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队管理中,管理者发现员工在工作中总是不能尽心尽力,无法有效地达成任务。这时候,管理者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员工懒惰、不负责任,然后对员工进行一番严厉的指责。
但是,管理者会发现:员工在指责之后会改正行为,而一段时间后还是像之前一样懒惰,缺乏行动力。而这主要是因为严厉训斥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要想让员工改变自己,行动起来,就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强化员工的意愿。
意愿,通常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意就是心意、心的方向;愿就是愿望、动力;意愿就是最初的愿望,是想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和方向,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去达成那个目标和方向。只有当员工有愿意去实现目标时,才会在工作中更有动力,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
而意愿提问是指管理者通过提问关乎于员工意愿的问题,以此来提醒或提高员工内心的意愿,从而让员工在工作中自发地监督自己、完善自己,实现任务的有效达成。在教练式管理中,管理者领导力还体现为激发员工行动意愿的能力。
著名企业家马云曾说过:“让别人跟着你走、跟着你一起拼命,然后一起完成某一目标,这都要解决别人的意愿问题。”也就是说,当你充分解决了员工的意愿问题,别人自然就会跟着你走、跟着你一起拼命、跟着你一起完成目标。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他认为京瓷公司就是依靠强烈而持久的意愿创办起来的。
公司成立之初,花了300万日元在京都创办成功。公司成员由7名合伙人和20名初中毕业生组成。
当时,稻盛和夫和成员们一边喝酒一边鼓劲儿:“过不了多久,我们的公司就会成为京西之京原町第一,接下来会成为中京区第一,然后成为京都第一、日本第一、全球第一。”
虽然在当时看来,稻盛和夫这个豪言在别人眼里似乎是天方夜谭,可当时他们真诚并坚定地相信他们会做到。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做到了。
稻盛和夫就是通过激发员工的意愿,唤醒了员工心中美好的想象。而这种美好的想象,给员工带来了巨大的能量和动力,让员工能够不断做出积极的努力,从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1)“你愿意做什么?”(www.xing528.com)
没有意愿支撑的员工在完成任务时,很难做到卓越,因为他内心没有动力推动他将任务有效达成。如果让员工做他想做的,首先要充分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中有幸福感和动力;其次,能够极大地发挥员工在工作上的创造性,促使员工更有进展地完成任务;最后,让员工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能够让员工对管理者和团队产生深厚的感情。员工会觉得管理者能够听到他的心声,而不仅仅把他当成自己雇来的员工。
因此,管理者在进行意愿提问的时候,就需要提问员工:“你愿意做什么”“你想做什么呢”等。
例如员工告诉管理者:“我希望你做文案策划的工作。”这时管理者尊重员工的意愿,并且明确地告知员工:“既然你愿意做就放心去做吧,需要我提供帮助的,尽管跟我说。”
当员工听到管理者这样的鼓励,意愿会变得更加强烈,进而会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你希望能够获得什么?”
管理者如果想要强化员工的意愿,让员工愿意为团队付出最大的努力,管理者就需要创造让员工努力的条件。而要创造更好的条件,就需要清楚地知道员工希望获得什么。
因此,管理者可以提问员工:“你希望能够获得什么?”如果员工提出的条件是合适的,管理者要满足他。如果员工提出的条件不当,超出了团队的承受范围,管理者不要直接拒绝,而要说明理由,并帮助员工争取其他相关的条件。要避免因为拒绝,导致员工的意愿降低。
(3)“你为什么会选择加入我们?”
员工在选择一份工作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出于薪酬考虑之外,员工还会考虑自己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换句话说,员工选择留在团队继续工作可能是因为待遇,也可能被团队文化、气氛、格局等吸引。而要想激发员工的意愿,就需要了解员工“留下来”的真正原因。
因此,管理者也可以提问员工:“你为什么会选择加入我们?”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员工调动起各方面的情绪和回忆,进而让员工回归自己的初心,回忆起自己当初加入该团队的愿望和理想,达到强化员工意愿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