物体附近根本就没有能产生射线的东西存在。是不是因为地壳中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引发的呢?但很快有人指出,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射线离地面一定高度,很快就减弱了。为了进一步验证,一个叫高凯耳的人进行了一个实验。1909年,他乘坐一个大气球,将带电的验电器带到了几千米的高空中。在气球上升时,开始确实看到验电器上的电荷消失的速度在不断减慢。但是,当气球上升到某一个高度时,验电器上的电荷消失的速度突然变快,气球升得越高,电荷消失的速度越快,这说明空气中的射线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这就令人感到意外了!
为了弄清原因,在1911年,奥地利的物理学家赫斯(1883~1964)在飞行俱乐部的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制作了10个大气球,把它们送到了5000多米的高空中,以探测空气的电离情况。在气球上升时,与高凯耳观察到的一样。赫斯还发现,这与白天和黑夜没关系。所以,他认为,这些射线并非来自地下,而是来自天外。这样,赫斯第一次发现了宇宙辐射的存在,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看不见且很神秘的“天外来客”称为“宇宙射线”,或简称为“宇宙线”。
大约就在赫斯发现宇宙线的同时,汤姆逊的学生威耳逊发明了一种研究粒子的重要装置——云室。他研究这种云室就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在1911年研制成功。所谓“云室”就是一种充满蒸汽的容器。由于蒸汽是过饱和的,当微小的带电粒子穿入充满这种过饱和蒸汽的云室时,在这些粒子周围会聚集着一群细小的液珠,并在粒子径迹上形成一串气泡串儿。这就显示出粒子的径迹了。
1930年,安德森(1905~1991)开始在密立根的指导下研究宇宙线。与别人的研究不同的是,安德森在他的研究中应用了云室。
安德森使用了一块铅板,用以隔开云室。这块铅板可使宇宙线中的粒子速度放慢。这放慢速度的粒子被引入磁场中,它们在磁场中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如果没有铅板,宇宙线中的粒子速度太大,它们几乎就会径直穿过云室。(www.xing528.com)
安德森发现正电子的照片
1932年,安德森在云室中发现,有一种粒子的行为很像是飞奔的电子,但它弯曲的方向与电子正相反。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安德森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带正电的“电子”,它与电子的不同只是带的电荷相反,别的都一样。
后来发现,这正是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的“反电子”,即电子的“孪生兄弟”——“反电子”。
命名“反电子”的名称容易,但它的身份是否能得到确证则是另一回事。谁知道,只几年后,年轻的安德森就在实验中偶然地从宇宙线中发现了它。不过安德森并不知道狄拉克的研究结果,与狄拉克的想法不一样,因为新粒子带正电,那就叫它“正电子”吧!结果,大家都叫这种粒子为“正电子”,“反电子”的名字就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由于赫斯和安德森的发现,他们获得了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