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文化工业的核心媒介,影像已然成为当今社会文化建设主要场域与话题中心的热点话题。我们对于影像与其各分支的分类基于艺术形式与媒介形态类型两种艺术史方法论。其一,形式分析的方法使得我们习惯于将电影分为故事电影(Fictional)、纪录电影(Documentary)与实验电影(Experimental)。其二,艺术形态学的方法使我们以传播媒介的场域将更为庞大的影像艺术概念分为基于剧场观看的电影、基于终端传媒的电视或网络视频平台和基于美术馆艺术展示系统的数字媒体艺术。有关影像的整体观看与研究涉及了艺术史、媒介、科技与文化研究的诸多因素,呈现出越发综合且内敛的讨论机制。而当下,饶有趣味的影像创作与观看之变化发生在纪录电影传统与电视和网络平台深度契合的过程中。本文将从现代社会文教方式与艺术形态分类入手,讨论近20年来影像艺术的纪录传统和观看行为在网络时代本体论意义上的演变。(www.xing528.com)
现代影像以电影发明后的第一次展示作为此艺术门类的开创之日,这在人类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艺术史叙述。从1895年起,人们对待影像艺术始终具有一种期待,即始终期待明晰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经年往复,随着承载影像的技术媒介的演变,我们又因媒介或传播平台的差异进行不同的命名,产生了诸多纷繁复杂的名词术语,如录像艺术(Video Art)、媒体艺术(Media Art)等,极大地拓展了影像的边界,却也使我们回答有关影像的基本问题时处于日用而不知的状态。这些名词经由翻译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艺术方兴未艾之时涌入艺术家、艺术史研究者的视野中。中国人接受它们的过程是碎片化的,晚近20余年对影像或电影的差异化分类研究重于对其本质的讨论。这就对后学产生了相对复杂的影响,我们容易把对影像分类的知识误认为是对影像艺术本身的认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