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9-4
2007年2月10日,某企业向所在地市国税局申报缴纳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8.5万元,县国税局稽查局于2007年3月25日进户实施检查,发现该企业申报不实,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改变导致多提折旧50000元,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多列支80000万元,虚增工资支出50000元,导致少缴企业所得税59400元。
稽查局认为,该纳税人采取虚列支出手段进行虚假申报且已造成少缴税款的事实,其偷税的手段与结果均已具备,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定性为偷税,决定全额追缴所偷税款并处以所偷税款50%的罚款。由于该纳税人少缴税额超过10000元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该企业被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其负责人也被当地公安机关收查。
笔者应邀对该案进行咨询服务。笔者到现场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一案件存在引用法律条款不当、定性不准等问题。因此,立即以该企业的名义进行申诉。
笔者在申诉材料中明确指出,如果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定性为偷税,违法行为(偷税手段)与违法结果(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两要件缺一不可。在本案中,纳税人虚假申报这一违法行为可以认定,但少缴税款这一结果却得不到确认。表面上看,由于纳税人已缴纳所申报税款,这一结果似已成立,但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申报期是在年度终了后45日内,而征收期(即纳税期限)则是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这明显不同于增值税的申缴同期规定,国家的立法本意是考虑到企业所得税征管上的特殊性及其核算业务的复杂性,为企业预留充裕的时间自行调整账务和汇算清缴。(www.xing528.com)
换言之,纳税人虽然申报期已过,但还在法定征收期内,有不受税法追究自行汇算补缴企业所得税的权利。稽查局于法定征收期内进户实施税务稽查,代替纳税人履行汇算清缴义务,既剥夺了纳税人自行汇算清缴的权利,也无意中转移了法律责任主体,免除了纳税人逾期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由于纳税人自行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期限尚未结束,其少缴税款的结果尚处于可自行纠正的不确定状态。稽查局认为其少缴税款的结果已确凿无疑,但却缺乏事实依据。这其中的法理如同税务机关不得于年后45日内对纳税人未履行企业所得税申报给予处罚一样,必须耐心等到申报期结束才能启动处罚程序。
该市税务局对本案进行了进一步审理,最后予以纠正:该企业采取了偷税手段,但事实结果还未“确凿”产生,不能适用《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定性为偷税,应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定性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对其违法行为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